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玉梅  关星  潘红梅  何兵  符霞  曾楠  董胜  潘池梅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2):1826-1827,1830
目的调查分析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现状。方法在参考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19例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逐一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419例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总知晓率为37.06%,其中仅有4.06%知道果汁或蔬菜汁的添加时间,11.69%了解预防佝偻病的措施,13.13%知道开始断奶的时间,18.62%知道首选辅食,42.48%了解预防缺铁性贫血的措施。产褥期妇女对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的认知情况基本呈城市大于乡镇和农村的趋势。结论产褥期妇女掌握婴幼儿喂养及疾病预防知识水平普遍较低,相关部门需针对性加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教育工作,尤其应以农村及乡镇产褥期妇女为重点对象,大力普及育儿知识,增强该群体对婴幼儿的保健能力,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高桥社区产褥期妇女自我保健认知行为,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820例门诊产后随访妇女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户籍和文化程度妇女产褥期卫生知识和行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别要重视农村及郊区产褥期妇女卫生保健知识教育,提高该地区产褥期妇女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孕产期妇女进行健康教育后其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方法抽取2008年4月~2011年4月来本院进行孕期保健护理的104例孕产期妇女的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52例。A组孕妇在孕产期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B组孕妇进行非系统健康教育。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两组孕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和护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A组孕妇的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情况和自我护理能力均明显优于B组孕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产期妇女采用系统的健康教育方案,可以使孕妇对产褥期母婴保健知识的了解更加透彻,可以使其产褥期的自我护理能力明显提高,应将其作为今后对该类孕妇进行孕产期保健教育的常规项目。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产褥期妇女的行为习惯,帮助其改变不良的行为方式。方法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方式对87名门诊产后随防妇女进行调查。结果农村产褥期妇女存在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结论应针对农村产褥期妇女大力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其改变不良的行为习惯,预防疾病的发生,使她们顺利度过产褥期。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已婚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300名已婚妇女,采用自编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妇女保健知识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和统计,并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对她们任职情况的影响因素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已婚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总分平均为(57.66±6.2)分,占满分的68.64%,其中妇科保健、卫生保健、计划生育、优生优育、孕期保健、产褥期保健等分别占各维度满分的62.36%、82.64%、59.57%、75.43%、78.21%、66.50%。经分析,文化程度、月收入、年龄、婚姻状况以及职业等都会对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产生影响作用。结论本市社区中已婚育龄妇女的保健知识认知情况良好,其中对于孕期保健和卫生保健方面的认知为最好,对计划生育和妇科保健方面的认知为最差,因此还需要开展各种教育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她们的保健知识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6.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和行为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虽然妇女保健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但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的了解仍然有限[1].本研究通过对沧州地区产褥期妇女的调查,研究产妇对产褥期保健知识了解的现状,并探讨现代妇女科学的产褥期行为方式和保健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展开产褥期妇女健康教育,从而进一步提高产褥期妇女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宋文涛  刘德柱 《现代医药卫生》2003,19(10):1368-1368
1998年选定3所边远山区小学 ,对三年级、五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龋病现状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同时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措施 ,并于2002年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及分析。1对象与方法1 1调查对象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 ,在3个乡镇中每乡镇随机抽取一所含三、五年级小学共3所作实验组 ,同时抽取与实验组相邻且本底资料具有可比性的3所村级小学作对照组 ,对三年级、五年级所有学生进行龋病现状及口腔卫生保健知识、行为调查 ,同时对实验组开展龋病健康教育干预 ,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调查。1 2调查方法及内容 :由县卫生防疫站及县牙病防治中心组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农村妇女产褥期生活行为方式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用回顾性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北麻城县农村712例2岁以下儿童的母亲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712例农村产妇主要不良卫生行为发生率依次为:不洗头34.8%,不洗澡16.3%,每天不洗下身5.8%;活动方面:不做体操93.7%,不做家务39.2%,不下床5.9%;生活习惯:过早恢复性生活35.1%,穿得比平时多63.1%.产褥期各行为的影响因素分别为:卫生行为:文化程度、人均年收入和行为观点来源;生活习惯:产后访视次数和行为观点来源;活动状况:文化程度、听保健课次数和行为观点来源.结论 农村产妇生活习惯及活动情况相对较差;影响产褥期行为的最主要因素是长辈的传统观点,在农村妇幼保健工作中,应根据以上各种因素,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产褥期行为,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4):51-54
目的通过对社区产妇产后健康知识需求进行调查,进一步了解社区产妇的健康需求,改进健康教育方法,提高产后保健服务。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6月广东省英德市人民医院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本中心)进行居家访视的755例产妇为调查对象,采用单项选择法和多项选择法的问卷调查方式,对健康知识需求情况及缺乏相关健康知识的原因进行调查,另外对获得有关健康知识的方法和途径需求也进行调查。结果社区产后妇女普遍欠缺健康预防保健知识,对健康知识指导需求高,其中婴儿早期教育占75.6%,婴儿抚触、按摩的方法占73.5%,产妇保健操的锻炼占56.1%,新生儿喂养和辅食添加的注意事项及产妇腰痛的预防占49.1%,婴儿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及新生儿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占47.5%,婴儿常见疾病(如尿布疹、鹅口疮、脓疱疮等)的预防及护理占46.7%,新生儿日常护理的注意事项占41.9%,及早开乳和母乳喂养的好处占40.4%,产妇会阴伤口、恶露、子宫复旧等占29.8%,产妇乳腺炎的预防占20.2%。社区产妇健康知识普遍缺乏,需求多,存在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都希望得到科学具体的针对性康复指导,教育方法和途径以医护人员讲解演示和上门家访得到最多的支持。结论通过对社区产后妇女健康知识需求的调查,从而了解产后妇女对健康知识需求的差异,并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提供相应妇女保健知识,有助于调整、改进产后妇女的健康知识水平,显著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和产后保健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药实践》2015,(5):364-365
目的:了解围生期妇女对健康教育知识的需求情况。方法:选取门诊健康体检的158例围生期妇女为观察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调查表和健康知识需求情况调查表对孕产妇保健知识需求进行调查。结果:围生期妇女88.61%对产前知识有需求,95.57%对产时知识有需求,87.34%对产后知识有需求。结论:绝大多数孕妇都希望得到围生期母婴保健的相关知识,围生期健康教育应该受到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王丽  王富兰 《中国药房》2012,(28):2602-2605
目的:为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提供参考。方法:对180例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产后抑郁症认知情况,对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Stepwise法)分析。结果: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得分为(20.80±4.52)分;文化程度、经济收入、生产次数、社会支持水平是影响产后抑郁症认知的主要因素。94.3%的产妇希望医护人员为健康宣教人员;出院当日是产妇最希望的宣教时间;发放学习资料是产妇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结论:产妇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现状不容乐观,规范、有效的健康教育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本市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方案。方法本市2009-2012年每年利用手检、B超和钼靶相结合的筛查方法检查2000例35~64岁农村妇女,共计普查8000例。结果2009、2010、2011、2012年项目任务完成率分别为97.00%、96.65%、97.70%、98.90%,确诊乳腺癌患者分别为3、2、4、2例,其中,早期乳腺癌患者分别为0、1、2、1例。结论本筛查结果提示县政府、乡镇下属单位、村妇女主任三方及时协调,是圆满完成农村妇女乳腺癌筛查工作,达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乳腺癌,有效促进农村妇女身体健康的根本。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PDCA循环管理在出院前产妇及家属中进行产后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6月分娩的200名产妇为对照组,2015年7月至10月分娩的200名产妇为观察组,将传统的产后保健知识宣教与以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产后健康教育进行对照,分析两组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母婴保健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结果 经过PDCA循环管理运用于产后健康教育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产妇在自护及新生儿护理能力(97.0% vs.71.0%)、合理膳食(98.0% vs.73.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98.0% vs.73.0%)及预防接种(95.5%vs.72.0%)方面的知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出院前产妇PDCA循环管理的健康教育,告知产妇产褥期相关保健知识,明显地提高了产妇的保健知识和育儿知识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不同阶段孕产妇健康教育需求,探讨妊娠期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促进孕产妇围产期保健水平的提高,实现优生优育。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参加孕妇学校的孕妇做孕产期保健知识教育的需求、施教效果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妊娠不同时期的孕妇对保健知识的需求有显著性差异,但孕早、中、晚期对新生儿喂养与护理、胎儿监测知识的需求更强,需求率分别为75.56%和72.22%、78.08%和78.46%、80%和78.6%,宣教前后孕期保健、分娩过程及技巧、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知识水平和技巧的掌握有明显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妇学校围绕不同阶段的孕妇对孕期保健知识的不同需求有的放矢的开展宣教,充分发挥健康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孕产妇能够以最佳状态产育健康后代,顺利渡过围产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个体化中医护理对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3月~2012年3月来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病房进行分娩且资料齐全的200例产妇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予以普通产褥期宣教)和实验组(予以个体化中医体质调理方案+普通产褥期宣教),每组100例。分析个体化中医护理对两组产妇母乳分泌的影响。结果经过个体化中医护理干预,实验组产妇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和产后母乳喂养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化中医调理可显著改善产妇泌乳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陈珠  朱也凡  周浩 《上海医药》2013,(24):57-60
目的 :为了解华亭镇成年女性对乳腺保健和自查知识的知晓及保健需求情况,为更好地开展乳腺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华亭镇联华村501名女性居民为对象,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了解农村妇女乳腺疾病相关知识和乳腺自查技术的认知现状。结果 :目前农村地区妇女对乳腺保健知识普遍缺乏,仅26.35%的妇女接受过乳腺保健健康宣教,熟悉乳腺自查方法仅30.14%。结论 :要加强农村妇女乳腺保健健康教育,提升农村妇女乳腺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7.
张小兰  周琼  温凤仪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91-191,19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产后访视中对产妇及婴儿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6例产妇上门访视,调查分析产妇及婴儿的健康状况,给予母乳喂养知识、婴儿护理保健、产褥保健等健康教育指导,对健康教育前后的访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6例产妇及婴儿健康教育前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产后实施健康教育,制定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案,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提高产妇保健意识,促进产妇和新生儿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产前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80例产前检查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对照组对孕妇进行常规孕期教育;观察组在接受常规孕期教育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整体健康教育,利用孕妇学校等对孕妇及家属进行产前健康教育,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育观,针对存在的健康问题制定教育措施,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疏导和行为干预。分别于产后42天采用产后抑郁量表(EPDS)对两组进行调查。结果产后42d,研究组产后抑郁发生率为5.7%,对照组为18.6%,研究组产后抑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11.96,P〈0.005)。结论产前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抑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社区保健措施对产褥期妇女进行护理干预后的作用与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到社区调查辖区内的300例产褥期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150例产妇采取了社区保健措施护理干预,而对照组150例产妇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产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而对照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产妇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保健护理措施有利于促进产妇分娩后身体的恢复,降低产妇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产褥期细节优化护理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后康复的价值评价.方法 选取2013年1至4月在本院分娩的90例产褥期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产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干预,包括个体化心理疏导、营养饮食、早期中医足浴与子宫物理康复按摩等.比较两组患者产后生理康复指标及心理康复评价.结果 通过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切口总愈合率100.0%(26/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7%(17/28).产后宫缩痛评分、晚期产后出血率均低于对照组,泌乳始动时间、宫缩痛持续时间、恶露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在出院时、产后42 d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自然分娩初产妇产褥期实施细节优化护理,可有效促进其产后康复,减少产褥感染、尿潴留等产后并发症发生,使产妇掌握科学的自我护理和生活方式,提高产褥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同时增强初产妇适应新角色的信心和能力,使产科护理质量得到保证,临床价值较高,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