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基底动脉尖综台征(TOBS)系基底动脉尖血液循环障碍所致,以中脑、丘脑、枕颞叶、小脑有不同损害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收治的20例TOBS报告如下并讨论。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性,49岁。因双眼睑下垂伴意识障碍半h入院。半h前正在家中做午饭时突发双眼睑下垂,即去本厂医务室测血压253/14.7kPa,给予心痛定20mg口服后急送我院急诊。渐出现语言不清,意识模糊至浅昏迷,以脑出血、脑疝形成收住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相似文献   

3.
林一均 《浙江医学》2001,23(9):541-542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是指以基底动脉顶端为中心、2cm直径范围内、5条血管交叉部位 (左右大脑后动脉、左右小脑上动脉和基底动脉顶端 )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 ,临床并不少见 ,但诊断困难。现将我院从1994年至今收治的16例报道如下 ,以供临床参考。1.一般资料男性10例 ,女性6例 ,年龄52~81岁 ,平均 (61.32±11.20)岁。既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9例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颤动2例 ,高血压动脉硬化13例 ,糖尿病5例。2.临床表现神志…  相似文献   

4.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龙宪 《医学综述》2000,6(8):380-381
<正>基底动脉尖综合征(Rostral Basilar Artery Syndrome,RBAS;或称Top of the Basilar syndrome,TOB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Caplan于1980年首次报道。近几年,国内有陆续报道,因其症状、体征的复杂性,临床诊断常有一定的困难,现将其有关基础与临床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患者,男,48岁,主因突发意识不清2 h入院。入院前2 h劳累后突发肢体无力,不能睁眼,继而出现四肢抽搐,意识不清,于当地急行头颅CT检查未见出血,为进一步治疗急来我院。发病前近1个月前曾间断头晕,双眼黑矇,行头CT检查未  相似文献   

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椎基底动脉供血障碍的一种特殊类型,临床表现多样,起病凶险,抢救治疗难度大,致残率及病死率高,预后不良,故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997~2005年收治的13例TOBS患者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1例报告湖南医科大学附属神经病学研究所(410008)唐北沙,谢光洁湖南医科大学湘雅医院放射科(410008)王小宜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基底动脉梗塞的特殊类型,主要为基底动脉上端、及两侧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闭塞所致。该病较...  相似文献   

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一例段玉莲,雷震坤,郭城基底动脉尖部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尖部缺血或闭塞导致的中脑损伤为主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1],常伴有丘脑、间脑以及枕、颞叶等处缺血性损害。至今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院所见1例报道如下。例1:女,78岁。于19...  相似文献   

9.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ofthebasilarsyndrome,TOB综合征)系因基底动脉顶端及其分支血管血液循环障碍所引起的以意识障碍、瞳孔改变、眼球运动障碍及视物不清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现将我科1996年10月~1998年10月经CT、...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66岁,以神志不清4小时入院.患者1个月前因右上肢无力、言语不清住院治疗,当时血压、血脂正常.CT示左内囊腔隙性梗死,经治疗后好转出院.4小时前突然出现神志不清伴呕吐、二便失禁.查体:T 39.8℃,P 86次/min,BP 22/8.5 kPa(1 kPa=7.5 mmHg).深昏迷,潮式呼吸,心律规整无杂音,双肺呼吸音粗,但未闻及干湿性口罗音.眼底检查:动脉变细,反光增强,A∶V=1∶2,眼底未见渗出、出血,视乳头无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与影像学特征。方法对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32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S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一过性意识障碍、眩晕、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的变化、肢体运动障碍、偏盲或皮质盲、共济失调及记忆功能损害;磁共振(MRI)显示梗死灶在丘脑、小脑、中脑、脑桥、枕叶、颞叶内侧面;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为基底动脉及椎动脉闭塞或狭窄。结论临床表现和MRI表现是诊断TOBS的主要依据,DSA能为病变提供血管定位依据,对治疗及预防TOBS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及预后。方法 对4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以老年人多见,常以眩晕起病,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眼位改变和偏瘫等神经功能缺损。头部核磁共振表现为幕上和幕下同时发生的两处以上的病灶,常以丘脑及中脑病变为多见,合并其他部位的梗死,如小脑、枕叶、颞叶等。其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房纤颤等。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表现形式多样,诊断主要依靠核磁共振的改变,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CT表现1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军 《吉林医学》2009,30(21):2599-2600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发病机理和CT表现的关系。方法:分析近10年来本院发现的16例TOBS患者的临床和CT表现。结果:TOBS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以程度不一的眩晕、意识障碍、视物模糊、瞳孔变化、眼球运动障碍为主要症状,而CT扫描所显示的相应区域的脑梗死和脑血栓与其基本一致。结论:CT能够对TOBS及时、准确的作出诊断,为TOBS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主要为病变血管起到定位作用,从而指导对TOBS的治疗和预防。  相似文献   

1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7):684-686
目的探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联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2例TOBS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MRI及DSA表现。结果 42例患者中,MRI检查显示均为多发性脑梗死,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10例、丘脑17例、中脑12例,桥脑32例,小脑32例,桥小脑脚2例,枕叶15例,颞叶内侧面12例。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序列显示,病灶呈不同程度高信号改变;磁共振血管造影显示基底动脉尖端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异常改变。DSA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未显影。结论头颅MRI联合DSA可为TOBS诊断提供较全面信息,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的临床及MRI特点。方法 对 1 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 0例患者临床表现多样 ,但以丘脑和中脑的缺血症状最常见 ,头颅MRI显示病灶较明确。结论 TOBS临床症状复杂 ,难以用一个病灶解释的 ,头颅MRI对诊断TOBS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lar artery syndrome,TOB)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11例 TOB 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TOB 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MRI 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丘脑、小脑、枕叶及颞叶的梗死.结论:TOB 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临床特点、影像特点.方法 对15例TOB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病例多有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嗜烟酒等),以意识障碍、神经眼征、瘫痪、感觉障碍、记忆障碍等为常见表现,MRI可发现基底动脉尖端5条血管供血区的多发梗死灶(中脑、丘脑、小脑、颞叶及枕叶等部位).结论 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脑血管病,头部MRI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薇  张茁 《北京医学》2008,30(5):270-273
目的 分析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临床特点及30d预后,探讨其临床特点及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 跟踪随访150例诊断明确患者发病时临床表现.死亡患者死亡原因.并于入院时及病后30d分别进行NIHSS、改良Rankin残障量表(MRS)评分,分析患者30d预后,及分析预后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15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30d病死率为10%.眩晕及偏瘫为主要首发症状,脑疝及合并症为主要死亡及高残障的主要原因.病变部位(OR=0.112,P=0.002)、病变个数(0R=0.460,P=0.0301、并,发症(OR=0.344,P=0.001)与预后不良相关.结论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及早诊断、积极治疗大部分预后良好,关键在疾病预防.  相似文献   

19.
李晓明 《基层医学论坛》2008,12(19):595-596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解剖学、影像学和临床特点。方法对15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及临床表现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影像学上以中脑、丘脑病变为主要特点,临床表现以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和瞳孔改变为主。结论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梗死,临床少见,如有疑似,应尽早行头颅MRI检查。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0):50-52+56
目的 观察64排螺旋全身血管成像检查(CTA)超早期诊断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检查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病例入院后均立即行64排螺旋头颅CT检查,检查组同时进行CTA检查,分析CTA诊断结果,结合检查结果给予对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及ADL评分,随访患者病死率。结果 CTA诊断结果显示,40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中基底动脉狭窄占比最高,为62.5%(25/40),其次为基底动脉瘤,占15.0%(6/40);两组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评分(ADL)对比,治疗前无差异,治疗后检查组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查组死亡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A能够检出早期基底动脉尖综合征,为早期发现病灶并及时治疗提供参考,有利于提升患者预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