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回顾探究对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采取乙胺碘呋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98例,以随机双盲自愿的原则分为乙胺碘呋酮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9例,其中常规治疗组采取常规治疗方式,乙胺碘呋酮治疗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乙胺碘呋酮进行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种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各项资料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乙胺碘呋酮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而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病人临床疗效显著,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式,具有较高的医学研究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05例甲状腺毒症性房颤的治疗,比较评价抗甲状腺药物综合疗法或合并β-阻滞剂或乙胺碘呋酮三种疗法的效果。证实乙胺碘呋酮(Cordarone,Amiodaron)除了有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能降低耗氧量,增加冠脉血流,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系统,阻断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受体。乙胺碘呋酮对甲状腺机能的作用特别引起人们的注意,因其分子内含有37.23%的碘。 作者观察甲状腺毒症房颤105例,男25,女80,  相似文献   

3.
作者发现地高辛加用乙胺碘呋酮治疗时会出现地高辛中毒,为此而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了7例地高辛加乙胺碘呋酮(200mg 每日3次)治疗难治性心律失常病人的血浆地高辛浓度.所有病人有发作性或持续性的心房纤颤,其中3例曾有其它室上性心律失常。结果加用乙胺碘呋酮后,血浆地高辛浓度增加,平均为69%,4例发生地高辛中毒症状。单独用地高辛治疗的6例室上性心律失常对照病人,其血浆地高辛浓度没有增加。仅用乙胺碘呋酮的4例病人,经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无地高辛.说明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4.
乙胺碘呋酮是一种富含碘的药物,每100mg 药物中含碘37.5mg,本药广泛应用于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文献报告乙胺碘呋酮可以诱发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和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木文复习了长期应用乙胺碘呋酮的患者467例,其中发生甲减28例,占6%。男性12例,女性16例,年龄35~85(平均61)岁。乙胺碘呋酮剂量为0.6~28(平均1.5)g/周,疗程4~96(平均33)个月。乙胺碘呋酮治疗前均未发现甲减的临床证据。其中12例治疗前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11例正常,1例因喉癌做过颈部放疗,血清三碘甲状腺氨酸与甲状腺素(T_3与 T_4)正常,血清甲状腺刺激激素(TSH)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我院收治复杂性室性早搏60例,随机分为二组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25%硫酸镁10~20ml加极化液500ml中静脉点滴,1次/d,10天为一疗程,乙胺碘呋酮0.2g,3次/d。对照组30例,单极纯化液及乙胺碘呋酮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口服乙胺碘呋酮治疗72例复发性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患者年龄12~73岁,均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反复发作史,至少用过3种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乙胺碘呋酮口服600mg/日1周,400mg/日1周,以后根据反应调整剂量,至少200mg/日。如治疗无效,疗程不超过4周。结果①39例伴预激综合症(WPW)的快速心律失常,对丙吡胺、奎尼丁、β阻滞剂或异搏定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用乙胺碘呋酮合用狄戈辛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效果。资料和方法共观察42例阵发性房颤病人,男23例,女19例。年龄为41~70岁31例,70岁以上11例。病因有动脉硬化性心肌硬化28例,心肌梗塞10例,原因不明4例。初发性房颤11例,复发性房颤31例。治疗前心室率均不超过110次/分。乙胺碘呋酮合用狄戈辛的用法如下:38例乙胺碘呋酮的用法是第1周每日600mg,分3次口服;第2周每日400mg,分2次口服;以后每日200mg,1次口服。4例乙胺碘呋酮的用法是首先缓慢静注(2~3分钟)300mg;然后再将乙胺碘呋酮300mg溶于5%葡萄糖250ml内在2小时内静滴完;于24小时后进行第2次静滴,将乙胺碘呋酮600mg溶于5%葡萄糖300ml内在3天过程中(每天200mg/100ml)滴完。狄戈辛的剂量依心率而定为0.25~  相似文献   

8.
一向认为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是副作用很小的药物。作者在80例用乙胺碘呋酮治疗的病人中,观察到12例(15%)有潜在的致命性反应,分别有4种机制:①4例(5%)复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病人,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平均19.5(7~30)日,平均剂量为800(400~1,200)mg/d 后,发生频繁的室性心动过速。均需停药,3例需注射抗心律失常药,1例施行图标引导(map-guided)的心室壁瘤切除术,以控制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心肌病并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乙胺碘呋酮进行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及乙胺碘呋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出现不良反应2例(5.7%),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5例(14.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乙胺碘呋酮治疗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能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乙胺碘呋酮作为抗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正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该药疗效高,但也出现一些副作用,如皮肤兰灰变色和光照性皮炎;甲状腺功能紊乱;角膜微沉着;神经系统中毒反应包括近端肌肉乏力,周围神经病和椎体外系综合征;肝功受损;心动过缓等。近来人们还注意到用药后出现肺部中毒反应。本文作者在3年内用乙胺碘呋酮治疗70例顽固性快速室性心律紊乱,其中4例(6%)出  相似文献   

11.
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对多种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治疗和预防效果。本文报道252例各种心律失常用乙胺碘呋酮治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高血压室性早搏患者心率变异性 (HRV)变化及乙胺碘呋酮治疗后的变化。方法 :对 35例高血压频发室性早搏患者行HRV检测。与年龄、性别相配的 35例无室早的高血压患者及正常人 40例作对照。同时频发室早组服用乙胺碘呋酮治疗 6周后复查HRV ,与治疗前作对照观察HRV变化。结果 :高血压组HRV较正常人组明显下降 (P <0 0 5 )。而高血压频发室早组较单纯高血压组HRV下降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经过乙胺碘呋酮治疗后HRV明显改善 ,较治疗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血压患者HRV下降 ,但与室性早搏相关性不明显。乙胺碘呋酮治疗可改善HRV。  相似文献   

13.
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乙胺碘呋酮(胺碘酮)加中药转律汤治疗了慢性心房颤动(房颤)22例,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36例慢性房颤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1治疗组(胺碘酮 转律汤):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35~81岁,平均59岁;风湿性心脏病6例,冠心病9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4例;房颤持续时间2个月~10年,病程2~16年;2对照组(单用胺碘酮):14例,其性别、年龄、病因、房颤时间和病程与治疗组相似。1.2 方法1.2.1 治疗组:一律口服给药,转律汤由红参10g,丹参、枣仁、车前子各30g,琥珀8g(冲服)组成,每日口服胺碘酮,第1周0.2…  相似文献   

14.
乙胺碘呋酮治疗心律失常,有关文献报道,总有效率在86。本文报道用大剂量乙胺碘呋酮治疗持续性房颤107例;中、小剂量治疗和予防阵发性房颤93例,共计200例的疗效观察。治疗持续性房颤有效率达91.6%,阵发性房颤总有效率达94.7%. 乙胺碘呋酮;心房纤颤;持续性;心房纤颤;阵发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胺碘呋酮在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9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乙胺碘呋酮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36/39),高于对照组的59.0%(23/39)(χ2=19.884,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心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乙胺碘呋酮能显著提高心肌病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能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  相似文献   

16.
乙胺碘呋酮的肺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乙胺碘呋酮(amiodarone)用于治疗复发性室性心律失常以来,已报告本药引起肺毒性者数例。乙胺碘呋酮肺毒性是一种与剂量有关的现象。作者于过去两年使用乙胺碘呋酮治疗47例,发现有肺毒性表现者2例,其中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性,63岁,1981年1月始用乙胺碘呋酮400mg/d治疗对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的顽固性室性心动过速。至1982年7月因腹痛入另一间医院,入院时X线检查发现右肺尖有浸润灶,同年4月胸片正常,经支气管肺活检报告正常。1982年9月因体重减轻、衰竭、疲乏、干咳再气促再入院,X线检查发现  相似文献   

17.
妊娠期有关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乙胺碘呋酮的安全性了解不多。作者治疗1例33岁的经产孕妇,患房性心动过速,用心得安、地高辛、异搏定治疗无效,在妊娠末期使用乙胺碘呋酮。通过高性能液体层析法测定母体及脐带血液中乙胺碘呋酮及其主要代谢物去乙基乙胺碘呋酮的血浆浓度,并监测乙胺碘呋酮对母体和胎儿甲状腺功能的影响。作者对母体甲状腺功能所观察到的变化,与妊娠后期接受乙胺碘呋酮治疗的其他病人所见类似。T_3值降低但仍正常,总T_4值高于正常。游离甲状腺素指数升高到正常上限,且不  相似文献   

18.
793140 乙胺碘呋酮对肝脏的影响(附99例报告)王学玉等临床肝胆病杂志2(2):95~96,1986 99例中有胃肠表现者20例(20%)。其中肝功能检查35例。服药期间谷丙转氯酶增高17例(48.6%),加保肝药继续用药13例GPT恢复正常,2例下降,说明乙胺碘呋酮对肝损害多为暂时性;但仍有2例进行性增高,1例出现腹水。测定血脂19例,胆固醇  相似文献   

19.
乙胺碘呋酮抗心律失常作用自1969年charlier等首次报导以来,临床应用日广。本文作者报导用乙胺碘呋酮治疗95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出现的各类心律失常。这些手术包括:二尖瓣与/或主动脉瓣置换术,三尖瓣成形术及主动脉一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年龄28—74岁。(平均56岁) 乙胺碘呋酮首次量2.5~5mg/公斤,静脉2—4分注射毕。继以连续静脉点滴72小时,每24小时1.2克。以后多数病人改  相似文献   

20.
乙胺碘呋酮引起毒性反应的报道很多,但尚未见有血液学的副作用。本文介绍2例乙胺碘呋酮治疗期间出现血小板减少症。例1 男性,45岁,预激综合征患者。因出现症状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于入院前2周服乙胺碘呋酮,第1周剂量600mg/d,第2周改为400mg/d。服药至第14天,全身体表出现弥漫性瘀点、瘀斑。体检余无异常。血细胞计数除血小板减少为1.5万/μl 外,余均正常。停用乙胺碘呋酮,以强的松40mg/d 治疗,16天后血小板上升至20万。用乙胺碘呋酮作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