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择期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入室后选择肌间沟入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待寻找到异感后观察组应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仅应用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结果 (1)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MAP低于对照组,HR明显慢于对照组(P〈0.01)。(2)在T1、T2、T3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OA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利多卡因、罗哌卡因用于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显著缩短了局麻药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延长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增强了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同时无明显的呼吸抑制作用,使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2.
张恩军 《江西医药》2014,(5):449-451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在臂丛神经阻滞下行上肢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45岁,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组(D组)和单纯罗哌卡因对照组(C组)。D组以0.375%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共20ml,C组以0.375%罗哌卡因20ml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0)、手术开始时(T1)、手术开始30min时(T2)和手术结束时(T3)记录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2)、OAA/S及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恢复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与C组比较,D组T1-T3时HR、MAP降低,OAA/S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升高,麻醉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延长,患者满意度升高(P〈0.05),心动过缓、恶心及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较单纯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显著缩短麻醉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臂丛神经阻滞中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80例择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咪达唑仑组(M组),在超声引导下以0.375%罗哌卡因30 mL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满意后开始镇静,分别予右美托咪定1.0μg.kg-1及咪达唑仑0.1 mg.kg-1。观察2组麻醉前(T0)、开始镇静时(T1)、输注镇静药后15 min(T2)、切皮后30 min(T3)、手术结束时(T4)生命体征变化。记录2组镇静起效时间、效果和持续时间,并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T2、T3时,2组患者血压、心率及M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均较T1时降低(P<0.05),D组SpO2无显著变化。D组镇静起效时间短于M组(P<0.05),镇静深度D组集中于Ⅲ级,而M组多分布于Ⅱ级及Ⅵ级,D组满意率高于M组且镇静持续时间长于M组(P<0.05)。D组不良反应主要为术中心动过缓和术后头晕,而M组多见呼吸抑制和术后头晕,不良发生率D组(25%)低于M组(48%,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较咪达唑仑更适用于臂丛神经阻滞中镇静。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5,(30):4210-42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90例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试验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10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1组患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右美托咪定50μg,臂丛神经注射;对照2组患者仅给予0.375%罗哌卡因40 ml,臂丛神经注射。观察各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和疼痛评分,术后镇痛时间,镇痛和肌松质量,麻醉诱导前(T0)、神经阻滞10 min(T1)、手术开始(T2)时的血浆皮质醇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术后首次疼痛评分<对照1组<对照2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术后首次疼痛时间、术后镇痛时间>对照1组>对照2组;T1、T2时各组患者血浆皮质醇浓度均高于同组T0时,且T2>T1>T0,但试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镇痛和肌松质量总满意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0μg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可明显改善臂丛神经阻滞效果,缩短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李嘉琳 《海峡药学》2022,(11):124-127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中采用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上肢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9年10我院收治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BS组)和罗哌卡因联合右美托咪定组(BD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BS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 mL生理盐水,BD组予以20 mL 0.5%罗哌卡因+0.75右美托咪定(75μg);比较两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OTSB)、运动阻滞起效时间(OTMB)、感觉阻滞持续时间(DSB)、运动阻滞持续时间(DMB)和镇痛时间(DA);记录T0(麻醉前5 min)、T1(麻醉后5 min)、T2(麻醉后10 min)、T3(麻醉后30 min)、T4(麻醉后60 min)、T5(麻醉后90 min)、T6(麻醉后120 min)时间点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  相似文献   

6.
冯东 《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171-172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神经阻滞下行骨折内固定术的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患者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1μg/kg加4mg布托啡诺,对照组患者行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泵注。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同时,观察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上的血压和心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感觉阻滞持续时间及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T2、T3、T4、T5的MAP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T2、T3、T4、T5的H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布托啡诺在神经阻滞麻醉中能发挥良好的阻滞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患者神经阻滞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自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大连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接受上肢手术患者60例,试验组与对照组均应用信封法随机分组,对照组30例,应用罗哌卡因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试验组30例,应用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麻醉方案,观察两组患者麻醉成功后感觉及运动神经起效时间及阻滞时间情况。结果实验组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可明显提高臂丛神经麻醉起效时间,并延长感觉及运动神经阻滞持续时间,临床麻醉效果优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儿童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径路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将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下行拇长屈肌腱腱鞘炎松解术1~3岁患儿100例随机均分为四组。臂丛神经阻滞药物: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D1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75μg/kg, D2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00μg/kg, D3组采用0.25%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1.25μg/kg。记录麻醉诱导前(T0)、切皮(T1)、松解肌腱(T2)、缝皮结束(T3)和包扎完毕(T4)时的HR、RR、SpO2和MAP,记录手术时间以及神经阻滞操作时间、麻醉起效时间、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观察神经阻滞效果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T0时相比,四组T1~T4时HR、RR和MAP降低,SpO2升高(P<0.05);D3组T1时HR低于T2~T4时(P<0.05),且低于其余三组(P<0.05)。与C组相比,D1组、D2组和D3组麻醉起效时间缩短,感觉阻滞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延长(P<0.05)。四组间手术时间、神经...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效应。方法选择60例普外科、ASAI~Ⅱ级拟行硬膜外麻醉的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和空白对照组(C组)三组。记录麻醉前(T0)、用药后10min(T1)、30min(T2)、60min(T3)、术毕(T4)的MAP、HR、RR、SpO2、脑电双频指数(BIS)值、MOAA/S镇静评分及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T1~T4时D、P组BIS值和MOAA/S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D、P组BIS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BIS值随MOAA/S评分下降而下降;T1~T4时P组MAP低于C、D组(P〈0.05);术中躁动、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P、D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右美托咪定0.6μg/kg后以0.6μg/(kg.h)输注适合硬膜外麻醉患者的镇静。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啶、丙泊酚与咪达唑仑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中的镇静效果及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ASA Ⅰ ~Ⅱ级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20例.超声引导下臂丛阻滞成功后,右美托咪定组(D组)患者给予右美托咪啶0.5μg/kg静脉泵注10 min后按0.2~0.7 μg/(kg·h)的速率维持;丙泊酚组(P组)给予丙泊酚2 mg/kg静脉注射后以2~4 mg/(kg·h)维持;咪达唑仑组(M组)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后以0.05~0.1 mg/(kg·h)维持.调整各组患者的输注速度使镇静目标维持Ramsay镇静评分为3~4分.术中监测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脑电双频(BIS)指数值、Ramsay镇静评分,并记录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在相同镇静评分下,D组的BIS值明显低于P、M组(P<0.05);3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和心率减慢,D组HR下降较P、M组明显(P<0.05),P组MAP下降较D、M组明显(P<0.05);P、M组RR减慢较D组明显,需要辅助呼吸的比例明显高于D组(P<0.05).结论 丙泊酚和咪达唑仑能明显抑制呼吸,而右美托咪啶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小,辅助于臂丛阻滞麻醉镇静效果比较好,但易诱发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 拟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上臂手术患者60例,性别不限,年龄18~59岁,体重46~ 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C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神经阻滞用药为0.33%罗哌卡因30 ml,D组用药为右美托咪定100μg+0.33%罗哌卡因混合液30 ml.评价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效果,记录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于麻醉前(T0)、神经阻滞后1O min(T1)、30 min(手术开始、T2)、60 min(T3)、120min (T6)采静脉血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罗哌卡因血药浓度.记录ECG、HR、SPO2、NIBP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T2、T3、T4罗哌卡因浓度分别(2.4±0.12)μ g/ml、(1.784±0.16)μ g/ml 、(1.552±0.12)μ g/ml均高于C组T2、T3、T4时点浓度(1.42±0.15)μg/ml 、(1.36±0.10)μg/ml、(1.02±0.08)μ g/ml(P<0.05);C组4例使用芬太尼,1例更改麻醉方式;D组无一例使用芬太尼,无一例更改麻醉方式,4例心动过缓,两组均未见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与C组比较,D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P<0.05),起效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可延长罗哌卡因在肌间沟臂丛阻滞的血药浓度,增强其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辅助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60例上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选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穿刺找到异感后注射0.375%罗哌卡因10mL+1%利多卡因10mL局部麻醉,15min后麻醉效果确定、切皮无疼痛感后,试验组10min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1μg·kg~(-1),后以0.5μg·kg~(-1)·h~(-1)维持30min;对照组则静脉注射氟芬合剂2mL(含氯哌利多2.5mg和芬太尼0.05mg)。记录不同时点患者的心率、血氧饱和度(SpO_2)、呼吸频率,并进行OAA/S镇静评分。结果 2组给药后,各时点OAA/S评分均降低,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停药后20min试验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用药后心率减慢(P<0.05),对照组无明显变化。试验组患者给药及维持期间SpO_2、呼吸频率无明显变化,对应时点对照组患者5pO_2、呼吸频率有所下降,2组差异显著(P<0.05)。2组术后均无发生恶心、呕吐,患者对术中评价满意。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清醒患者有明显镇静效应并可被唤醒,无呼吸抑制情况,但会使患者心率减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用于肩关节镜手术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麻醉效果。方法40例拟行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n=20)和丙泊酚(P组,n=20),分别记录进入手术室、手术开始时、手术开始后15、30、45min和手术结束离开手术室时的平均动脉压(MAP)、脉搏氧饱和度(SpO:)、心率(HR)、BIS值,以及术后苏醒时间和术中芬太尼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MAP比较,除了手术开始时其他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时间点D组HR都明显比P组慢(均P〈0.05)。两组各时间点BI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组术中芬太尼用量(61.2±22.3)μg、术后苏醒时间(27.4±5.3)min,与P组的(112.5±25.6)μg、(13.1±6.4)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臂丛神经阻滞用于肩关节镜手术,能够提供平稳的麻醉状态,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的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锁骨内固定术术中麻醉效果和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锁骨内固定手术患者46例,年龄18-50岁,随机分为对照组(R组)和观察组(SR组),n=23。R组选用0.3%罗哌卡因25mL,SF组为0.3%罗派卡因加舒芬太尼10μg共25mL。两组患者入室后常规监测、吸氧和开通静脉通道,高位肌间沟入路,有异感或碰到C5横突尖后分别注入配制好的药液,30min后开始手术。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后血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麻醉效果和并发症,记录术后疼痛程度。结果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SR组麻醉效果好于R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R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能够加强臂丛神经阻滞效果和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适用于锁骨内固定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15.
卢彬  余璇  周易  缪冬梅  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4,(2):169-170,173
目的 观察盐酸右美托咪啶在臂丛神经及椎管内阻滞麻醉中的镇静及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术前未使用任何镇静及镇痛药物的臂丛神经及椎管内阻滞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盐酸右美托咪定组(观察组)和度氟合剂(哌替啶50 mg、氟哌啶醇5 mg)组(对照组),各50例.待臂丛神经或椎管内阻滞麻醉完善、镇痛完全后,观察组予右美托咪定1.0 μg/kg,10 min静脉滴注完毕;对照组予度氟合剂半剂(5 mL),5 min静脉缓注,分别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0、30、60 min两组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平均动脉压、心率及用药前和用药后30 min血皮质醇含量.结果 两组患者用药后AAI、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皮质醇含量均较用药前降低(P〈0.05).结论 盐酸右美托咪啶在剂量选择适宜的条件下(1.0 μg/kg)与度氟合剂(半剂量)的镇静及镇痛效果相同或相似.建议在正确掌握适应证并充分考虑患者经济承受力的情况下可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与0.25%的布比卡因进行比较。方法:ASA分级Ⅰ~Ⅱ级60例拟行前臂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0.3%甲磺酸罗哌卡因)和B组(0.25%布比卡因)。术中连续监测BP、HR、SpO2,观察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作用时间,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A组与B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阻滞作用时间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P〉0.05);但运动阻滞作用时间A组长于B组(P〈0.05)。两组SBP、HR和SpO2与麻醉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0.3%甲磺酸罗哌卡因臂丛麻醉用于前臂手术安全有效,和0.25%的布比卡因相比,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相似.但运动阻滞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7.
何秀莉  郑军  张海亮 《中国医药》2014,(7):1006-1008
目的观察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将5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上肢手术需要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试验组采用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5 ml+芬太尼0.1 mg对照组采用0.25%罗哌卡因+1%利多卡因25 ml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比较2组手术开始切皮时及术后2、6、1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结果试验组感觉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3.20±0.25)min比(4.50±0.97)min],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9.2±1.6)min比(5.1±1.2)min] ,术后2、6、12 h 视觉模拟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4.12±1.24)分比(5.63±1.23)分,(5.27±2.14)分比(7.34±1.42)分,(6.34±2.23)分比(8.35±2.15)分] (均P<0.05)。结论芬太尼应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镇痛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较低容量左布比卡因腋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将ASAⅠ~Ⅲ级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和全身麻醉组,每组各30例。阻滞局麻药使用0.25%左布比卡因,在超声引导定位下,分别阻滞正中、尺、桡以及肌皮神经,总量20mL。疼痛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观察术后1、2、4、12、24h的疼痛情况。结果与全身麻醉组比较,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患者术后1、2、4h均获得较低的VAS评分(均为P〈0.001)。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20mL的0.25%左布比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效果优于全身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