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进驻不同海拔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移居不同海拔高度高原健康男青年肾功能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 m和5380 m3个月的某部各10名官兵进行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尿酸(UA)及胱抑素C(Cys C)检测,并与20名平原(海拔1400 m)健康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高原3个月后,高原组的BUN、SCr、UA、Cys C均明显高于平原组(P〈0.01),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导致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功能都产生相应的损害,且这种损害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观察健康青年男性从平原到不同高海拔地区不同时间段的动脉血压变化,旨在探讨动脉血压变化与不同海拔发生AMS之间的关系,以评价动脉血压测量在AMS诊断中的作用。作者收集世居平原(海拔500m)、急进高原(海拔3 700m)第1、3、5、7天及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海拔4 400m)第5天时人群的人口学资料,测量动脉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BP)等],并填写AMS流行病学观察表。另以平原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以路易斯湖AMS计分系统(LLS)诊断AMS。分析上述各人群进入高原后的动脉血压变化及其与AMS的关系。结果由平原急进高原(海拔3 700m)第1天SBP、DBP、MABP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研究Cox17基因拷贝数在世居藏族、移居汉族、平原汉族中的变化,旨在探讨其拷贝数变化与高原习服的关系。作者随机选取已经获得高原适应的世居藏族(n=20)、完全高原习服的移居汉族(n=20)及未到过高原的平原汉族(n=18)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受试者,世居藏族受试者3代均为藏族,在西藏高原地区(3 658m)出生成长。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尿白细胞三烯E4(LTE4)水平与急性高原病(AMS)的关系。本研究在海平(50m)、海拔1830m和4300m三个实验基地进行,受试者为19~24岁的健康男性。在海平(50m)、由海平到达中度高原(1830m)3天半和由1830m到达4300m一天半测定了受试者尿LTE4,并记录了AMS症状。根据环境因素调查表中的脑症状和呼吸症状标准评估了AMS症状。在海平和4300m用脉氧计测定了氧饱和度(SaO2)。结果:在海平尿LTE4平均为67.9±13.2pg/mg肌酸酐,中度高原为82.3±5·5pg/mg肌酸酐,高原为134·8±19·5pg/mg肌酸酐,高原与海平和中度高原…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对比驻高原与驻平原空军官兵口腔健康状况,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驻高原(平均海拔3900m)空军某部官兵990人(高原组)和驻平原(平均海拔500m)空军某部官兵910人(平原组)进行口腔健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龋病、牙结石、牙龈炎和牙周炎发病情况。结果高原组官兵较平原组官兵口腔疾病发生率高,且驻高原时间越长,口腔患病率越高;高原组患龋病率、牙结石检出率、牙龈炎和牙周炎患病率均高于平原组(Ρ<0.05)。结论驻高原空军官兵口腔疾病患病率较平原官兵高,加强对高原官兵口腔卫生宣传教育,改善高原医疗卫生条件和环境对降低高原官兵口腔疾病发生,提高部队战斗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移居高原早期血液中性粒细胞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方法分别在海拔1400 m某地选取3名拟乘汽车进入海拔4200 m高原的健康男性青年,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0 d),分离白细胞,戊二醛固定,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中性粒细胞中的线粒体形态学变化。跟踪该3人到达4200 m高原,分别在到达高原后7、30 d时再观察上述指标。同时选取职业、年龄相匹配的3名从平原移居4200 m高原1年的健康男性,测定其上述指标。结果移居高原7 d时,线粒体核周间隙增宽,不均匀,线粒体数量较多,较多线粒体出现固缩、水肿等;移居高原30 d时,大量线粒体固缩,核周间隙扩张;移居高原1年时,线粒体数目较多,形态逐渐恢复正常,仅个别线粒体出现水肿。结论移居高原早期线粒体的形态发生改变,但随着时间推移,线粒体的形态逐渐正常。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吸入液氧对高原人体运动心力储备的影响。方法:在海拔3700m和5400m高原,分别对10名健康青年携1.5m^3单兵液氧灌吸氧(吸氧组,4L/min)速跑,其中海拔3700m进行400m和1600m,海拔5400m进行200m,并与携罐不吸氧(常氧组)时比较。速跑前后采用心力监护仪采集和记录心动周期和心力信息,把完成规定运动量运动后第一心音(S1)幅值对安静时S1幅值增加的相应倍数评估心肌收缩能力储备指数(CCRI);利用舒张期和收缩期时限数据计算舒张期/收缩期比值(D/S比)。结果:速跑运动后较运动前HR、S1均增高,差别有非常显著性(P〈0.01);常氧组D/S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吸氧组运动后较常氧组CCRI、S1增高。差别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高原低氧环境下运动机体心脏储备主要是心肌收缩能力储备而不是心率储备。吸入液氧可增强机体心力储备能力,为进入高原途中卫勤保障及高原边防巡逻等带来有利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原胸部火器伤早期肺组织G蛋白(Gq、Gs)变化及其意义。方法12只体重相近(10~15kg)的健康杂种犬,随机分成2组(每组6只):平原对照组和高原移居组,另外6只高原杂种犬作为高原世居组。平原对照组实验海拔高度为500m,高原组实验海拔高度为3700m。实验动物用3%戊巴比妥钠静脉麻醉(30mg/kg)后,用0.44g钢珠以(350±50)m/s的初速度从右第6肋间射入,造成右胸贯通伤,伤后立即封闭伤口,安放胸腔闭式引流。伤后12h,取双侧肺组织,检测G蛋白2个亚型(Gq、Gs)的表达情况。结果伤后12h各组右肺(伤侧)Gq、Gs的总表达量均明显增高,与左肺(健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左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原移居组右肺Gq、Gs的表达增高,与平原对照组及高原世居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原胸部火器伤后,伤侧肺Gq、Gs表达均异常增高,以高原移居组最为明显,这可能是高原胸部火器伤后肺水肿发生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驻守海拔2800 m官兵与海拔4820 m官兵的左心功能及右心参数变化差异,探讨海拔高度对高原驻守官兵心脏的影响。方法利用飞利浦便携CX50型超声诊断仪,对驻守海拔2800 m官兵33名( A组)和海拔4820 m官兵25名(B组)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重点检查左室短轴舒张末内径(LVDd)、左房收缩末左右径(LASd)、右房收缩末左右径(RASd)、右室舒张末左右径(RVDd)、肺动脉内径(PAd)、二尖瓣口E峰与A峰血流速度(MVE、MVA)、二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 E′)、二尖瓣环舒张晚期速度( A′)、肺动脉加速时间( PVAT)、肺动脉平均压力( PAMP)。结果 B组的MVE、MVA、E′、E′/A′均低于A组,LVDd小于A组,PAd及A′大于A组,PVAT明显小于A组,PAMP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RASd、RVDd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与低海拔高原驻守官兵比较,驻守超高海拔高原官兵左室舒张功能减低,PAd增宽,PVAT缩短,PAMP增加,表明超高海拔高原环境对驻守官兵的心脏有一定影响,应该制定相应的健康保障策略,以切实防止或减轻超高海拔高原对官兵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吴金春  官立彬  罗荣 《西南军医》2013,15(1):114-115
我国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m,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严重威胁高原居民和部队指战员的生存能力、生活质量和劳动效率(部队的战斗力),然而,海拔超过3000m以上的高原低氧环境即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很大影响,进而引起高原病。因此,高原地区需要大量掌握高原医学专业知识的军医。抓好高原医学现场教学,着力培养高质量、高水平的高原医学人才,对完成军民共建现代化社会任务,提升高原高寒部队综合卫勤保障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新兵由内地进入高原心电图P-R间期的变化。方法分析比较1380例健康新兵进入高原(海拔2800 m)前1个月与进入高原后5~7 d和2~3个月的心电图变化。结果进入高原前基础心率为67.87次/min,P-R间期为145.35 ms,仅13例存在短P-R间期(发生率为0.94%);进入高原后5~7 d,基础心率为71.80次/min,P-R间期为140.30 ms,有151例出现短P-R间期(发生率为10.94%);进入高原后2~3个月,基础心率为70.63次/min,P-R间期为144.99 ms,发生短P-R间期下降为32例(发生率为2.32%)。结论从内地进入高原初期,新兵容易出现心率加快及短P-R间期心电图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对高海拔地区青年的抗低氧效果。方法:将3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伊洛前列素组(n=16)和对照组(n=16),自海拔1 400m历时5天进入5 200m,从进入海拔5 200m当天开始,伊洛前列素组每天4次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连续5天;对照组用同样的方法吸入少量生理盐水。随访观察第1天、3天、5天急性高原反应的严重程度、血氧饱和度(SaO2)和心率(HR)。结果:两组青年进入高原后均未发生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进入海拔5 200m第1天、3天、5天伊洛前列素组较对照组急性高原反应分值和HR均降低(P〈0.05);SaO2均增高(P〈0.001)。结论:在高海拔地区雾化吸入伊洛前列素溶液可改善高原低氧血症,降低急性高原反应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高原环境人血清心肌酶与平原水平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平原及高原正常人血清中心肌酶的活性,探讨心肌酶与高原低氧环境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年龄在(35~53)岁健康人群90例,分别测定其在平原(北京,50m)及进入海拔3700m(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高原地区时的血清CK-MB、m-AST、LDH、及α-HBDH的活性。结果:在高海拔低氧环境下,人血清CK-MB、m-AST、LDH、α-HBDH活性明显升高,与在平原测定活性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极度缺氧时,人机体的组织、器官等面临严重的侵害,出现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探讨心肌酶在高原应激反应和高原适应中的意义,可为今后的高原病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高原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高原(海拔〉3658m)不同人群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综合治疗的特点。方法 对高原世居藏族(A组,n=276)、移居高原汉族(B组,移居高原〉3个月,n=189)和急进高原汉族(C组,进入高原1周以内,n=16)中度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高原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综合治疗措施主要有:(1)早期适量个体化液体复苏;(2)尽早输注浓缩红细胞、提高血液的携氧能力;(3)减轻创伤应激、积极保护胃肠道功能、预防全身和局部感染的发生;(4)减轻全身的脂质过氧化损伤,积极调节机体的免疫状态;(5)改善休克后机体的代谢状态;(6)改善组织的缺氧状态、纠正酸中毒;(7)特别注意防治肺、脑水肿。结论 A、B、C组患者对综合治疗措施依赖性具有显著差异,依次为C组〉B组〉A组。  相似文献   

15.
我国是高原高山之国,从天山、帕米尔、喀喇昆仑到喜马拉雅有长达3 500公里的高原国防线。我军的许多高山边防站和哨所都在海拔4 000m以上,如花石峡兵站(4 300m)、喀喇昆仑红旗拉甫边防站(4 300m)、唐古拉兵站(5 100m)和荣获中央军委"喀喇昆仑钢铁哨卡"的神仙湾哨卡(5 380m)。这些高山边防战士和反恐、  相似文献   

16.
高原低氧与C型利钠肽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进驻高原不同海拔高度不同居住时间健康青年血浆C型利钠肽(C-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CNP)和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NP)的变化。方法:对从平原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高原第7d及6个月的40名边防某部官兵,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其血浆CNP、ANP含量,并与20名平原健康青年作对照。结果:进驻海拔3700m和5380m的第7天及5380m6个月较平原CNP、ANP均增高显著(P<0.05或P<0.01),3700m居住6个月时较平原ANP增高显著(P<0.01),CNP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高(P<0.05或P<0.01),初入高原时明显高于在高原居住6个月者(P<0.01)。结论:CNP和ANP对急、慢性高原缺氧环境下的心血管系统功能调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13名健康被试者(男8名,女5名)从海拔2260m移居4300m后14天,红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2,3-DPG)浓度及血气参数的变化,并与世居4300m的24名藏民进行比较,以探讨2,3-DPG在急进高原适应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13名被试者于2260m时红细胞2,3-DPG为4.30±0.81mmol/L,移居4300m后14天为5.05±0.83mmol/L,增加了172%(t=4.29,P<0.01);比当地藏民(4.49±0.06mol/L)高12.4%(t=2.33,P<0.05)。移居4300m后血液pH增加、PaCO2和PaO2降低(P<0.01),红细胞压积也明显增加(P<0.05);但与当地藏民比较,血气备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果提示,进入高原后,红细胞2,3-DPG的适当增加是机体对低氧环境适应的生理反应。  相似文献   

18.
急性高原病( AMS)是急性暴露于高原(海拔>2500 m)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时,因高原低氧而在数小时至数天内出现的临床症候群。我国有着西藏、青海等大面积高海拔地区,随着高原旅游及务工人员的剧增, AMS严重威胁急进高原人群的健康、降低劳动能力。目前已知AMS发生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青壮年高于老年和儿童,考虑AMS发生可能受体内性激素水平差异的影响。因此研究性激素与AMS的相关性对阐明AMS病理生理机制、预防和治疗AM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高原医学杂志》2009,(1):55-55
本文旨在高原现场用高压氧改善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进一步探讨高压氧对高原移居青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者将进驻海拔3700m半年的20名健康青年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分别采用高压氧前(对照组)和高压氧干预2次(A组)及5次(B组)后进行比较。两组在高压氧前后分别用XG-Ⅲ型血液循环功能自动测试仪检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20.
高原创伤休克、火器伤特点及其救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原创伤与低海拔地区创伤在发生、发展、转归等方面均有共同规律。但在海拔3,000m以上高原,由于低氧、低气压、低温的影响,人体发生诸多系统器官的病理生理改变,甚至发生急性或慢性高原病。现将高原创伤休克和火器伤的特点及其救治原则叙述如下。一、高原创伤时人体主要系统器官的改变(一)肺和脑的改变。低海拔地区创伤失血性休克静脉输往3~4信失血量的平衡液对于心肺健康者极少发生肺水肿和脑水肿。但在高原特殊环境下,创伤休克、烧伤、冲击伤和肢体缺血的快速补液过程中易发生肺功能损害,肺水肿和脑水肿。海拔3658m一组52例中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