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总结手术中发生医源性血管损伤的处理经验。方法:10例在外科手术中损伤血管的患者,其中门静脉,下腔静脉、髂总静脉损伤各2例,股总静脉、颈总动脉、腋静脉、腘动脉损伤各1例。行血管修补术5例,行端-端吻合术1例,自体静脉移植术1例,人工血管移植1例,钳夹止血1例,血管结扎1例。结果:本组痊愈8例;死亡2例,其中下腔静脉损伤止血失败死亡1例,颈总动脉损伤结扎死亡1例。结论:医源性血管损伤重在预防,一旦发生血管损伤,迅速有效地控制出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血管修补或吻合术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的诊断、治疗。方法:对28例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均行手术探查,分别行血管端端吻合术、单纯修补术、血管移植术。术后23例恢复良好,2例截肢,1例术后因切口并发症再次行人工血管移植后痊愈,2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休克、1例死于肺栓塞。结论:提高早期诊断率,积极进行血管修复,正确处理合并伤,防止并发症,可有效提高四肢闭合性血管损伤的救治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月47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的治疗临床资料。外科手术42例,其中单纯动脉破裂修补术11例,直接吻合11例,大隐静脉移植术17例,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另外5例行腔内治疗,其中覆膜支架植入3例,裸支架植入2例。结果:44例肢体成活,截肢3例。40例患者获门诊随访,为35例手术患者和5例腔内治疗病例,截肢患者均未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一3a,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在接受随访的35例手术患者中有5例吻合口处血管轻度狭窄,3例移植血管内重度狭窄,l例移植血管内闭塞;腔内治疗5例无明显异常发现。结论: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是四肢主干动脉损伤的有效治疗方法;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保全肢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在颈动脉重建手术中的应用以及对恶性肿瘤侵犯颈动脉的患者行颈动脉重建手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头颈外科2017年11月-2019年9月18例行肿瘤切除颈动脉重建的恶性肿瘤患者,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47~72(58.8±6.6)岁;甲状腺乳头状癌11例,头颈部鳞癌7例,其中5名患者在术前接受过放射治疗。完成综合术前检查后,术中完整切除肿物及受侵的部分颈动脉,并以自体大隐静脉重建颈动脉。观察患者术前颈部超声及颈部CT提示肿瘤包绕角度、下肢静脉超声所提示的大隐静脉情况及距汇入股静脉远心端5 cm处内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移植大隐静脉侧别、供体大隐静脉长度、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肿瘤包绕颈动脉角度、受体颈动脉吻合处内径,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患者住院时间、重建血管的通畅情况、有无出现神经系统及下肢供区并发症,随访期间有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病例。结果 术前超声探查及颈部CT示,18例患者大隐静脉在距汇入股静脉远心端5 cm处内径(0.53±0.14)cm;颈部CT扫描见肿瘤对颈动脉的包绕角度均超过180°,其中超过270° 15例、全部包绕颈动脉9例。术中大隐静脉取材长度(7.3±1.1)cm,取用左侧大隐静脉9例、右侧大隐静脉9例。颈动脉近心端吻合处均为颈总动脉,内径(0.74±0.06)cm;远心端吻合处位于颈总动脉14例,颈内动脉4例,内径(0.71±0.17)cm。术中颈动脉阻断时间(640±117)s。术中观察颈动脉受侵角度190°~360°(317°±56°),与术前影像学检查一致。18例患者手术时间4~6 h,术中出血200~500 mL,住院时间7~28 d(平均13.13 d)。术后病理提示侵犯颈动脉血管壁组织13例。术后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1.06个月。18例中,死亡2例、局部复发1例,余15例无瘤生存;术后颈动脉CT血管成像示重建血管均通畅,未见移植血管破裂、感染、狭窄及假性动脉瘤形成,供区下肢均未见水肿、跛行等血液循环障碍并发症。结论 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颈动脉重建手术中,大隐静脉具有易于取材、移植物感染率低等优势,同时该手术能在低神经系统并发症风险下安全、完整地切除肿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手术治疗髂静脉压迫综合征30例,其中行经腹左髂静脉松解、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7例,左髂静脉切开成形、右髂动脉后置吻合术18例,左髂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5例;同时行左股静脉瓣膜缩窄及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20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患肢肿胀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原有肢体溃疡愈合或好转。随访21例,随访时间2~36月(平均23月),效果满意。结论:对髂静脉压迫综合征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以恢复血流通畅,手术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周围动脉瘤的诊断、外科和介入治疗体会。方法:20例周围动脉瘤患者,2例行腔内修复治疗,18例行外科手术治疗,后者中损伤动脉管壁裂口直接修补3例,动脉瘤切除自体大隐静脉移植11例、人造血管移植3例,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切除及动静脉瘘结扎1例;1例合并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者同时行髂动脉瘤和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1例合并下肢缺血患者行胭动脉切开取栓,1例并发小腿骨筋膜室综合征者行切开减压术。结果i2例腔内修复治疗者一期治愈出院。18例手术患者,16例一期治愈出院;1例出现远端肢体缺血行动脉切开取栓后痊愈出院,另1例小腿骨筋膜切开减压者行二期植皮,并遗留部分腓总神经缺血症状。随访17例,随访时间4个月~5年(平均15个月),均未发现肢体远端明显缺血症状和动脉瘤复发。结论:周围动脉瘤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腔内修复治疗周围动脉瘤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隐静脉剥脱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的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1 年9月—2015 年10月徐州仁慈医院收治外院转诊的7例大隐静脉剥脱术中高位结扎大隐静脉时误扎股静脉或/和股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年龄39~61岁;股静脉破裂1例,股静脉切断结扎4例,股动脉切断结扎1例,股动、静脉切断结扎1例。7例患者中,股静脉破裂修补1例,屈髋屈膝位吻合血管3例,对侧大隐静脉移植桥接修复2例,人工血管移植桥接修复1例。结果 本组7例患者术后血管造影示术侧股动、静脉通畅。术后随访6个月~ 3年,所有患者患肢功能满意,行走正常。结论 实施大隐静脉高位结扎手术时,应熟练掌握解剖基础;术中误扎股动、静脉后,应根据缺损程度及时采取适当的术式进行修复重建,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徐志勇 《医学信息》2009,22(6):562-563
目的探讨探讨医源性胆管损伤的诊断、治疗和结果。方法医源性胆管损伤21例,行胆管修补加T管引流术、胆管端端吻合术、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随访2~6年。结果本组均得到治愈,无死亡病例,除2例Roux—Y胆总管空肠吻合术吻合口狭窄,再次行吻合口整形外,其余疗效满意。结论医源性胆管损伤应早诊断,术中、术后可采用各种手术治疗,重在预防。  相似文献   

9.
<正> 膝关节全脱位并胭部血管损伤是很严重的损伤,应尽早修复损伤的血管,重建肢体的循环。本文报导了5例,2例为血管对端吻合,自体大隐静脉移植3例。作者认为,修复血管方法以对端吻合为最佳,若血管缺损过多,可取自体健侧大隐静脉移植,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中膝周肌瓣构建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患者术后人工血管闭塞后膝下血供的代偿作用。方法 回顾性描述性研究。选取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血管外科2012年6月—2020年7月ASO患者31例,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52~87(72.3±3.6)岁。均为单侧肢体病变,左侧14例、右侧17例,Rutherford分期3级以上,踝肱指数(ABI)为0.32±0.13。均行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术治疗,术中将离断的腓肠肌内侧头与同侧的半膜肌、半腱肌及缝匠肌瓦合叠加缝合,以膝周肌瓣构建侧支血管。术后,在超声检查人工血管闭塞(无血流信号)后,观察患者肢体缺血情况,同时观察并比较患者手术前后ABI;出院时按照Rutherford标准评价患者手术疗效;随访期间观察并统计患者截肢率,观察成功保肢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 3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术后1周ABI为0.58±0.19,高于术前的0.32±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 P=0.002)。出院时手术疗效评价:显著有效15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恶化2例。术后随访6~60个月,平均24.6个月。患者在人工血管闭塞后,下肢虽有一过性疼痛、发凉等缺血症状,但经抗凝治疗症状缓解。术后2、24个月分别有1例患者死于心肌梗死,术后3年1例死于脑梗死,生前均无下肢静息痛症状,可作室内活动;2例因股深动脉多节段闭塞、膝下组织血供不足,分别于术后6、15个月行截肢术,余26例患者成功保肢,随访6个月~5年,均无需行临床再干预,均无静息痛。结论 股腘动脉旁路术治疗的ASO患者,采用腓肠肌肌瓣在膝周构建侧支血管,在人工血管闭塞后,下肢缺血无明显加重,说明肌瓣构建对缓解患者膝下肢体缺血状态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技术在尿道损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尿管镜直视下诊断和经尿道留置导尿管治疗56例尿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56例患者中,诊断前尿道破裂26例,后尿道破裂11例,均成功留置导尿管;诊断前尿道断裂13例,改行尿道损伤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诊断后尿道断裂6例,行膀胱造瘘术。前尿道损伤患者术后3周、后尿道损伤患者术后4周拔除尿管,随访6~12个月。37例尿道破裂的患者排尿通畅,尿流率在正常范围;后尿道断裂行膀胱造瘘术的患者术后第4个月行尿道造影检查明确尿道狭窄部位后行尿道狭窄段切除加端端吻合术。结论尿道损伤患者,输尿管镜检查可简单、快速地明确损伤类型;在输尿管镜直视下留置导尿管,具有视野清楚、创伤小、并发症少的特点,是尿道破裂理想和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腋动脉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例腋动脉损伤患者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结果:10例均存活,未出现患肢坏死;1例出现缺血性肌挛缩并发症.结论:大隐静脉移植修复腋动脉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院1995~1998年共收治假性动脉瘤1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3例,女4例,最小21岁,最大58岁。损伤原因刀伤2例,挤压伤3例,医源性损伤2例。受累血管股动脉13例,胫后动脉1例,肱动脉2例,尺动脉1例;合并动静脉瘘2例、感染性假性动脉瘤3例。1.2 诊断方法 外伤史或动脉穿刺史,查体发现四肢肿块,彩色多谱勒检查予以确诊。1.3 治疗方法及结果 瘤体切除加修补11例,瘤体切除加自体静脉补片1例,瘤体切除加对端吻合1例,瘤体切除加自体大隐静脉移植吻合1例,瘤体切除加受累动脉结扎2例,彩色多谱勒定位下非手术指压治疗1例。本组16例均获治愈。  相似文献   

14.
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总结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有效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外科方法。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共治疗Cockett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42例,其中取栓 左髂总静脉闭塞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15例,取栓 左髂外静脉→下腔静脉搭桥6例,取栓 左股总静脉→下腔静脉搭桥7例,取栓 Palma手术14例;除原位移植外,所有患者加作临时性股静脉瘘。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及肺动脉栓塞发生,42例患者除3例患肢消肿不明显外,其余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疗效。随访2月-6a,4例人工血管内血栓形成,6例吻合口狭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6,67%。结论:Cokett综合征极易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外科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时要高度警惕左髂总静脉病变并彻底矫正,选择合理有效的术式是提高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背景:研究已证明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具有良好的疏水性表面、抗水渗透性及生物耐久性。目的:观察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移植修复创伤性四肢干动脉缺损的效果。方法:纳入38例创伤性四肢干动脉缺损患者,其中男30例,女8例,年龄17-61岁,予以常规补液、抗休克治疗、抗炎、清创处理后,均实施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移植修复治疗。修复后随访12个月,了解患者修复后患肢恢复情况和血管通畅情况等。结果与结论:实施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移植修复后,患者血管均全部通畅,未出现死亡和截肢病例,患肢均恢复正常血运,未发生血管吻合口感染,影像学检查显示血管通畅率达到100%。修复后随访12个月,血管内超声检查显示人工血管内壁均处于光滑状态,未出现明显附壁血栓、吻合口位狭窄现象,血管通畅率达到92%(35/38),未发生与人工血管材料相关的不良反应。表明利用膨体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移植修复创伤性四肢干动脉缺损具有良好的表面抗凝血性能及长期通畅效果。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6.
布加综合征根治术术式选择及手术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Budd-Chairi综合征四种根治术的适应证、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方法:患总数143例,其中单纯隔膜切除36例,下腔静脉病变段切开、心包片成形45例,下腔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50例,肝静脉主干闭塞段及其上方的下腔静脉闭塞段切除、肝静脉流出道扩大成形、肝静脉开口至下腔静脉的右房人口处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12例。术中出血均采用人工心肺机自血回输。结果:无手术死亡。住院期间4例死于并发症(2例心衰,1例胸腔大出血,1例肝昏迷)。出院时除2例无效以外,均效果良好。随访107例,时间6-108个月,平均50个月,复发6例,其中肝静脉流出道成形术1例,心包片成形术4例,下腔静脉病变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1例。结论:四种根治术有各自不同的适应证,单纯隔膜切除术和下腔静脉病段切除、人工血管原位移植术的远期通畅率高于另二种根治术。术中梗阻远端出血的控制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的早期治疗方法。方法:采用静脉移植方法修复动脉缺损治疗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13例。结果:13例均治愈。随访2-4a,效果良好。结论:(1)骨盆骨折应注意合并股动脉损伤;(2)骨盆骨折合并股动脉损伤应早期探查;(3)行静脉移植修复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的疗效。方法: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18例,其中双腓骨4例,单腓骨14例、外固定架固定12例,接骨板固定6例。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随访2~8a,平均4.4a。移植骨2~6个月(平均3.4个月)愈合。移植骨均有不同程度增粗表现,其中12例使用外固定架固定的患者移植骨增粗更为明显。结论:采用带血管蒂腓骨移植修复下肢长段骨缺损,远期随访效果满意。采用多平面外固定架固定,掌握好负重行走的时机和负荷量可促使移植骨愈合并增粗,逐渐达到受区骨直径。  相似文献   

19.
杨华  易军  宁莫凡  王岭  凌瑞  李南林 《医学信息》2009,22(10):2081-2084
目的评价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应用静脉动脉化治疗下肢动脉广泛性闭塞性病变46例(56个肢体)。其中:①浅静脉型:在大隐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胭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②高位深静脉型:在股浅静脉或胭静脉与股浅动脉或胭动脉之间行动静脉转流术;(萤低位深静脉型:为应用胭静脉的分支静脉作为动脉血流的灌注通道。结果术后患者疼痛症状消失、皮温升高。经观察3个月至15年,除4倒(4个肢体)又分别行截肢及带蒂网膜移植术外,其余肢体治疗效果良好。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一期完成、适应证广、对静脉回流影响小、缺血症状解除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背景:尽管肾移植手术技术已相当成熟,但各移植中心难免会出现术中及术后的血管并发症。 目的:分析肾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与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 11 例肾移植过程中、移植后血管并发症资料。移植过程中并发症:动脉吻合口狭窄2例,肾静脉横断1例,髂外动脉硬化斑块剥脱堵塞肾动脉3例,移植肾静脉扭曲1例;移植后并发症:肾外型假性动脉瘤2例,吻合口狭窄1例,移植肾动脉压迫梗阻1例。 结果与结论:肾移植中吻合口狭窄2例移植后恢复良好,分别于移植后6年及11年移植肾失功;肾静脉横断1例随访12年移植肾失功;髂外动脉硬化斑块剥脱堵塞肾动脉3例,1例移植肾当即失功,另2例分别随访6年及2年,现移植肾功能良好;移植肾静脉扭曲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1个月后因重症肺部感染死亡。移植后发生的血管并发症中肾外型假性动脉瘤2例移植肾均失功;吻合口狭窄1例经置入支架后肾功能恢复正常,已随访18个月;移植肾动脉压迫梗阻1例移植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3周后因重症肺部感染死亡。结果说明肾移植过程中及移植后发生血管并发症,只要诊断准确、处理及时,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全文链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