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87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将同一时期出现的健康儿和感染儿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对感染因素进行总结比较。结果 1感染情况:287例新生儿发生院内感染36例,男女新生儿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新生儿体重<1.0 kg的感染率为18.4%,体重1.0~1.5 kg感染率为15.7%,体重>2.5 kg感染率为7.1%,说明体重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3新生儿的胎龄和住院时间与感染率存在相关性(P<0.05);4革兰阳性菌的感染率为55.56%(20/36),革兰阴性菌的感染感染为44.44%(16/36)。5危险因素:出生时的体质指数、肠外营养、胎龄、胎膜早破以及机械通气是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日常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中,应着重注意对革兰阴性菌的预防,此外严格注意卫生的清洁工作,尤其是手部、机械通气指征、插管的无菌状态。对于疾病较为严重的患儿,应尽力缩短通气时间和通气频率,加强早期的营养和后期的调理对预防感染的发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1年8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385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对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感染的致病菌,并针对感染的原因,提高预防性对策。结果 385例早产儿中发生感染100例共118例次,感染率为25.9%。其中最常见的感染为呼吸道感染,有42例;其次为血液和皮肤黏膜感染,各有13例。100例感染患儿中共分离出139例菌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有87株,其次为革兰阳性菌有30株。肠外营养、低体质量及呼吸机治疗是早产儿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要加强对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的监控和管理,重视发生感染的高危因素,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合理使用抗生素,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院内感染分析与管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出现早产儿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管理措施.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1年至2013年新生儿重症监护并发早产儿院内感染的病例5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方法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分布情况.另选本院同期收治无并发症早产儿院内感染的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例数50例,分析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 呼吸道感染占42%;分离出致病菌株中,革兰阴性菌占62.32%,革兰阳性菌占21.74%;两组早产儿进行分析对比,造成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低体重、胎龄短、机械通气和肠外营养等.结论 引发早产儿重症监护病房患儿并发院内感染的因素有很多,需要强化监控和管理力度,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院内感染事件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总结提出防治干预策略供临床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HIS)收集2012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NICU发生院内感染的319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我院NICU院内感发生率为7.00%(319/4 557)。319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新生儿中,早产儿225例(70.53%),胎龄(32.54±2.31)周,出生体质量(1 825.81±635.32)g,发生院内感染的时间为入住NICU后3~36(12.56±9.00)d,病死率5.33%(17/319)。NICU院内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PICC等)、极低出生体质量、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是高危因素。结论:加强科室规范管理、提高医护人员的院内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无菌操作等,能减少NICU院内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抗感染药学》2017,(2):334-336
目的: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间诊治的新生儿感染婴儿70例,采用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婴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婴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后的总感染率为5.58%低于对照组为28.57%(P<0.05)。结论:针对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的不同部位感染,采用不同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的发生率,促使新生儿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6.
随着新生儿学的快速发展,各地医院纷纷成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集中收治早产儿及各种新生儿急、危、重症病例。NICU的成立,无疑大大减少了新生儿的病死率,减少了由家属照料新生儿所带来的一些并发症。但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不断扩大、住院患儿的增多、工作量的不断增大、新进护理人员以及人员的流动,造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护理风险的持续增加。  相似文献   

7.
李莉 《抗感染药学》2021,18(4):563-566
目的:分析基于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干预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预防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2月间NICU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治疗的102名新生儿临床资料和医护人员26名手卫生资料为研究组,另选取2018年1月-12月间采用常规措施收治的98名新生儿临床资料和医护人员26名手卫生资料为对照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医护人员手卫生知信行评分值的差异.结果:采用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治疗的研究组患儿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94%vs 16.33%)(P<0.05),医护人员手卫生知信行评分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NICU预防医院感染中,WHO多模式手卫生促进策略干预的应用有效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知信行能力,降低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风险评估方法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医院感染例次发病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省级妇幼保健院NICU 2018年1-3月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2019年1-3月的住院患者为实验组,通过风险评估方法筛选医院感染高风险因素,并针对性的采取干预措施,比较...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通过采取行政干预手段,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方法自行设计手卫生观察表,采用隐蔽现场观察形式,对我院21个科室的147名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前后,无菌操作前后等手卫生执行情况及进行调查,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多项行政干预措施,用同样方法再次对手卫生执行情况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高,护士高于医生,重点科室NICU、ICU高于普通科室内、外、妇科。结论通过采取行政干预措施,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显著增强,手卫生依从性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加强围产保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NICU中死亡的新生儿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予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顺序为:窒息及其并发症,早产儿或/和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其中男性及农村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围产保健,预防窒息、早产,加强高危儿的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医院内感染是NICU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极为重要[1].我们通过加强院内感染控制及采取护理措施,并加强有效的管理,使院内感染率有所下降.现将吉林省妇幼保健院NICU院内感染控制的具体工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场所[1],文献报道NICU中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为8%~40%。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直接死因的30%由感染引起[2~4]。医院感染将延长住院时间、危及患儿生命,对患儿、家属、社会都造成危害。因此,加强院内感染控制,采用适当的护理措施管理非常重要[1]。为了研究NICU新生儿院内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采取手卫生干预措施对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正确率的影响.方法 2013年 1月 ~2013年 8月通过现场隐蔽观察法了解记录新生儿科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建立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后,手卫生的依从性是否提高.结果 干预措施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正确率明显高于干预前.结论 采取合适的干预措施,可有效的提高新生科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从而减少了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和研究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致病菌的流行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我们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1月重症监护病房的致病菌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患者4074例中,发生院内感染325例,分离出致病菌154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为1188株,构成比为76.99%;革兰阳性球菌233株,构成比为15.10%;真菌122株,构成比为7.91%。患者的下呼吸道感染占65.85%,泌尿系统感染占13.93%。革兰阳性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均有敏感性,真菌对伊曲康唑、氟康唑有敏感性。结论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其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方法 60例重症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重症胰腺炎相应重症治疗措施处理,调整患者体位至舒适状态。对照组实施常规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在上述护理基础上,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机械通气护理、呼吸道护理、应用支持。评定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有效21例,有效率为70.0%;无效9例,无效率为30.0%。观察组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后,有效27例,有效率为90.0%;无效3例,无效率为10.0%。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病房重症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该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的院内感染情况,并制定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EICU住院患者427例的院内感染情况。结果发生院内感染52例(12.2%),65例次,感染的主要部位为呼吸道(66.2%,43/6 5)。院内感染者年龄在6 5岁以上、住院时间大于4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 P AC H EⅡ)≥1 0分、气管插管或切开、留置导尿所占百分比均高于非院内感染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急诊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较高,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应提高医务人员防控意识,加强手卫生管理及患者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重症监护病房内手足口病患儿院内感染控制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3年5月入住手足口病重症监护病房内的80例患儿,对其实施监控并采取隔离措施,同时采取相关的消毒措施,对在重症监护病房内的医护人员实时监测。结果8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此外,医护人员无一例发生医院感染。结论采取相关的消毒、检测及隔离措施能够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探讨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特点,评价N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及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效果。方法:对入住NICU〉48 h的患儿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同时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预防控制感染,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监测病例2 201例,干预前后医院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17%和1.28%(P〈0.05);日感染发病率分别为4.11‰和2.12‰(P〈0.05);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日感染发病率分别是3.32‰和5.18‰(P〈0.05)。未见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及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感染性病原菌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多见。结论:目标性监测有利于及时发现N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便于为临床提供有针对性的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危险因素采取干预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感染的护理措施。方法 56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内发生感染的新生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护理措施。结果 患儿的感染症状均得到显著控制,未出现一例死亡病例。结论 重症监护病房内新生儿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发生感染,需加强患儿的护理管理。  相似文献   

20.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侵入性插管多,机体免疫力低下,是医院感染高发人群。同时,重症患者是耐药菌株的贮菌库和播散者,成为医院感染的感染源。因此,患者家属探视导致的院内感染的潜在危害不容忽视,严格限制患者家属陪护和探视,加强其探视前后手卫生,有利于医院感染的控制[1]。现将ICU患者家属的手卫生现状监测分析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抽查2011年1-8月ICU家属等候区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