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比分析一体化急救模式与传统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工作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一体化急救模式治疗的16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观察组,147例接受传统急救模式治疗的严重创伤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有效救治时间、救治效果、家属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有效急救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中的救治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急救模式,临床价值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急救管理新模式,分析其在重型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救治的重型创伤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另外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采取一体化急救护新模式后,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救治力度,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中选取86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行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行一体化急救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死亡情况及救治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救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行一体化急救护理,对挽救病患生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65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3例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方式,观察组32例采用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观察两组的急救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检查时间、急诊室内停留时间以及急诊至手术的间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一体化创伤急救模式应用于严重创伤患者的急救中,效果显著,可以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为治疗争取时间,降低患者致死或致残的风险,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爱敏  朱燕 《中国全科医学》2009,12(20):1885-1886
目的 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严重创伤患者救治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救中心2006年11月-2008年3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2例作为新模式组,对接诊的患者采用设计好的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进行救治;将新模式开展前2003年6月-2006年10月收治的严重创伤患者25例作为对照组,排除其他基础疾病等影响因素,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抢救时间和救治效果.结果 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后,新模式组的有效救治时间为(47±16)min,治愈5例、好转11例、未愈1例、死亡5例;对照组有效救治时间为(75±18)min,治愈1例、好转3例、未愈6例、死亡15例,两组有效救治时间和治疗效果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5.6027,u=3.3983,P<0.05).结论 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按流程展开抢救,建立了一个"快速反应、有效救治"的体系,构建起一条环环相扣高效快捷的"救治链",缩短了患者有效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时间、救治结局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促进患者康复.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选择我院急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二者急救时间、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及运送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缓解时间、梗死相关血管再通率、住院期间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存活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表评价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一套科学合理的急救管理新模式,分析其在重型创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患者的救治率。方法:选取在我院救治的重型创伤性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模式进行抢救。另外对照组采用传统救治模式。比较两组救治成功率、有效抢救时间以及患者家属满意率。结果:采取一体化急救护新模式后,观察组有效急救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治愈率提高、患者死亡率明显下降;患者及其家属满意度升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一体化急救模式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提高救治力度,缩短有效救治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一体化急救护理新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急救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急救科救治时间、治愈率和住院前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可提高院前急救反应速率,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在外科严重创伤的实施体会。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外科收治的93例严重创伤患者做为研究组。另外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该院收治的95例严重创伤患者做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急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所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急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对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视外科严重创伤的护理工作,能够提高救治效率,最大程度保障患者的预后,提升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吴晓珂 《黑龙江医学》2021,45(8):826-827
目的:探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sOIP)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救护过程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河南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AsOIP患者60例(2017年1月—2020年1月),将2017年1月—2018年7月间收治的29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流程;将2018年8月—2020年1月间收治的31例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化急救护理流程.比较两组急救相关指标(抢救室救治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留观时间)、救治效果(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时间)、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室救治时间、首次血液净化时间、留观时间、毒蕈碱样症状、烟碱样症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失时间、胆碱酯酶恢复至60% 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急救护理流程应用于AsOIP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救护过程中,可缩短急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提升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罗国英  陈秀芳 《中华全科医学》2020,18(11):1936-1939
目的 分析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作用。 方法 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1—7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4月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2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救治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回顾性分析2组患者急救各个环节所用时间,根据卒中量表(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I指数)评价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统计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院至CT检查时间、CT检查结束到开始溶栓时间、入院到应用静脉溶栓药时间(DNT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观察组患者NIHSS低于对照组,且BI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6%(80/82),高于对照组的89.2%(58/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危机管理结合无缝隙一体化急救模式可缩短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时间,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鄱阳县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的86例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9年1月—2020年6月期间收治实施常规护理的43例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7月—2021年12月期间收治实施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的43例患者归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急救效率、救治效果、抢救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后凝血功能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乳酸清除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休克指数指导的急救护理能够提高临床对严重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效率及救治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恢复,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在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尚未施行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接受常规急救的52例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采取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后收治的5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以及抢救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抢救成功率及抢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模式能够有效缩短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急救有效抢救时间,对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以及患者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2016年11月至2018年11月我院接诊的10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急救护理模式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51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急救,为研究组则采用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进行急救。对比两组的抢救成功率,评估患者家属对抢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家属的抢救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严重创伤患者实施无缝衔接一体化急救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提升家属满意率,值得临床借鉴和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全程护理应用于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4例急诊危重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分成对照组(30例)、研究组(3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全程护理,观察两组救治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分诊评估时间、静脉给药以及急救总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总分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高(P0.05)。结论急诊危重患儿在抢救中应用全程护理可有效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救治效果,促进家属护理满意度提升,具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急救护理干预对急诊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于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分析研究,将全部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结果经过急救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创伤控制时间、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结论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有效的急救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减少患者出血及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一体化链式护理在创伤急救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月泗洪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28例严重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抢救护理,研究组采用一体化链式急救护理,对比两组救治时间、抢救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辅助检查时间、急诊转手术室时间、有效救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抢救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结论:一体化链式护理用于创伤急救患者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在急诊创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急诊中心收治的意外创伤患者88例作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的急救模式分为实验组(n=44)例和对照组(n=44)例。对照组按常规急救模式进行急救,实验组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详细观察两组的院内急诊时间、住院时间、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并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院内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实验组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诊创伤患者实施一体化创伤救治模式,能缩短创伤患者的急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也能降低创伤患者的MODS发生率、休克发生率、死亡率。在临床管理中,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链式管理对危险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诊科116例危险性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与观察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急救护理,观察组给予链式管理,观察比较两组的抢救时间、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满意度。结果 链式管理干预后,观察组确诊至专科治疗时间、体征稳定时间、止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各个维度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链式管理应用于危险性上消化道出血急救护理中,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抢救时间,降低患者救治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体会。方法对23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9例),观察组采用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模式实施救护,对照组采用脑卒中患者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患者或家属对院内外一体化急救护理工作满意人数、相关科室医护合作满意度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观察组从接诊至开始急救时间、接诊至专业住院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均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患者也明显减少。结论推动院前院内一体化急救绿色通道工作模式,大大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降低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致残率,降低了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提高了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深化了优质护理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