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检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简称H .pylori或Hp)因其致病性及作为明确的致癌因素引起医学上的广泛关注。它在引起胃和十二指肠各种炎症 ,以致癌变中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胃内螺旋状微生物的发现可追溯到 1893年 ,Bizzozero首次报道在狗胃腺内观察到螺旋状微生物。 1983年Warren[1]成功地从胃活检标本中分离到幽门弯曲菌。 1989年专家建议成立独立螺杆菌属 ,并在 1990年悉尼大会上获得承认 ,正式定名为幽门螺杆菌 (Hp)。 1994年WHO将它确定为第一类致癌因子。其生物学性状、感染和致病…  相似文献   

2.
不同部位活检检测幽门螺杆菌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幽门螺杆菌(HP)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 要病因,HP在胃内呈灶性分布[1]。不同部位活检直 接影响HP的检出率。探索HP感染的最佳检测部 位,尽量减少漏诊,为临床杀HP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自2003年11月~2004年7月我们对180例未经任 何杀HP治疗的患者进行了不同部位活检来检测HP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p)是小儿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消化性溃疡的重要病因之一。临床检测Hp的方法较多,传统多采用侵入性内镜检查法,此法准确性、特异性较高,是诊断Up感染的金标准,但儿童、老人及孕妇难以接受。非侵人性方法有^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粪便中Hp抗原(HpSA)检测及血清抗体(Hp—IgG)检查等。本研究通过对153例患儿HpSA、Hp-IgG的检测,与金标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36例Hp阳性患儿根治后进行了^13C-UBT检测,复查了HpSA、Hp-IgG,且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
夏道荣 《临床荟萃》2001,16(11):502-503
自从 1983年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中分离到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 pylori,HP) ,使 HP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已知 ,HP感染是慢性胃炎最常见的病因 ,约 90 %的胃炎是由 HP引起的。大量的研究证明 ,HP相关胃炎很容易继发消化性溃疡、胃癌、淋巴瘤。 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和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中心相继通过决定分别宣布HP是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病因 ,同时也是第一类 (确定的 )致癌物质。从而确定了该菌在胃部疾病中的重要地位。本文总结了47例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从临床症状、胃镜检查、病理特性、…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密切相关这一事实已为世界瞩目。目前用于诊断HP感染的方法很多,大致可分为侵入性及非侵人性两类。侵入性诊断即在进行胃镜检查时取胃粘膜活检做快速尿素酶实验、组织学检查(Warthin-Stary或Giemsa等染色)及HP培养。非侵人性诊断法包括血清HP抗体检测及13C、14C-尿素呼吸实验(UBT)[1]。临床上应如何选择以上方法,值得探讨。本文对临床常用的HP检查方法进行比较和综合评价。1Warthin-Stary染色Warthin-Stary染色(W-S染色)是组织切片染色检查中效果最好的一种[2],有较高的敏感…  相似文献   

6.
7.
幽门螺杆菌的诊断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是一种微需氧,革兰氏染色阴性,弯曲呈S状或螺旋状的杆菌。HP能产生碱性、酸性磷酸酶,谷氨酸转移酶,不能利用葡萄糖或其他碳水化合物生长。具有很强的尿素酶活性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1]。一、对HP进行早期诊断的必要性 在西方国家大约30~50%的人感染有HP。在中国,其感染率更高,达50%以上,并有报道指出人群中感染HP的比例随年龄增长而提高。自从1983年Warren等人首次发现HP以来,国内外关于HP的研究甚快,HP现已被公认为是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经胃粘膜组织样品培养及针对性治疗确证,HP是慢…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和端粒酶在胃癌发生中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端粒酶与胃癌的关系,特别是胃癌发生中HP与端粒酶的相关性。方法:将病例分为胃癌、癌前病变和慢性浅表性胃炎3组,用快速尿素酶法、W-S染色法检测HP,用ELISA法检测血清CagA-HP IgG浓度,以判断CagA的有无;分别对胃癌取胃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胃粘膜组织,用PCR-ELISA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HP、CagA-HP感染率在3组间有差异(P<0.05),胃癌前病变组和胃癌组HP、CagA-HP感染率高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组(P<0.01),癌前病变组与胃癌组间HP、CagA-HP感染率无差异(P>0.05)。胃癌组织端粒酶阳性率高于癌旁和正常组织(P<0.01)。有HP感染的胃癌与无HP感染者比较,端粒酶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CagA-HP感染的胃癌其端粒酶阳性率与CagA阴性HP感染者比,也无差异(P>0.05)。结论:HP、CagA-HP和胃癌的发生有关,可能在胃癌发生的起始阶段起作用,活化的端粒酶促进了胃癌的发生、发展,胃癌发生过程中,HP、CagA-HP感染对端粒酶激活无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
^13C—尿素呼吸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ELISA法在粪便标本中幽门螺杆菌抗原(HPSA)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 经胃镜组织学法诊断的62例胃病患者,在未经治疗前取其粪便标本,采用ELISA法进行HPSA的检测。结果 以组织学法为金标准,ELISA的敏感性为89.4%,特异性为86.7%,准确性为93.6%,阳性预测值为95.4%,阴性预测值为72.2%。结论 ELISA 法测定HP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简便、快速,取材方便,无痛性,尤其适于儿童、老人及体弱者,且对疗效能进行有效的跟踪检测。  相似文献   

11.
自幽门螺杆菌(HP)被人们认识以来,其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相关性已被广泛认同。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治疗已被成功应用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等,在治疗及预防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胃癌的防治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干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重视。本文尝试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癌前病变的关系,以期能对癌前病变的防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行13C-UBT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建立呼气试验护理小组,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并对1255例行13C-UBT呼气试验检测全程进行系统化护理干预.结果 1255例检测成功完成,通过电话回访602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都得到根治.结论 系统化全程护理干预科学应用于13C-UBT呼气试验检测中,不仅保证了试验的成功完成,而且确保患者及时发现病情,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治疗,以达到人体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人群的HP分型情况及分布情况,探讨其临床治疗.方法 利用免疫印迹法判断HP感染类型.结果 在HP感染人群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为主,其中男68例,女29例,共97例,占感染人群59.8%.在可溶性幽门螺杆菌抗原(S-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细胞毒素A(VacA)、尿素酶B(UreB)、鞭毛蛋白(FLA)、尿素酶A(UreA)6项检测带中,阳性阴性组合模式有20多种,最常见的以HPⅠ型现症感染模式多见,男性感染HP情况大于女性(P<0.05).结论 在玉溪市HP感染阳性患者中以Ⅰ型HP现症感染多见,占HP抗体阳性59.8%.应引起人们高度重视.HP抗原抗体检测出现20多种组合模式中,常见模式中的男性感染明显高于女性(P<0.05).患者经临床治疗后,抗原抗体检测模式发生变化,根据一些抗体检测变化可预测胃病的严重程度,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治疗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4.
袁媛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0):2291-2292
选取2011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快速尿素酶和14C尿素呼气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76例患者进行口腔以及胃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在对口腔与胃幽门螺杆菌进行检测分析的时候,有慢性胃病史的患者的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75.0%,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62.5%,而无慢性胃病史的患者口腔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55.9%,胃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为47.1%。口腔HP与胃HP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胃HP感染可能是由口腔HP感染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快速尿素酶试验在评价幽门螺杆菌根除效果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介绍一种新型纸片法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PyloriTek ,探讨该方法在评价幽门螺杆菌 (Hp)根除效果中的应用价值。一、材料和方法1 病例选择 :12 7例患者因上消化道症状而接受胃镜检查 ,经快速尿素酶试验 (RUT)、病理组织学检查及 (或 )Hp培养 ,确诊为Hp感染。其中慢性胃炎、胃溃疡各 3 4例 ,十二指肠溃疡 4 3例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12例 ,胃息肉 2例 ,反流性食管炎 2例。男性 97例 ,女性 3 0例 ;年龄 3 1~ 68岁。Hp根除治疗方案为联合应用一种质子泵抑制剂 (奥美拉唑 ) ,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为评价Hp根除…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胃黏膜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后,各国学经过广泛深入的研究发现HP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发病有密切关系,虽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了,但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17.
涂片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和人胃螺杆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幽门螺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晓菊  邹天然 《华西医学》1994,9(4):416-418
本文应用与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高保守区序列互补的引物对,建立聚合链反应检测技术,对28种非HP菌及16株HP进行检测,特异性100%,敏感性达到能检出1pg染色体DNA(相当于100个菌细胞)水平,对36例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胃活检组织进行检测,HP阳性率47.2%(17/36),而对照方法中细菌培养HP阳性率33.3%(12/36),快速尿素酶试验HP阳性41.6%(15/36)。结果提示PCR  相似文献   

19.
20.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 ,尤其在十二指肠溃疡 (DU)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1 ] 。作者对因中上腹不适或黑便而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进行HP检测 ,分析不同月份HP感染与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的季节性变化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752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或黑便而进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男 3870例 ( 57 3% ) ,女 2 882例( 4 2 7% ) ,平均年龄 46± 1 5 3岁。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检测HP。胃粘膜标本取自距幽门 3cm处的胃窦部 ,判定时间为 5min ,温度控制在 2 0~2 5℃。其中 1 9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同时进行改良Gi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