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初步了解本站采取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15日~2014年6月底共计39236份献血者标本的 ELISA 检测结果(HBsAg、抗-HCV、抗-HIV)和 NAT 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9236份标本中 NAT 阳性220份,阳性率为0.56%;ELISA阳性(HBsAg、抗-HCV、抗-HIV 3项)199份,阳性率为0.51%;NAT、ELISA 阳性157份,占0.40%;ELISA 阴性 NAT 阳性63份,占0.16%,鉴别出27例 HBV -DNA 和1例 HCV -RNA;NAT 阴性 ELISA 阳性42份,占0.11%,ELISA 双试剂检测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为78.9%,HBsAg、抗-HCV、抗-HIV 双试剂阳性与 NAT 阳性符合率分别为80.3%、66%、100%。结论:NAT 与 ELISA 平行检测血液筛查模式既能够防漏互补,同时也可以缩短血液检测周期,保障血液的及时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联合核酸检测(NAT)降低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风险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72764例献血者血液样本,并进行ELISA法和NAT关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的检测。结果:在72764献血者中,血清学指标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有782例(1.07%),合格的有71982例(98.93%);ELISA法和NAT联合检测结果明显优于ELI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血源筛查检验中对献血者的血液样本采用ELISA法和NAT联合检测能够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临床输血时经血传播感染性疾病风险,有利于保证临床采血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实施核酸检测(NAT)后去掉一次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方法 从献血者血样中留取常规抗-HCV ELISA双试剂(国产金伟凯或万泰及进口Ortho)2次筛查中任一试剂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NAT检测及重组免疫印迹(RIBA)抗体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不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或可疑标本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自然转归.分析去掉一次抗-HCV 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性.结果 213970人份献血者血样中常规血清学双试剂检测HCV不合格953份(0.445%).该953份不合格标本中,有9份为国产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试验确证阳性,有10份为进口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如果去掉该进口ELISA,采用该国产ELISA试剂和NAT,那么将有4.20/10万(9/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如果去掉该国产ELISA,采用该进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将有4.66例/10万(10/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漏检抗-HCV确证阳性血液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一方面,我中心自开展NAT研究及常规NAT检测以来(2007-2013年,约92万人次),尚未从“2次ELISA筛查”合格的血液中检出确证的HCV RNA单独阳性血液,因此“进口ELISA+NAT”或“国产ELISA+NAT”分别比“2次ELISA筛查”少检出4.66/10万及4.20/10万抗-HCV RIBA确证阳性的血液.结论 就献血者血液HCV筛查策略而言,实施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ELISA检测需慎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住院患者输血前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进行检测,分析4项感染性指标在输血前检测的重要意义.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7285例住院输血的患者进行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4项感染性指标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阳性标本采用胶体金复查;抗-HIV1/2筛查为阳性的标本送省疾控中心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抗-TP阳性标本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确证.结果 7285例患者输血前HBsAg、抗-HCV、抗-HIV1/2、抗-TP检测总阳性率为15.31%,HBsAg阳性率为11.01%,抗-HCV阳性率为2.72%,抗-HIV1/2阳性率为0.03%,抗-TP阳性率为1.19%.HBsAg和抗-HCV合并阳性率为0.32%,HBsAg和抗-TP合并阳性率为0.04%.结论 输血前检测感染性指标,有利于患者传染病的早期诊治、医院感染及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及输血所致医疗纠纷的防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该中心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为科学合理制订血液筛查策略,评估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效率提供依据。方法统计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无偿献血传染标志物筛查不合格结果及检测试剂分布。结果该中心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共检测标本120756例,筛查出不合格标本共2854例,其中 ELISA 阳性/病毒核酸检测阳性(ELISA +/NAT +)标本768例,ELISA +/NAT -标本1748例,ELISA -/NAT +标本338例(111例 NAT 鉴别结果为 HBV);抗-TP 、HBsAg 、抗-HIV 、抗-HCV 不合格标本分别为895、1012、276和444例,ELISA 双试剂不合格率依次为78.6%、77.3%、30.8%、26.1%。 NAT 检测不合格以 HBV 检出为主,仅 HBsAg 有 ELISA 单试剂阳性献血者,NAT 联检阳性且鉴别结果为HBV 的。结论在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操作规范下,合理选择一遍 ELISA 加一遍 NAT 的检测策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IV1+2、抗-HCV,梅毒4项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2月孕妇进行产前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4项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结果分析.结果 HBsAg阳性436例,阳性率8.5%;抗-HCV阳性1例,阳性率0.02%;抗-HIV1/2阳性2例阳性率0.03%;梅毒阳性14例,阳性率0.3%;总阳性率8.85%.结论孕妇产前血液肝炎病毒及梅毒的感染率较高,应高度重视产前、产时、产后的预防,加强围产期孕妇血液传染标志物检测,采取预防保健措施从而可以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7.
钱江  蔡隽  华重千  牛鸿婧 《浙江医学》2019,41(12):1322-1324
目的分析ELISA检测与病毒核酸扩增(NAT)检测血液HBV的符合率,探讨这2种方法在血液HBV筛查中的关系。方法选取59483份献血者血液标本,先用国产和进口2种不同的ELISA试剂检测HBsAg,将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阴性的标本进行NAT检测HBVDNA,检测模式为6人份混样检测,混样NAT检测结果阳性的标本再进行单人份拆分NAT检测。观察ELISA与NAT检测血液HBV结果的符合率。结果59483例血液标本中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NAT检测阳性的标本25例,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NAT检测阳性的标本30例,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阳性120例,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NAT检测阴性的标本6例,ELISA检测单试剂阳性NAT检测阴性的标本38例,ELISA检测阴性NAT检测阴性的标本59264例。ELISA检测双试剂阳性、单试剂阳性与NAT阳性的符合率分别是80.6%和44.1%,总符合率为55.5%。结论在献血者血液HBV筛查中,ELISA检测与NAT检测技术各具优势,互为补充,两者联检对降低HBV输血传播的发生,保障血液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的可行性。方法(1)采用2种不同厂家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同时对无偿献血者血液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肝抗体(抗-HCV)、艾滋病抗体(抗-HIV)进行检测;(2)采用血筛系统检测单人份 HBV DNA、HCV RNA、HIV RNA;(3)对 ELISA 检测阴性、NAT 检测阳性的标本定期进行追踪分析,观察有无血清学转换,以确定感染状态。结果共筛查2011年3月-10月乌鲁木齐地区无偿献血者14696例,其中 ELISA 检测阳性共152例(其中2份标本 HBsAg、抗-HCV 同时阳性):HBsAg 阳性率为0.52%(76/14696),抗-HCV 阳性率为0.37%(55/14696),抗-HIV 阳性率为0.16%(23/14696);NAT 检测阳性共71例:HBV DNA 阳性率为0.22%(32/14696),HCV RNA 阳性率为0.17%(25/14696),HIV RNA 阳性率为0.10%(14/14696);14544例 ELISA 阴性标本经 NAT 检测没有检出 HCV RNA、HIV RNA 阳性标本,检出2例 HBV DNA 阳性标本,经过追踪分析,第1例发生了血清学转换,为“窗口期”感染,第2例无血清学转换,但乙肝核心抗体持续阳性,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结论ELISA 检测后血液安全性有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依然存在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NAT 检测可降低输血残余风险,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和评价ALT血液筛查项目在临床用血血液安全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法对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期间,ALT单项阳性并再次献血的献血者血液筛查结果进行追踪调查和分析.结果 3 910例再次献血者中,HBsAg、抗-HCV、抗-HIV、抗-TP以及ALT血液筛查结果均合格3 053例,占再次献血的78.1%,ALT单项仍为阳性845例,占不合格的98.6% (845/857),ALT阴性而ELISA筛查项目阳性9例,核酸筛查阳性3例,其中ALT合并NAT阳性1例.结论 ALT血液筛查在肝炎病毒感染“窗口期”或隐匿性感染中有提示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漏检的发生,在保障血液安全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影响无偿献血血液检测结果因素及解决对策。方法用ELISA诊断试剂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项目检测。结果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中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结果。结论有多种因素可以影响ELISA试验测定无偿献血血液结果。我们应在实际操作中,采取相应措施排除影响因素,保证血液检测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11年1月~2014年6月年广州血液中心无偿献血者标本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标志物检测情况,为调整和优化献血者筛查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ELISA法用两种酶免试剂对1 056 957份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抗-TP检测,按项目归类比较呈反应性标本的数量、比率及对同项目两种试剂均呈反应性的重合率。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结果 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单项呈反应性的标本分别为9 394、5 148、5 057和1 274份,在全部呈反应性的无偿献血标本中所占的比率分别为23.53%、12.90%、12.67%和3.19%。HBsAg及抗-TP呈反应性献血者与相应的阴性献血者其他传染性标志物呈反应性的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BsAg、抗-TP、抗-HCV和抗-HIV呈反应性的标本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分别为77.90%、69.08%、34.76%和19.56%。结论前端开展HBsAg及抗-TP的快速筛查,将有利于排除多项感染的高危献血者;抗-HCV和抗-HIV对两种酶免试剂呈反应性的重合率低,检测结果争议大,不宜作为前端快速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输血前患者的HBsAg、抗-HCV、抗-HIV的情况。方法收集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的需输血治疗的患者2403例采用ELISA分别检测HBsAg,抗-HCV和抗-HIV。结果2403例查出HBsAg阳性84例,占3.5%,抗-HCV阳性18例,占0.75%,仅1例抗-HIV检测结果阳性,其中21~60岁的查出HBsAg阳性较高,70例,占4.8%。结论输血前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检测对了解HBV、HCV、HIV的感染状况,减少医疗纠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选择612例受血者检测ALT、HBsAg、抗-HCV、抗-HIV和梅毒等五项指标.结果 HBsAg(+)、抗-HCV(+)和两者均阳性的百分率分别为9.97%、2.45%和0.65%;15例抗-HCV阳性患者中14例有输血史;梅毒试验阳性6例(占0.98%),均有不洁性生活史;ALT>40 U/L者75例,除伴有HBsAg(+)和抗-HCV(+)外,单独ALT升高者57例;未检测到抗-HIV.结论 受血前五项指标的常规检测是控制血源性传染病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疾病检测的必要性。方法对2008年03月~2012年02月间该院共有8 564名受血者输血前血液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和艾滋病抗体(抗-HIV)检测分析。结果本组8 564份拟受血者HBsAg、抗-HCV、梅毒抗体和抗-HIV总阳性率为13.49%,各单项HBsAg、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和抗-HIV阳性率分别为12.20%、0.32%、1.35%和0.02%。结论对受血者输血前进行血液传播性疾病检测可以为临床处理器械、医疗废物的消毒灭菌和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提供依据,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可以预防和减少因输血感染引起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站无偿献血血液检测阳性情况,探讨提高献血者血液检测结果反馈准确度的可行性,降低血液报废。方法:对我站647例实验室阳性血液进行统计分析;对154例HBsAg、抗-HCV阳性血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性率最高为ALT,占实验室总阳性率的63.5%;HBsAg、抗-HCV灰区标本病毒核酸检出率分别为3.7%和3.2%,HBsAg、抗-HCV灰区标本ELISA假阳性率较高。结论:控制可引起ALT升高的因素,减少ALT阳性血液淘汰率,建议重新设定符合献血者特定人群的ALT临界值;建议对HBsAg、抗-HCV阳性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对梅毒阳性标本进行TPPA确认试验,并以此结果对献血者进行结果反馈,提高血站实验室结果反馈准确度,减少纠纷,降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解曲靖市近11年来无偿献血者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有针对性的在献血人群中筛选合格的献血者,减少血液报废,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以探讨减少血液浪费的策略。方法:对本市2005~2015无偿献血者ALT、HBsAg、抗-HCV、抗-HIV、抗-TB的检测结果做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5年5项血液感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为5.82%,年度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液检测5项指标不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ALT>抗-TB>抗-HCV>HBsAg>抗-HIV。结论:加强献血前健康征询,加大ALT筛查力度,建立稳定、巩固低危献血者队伍,建立健全抗-HIV阳性献血者屏蔽程序,提高检测水平,保证血液安全,减少血液报废,节约血液资源。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采血前筛查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对血液报废的影响,探讨其降低血液报废的意义。方法统计2009年及2010—2012年所有采血样本277724份ALT及HbsAg、抗HCV、HIV、梅毒的ELISA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开展采血前筛查ALT对血液阳性不合格率的影响。结果血液各种检测结果的阳性报废率:2009年分别与2010、2011、2012年相比不仅ALT阳性报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LISA检测项目(HBsAg、抗-HCV、抗-HIV、梅毒)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采血前筛查ALT不仅能显著降低ALT不合格造成的血液报废,而且能降低血液其他检测项目阳性的报废率,对血液安全和提高采供血效率、保护血源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孕妇产前血液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孕妇产前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梅毒(RPR)等传染病的临床意义。方法抽取围生期孕妇1024份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进行检测。结果通过检测HBsAg、抗-HCV、RPR、抗-HIV1+2阳性率分别为6.45%、0.68%、0.29%和0。结论加强围生期孕妇血液学传染病毒筛查,可以掌握孕妇情况,控制病情发展,有效阻止母婴传播,优生优育,避免和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医源性传播和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9.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新乡地区血液安全状况,预防和控制疾病经输血传播.方法对2006-2010年本地区无偿献血者标本HBsAg、抗-HCV抗-HIV抗-TP及ALT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72582例献血者中阳性人数3532(2.05%)其中ALT异常1.28% ABsAg阳性0.17%抗-HCV0.30%抗-HIV0.08%抗-TP(0.23%).结论新乡地区5项指标检测总阳性率处于较低水平,ALT阳性是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2010年献血前增加快速ALT初筛后,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