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云  刘定华  吴伟 《江苏医药》2013,39(16):1923-192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4.5h内的ACI患者64例分别采用rt-PA 0.6 mg/kg(最大剂量为60 m)(A组,30例)和rt-PA 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 (B组,34例).治疗后24 h、7、28和90 d用NIHSS量表评估疗效;比较治疗前和治疗后90 d的改良Rankin评分和日常生活(ADL)量表评分;以治疗期间颅内出血发生率和90 d内病死率评估安全性.结果 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90 d内颅内出血:A组2例(6.6%),B组4例(11.7%).90 d内死亡:A组1例(3.3%),B组3例(8.8%).结论 应用低剂量静脉溶栓治疗发病4.5h内的ACI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2.
邓红星 《江西医药》2022,(12):2103-2105
目的 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效果及对出血性转化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近2年我院收治的ACI患者6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3例。对照组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再用抗血小板等常规治疗,持续治疗14 d。通过观察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指标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情况等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NIHSS评分显著减低(P<0.05);血流动力学指标显著高(P<0.05)、出血性转化发生率、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ACI可增加脑部供血量,减轻神经损害,改善预后,且未增加出血性转化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按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8例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对照组给予神经营养药、自由基清除剂及抗血小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 h,24 h,14 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观察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IHSS评分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少。结论: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用阿替普酶这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4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25例,对照组22例,实验组采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溶栓的方法 进行治疗。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对神经功能的损伤较小,差异较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阿替普酶这种药物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小,具有安全有效的特点,是值得推广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超时间窗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7年12月6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溶栓时间不同进行分组,发病4.6~7.0 h为对照组(31例),发病3.0~4.5 h为观察组(31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1 h、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显著下降(P <0.05),但2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90 d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2组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替普酶在3~4.5 h、4.6~7.0 h溶栓治疗中均有效,具有相同安全性,但在3~4.5 h内进行溶栓治疗,可显提升综合生活能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11年6月—2013年6月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住院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总剂量的10%静脉推注,剩余剂量在随后60 min内持续静脉滴注,24 h后经头颅CT证实患者有无出血。对照组口服拜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7 d。在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3、7、30、90 d进行欧洲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E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3、7、30、90 d的ESS平均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两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3、7、30、90 d后治疗组Barthel指数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治疗老年患者急性脑梗死能够显著改善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于子忠 《海峡药学》2022,(9):124-126
目的 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替普酶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对效果及安全性观察进行观察。方法 选取时间窗内进行溶栓急性脑梗死患者116例,按照阿替普酶使用剂量将患者分为标准剂量组(28例),中剂量组(30例)小剂量组(32例)、对照组(26例),对四组患者在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 小剂量阿替普酶溶栓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标准剂量组及中剂量组。结论 小剂量阿替普酶(0.4 mg·kg-1)对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时间窗内进行溶栓,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较低。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低剂量阿替普酶(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将采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采用标准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00%比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80.00%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使用低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且并发症少,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6):3711-3713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出血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ACI患者1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各70例。A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6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B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9 mg/kg行静脉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溶栓后的出血情况、出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A组和B组患者治疗后皮下瘀癍、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29%和14.29%、2.86%和12.86%、2.86%和11.43%、2.86%和11.43%,出血时间分别为(6.04±0.75)和(7.22±0.56)h、(24.63±10.24)和(35.22±9.87)min、(3.04±0.11)和(4.08±0.25)h、(3.12±0.48)和(4.53±0.66)h,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CI患者通过阿替普酶实施静脉溶栓时需严格监测其出血情况,采用较低剂量的阿替普酶实施溶栓治疗,能降低患者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方法 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观察组应用低剂量阿替普酶进行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巴氏(Barthel)指数及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情况和死亡率。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内,观察组颅内出血0例,消化道出血3例;对照组颅内出血5例,消化道出血7例。观察组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1.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3%、1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随访,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心律失常;对照组死亡5例,死亡原因为溶栓后脑大量出血3例、肺内感染与心力衰竭2例。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在急性脑梗死(ACI)病后6h尿激酶(UK)静脉溶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ACI随机分成UK组和对照组。UK组UK25万U静脉注射,续以UK150万U60min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通常的治疗方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1、7、14、28d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①治疗后1、7、14、28d时UK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7d时UK组改善比较显著(P<0.05);②UK组用药前与用药后1d比较、7d与14d比较、14d与28d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均非常显著(P<0.01),用药1d与7d比较,差异显著(P<0.05);③UK组用药后1d时显效率23.3%,7d时56.1%,14d时80.3%,28d时91.6%,均高于同期对照组结果(P<0.01、<0.01、<0.01、<0.05)。结论早期ACIUK溶栓治疗比常规治疗起效快、作用强、效果好,并且安全、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13.
李帆  彭刚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5):20-21
目的:观察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方法:36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根据发病时间分为6h以内组及6h以上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冠脉再通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36例患者静脉溶栓治疗26例,总再通率为72.2%。其中,6h以内组再通16例,再通率为80.0%,出血2例,死亡2例;6h以上至12h以内再通10例,再通率为62.5%,出血3例,死亡3例。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联合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好,在没有开展PCI的基层医院,是一套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ACI)的疗效。方法选取确诊超早期ACI患者86例,将其分为溶栓组和对照组,溶栓组给予1.5×10^6U尿激酶+200ml生理盐水,30min内静脉滴注完;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16ml+低分子右旋糖酐250ml,每天1次,疗程2周,余治疗方案两组相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溶栓组治疗后6h、3d、7d的凝血酶时间(TT)和凝血酶原时问(PT)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纤维蛋白原(FIB)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溶栓组治疗后1、7、14、28d的欧洲卒中评分量表(EE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组治疗后基本痊愈率为7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P〈0.05)。溶栓组治疗后90drugl—Meyer量化评分(FMA)和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尿激酶静脉内溶栓治疗超早期ACI疗效显著、安全,是治疗ACI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时使用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某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60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对照研究,将其分为观察组(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治疗)与对照组(阿替普酶治疗)各80例,分组方法为随机排列表法,探讨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对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在D-二聚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上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上显著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将前列地尔联合阿替普酶应用于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时,可显著提升疗效,改善凝血与纤溶指标,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3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尿激酶溶栓组(120例)与常规治疗组(111例).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传统治疗,尿激酶溶栓组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入院时、入院第3天、入院第7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解放军第三一三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静脉泵入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最大剂量为90 mg,1 min内静脉推注10%,然后60 min内匀速静脉泵入余下剂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注射液,0.75 g加入250 m L生理盐水,持续时间40 min,1次/d。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4.55%、90.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14 d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同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NIHSS、BI评分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92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对症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评分(Barthel指数)。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97.8%高于对照组的7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NIHSS评分(4.86±2.12)分低于对照组的(7.58±3.12)分,Barthel指数(53.32±13.85)分高于对照组的(42.45±13.0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替普酶治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被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预见性护理在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塞行静脉溶栓中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护理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 本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2月至2013年8月期间行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给予预见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肢肌力级别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Х^2=34.6205,P=0.0000);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7.9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9%(Х^2=28.1250,P=0.000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4.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10%(Х^2=29.4830,P=0.0000).结论 给予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塞患者预见性护理能有效地稳定其病情,改善患肢肌力级别,减少不良反应,促进医患和谐,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血康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明基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8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阿替普酶0.9 mg/kg,其中10%的总剂量注射用阿替普酶加入10 mL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在10 s内静脉推注;然后将剩余90%的阿替普酶加入100 mL生理盐水稀释后静脉滴注,滴注时间不低于60 min。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脑血康胶囊,3粒/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4 d。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同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大脑平均血流速度、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8.05%、92.6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大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康胶囊联合注射用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提高脑组织的血流速度,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血液因子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