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由产科转入NICU 的早产儿给予早期微量喂养、非营养性吸吮、温生理盐水灌肠等护理干预.结果: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减低.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提高早产儿胃肠功能水平,提高存活质量,应重视护理干预在临床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罗美兰  高小炎 《吉林医学》2013,(29):6199-6200
目的:探讨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对早产儿不耐受的疗效。方法:将102例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抚触和持续微量喂养。结果:两组早产儿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时间和恢复到出生体重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抚触加持续微量喂养对治疗早产儿不耐受有良好的效果,可以保证早产儿营养摄入,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建立并诱导成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在晚期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西京医院收治的204例晚期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102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对照组接受新生儿抚触干预,观察组接受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干预,两组均干预至晚期早产儿可以完全经口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情况、体重变化;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结束时的智能发育评分[采用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评估]。结果 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完全经口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喂养进程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及完全经口喂养时的体重、矫正胎龄37周时体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结束时,两组MDI、PDI评分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MDI、PD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早期口腔运动训练联合新生儿抚触可改善晚期早产儿的喂养情况,增加晚期早产儿的体重,促进晚期早产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4):60-62+71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对早产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在我院住院的早产儿8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早产儿均予以早期微量喂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腹部按摩,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及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胎便初排时间和胎便转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日排便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2周内体质量增长速度和头围增长速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腹部按摩用于早产儿不仅能改善胃肠功能,促进胃肠蠕动,减少喂养不耐受率;而且能加快短期内体质量和头围的增长,促进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早期护理干预对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57例早产儿分为实验组85例和对照组72例。实验组采取喂养的早期护理干预(早期微量喂养等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喂养早期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预防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60例早产儿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仅给予一般喂养知识指导,干预组加用早期护理干预即早期给阳予抚触、定时播放轻柔背景音乐、床旁悬挂红色气球等刺激,指导在家庭中进行试听、感知觉以及运动方面的综合干预训练.两组分别在6个月、12个月应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测其发育商(DQ).结果 干预组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社会交往五个功能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7.
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出现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对2003年10月~2006年1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符合条件早产儿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抚触、非营养性吸吮、“鸟巢式”卧位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儿出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时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早产儿早期喂养过程中采用护理干预能明显降低患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有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抚触对早产儿喂养的效果。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早产儿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抚触干预,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呕吐、腹胀、胃潴留、排便次数、体重增长及全胃肠喂养时间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呕吐、腹胀、胃潴留的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在日均排便次数、日均体重增加及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抚触干预应用于早产儿喂养,能有效地降低早产儿的腹胀、呕吐、胃潴留的发生率,使早产儿进奶量增加,加快体重增长,达到全胃肠喂养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音乐干预对早产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早产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音乐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喂养耐受性、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耐受性、身长、体重增长状况及进奶量均优于对照组,腹胀缓解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应用静脉营养时间及住暖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音乐干预能够促进早产儿胃肠功能发育,提高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不同喂养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方法:将63例早产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早期均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和静脉营养;观察组同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和刺激排便。观察比较两组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体重开始增长时间、增至出生体重时间和达全肠道营养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结论:早产儿早期采取微量喂养、渐进式加奶配合非营养性吸吮、抚触、及时帮助排便,能使早产儿减少静脉营养使用时间而顺利过渡到全胃肠道喂养,获得较理想的体重增长,缩短住院时间,是值得推广的改善早产儿胃肠不耐受的喂养方法。  相似文献   

11.
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度窒息新生儿胃肠功能障碍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60例重度窒息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洗胃、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微量母乳喂养及抚触等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呕吐时间、腹胀时间、达全胃肠喂养时间及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短于对照组,每日增加奶量大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重度窒息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能提高喂养耐受性,可有效避免或减少患儿胃肠功能障碍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5月转入我院新生儿科的56例喂养不耐受早产儿,并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包括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药物干预等。比较两组早产儿呕吐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胃潴留消失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以及摄奶量。结果: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症状改善时间、体质量开始增加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摄奶量较对照组增加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儿积极采取非营养性吸吮训练、合理喂养、腹部抚触、体位护理以及适当的药物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能明显改善喂养不耐受症状,确保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3.
黄献华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3):1706-1707
目的:观察早期抚触对早产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抚触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从出生24小时后开始对抚触组早产儿进行抚触,2次/天,15~20 min/次,坚持抚触至6个月,对照组常规护理不进行抚触.对两组早产儿在出生后30天进行神经行为评分(NBNA).结果:抚触组在出生后1个月NB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早期抚触能促进早产儿脑结构和功能代偿 ,对其智能发育及神经系统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预防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早产儿。随机分组,常规肠内外营养组采取早产儿配方乳喂养护理,早期微量喂养组则采取早期微量喂养护理。比较两组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护理前后患儿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早产儿体质量恢复到正常的时间、体质量每天增加的水平、按需哺乳的时间、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相比较常规肠内外营养组更好,P0.05。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常规肠内外营养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护理对于早产儿效果确切,可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改善患儿的营养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对喂养不耐受早产儿血清胃肠激素水平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喂养不耐受早产儿84例,随机分为微量喂养组和常规喂养组,每组各42例.常规喂养组早产儿予以实施常规母乳喂养,微量喂养组早产儿采用早期母乳微量喂养,两组均治疗3周.观察两组早产儿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月至12月收治的早产儿68例,随机等份分为观察组(n=34)和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保暖、留置胃管等常规方法,同时开展全身抚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早期滴服喂养进行干预。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重恢复时间、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潴留、呕吐和腹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早产儿(P0.05)。结论早期滴服喂养结合全身抚触有助于减少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促进体重增加,缩短胎粪排尽世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抚触及捏脊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胎龄35~36周、顺产、体重2 0~2 5kg、阿氏评分8分以上的早产儿118例.随机选择32例早产儿作为第1组进行新生儿抚触及捏脊,30例早产儿作为第2组只进行新生儿抚触,28例早产儿作为第3组只进行捏脊,28例早产儿作为第4组进行新生儿常规护理.结果:第1、2、3组新生儿食欲强、日排便次数增多、达到完全胃肠道喂养所需时间短,以第1组为最优.结论:新生儿抚触及捏脊可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相似文献   

18.
安转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11):1532-1533
目的:观察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6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2组患儿入院后常规置于暖箱保暖、心电监护、防治感染、维持内环境稳定、静脉营养支持及对症治疗。对照组将早产儿配方奶置于奶瓶中经其吸吮橡胶奶头喂养;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微量喂养:生后24 h内视患儿病情酌情给予非营养性吸吮或滴管喂养、留置胃管饲早产儿配方奶等办法,同时坚持给患儿进行抚触疗法。比较2组患儿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腹胀和胃潴留消失时间缩短、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明显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降低(P<0.01)。结论:微量喂养联合抚触疗法可明显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利于早产儿尽早达到全肠道内营养及生长发育需求。适宜的喂养方法对提高基层医院早产儿救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5):67-70
目的探讨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及早期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出生的早产儿76例。采用抛银币法将纳入的76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早产儿生后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12~24 h内)。观察组早产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非营养吸吮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胎粪排空日龄及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比较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等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肠道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胎粪排空日龄和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2周时体重和头围增长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间歇持续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用于早产儿可减少肠道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能促进胃肠功能成熟,缩短达完全肠道喂养时间;并能促进体重和头围的增长,促进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音乐干预和抚触对早产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30例早产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音乐干预和抚触,对比两组早产儿1个疗程后生长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早产儿体质量、身长、头围等增加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早产儿进奶量(548±13)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0±12)ml,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9.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音乐干预和抚触可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提高进奶量,明显促进生长发育,耐受性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