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发性创伤148例急救原则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性分析148例多发生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多发性创伤以青壮年男性居多,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达29.05%(43/148),术前、术中、术后病死率分别为58.14%(25/43)、11.63%(5/43)、30.23%(13/43).术前主要死于创伤性休克,术后主要死于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认为急诊护士应提高对多发性创伤的理论认识,按照急救原则、VIPCO急救程序进行救治,加强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建立创伤救治组,以提高多发性创伤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多发伤是指在同一伤因打击下,人体同时或相继遭受两个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其临床特点:早期死亡率高、休克发生率高、严重低氧血症发生率高、早期诊断漏诊误诊率高、并发症多、感染发生率高。而现代多发性创伤在医院急诊的比率也越来越多,因此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正确合理的急救护理十分重要。现将我院2006年1月~2007年1月急诊科抢救的多发伤患者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多发性创伤系指在同一机械力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以上解剖位置或脏器遭受创伤,而这些创伤即使单独存在,也属于严重伤,针对多发性创伤的特点与分类在紧急救护的过程中,要根据严重多发伤的手术原则,首先是抢救生命,其次是保护功能,按不同部位伤势的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手术顺序,凡是影响呼吸循环功能的创伤必须首先实施救治。抢救性的外科手术是治疗多发性创伤的一种决定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将363例多发性创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80例和对照组183例.观察组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护人员按VICP救护程序进行急救和护理;对照组由普通医护人员按常规进行急救和护理.结果观察组15例死亡(8.3%),对照组26例死亡(14.2%),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实行VICP救护程序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66例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措施.对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自入院即开始抢救及护理,包括快速建立静脉通道,立即氧气吸入,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全身和局部的病情变化,重视心理护理等措施.61例患者抢救成功,抢救成功率为92.42%.认为及时、准确、多学科协同、高效的抢救、治疗、护理,能有效降低严重多发性创伤患者危重并发症的致死致残率.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创伤患者伤势重、病情变化快、容易感染、病死率高。所以急救工作者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及时展开抢救工作,为患者赢得抢救时机,从而降低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创伤是指在同一致伤因素的作用下,人体同时或相继两个或两个以上组织或器官受到严重创伤,其中之一即使单独存在也可能危及生命。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的高速发展及汽车数量的急剧增加,交通事故呈直线上升状态,我国每年因交通事故致死的人数至少有10万人,其中大部分是死于多发性创伤。由于多发性创伤来势凶险、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而成为急诊工作的一个难题,2004年3月~2005年3月我科共收治多发性创伤95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霍相军 《中国临床研究》2012,25(11):1066-1067
目的探讨多发性创伤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救治方法,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经急诊救治的165例多发性创伤伤员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115例(69.70%),高空坠落伤43例(26.06%),斗殴伤7例(4.24%)。ISS评分<16分54例,16≤ISS<25分71例,≥25分40例。治愈148例(89.70%);死亡17例(10.30%),其中死于脑疝6例,失血性休克死亡8例,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死亡2例,心包填塞死亡1例。受伤30 min内就诊死亡2例,30 min~1 h就诊死亡5例,>1 h就诊死亡10例。结论 (1)多发性创伤对机体损害程度重,救治难度大,死亡率高;(2)创伤性休克和颅脑外伤是主要致死原因;(3)应加强创伤急诊体系建设,实现多学科协同合作,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9.
彭蓓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0):4940-4940
多发性创伤的特点是伤情重、变化快、重要器官生理功能紊乱,病死率高,在临床上有突变、多变、易变的特点,稍一延误即可造成患者的死亡。因此,在急诊科进行的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赢得生命的关键,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急救的成功与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2008-04-2010-08共抢救多发性创伤患者48例,男39例,女9例,年龄15~67(平均40)岁。致伤原因:车祸6例,高处坠落伤24例,挤压伤2例,斗殴伤16例。  相似文献   

10.
刘春英  郭镜华 《家庭护士》2009,7(2):105-106
[目的]总结多发性创伤病人院前院内的急救和护理以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急诊的80例多发性创伤病人进行现场救护、转运途中救护、急诊室救治及心理护理.[结果]80例病人中有2例在送往我院途中死亡,2例入院后因并发急性肾衰竭抢救无效死亡,2例入院后因创伤性休克抢救无效死亡,69例治愈或住院进一步治疗,5例因其他原因转院治疗.[结论]多发性创伤病人病情复杂、凶险、病死率高,早期、准确、主动采取救护措施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急诊医护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应分秒必争,及时有效地进行院前(现场)救护,快速、安全地转运病人,为挽回病人生命赢得宝贵的抢救时机.  相似文献   

11.
我院急救中心2001年12月~2007年12月院前共抢救52例多发性创伤患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杨萍 《护理研究》2011,25(33):3084-3085
多发性创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的两处或两处以上的解剖部位或脏器的创伤,且至少有一处损伤是危及生命的。因此在急诊科早期采取迅速、准确、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提高病人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抢救严重多发伤病人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抢救工作至关重要。现将我院在2006  相似文献   

13.
创伤急救的护理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静敏  唐悦 《实用护理杂志》1996,12(11):484-484
  相似文献   

14.
车祸严重多发性创伤43例临床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多发伤因伤情重累及脏器多,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进展快,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抢救不当常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病人生命。多发伤是指在单一致伤因素打击下,机体同时或相继发生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的损伤。它不是各种创伤的相加组合,而是一种伤情既彼此掩盖又相互作用的临  相似文献   

15.
重度创伤急救原则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重度创伤(ISS评分≥16分)的急救原则。方法应用"ATP三原则"救治重度创伤:①外科主治以上医师(Attending)首诊并全权、全程指挥抢救原则;②患者入院后立即成立急救小组(Teamwork)救治原则;③抢救、检查、诊断同时进行,使抢救时间最短的并联(Parallel)原则。分析比较应用"ATP三原则"前、后各2年救治重度创伤的临床效果。结果应用"ATP三原则"前2年(2002-01-01~2003-12-31)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388例,ISS评分(25.9±6.4)分,死亡152例,死亡率39.2%,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102.8±16.7)min、(140.3±20.6)min。应用"ATP三原则"后2年(2004-01-01~2005-12-31)共抢救、收治重度创伤438例,ISS评分(28.6±7.8)分,死亡87例,死亡率19.9%,抢救室抢救时间、入院至急诊手术时间分别为(69.5±11.5)min、(89.6±9.3)min。两组治疗前I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死亡率、抢救时间、入院至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ATP三原则"后均明显降低。结论应用"ATP三原则"救治重度创伤能显著缩短抢救时间,降低创伤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飞速发展,车辆日益增多,交通事故和各种灾害性事件迅速增加,病情也多趋向于复杂化,危重程度显著增高,已成为住院、伤残、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效的紧急抢救,及时的病情观察,良好的心理护理,对于医生的快速诊断和治疗,使伤员转危为安显得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5年1月~6月收治的90例病人的急救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90例创伤患者经过快速接诊、评估,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有效循环,严密监测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及时协调各科室工作及控制出血,抢救成功率达96.7%,圆满完成抢救工作任务.认为有效的急救护理可提高严重创伤惠者的救治率,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突发性创伤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突发性创伤患者的急救护理资料.结果:除5例因病情危重在来院途中死亡外,其余133例患者经过急诊急救,89例患者住院治疗,23例急诊观察3~5 d,21例急诊处置后回家门诊随诊.结论:突发性创伤的现场救治,特别是对危重伤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现场救治是抢救生命的基本前提,成立救护小组、对成批伤员早期进行分类救治是降低致死率和致残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20.
李明凤  李红  叶健  叶磊 《华西医学》2008,23(2):352-353
目的:分析创伤急症急救现状,促进创伤急症护理水平。方法:从受伤年龄、受伤机制、就诊情况几方面对3784例创伤患者急救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受伤年龄主要分布在20~50岁年龄段(58.8%);受伤机制主要包括车祸伤、高坠伤、烧伤、枪伤等7大类型;受伤后就诊时间平均为44.95小时,在急诊科处理滞留时间平均2.69小时。结论:通过准确评估、合理转运、客观记录、心理护理等护理支持对创伤患者进行急救护理,将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