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为总结单心室外科治疗经验,回顾性分析了接受外科治疗的56例单心室病例,全组手术死亡率14.2%。其中Fontan手术59例,手术死亡率15.4%;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17例,手术死亡率11.8%。提高治疗效果的基本经验是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加强术后监护。行改良Fontan手术和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时.应保证右房与肺动脉吻合口通畅。严密修补房间隔缺损及保护右房完整性,可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
Fontan术是一种治疗三尖瓣闭锁的手术,是将腔静脉的血转流到肺脏,只让氧合了的血回到左心。它并非是解剖学的矫正手术,只是生理学的矫正。后来,又有学者对此术式作了改进,改良的Fontan术有三种:①右心房与右心室连接;②右心房与肺动脉连接;③腔静腔与肺动脉连接。我院自1988-05~1996-10对5例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施行了改  相似文献   

3.
双向腔肺分流手术是通过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吻合输送静脉血液直接进入肺循环的手术,可有效增加肺循环血流,促进肺动脉发育,降低心室的前负荷;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心功能.该手术既可作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还可作为存在高危因素不适合改良Fontan手术患者的终结性治疗[1].我院于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此手术,随着收治复杂先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多,手术例数随之增加.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行此手术16例,现将术后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付燕 《华北国防医药》2006,18(5):371-371
双向腔肺分流手术是通过上腔静脉与肺动脉的吻合输送静脉血液直接进入肺循环的手术,可有效增加肺循环血流,促进肺动脉发育,降低心室的前负荷;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改善心功能.该手术既可作为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姑息性治疗手段,还可作为存在高危因素不适合改良Fontan手术患者的终结性治疗[1].我院于1991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此手术,随着收治复杂先心病患者数量的增多,手术例数随之增加.自2004年1月~2005年12月,共行此手术16例,现将术后护理特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体肺分流术治疗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的效果及注意事项。方法 2005年3月至2009年7月,43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行体肺动脉分流术,年龄6个月至25岁,平均(3.2±0.8)岁。法洛四联症16例,伴有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闭锁6例,法四型右室双出口12例,单心室伴肺动脉严重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及肺动脉狭窄5例。术前血氧饱和度45%~72%,平均(63.2±1.6)%。经典B-T分流术8例,改良B-T分流术12例,主动脉主肺动脉分流术13例,主动脉右肺动脉分流术10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围手术期行二次手术人工血管环缩2例,术后血氧饱和度83%~92%,平均(88.2±0.7)%。随访3个月至4年,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18例行二期根治手术,术后无死亡。结论对于无法行根治性手术或一期行根治性手术风险过大的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体肺分流术是一种较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为判定改良Fontan手术后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探讨手术适应证,将151例改良Fontan手术的19个围手术期指标与手术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术后早期死亡37例,死亡率24.5%。分析结果表明,术前Mc-Goon比值≤1.8、术前房室瓣存在返流、手术方式、术后右房压≥20cmH2O、术后心律失常、严重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是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结论:术前严格选择心室功能和肺动脉发育好、无明显房室瓣返流的病例,采用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术后加强监护是预防和降低术后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回顾性分析我院6例改良Fontan手术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改良Fontan手术患者护理方法.方法 所有患者术后均取"V"字型体位、维持高血容量高渗透压状态、充分镇静、降低肺血管阻力、保持胸管通畅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等.结果 6例患者术后护理效果满意,无护理相关并发症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 Fontan手术患者其术后护理不同于其他心脏手术,正确的护理措施及精心的护理对患者术后的安全及顺利康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改良 Fontan 手术应用于临床已20余年,使许多难以纠治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称先心病)得到了治疗,但手术死亡率偏高,术后并发症较多。而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的创用,使 Fontan 手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手术死亡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减少,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在复杂性先心病的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手术方式的逐渐完善、改进和应用代表着当今先心病外科的发展方向之一。本文对此作一综述。1 Fontan 手术及其改良手术1968年 Fontan等应用同种带瓣的主动脉管道连接  相似文献   

9.
双向腔肺动脉吻合术,即格林分流术,是治疗难以解剖根治或一期生理矫治的肺血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姑息手术,或二期行Fontan类手术的过渡手术。这类手术在治疗肺血缺少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中,应用日益广泛,这种手术可通过增加有效肺血流量而增加体循环动脉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双向腔肺分流术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琪  林薇  王哲  徐振海  谈玲玲  吕会来 《河北医药》2009,31(15):1876-1877
目的总结探讨复杂先心病行双向腔肺手术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我院行双向腔肺分流术治疗的患者24例,术前患者血氧饱和度0.71±0.07,术中肺动脉压力(14±4)mmHg,术中不关闭肺动脉,其中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结果全组无死亡,术后肺动脉压力(17±5)mmHg,出院前血氧饱和度0.90±0.08,术后乳糜胸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2例,无其他恶性心律失常、血栓形成和脑部并发症等并发症,随访心脏超声示吻合口通畅。结论对于某些难以一期根治的复杂先心病患者,采用双向腔肺分流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复杂先心病的效果。方法2001-01~2004-10对25例复杂先心病患者行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7d至3岁,平均1.1±0.8岁;体重3.6~15kg,平均7.3±2.8kg;术前经皮血氧饱和度58.7%~78.5%,平均73.5%±5.8%,血细胞压积43.5%~72.8%,平均54.8%±9.9%。其中单心室9例,右室双出口5例,完全性大血管转位4例,肺动脉闭锁2例,Ebsteins畸形2例,三尖瓣及右室发育不良2例,三尖瓣闭锁1例。23例患者血流动力学特征为功能性单心室合并肺动脉狭窄。体外循环(CPB)完成手术15例,其中平行循环8例,心脏停跳下手术7例;非体外下循环下手术10例。单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手术17例,双侧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8例。Blalok-Taussig(B-T)分流术后二期手术3例。结果全组死亡1例,为1例DORV患者术后10d喂奶时误吸导致呼吸衰竭死亡。24例生存者随访3月至3.5年,发绀均明显改善,经皮血氧饱和度较术前均明显增高,二维或实时三维多普勒超声检查均未发现上腔静脉回流梗阻。结论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体外循环或非体外循环下实施双向腔肺动脉分流术治疗婴幼儿肺少血型复杂先心病,是可行的,效果是满意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4年1月至2009年6月,河南省胸科医院采用双向格林手术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37例,年龄5个月~13岁,体质量5~27kg。20例手术在体外循环下进行,17例在非体外循环下进行。10例保留原肺动脉前向血流;19例附加Banding术,控制原肺动脉前向血流;8例切断原肺动脉前向血流。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绀明显缓解,活动耐力增加。5例术后2~3年成功行Fontan术。结论双向格林手术是治疗复杂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全腔静脉-肺动脉连接术(TCPC)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0年接受TCPC的16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畸形患者,包括三尖瓣闭锁9例(其中1例为双向Glenn术后5年),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合并房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4例,右室双出口伴其他畸形2例,单心室1例,均采用非体外循环下手术。结果术后无1例死亡,均痊愈出院,3例术后出现大量胸腔积液,经积极处理后恢复。所有患者症状消失,无明显发绀,经皮血氧饱和度达到89%~97%,恢复良好。结论 TCPC方法简便易行,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手术技巧及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情况下,TCPC治疗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吸入性伊洛前列素治疗全腔肺动脉连接术(total cavopulmonary connection,TCPC)后肺动脉高压(pulmong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行TCPC术后合并PAH患儿12例,在停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后超声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观察吸入前、吸入结束、吸入结束后30 min血流动力学、呼吸及血气分析参数。结果肺动脉收缩压、肺动脉压/体动脉压及中心静脉压吸入结束、吸入结束后30 min均低于吸入前,氧和指数高于吸入前(P〈0.05)。结论 TCPC术后吸入伊洛前列素可选择性舒张肺血管,降低肺循环阻力,改善肺部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4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均采用胸部正中切口。房间隔缺损(直径〉1.5cm)、室间隔缺损(直径〉1.0cm)均采用涤纶片修补;动脉导管未闭在并行循环下切开肺动脉,于导管置入Foley氏尿管注水暂时堵住血流,采用涤纶片修补或双头针褥式缝合。术前给予吸氧、高压氧及前列腺素E1等治疗,术中应用抑肤酶及低温肺保护液肺动脉灌注等手段。结果32例手术顺利,术后肺动脉压下降3.2~5.5kPa。2例术后早期死于不可复性心功能衰竭。死亡率5.9%。结论正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减少心肌及肺血管损伤,充分的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15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在麻醉手术期间及体外循环前后 ,采用旁气流呼吸监测的方法测定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气道峰压 (Ppeak)在体外循环 (CPB)前 5 m in始增高 (P<0 .0 1) ;胸肺顺应性在 CPB前 5 min开始下降 ((P<0 .0 5 ) ,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结论 :微创心脏直神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手术与传统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ASD)的临床疗效。方法 ASD修补术患者40例均分为A组(电视胸腔镜)和B组(传统开胸手术)。评估并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P<0.05),但术后血常规和体温完全恢复正常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胸腔引流量、血气分析、血制品使用量、血管活性药物、重症监护病房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和手术前后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ASD修补术安全可行,创伤小,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不同术式心内直视手术期间肺通气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 30例择期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纵断胸骨组和肋间小切口两组 ,在麻醉手术期间及体外循环前后 ,采用旁气流呼吸监测方法测定通气功能的变化。结果 :Ppeak在停体外循环 (CPB)后 10min始增高 (P <0 .0 1) ;胸肺顺应性在开胸后 5min开始下降 (P <0 .0 5 ) ,手术结束时恢复至基础值水平 ,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术式心脏直视手术后肺通气功能有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 232例冠心病患者中10例常温心脏不停跳下进行CABG,222例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术前调整心肺功能,术中注意保护心、脑、肾功能,术后积极控制血糖、预防感染,进行肺部理疗.结果 226例患者痊愈出院,心绞痛完全缓解.3例术后低心排死亡,1例鱼精蛋白过敏死亡,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11例随访2个月至3年已恢复正常生活或工作.结论 仔细规范的围术期处理是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患者手术成功的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PS)的临床特点、诊断及外科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6例PS的围手术期以及随访资料。结果26例PS患者术前诊断率为61.5%(16/26);术前均行胸片和胸部CT平扫,其中增强CT薄层扫描+血管CTA成像有8例,MRI5例;其中21例叶内型PS行肺叶切除术,5例叶外型行隔离肺切除术,术中均发现异常供血动脉,其中21例来源于胸主动脉、3例来源于腹腔干、2例来源于膈肌动脉。全部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6个月症状均消失。结论胸部增强CT扫描及血管CTA成像和MRI有利于PS的术前诊断。手术是治疗PS安全且有效的方法,但术中应注意异常供血动脉的处理及预防术中以及术后大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