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天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50例远期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练贤  彭文伟 《新医学》1994,25(4):182-183
  相似文献   

2.
刘娟  穆红  王世瑜  彭林 《检验医学》2009,24(2):149-151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Ⅳ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9 250(敏感性96.9%,特异性90.8%);而Ⅰ组鉴别于其他各组的最佳分界值为HBsAgCOI=1 250(敏感性68.5%,特异性62.5%)。结论HBsAg含量的检测在临床上判断HBV复制方面不失为一种即经济又简便的PCR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中HBV表面抗原(HBsAg)含量与HBV复制的相关性。方法采集HBV携带者血清152例,应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HBsAg含量[以标本吸光度值与仪器所给临界值(Cut-off)的比值勤(COI)表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 e抗原(HBeAg)、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 DNA。按照HBV DNA检测结果将病例分为4组。Ⅰ组(54例)、Ⅱ组(34例)HBV DNA水平分别为<103拷贝/mL、103~105拷贝/mL,两组HBeAg皆为阴性;Ⅲ组(32例)HBV DNA水平为105~107拷贝/mL,其中HBeAg阳性8例,阴性24例;Ⅳ组(32例)HBV DNA水平>107拷贝/mL,HBeAg皆为阳性。结果HBsAg含量与HBV DNA水平呈显著对数相关(r=0.623,P<0.001)。各组平均Log HBsAg COI分别为Ⅰ组2.65±0.85,Ⅱ组2.95±0.76,Ⅲ组3.19±0.49,Ⅳ组4.65±0.37,其中Ⅳ组显著高于其他任何一组(P<0.001);Ⅰ组显著低于Ⅲ组(P=0.001)。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118例远期随访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以下简称携带者)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其携带率在我国约为1.78~13.9%,人数相当多。近年来不少文献报告乙型肝炎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病有一定的联系,故很有必要对携带者进行远期的随访,其目的在于了解其经过及转归,有助于乙型肝炎的防治。我们曾于1980  相似文献   

5.
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家属防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量与胆碱酯酶(ChE)活性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择78例确诊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男48倒,女30例)和80名健康查体者,同时检测其乙肝表面抗原的量和胆碱酯酶活性.结果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血清胆碱酯酶活性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表面抗原量的增大,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相关系数-0.08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受病毒刺激后肝脏合成胆碱酯酶能力明显增强,随着表面抗原量的增多又逐渐下降,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是指肝功正常亦未见任何肝炎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仅在体检或献血时被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而乙型肝炎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均为阳性,且B型超声等检查肝脏亦无异常者[1]. 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强、传播面广,预后差,导致乙型肝炎病人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思想负担重,产生较重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出现自卑、焦虑、孤独、抑郁等紧张情绪.因此,对在校生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要给以相应的心理护理,在精神上予以安慰,使其能积极面对人生,建立信心,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转变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磊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1):1301-1302,1304
目的了解本地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对2008、2010年来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HBsAg携带者74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乙型肝炎(下称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别按性别、年龄2008年乙肝血清标志物模式进行分组统计处理。结果共检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转变者55例。经χ2检验,可认为男性HBsAg携者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转变率(8.24%)高于女性(1.94%);不同年龄组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转变率相同;乙肝"1、3、5"与"1、5"模式转变率相同;乙肝"1、3、5"、"1、5"模式转变率(分别为13.89%、13.66%)高于乙肝"1、4、5"模式(4.02%)。结论本实验结果总体上应属于乙肝血清学标志物模式的自然转变,需加强对少见模式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慢性乙型肝炎(下称乙肝)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主要通过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应答而导致肝细胞的损害.肝细胞可以表达多种辅助因子,加强T细胞受体与抗原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作者用多抗甲素口服液10mg一日二次,共三月,治疗44例慢性表面抗原携带者,初步证明具有改善HBV血清学标记的近期效果,其中HBeAg、HBVDNA、抗-HBcIgM、抗-HBc、HBsAg及PHSA的阴转率分别为22.72%、15.78%、14.7%、11.36%、11.36%及10%,抗-HBe阴转率为13.6%。对多数患者有改善临床症状作用,对出血倾向具明显改善疗效,且有升高白细胞和血小板的作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体(抗-HBs)同时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者病毒学特征动态变化。方法对53例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患者进行平均13.5个月的随访,检测随访前后血清 HBV标志物,并对 HBV DNA进行定量检测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分析其病毒学特征变化特点。结果53例患者随访期间,4例(7.55%)HBsAg转为阴性,13例(24.53%)抗-HBs转为阴性,而36例(67.92%)HBsAg和抗-HBs仍同时为阳性。随访后患者血清 HBsAg与抗-HBs水平、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阳性率及ALT水平与随访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后 HBV DNA水平(3.44±1.60log10)IU/mL较随访前(3.00±1.36)log10 IU/mL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多数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HBV感染者抗原与抗体可长期存在,HBsAg及HBV DNA水平较低、HBeAg阴性患者更易发生HBsAg转阴。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是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重要原因,对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是降低肝硬化和肝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为了解体检人群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携带状况,加强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宣教和防治工作,我们对2005~2007年来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327人进行了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 :治疗组采用自拟中药汤剂"慢肝1号"联合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对照组采用α2b干扰素(安德隆)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对CD4+、CD8+、Th1、Th2可能的作用。结果:两组好转率比较,χ2=18.22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12.434,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12个月,两组ALT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CD4+、CD8+、Th1、Th2均显著下降。结论:"慢肝1号"方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打破免疫耐受的作用,其联合干扰素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具有一定早期治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无症状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人数众多,且大多数难以阴转,不仅是乙型肝炎的重要传染源,而且易转归为原发性肝癌及肝硬变。因此积极治疗无症状HBsAg携带者,促使其阴转,是目前乙型肝炎预防及科研工作的重要课题。笔者于1991年试用冬虫夏草治疗无症状HBsAs携带者,初步观察有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告经3~27个月随访无症状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118人,结果表明3个月内HBsAg阴转的只有3例(占2.5%),其余115例经27个月随访无1例获远期阴转。这115例中有16例SGPT持续升高,7例偶有升高。e抗原(HBeAg)阳性率为50~77.8%,仅2例有e抗体(1.7%)。并可见细胞免疫功能缺陷,表现为E玫瑰花结形成率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阳性率低下。然而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与正常人接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测定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试剂盒的敏感性。方法建立催化指示物沉着(CARD)放大系统,将其用于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盒测定HBsAg,并比较放大和未放大测定的敏感性。结果ELISA试剂盒加入放大系统后,测定敏感性提高约5倍。结论CARD放大系统用于HBsAgELISA放大测定,可明显提高测定敏感性,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乙型肝炎流行环节的认知现状,并探讨有效的系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枣庄地区的50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调查,并实施系统干预。结果:干预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型肝炎流行环节认知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个人卫生行为改善。结论:开展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型肝炎流行环节认知水平,在认知基础上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对乙型肝炎流行环节的认知现状,并探讨有效的系统干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枣庄地区的500例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调查,并实施系统干预.结果:干预后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型肝炎流行环节认知水平与干预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部分个人卫生行为改善.结论:开展科学、规范的健康教育能提高无症状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乙型肝炎流行环节认知水平,在认知基础上构建家庭社会支持网络,建立乙型肝炎预防工作的良性循环机制,可有效控制乙型肝炎流行.  相似文献   

20.
辽化医院医疗器材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调查结果表明,医院现用各种医疗器材,虽经消毒灭菌处理,由于操作不规范,仍可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