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脊椎结核的低场强MRI早期诊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低场MRI对早期脊柱结核的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脊椎结核患者的低场强MRI影像学资料.结果病变椎体T1WI以不均低信号为主,间有少许高信号改变,T2wI呈混杂高信号改变;椎间盘T2wI上相对均匀低信号,T2WI不均高信号;冷脓肿T2W1呈相对均匀低信号,增强后略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结论早期脊柱结核的椎体、椎间盘病变和冷脓肿在低场强MRI具有特殊改变,MRI能够显示早期脊柱结核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脑胶质瘤在MRI动态增强扫描中的图像表现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8年4月收治的脑胶质瘤患者39例,患者均进行了MRI检查,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资料,由两名副主任级医师分析并总结39例脑胶质瘤患者MRI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表现特征,分析MRI动态增强扫描对脑胶质瘤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MRI平扫中胶质瘤实质部分主要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累及范围:累及范围2个脑叶者6例,累及范围≥3个脑叶者,39例患者中,21例患者主要累及颞叶、额叶。16例低级别胶质瘤患者T1WI呈现低信号,12例T2WI呈现高信号,9例患者为等信号,T1WI增强扫描中17例患者为结节强化;16例高级别胶质瘤T1WI表现为低信号,14例T2WI呈现高信号,T1WI增强扫描中13例患者为边缘强化;低级别胶质瘤ADC值为(1.23±0.26)s/mm~2,明显低于高级别胶质瘤(0.86±0.14)s/mm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397,P0.001)。结论 MRI动态增强扫描可有效显示脑胶质瘤信号特点、强化特征,多序列扫描结合ADC值可提高临床评估脑胶质瘤分期的准确性,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3.
DWI在超急性CI的诊断及不同时期CI信号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DWI)对腔隙性超急性脑梗塞诊断的敏感性及其限度,梗塞灶的演变过程中DWI、T2WI、T1WI信号的变化规律.方法美国GE公司signa 1.5Tsys # TwinExct MR成像仪,8通道相阵控头部线圈,均平扫,每例常规MRI及DWI扫描,SE序列横断面T1WI及T2WI,怀疑脑干病变加扫矢状及冠状T2WI,DWI采用单次激发SEEPI序列横断面扫描.结果158例脑梗塞全部为脑干、基底节区、辐射冠区等脑深穿动脉供血区的腔隙性梗塞灶,其中超急性脑梗塞57例;急性脑梗塞31例;亚急性脑梗塞40例;慢性脑梗塞30例.此外2种或2种以上不同时期病灶并存89例.患行颅脑单次激发回波平面弥散加权MRI(DWI)和常规MR扫描,结果:超急性脑梗塞、急性脑梗塞和亚急性脑梗塞DWI均表现为高信号.57例超急性脑梗塞DWI除4例外均表现为高信号,T2WI有10例见小片状稍高信号,T1WI均未显示病灶.31例急性脑梗塞DWI及T2WI均表现为高信号,T1WI有8例在相同部位见稍低信号,40例亚急性脑梗塞DWI及T2WI均为高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慢性脑梗塞边界清楚,无占位效应,DWI低或等信号,T1WI均为低信号,T2WI均为高信号.随着病灶由急性向慢性的转变,T1WI信号逐渐降低,T2WI信号逐渐升高,DWI信号由高信号变为低信号. 结论DWI对超急性脑梗塞较常规MRI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并能区分急性与非急性期脑梗塞.对2种或2种以上不同时期并存的病灶有较好的检出率,发现与当前症状及体征一致的梗塞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磁弥散成像及增强扫描在诊断非缺血性颅脑病变中的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的非缺血性颅脑病变56例,均作常规MRI T2WI、T1WI、增强扫描及DWI,分析其DWI信号及增强表现。结果32例颅脑肿瘤、11例感染性病变、9例血肿、4例多发性硬化病例,病变在DWI上呈高或稍高信号。结论常规MRIT2WI、T1WI扫描图像,弥散成像及增强扫描在非缺血性颅脑病变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AI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分析15脑DAI的CT与MRI的表现。结果:CT表现为弥漫性脑肿,含液腔隙的变窄及塞,脑内小点片状出血灶,合并其他颅脑外伤的表现。MRI表现为脑深处散在卵圆形或片索状异常信号,T1WI呈低或等信号,T2WI为高信号,灶性出血急性期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亚急性期T1WI为高信号。结论:DAI是严重的脑外伤早诊断早治疗对其预后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胼胝体梗死的MRI表现特征及临床症状。方法在连续1年颅脑MRI检查中收集92例脑梗死病例,将其中有胼胝体梗死的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行SE序列T1WI和FSE序列T2WI扫描,2例加FLAIR扫描,3例行增强扫描。结果92例脑梗死中6例(6.5%)MRI确诊为肼胝体梗死。无1例为单纯性胼胝体梗死,均同时伴其他部位脑梗死。6例共8个梗死灶,位于胼胝体膝部3个,体部1个,膝-体部1个,膝-压部1个。T1WI呈略低信号6个,低信号2个;T2WI均呈高信号;2例FLARI均呈高信号;3例增强扫描2例强化。结论胼胝体梗死少见。MRI可清楚显示胼胝体梗死的存在、部位、范围,但缺乏特征性,结合临床及脑内其他部位梗死灶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MRI表现与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抗结核治疗确诊的婴幼儿颈椎结核的高场强MRI表现。结果例婴幼儿颈椎结核病变5例累及颈6、7椎体,3例累及颈3-4椎体,2例累及颈4-5椎体,1例累及颈2-3椎体,3例椎管受累,6例椎旁冷脓肿形成。高场强MRI表现为2个相邻椎体T1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椎旁冷脓肿边缘清楚,TlWI低信号,T2WI高或混杂信号;受累椎间盘消失或T2WI低信号。结论婴幼儿颈椎结核早期易延误诊断,易导致严重后凸畸形,是截瘫的危险因素,高场强MRI检查能显示病变,有助于其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小儿自发性脑出血的价值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2月至2019年5月8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儿临床资料,按临床分期包括超急性期15例,急性期20例,亚急性早期16例,亚急性晚期15例,慢性期14例,所有患儿均进行头部常规MRI序列及DWI扫描,并通过头颅CT证实,分析MRI常规扫描及DWI在不同时期自发性脑出血中的诊断价值。结果小儿自发性脑出血不同时期血肿灶T1WI、T2WI信号变化以及对应DWI图像信号改变具有明显的规律,超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或等信号,DWI高信号;急性期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信号,FLAIR低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早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低或等信号,FLAIR低或等信号,DWI低信号;亚急性晚期表现为T1WI高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DWI高信号;慢性期表现为T1WI等-低信号,T2WI高或等信号,FLAIR混杂信号,DWI低信号。慢性期血肿ADC值高于亚急性晚期,亚急性晚期高于亚急性早期,亚急性早期高于急性期,急性期高于超急性期(P<0.05);DWI扫描结果中ADC值鉴别慢性期与亚急性晚期脑出血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高于亚急性晚期与亚急性早期(0.838)、亚急性早期与急性期(0.700)、急性期与超急性期(0.763,P<0.05)。结论不同时期小儿自发性脑出血MRI常规扫描及DWI诊断影像学征象存在差异,DWI在鉴别不同时间脑血肿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MRI表现特点及其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的鉴别诊断。方法经外科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15例,全部行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征象与出血征象并存12例,表现为灶样出血型;未见明确肿瘤征象而只表现为出血征象3例,包括结节肿块型2例、环型1例。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信号T1WI为点状、结节肿块样或环型高信号;T2WI高信号为主,高信号内或周围可有略高信号,内部信号多不均匀。增强扫描出血灶呈不同程度和形态的强化。结论MRI平扫和增强扫描能显示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的形态及信号特点,有助于脑星形细胞瘤肿瘤出血与脑内非肿瘤性出血鉴别。  相似文献   

10.
脑内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脑海绵状血管瘤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2例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全部患者行MR T1WI、T2WI序列扫描,11例增强扫描.结果 41例共有52个病灶,均呈结节状或类圆形,1例7个病灶呈散在分布圆点形.38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低混合信号,3个病灶呈T1WI稍低信号,T2WI高信号,5个病灶T1WI,T2WI均呈高信号,此46个病灶T2WI均见黑色低信号环影.6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1例7个病灶T1WI、T2WI均呈低信号.结论 脑海绵状血管瘤T1WI、T2WI显示信号多样,但具有特征性.MRI对多数脑海绵状血管瘤能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对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0例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病例,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所有患者均采用Philips 1.5T核磁共振扫描机扫描,脑部平扫,其中2例加增强扫描。结果:全部患者表现不一,基本病程3个月至1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行走不稳、言语不清、发音不清、双耳听力下降、双侧共济运动(+)、闭目直立征(+)等。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的脑部MRI表现主要为位于双侧顶枕叶白质对称性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低信号、T2WI及T2WI FLAIR呈高信号,部分患者胼胝体压部早期受累,病变整体呈"蝶翼状"改变。结论: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MRI表现有特征性,可进行分型,能协助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的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确诊的26例多发性硬化患者的头颅、脊髓MRI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平扫均可发现病灶,头颅病灶主要发生在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表现为多发的、大小形态不一的斑片状影,呈等/长T1长T2信号,病灶长轴多与脑室壁垂直排列;脊髓病灶主要发生在颈段,病灶表现为纵行长条状等/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静止期病灶无强化,活动期病灶可见斑片状、环状或边缘强化;活动期病灶经激素治疗范围缩小,强化程度减弱或无强化。结论综合分析MRI表现对多发性硬化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T2WI-FLAIR)序列成像评估无脑损伤早产儿脑白质发育情况.方法 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157例无脑损伤早产儿的MRI资料和临床资料,以33名足月新生儿作为对照.早产儿按出生胎龄分为28~29周、30~31周、32~33周、34~35周、36~37周5组.对各组早产儿出生后1~3 d内及纠正胎龄为40周时和足月新生儿胎龄40周时行头颅MRI T2WI-FLAIR序列成像,测量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及信号强度比值.比较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及信号强度比值,以及各组早产儿纠正胎龄为40周与足月新生儿胎龄40周时的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及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并分析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白质中央区、周围区及邻近脑室区信号强度比值的差异.结果 28~29周、30~31周、32~33周、34~35周、36~37周组早产儿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均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信号强度比值均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升高(P均<0.01),信号强度比值均按照枕、顶、额、颞叶的顺序依次降低(P均<0.01).32~33周、34~35周、36~37周组早产儿白质低信号强度比值均按照中央区、周围区及邻近脑室区的顺序降低(P均<0.01).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均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而降低,信号强度比值随着出生胎龄的增加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不同出生胎龄组早产儿在纠正胎龄为40周时白质低信号区最大截面积均大于足月新生儿胎龄40周时,信号强度比值均低于足月新生儿胎龄40周时(P均<0.01).结论 MRI T2WI-FLAIR序列成像能够定量评估无脑损伤早产儿脑白质的髓鞘化程度,是判断早产儿脑白质发育状况的一种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文君  郑穗生  王龙胜 《安徽医学》2010,31(11):1293-1296
目的探讨新生儿低血糖脑损伤的MRI表现及其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鉴别与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低血糖脑损伤的19例患儿的MRI表现及临床资料。结果 19例行DWI扫描均发现斑片状、条状及脑回样高信号,其中受累部位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18例,胼胝体受累9例,侧脑室旁脑白质受累5例,基底核受累2例,尾状核头部受累1例。常规MRI中6例内囊后肢T1加权高信号消失,5例因脑室周围及胼胝体压部出血表现为小片状短T1、短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3例表现为双侧顶枕叶皮层脑回样短T1及皮层下稍长T1信号,1例因双侧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脑水肿表现为稍长T1、稍长T2信号。尚有3例同时伴有硬膜下血肿。3个月后2例复查MRI,均发现双侧顶枕叶多发软化灶。结论低血糖脑损伤多发生于大脑半球后部顶枕叶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区,具有一定特征性,在临床中应引起重视,要结合临床病史及好发部位,以防误诊漏诊,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MRI表现特点。方法:本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42岁~81岁,平均61.5岁。常规扫描包括矢状位T1WI,横切位T1及T2WI,7例同时做MRI增强扫描。结果:梗塞区具有长T1长T2信号特点,出血以T1WI观察最佳。16例出血仅累及皮层者,于脑梗塞边缘在T1WI呈线状、脑回状或波浪状高信号强度。7例累及皮层下,3例累及皮层和白质。梗塞区域呈三角形、扇形或片状,T1WI呈较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强度,7例增强MRI见6例强化,其中4例脑回样强化。2例不规则斑片状强化。结论:MRI是出血性脑梗塞最佳的检查方法之一,及早地检查有利于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MRI诊断价值。方法复习相关文献并回顾性分析1l例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8例行CT平扫,10例行MR/平扫+弥散加权成像,l例行MRJ钆喷替酸葡甲胺增强扫描。结果11例表现为大脑后部病变,10例两侧基本对称,1例单侧发生。CT表现为片状低密度影,灰白质交界模糊,皮层变薄,脑沟变浅;MRI表现为脑回样异常信号:T1WI呈等低信号,T2WI及FLAIR呈明显高信号,DWI及eADC呈等低信号,ADC呈等高信号,增强无明显异常强化。结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CT、MRI表现具有特征性,CT可作为本病的筛选手段,MRI应作为确诊和疗效观察的首选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在骨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骨梗死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重点分析MRI表现。结果15例骨梗死患者共发现29个病灶,单发病灶6例,两个及以上病灶9例,胫骨上段及股骨下段为其好发部位,22个病灶呈典型“地图样”改变,即MRI平扫T1WI病灶周围见地图样低信号边线,中央呈高信号,脂肪抑制T2WI病灶周围见锯齿状迂曲环形高信号边线,中央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周同边线明显强化;3个病灶呈不规则斑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高低混杂信号,脂肪抑制T1WI呈混杂高信号,边界欠清,增强扫描呈斑片状不均匀强化;4个病灶T1WI和T2WI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强化。结论MRI在骨梗死早期即可出现异常信号改变,“地图样”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因此MRI可作为骨梗死的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脑病患者脑部MRI影像特征及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分析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观察组)及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脑部MRI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像特征。对比两组受试者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等相同部位的ADC平均值差异。结果 46例观察组受试者中15例(32.6%)MRI影像表现正常(无重度ACOP者,轻度14例、中度1例);剩余31例受试者头颅MRI影像可见异常信号,其中大脑皮质区受累2例,双侧顶叶皮质区可见T1WI对称性低信号、T2WI及DWI呈对称性高信号;双侧苍白球区异常信号者19例,表现为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呈现典型的"熊猫眼"特征;双侧脑白质区异常信号者10例,MRI图像可见对称分布的斑片状异常信号影,T1WI呈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脑沟及脑裂均未见异常。观察组皮质区、半卵圆中心区、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苍白球区等部位ADC平均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在DEACMP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联合ADC值评估可有效提高诊断准确性,为后续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条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的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治疗、随访和病理证实的51例脊柱转移瘤进行T1WI、T2WI、T2w1/STIR、DwI序列的MRI扫描,研究其在MRI各序列的表现,比较各个序列的病灶检出率,对病变椎体与正常椎体在DWT上的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diffIISioncoefficient,ADC)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朵51例脊柱转移瘤爱累椎体32O个,胸椎最多,其次是腰椎:全椎体受累65个,38个椎体伴压缩性骨折,83个椎体附件受累,11例有椎旁软组织肿块,所有病例椎间盘未见异常。T1WI上256个椎体呈低信号,T2WI上113个椎体呈混杂信号,46个椎体呈高信号,T2WI/STIR上280个椎体呈高信号,DWI上所有椎体为高信号。T1WI、T2WI/STIR和DWI序列病灶检出率均高于丁2WI,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在b=500s/mm。时,病变椎体的ADC值高于正常椎体的ADC值,其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脊柱转移瘤在MRI多个序列上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MRI的多序列戍像相互印证和补充,更能准确发现病变和判断病变的范围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及脑部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尿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确诊的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与影像资料,总结其临床表现与脑部MRI特征。结果 8例中男6例,女2例,所有患者尿液戊二酸、3-羟基戊二酸排泄量均明显超出正常范围。主要临床表现为智力发育减退和运动障碍。脑部MRI显示8例患儿均出现额颞叶脑萎缩、外侧裂池增宽以及双侧基底节区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5例中央脑白质出现长T1长T2异常信号,4例出现硬膜下积液或积血,1例大脑脚对称性长T1长T2异常信号。结论戊二酸尿症I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脑部MRI较具特征性表现,主要表现为基底节区、中央白质区对称性受累,额颞叶脑萎缩,外侧裂池增宽,MRI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