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研究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从2011年到2013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然后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实施的护理流程为专科护理流程,而实验组进行的护理流程为急诊护理流程。最后对比两者的急救效果。结果:接受急诊护理路径的患者的急救效果明显高于接受专科护理路径的患者,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受急诊护理流程的患者的急救时间要短于专科护理流程的患者,因此,急诊护理流程能减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为临床治疗争取更多的时间,大大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临床上有很大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收治的80例ACS患者,依据知情同意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2组,即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急诊护理流程护理。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急诊接诊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高敏心肌肌钙蛋白(hs-cTnT)水平[(14.8±2.4)U/L,(6.2±0.9)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36.2±7.6)U/L,(14.2±2.4)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期直径(LVEDD)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理功能(PF)、总体健康(GH)、活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性护理、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护理能够显著提高对ACS患者的急救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急性冠脉综合征(即ACS)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的应用及对急救效率及质量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ACS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8例,均施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加用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诊时间相对于对照组而言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即CK-MB)以及高敏心肌肌钙蛋白(即hs-c Tn T)检验结果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即LVEF)平均值、舒张末期内径(即LVEDD)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中急诊护理流程可对急救效率及质量产生积极影响,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急诊流程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急救效率与质量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2020年2月收治ACS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急诊流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诊断时间、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发病到开始冠状动脉再灌注治疗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救效率和质量的影响.方法 :此次实验选择了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40例;对照组选择常规护理,观察组选择急诊护理流程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 :观察组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择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提高急救效率与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88例ACI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以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观察组以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护理,记录比较2组患者在急救过程中的医生到位时间、到院至CT检查时间、到院至CT报告时间和到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TN),溶栓前和溶栓24 h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以及2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死亡率和致残率。结果观察组医生到位时间、到院至CT检查时间、到院至CT报告时间和DT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溶栓前,2组的NIHSS评分和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溶栓24 h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急救成功率为81.8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9.09%(P<0.05),而2组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缩短对ACI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急救成功率,并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杨美香 《中外医疗》2022,(9):158-162
目的 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对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的作用及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20年1—1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常规急救护理对照组(n=45)与采用程序化急诊急救护理研究组(n=45),比较两组急救效率,评估两组抢救成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并采用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HAMD)量表评估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状态,另采用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估患者或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总体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2.29±13.20)min、(79.65±15.35)min、(11.18±1.95)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23、10.065、3.394,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为97.78%,高于对照组82.22%;MACE发生率6.67%,低于对照组22.22%;护理满意度为95.56%,高于对照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4.406、7.283,P<0.05)。干预后研究组H...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22年5月—2023年5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5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应用急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 护理前,两组的心理状态与生活自理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情绪评分为(38.45±2.64)分、抑郁情绪评分为(37.15±2.84)分、生活自理能力评分为(82.01±4.34)分,均优于对照组的(42.15±2.28)分、(41.16±2.97)分、(71.15±4.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15、6.546、11.979,P均<0.05)。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流程可显著提升急救质量,调节患者负面心理情绪,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具有较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文昕  熊丽 《基层医学论坛》2022,(12):139-141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套餐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救效率及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78例AMI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急诊护理套餐的患者归为观察组(40例),将采用常规护理的患者归为对照组(38例)。对比2组AMI急救效果、急救效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结果 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急救总有效率较高,急诊评估时间、急救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心率、收缩压、呼吸频率、体温、意识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采用急诊护理套餐效果确切,可缩短急诊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急救效率,改善急救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和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了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利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而实验组患者给予了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满意度进行对比。在对急诊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对其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不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抢救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通道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急救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周口市中医院收治的10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急诊干预,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优化通道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急救效果。分别采用MES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分别为31.37%(16/51)、7.69%(4/52),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和抢救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ESSS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优化通道干预可有效缩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诊疗时间,对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及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收治的74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2020年4月—2021年4月)与观察组(2021年5月—2022年4月)两组,每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绿色通道护理,观察组实施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时间、救治成功率、心功能改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出诊时间、现场急救时间、急诊至介入室或溶栓时间、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救治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救治前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救治后心功能均得到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化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模式可缩短AMI...  相似文献   

13.
范玲霞  裴晓贤 《大家健康》2017,(12):226-227
目的:探讨研究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急救护理的可行性.方法:将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纳入本次研究工作,根据患者收治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急救护理,研究组接受优化急诊急救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急救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而后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结论:给予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优化急诊急救护理可以改善急救护理相关指标、提高护理满意度,有重要临床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于立恒 《中外医疗》2011,30(4):168-168
目的探讨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根据急性肝功能衰竭病人的病情,有针对性提出应对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护理手段,采取急救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措施。结果本组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51例,治愈21例,有效12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64.71%。结论急性肝功能衰竭起病急、进展快,易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对病情的密切观察及全方位护理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罗亚丽  朱贺变  苗晋霞 《黑龙江医学》2021,45(14):1478-148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救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救治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7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AMI患者96例,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前(2017年3月—2018年3月)的收治4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后(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48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AMI常规急救护理流程,观察组在原有AMI急救护理流程上进行优化.比较两组救治效率时间指标、预后指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从接诊至心电图、给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收治入院时间分别为(4.76±1.15)min、(19.03±3.64)min、(39.27±7.85)min、(72.45±13.60)min,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0.42%、心肌梗死复发率为4.17%,出院后6个月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9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I急救护理流程优化可显著提高AMI患者急诊救治效率,改善预后指标,并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急性肝功能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 ALF)是原来无肝病者肝脏受损后短时间内发生的严重临床综合征,死亡率高.最常见的病因是病毒性肝炎.脑水肿是最主要的致死原因.除少数中毒引起者可用解毒药外,目前无特效疗法.急性肝功能衰竭预后恶劣,死亡率高达70%~80%.其病因学、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都有不同程度的进展.本文就其急诊急救及临床护理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究规范性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2019年2月—2021年2月鄱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研究,采用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开展规范化急诊护理,比较2组患者急救时间、预后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急诊分诊时间、静脉通道建立时间、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或CT完成时间、开始静脉溶栓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GO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开展规范性卒中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  相似文献   

18.
杜晓谱 《黑龙江医学》2021,45(8):860-861
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使用优化院前急诊护理的急救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期间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收治的90例ACI患者,将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后接诊的40例ACI患者纳入研究组,将未接受优化院前急诊护理流程的50例ACI患者纳入对照组.统计两组救治等待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未优化护理流程,该时间段选取5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7年3月-2018年2月我院在常规护理流程中进行优化,选取该阶段患者54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常规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急诊急救的方法与护理对策.方法针对急性心肌梗死50例患者在急诊的急救治疗并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与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50例患者中有43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抢救成功,7例患者经急诊急救无效心脏骤停而死亡.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密切的病情观察以及有效地急诊急救治疗与护理措施,能明显得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演变,提高急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