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油的主要成分为n-3型多烯脂肪酸(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欧米伽-3多不饱和脂肪酸),在深海冷水鱼类(如金枪鱼、三文鱼、虹鳟鱼等)中含量丰富。有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格陵兰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低,推测主要与食用海鱼等海生动物有关,后经证实这些动物油脂中富含n-3型多烯脂肪酸,有调血脂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n-3多烯脂肪酸(n-3 PUFA)主要是在硅藻、红藻、褐藻等藻类生物内合成,通过食物摄入而积存在动物和人体内。海洋动物中含量很高。自Dyerberg等发现格陵兰的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病发病率很低与其食物中含有大量二十碳五烯酸(EPA)等n—3 PUFA有关后,n-3PUFA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以富含  相似文献   

3.
<正> Dyerberg 关于格陵兰爱斯基摩人心血管病发病率较低的流行病学调查,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启发人们将寻找安全有效的防治心脑血管病药物的目光移向海洋生物。已有大量实验证实,富含廿碳五烯酸(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HA)等 n-3型多烯脂肪酸的鱼油,具有调整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延缓血  相似文献   

4.
鱼油多烯脂肪酸乙酯胶丸的制备及其药物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1978年,丹麦学者Dyerberg指出爱斯基摩人(Eskimos)心血管病发病率极低的原因,对比分析食物和血液成分间的关系,发现与其食用大量海生动物,从中摄取了二十碳五烯酸(all cis 5,8,11,14,17-eicosapentaenoic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all cis 4,7,10,13,16,19-docosahexaenoic ucid,DHA)等ω-3系多烯脂肪酸(polyunsatarutedfatty acids,PUFA)有关。EPA和DHA具有调整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生物膜  相似文献   

5.
<正>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PUFAs)指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第1个不饱和键出现在碳链甲基端的第3位,对人体健康状况起着重要的作用,n-3PUFAs主要包括α-亚麻酸(α-linolenic aicd,ALA,18:3n-3),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20:5n-3),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22:6n-3)等,其中含丰富的α-亚麻酸是人体  相似文献   

6.
至今,二十碳烯脂肪酸是从动物中得到的,如鱼油,而大量制造鱼油是非常不经济的。在过去十年中,人们在各类微生物和低等植物中,对多烯脂肪酸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相似文献   

7.
鉴于炔诺酮在动物及人体显示抗生育活性,作者将炔诺酮(1)经17β-OH酰化后制成17α-炔基-17β-乙酰基-19-失碳雄甾-4-烯-3-酮肟(3)及有关酮肟或酮肟酯类(4~13),再经重排制得3-氮杂-17α-炔基-17β-乙酰基-19-失碳-A-扩环雄甾-4-烯-4-酮(14)。  相似文献   

8.
以18-甲基-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雌甾-4-烯-3-酮(18-甲基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缺基-雌甾-4-烯-3-酮(炔诺酮),17β-羟基-17α-乙炔基-雄甾-4-烯-3-酮(妊娠素)和17a-羟基孕甾-4-烯-3,20二酮(17α-羟基黄体酮)为原料,经NaBH,还原、脱水、双键转位和酯化等反应合成一系列3,5-甾二烯化合物,用1HNMR和MS证明了它们的结构。动物筛选结果表明,17β-丙酰氧基-17α-乙炔基-雌甾-3,5-二烯(IVb2有明显的抗早孕活性。中断早期妊娠的作用似与其雌激素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直布罗陀柴胡精油的抗炎作用和对离体大鼠子宫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布罗陀柴胡(Bupleurum gibraltaricum)精油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其精油有以下几种主要成分;α-蒎烯,β-蒎烯,△-3蒈烯,柠檬烯,α-水茴香萜,1,8-桉油精,松油醇和mircene等。在实验时,精油用吐温80混悬,给动物口服和腹腔注射用,纯精油成分用吐温80混悬,给动物腹腔注射用。  相似文献   

10.
从采自中国南海海域的多皱软海绵(Halichodria rugosaRidley&Dendy)脂溶性部分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IR,Mass,1HNMR,13CNMR等波谱技术,确定它们的化学结构为:1-(16-羟基-17 E-二十四碳烯基)-甘油醚(Ⅰ),尿嘧啶(Ⅱ),24,ξ25-二甲基-5α-胆甾烷-2β,3α,6α-三硫酸钠(Ⅲ)和24ξ,25-二甲基-5-胆甾烯-2β,3α-二醇(Ⅳ)。其中(Ⅰ)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炎性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ω-3 PUFAs)是一类具有双键的长链脂肪酸,结构中的第一个双键起于碳链甲基端的第三、四碳原子之间。α-亚麻酸(α-linolenic acid),廿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廿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都属于此类。ω-3 PU-FAs在自然界的分配很不均恒。陆地动植物  相似文献   

12.
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石瑛  田黎  裴月湖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5,15(4):221-223,233,i0002
目的对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的丙酮和甲醇萃取部分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等手段,利用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对海洋真菌Rhizopus sp.菌丝体中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结果与结论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光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1-O-9(Z)-十八碳烯酰甘油酯(2)、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3)、麦角甾-8(9),22-二烯-3β,5α,6β,7α-四醇(4)、戊五醇(5)、尿素(6).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真菌菌丝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添加n-3脂肪酸的全肠外营养(TPN)对外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的影响。方法:将48例诊断SIRS的外科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含n-3脂肪酸)和对照组(不含n-3脂肪酸),均给予常规外科治疗及连续TPN 5 d,分别于TPN前1天和后第5天抽取外周静脉血,测量炎症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CRP)、TNF-α、IL-1、IL-6、IL-8;肝脏和胰腺功能: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A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T)、胆红素(TBIL)、脂肪酶(LPS);并分别进行APACHE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CRP、TNF-α、IL-1、IL-6、IL-8、ASAT、ALAT、TBIL、LPS、APACHE评分研究结束时均有改善(P<0.05),但实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添加n-3脂肪酸的TPN对SIRS患者在阻断过度炎症反应、保护重要器官功能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细胞及器官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红藻真江蓠(Gracilaria asiatica)中的化学成分。方法真江蓠用甲醇冷浸提取,浓缩成浸膏,分别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各3次,所得石油醚部分和乙酸乙酯部分利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解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与结论分离得到了7个已知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胆甾-5-烯-3β-醇(1)、胆甾-5-烯-3β,7α-二醇(2)、3β-羟基胆甾-5-烯-7-酮(3)、豆甾-5,24(28)-二烯-3β-醇(4)、β-谷甾醇(5)、棕榈酸(6)、2-{2'-羟基(2'R)-二十五碳酰胺}-3,4-二羟基-(2S,3S,4R,6E)-6-十八碳烯-1-O-β-D-葡萄吡喃糖苷(7)。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海藻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5.
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海葵(anemone)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酮A(I),对甲基苯甲酸(II),1-O-十六碳烷酰-2-O-(9-十八碳烯酰)-3-O-(9,12-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III),5α,8α-环二氧-24ζ-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IV)和大黄素(V)。结论青霉酮A(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II,IV和V系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黄海葵(anemone)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的化学成分.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黄海葵附生真菌Penicillium thomii菌丝体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青霉酮A(I),对甲基苯甲酸(II),1-O-十六碳烷酰-2-O-(9-十八碳烯酰)-3-O-(9,12-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III),5α,8α-环二氧-24ζ-甲基胆甾-6,22-二烯-3β-醇(IV)和大黄素(V).结论青霉酮A(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II,IV和V系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过去人们曾对由亚油酸和花生四烯酸衍生的三羟基脂肪酸进行过大量研究。由亚油酸或α-亚麻油酸衍生的三羟基脂肪酸可从高等植物、海洋兰-绿藻、真菌和啤酒分离得到。三羟基十八碳二烯酸(TFA)是亚油酸自  相似文献   

18.
周向东  周维善  王钟麒   《药学学报》1997,32(6):416-419
报道新化合物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Δ3(5),9(10)-雌甾二烯-2-酮2的合成。文中探讨了用炔钾粗品对A-失碳-Δ3(5),9(10)-雌甾二烯-2,17-二酮1和A-失碳-6β,19-环氧-Δ3-雄甾-2,17-二酮3的选择性炔化,分别得标题化合物2(44%)及A-失碳-17β-羟基-17α-乙炔基-6β,19-环氧-Δ3雄甾-2-酮4(65%),4经还原性破开环氧、去羟甲基和去醋酰氧基合成了标题化合物2。四步总收率为34%。  相似文献   

19.
黄海葵的化学成分研究(2)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青岛产黄海葵[Anthopleura xanthogrammica(Berkly)]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到5个化合物,分别以9,12-十八碳二烯酸(1)、9,14-二十二碳二烯酸(2)、1-○-十六碳烷酰2-○-(9-十八碳烯酰)-3-○-(9,12-十八碳二烯酰)甘油酯(3)、1-○-十六烷酰基-3-○-(14-二十碳烯酰基)甘油酯(4)和1-○-(9,12-十八碳二烯酰基)-2-○-(9,12-十八碳二烯酰基)甘油酯(5)。它们的化学结构经理化数据和波谱(IR、MS、~1HNMR和~(13)CNMR)分析,结合化学降解得以确定。它们系首次从黄海葵中分得,其中化合物(3)、(4)和(5)为新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款冬花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我国中药材GAP基地款冬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为其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款冬花挥发油,用GC毛细管柱进行分析,归一化法测定其相对含量,并用GC-MS法鉴定化学成分。结果检出259个色谱峰,鉴定出65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84.62%。结论在倍半萜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中,古巴烯(2.36%)、( )-表双环倍半水芹烯(3.91%)、γ-榄香烯(2.18%)、β-红没药烯(13.93%)、匙叶桉油烯醇(3.44%)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25.82%;挥发油其他类化合物中,十一碳烯(4.83%)、(E)-环十一碳烯(8.49%)、双环[10.1.0]十三碳-1-烯(1.45%)、1-十三碳烯(3.44%)、(Z)-7,11-二甲基-3-甲烯基-1,6,10-十二碳三烯(2.66%)、1-十五碳烯(4.57%)、[1R-(1R,4Z,9S)]-4,11,11-三甲基-8-甲烯基-双环[7.2.0]十一碳-4-烯(1.03%)、6,6-二甲基-2-甲烯基-7-(3-氧化丁烯基)oxepan-3-甲基乙酸酯(2.02%)、1,E-11,Z-13-十七碳三烯(3.72%)、(Z,Z,Z)-9,12,15-十八碳三烯-1-醇(1.85%)、3,7,11-三甲基-十二碳-2,4,6,10-四烯醛(1.31%)、十六碳酸(3.12%)、(Z,Z)-9,12-十八碳二烯酸(2.26%)、(Z,Z,Z)-9,12,15-十八碳三烯酸甲酯(1.12%)、二十一烷(1.82%)、二十五烷(1.03%)等是主要成分,占总挥发油量的39.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