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血压病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Celermajer等的方法观察高血压病(EH)患者肱动脉对增加流量的反应性,以评价其内皮依赖舒张功能的变化。用高分辨超声测右肱动脉在静息、反应性充血(增加流量引致内皮依赖血管舒张)、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引致非内皮依赖血管舒张)时舒张未期内径。结果表明:健康对照组增加流量介导血管舒张(FMD)与静息时血管内径(BD)呈负相关。EH患者FMD较正常人显著减低,经协方差分析矫正BD的影响,EH患者FMD仍低于对照组。提示EH患者血管内皮依赖舒张功能削弱,肱动脉内皮衍性舒张因子的贮备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测定肱动脉舒张功能评价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价值与局限性。方法用高分辨率二维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功能(FMD)技术对67例老年T2DM患者(DM组)血管内皮功能进行评价。结果DM组肱动脉基础内径及基础流速与正常对照(NC)组无统计学差异,加压反应性充血后均可见血管扩张,血液流速增加,DM组加压后肱动脉内径增加及流速增加显著低于NC组;单因素线性相关性分析FMD与病程、TG、ISI和年龄呈负相关(P〈0.05或P〈0.01),而与BMI、TC、FPG、HbA1c、Fins不相关。结论FMD对评价老年T2DM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内皮舒张功能障碍有一定的价值,但要综合考虑病人的年龄、性别、种族、病程、血脂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在银杏叶提取物改善健康老年人冠状动脉血流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健康老年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于用药前、后采用高分辨力血管超声无创检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血流流速和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FMD)功能的变化.结果 银杏叶提取物显著增加健康老年人LAD舒张期峰值流速(DPV),收缩期峰值流速(SPV)和舒张期时间速度积分(DTVI)(P< 0.01),同时肱动脉FMD显著升高(P< 0.01);而对照组LAD血流流速(DPV,SPV和DTVI)和肱动脉FMD无明显变化(P> 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健康老年人LAD血流流速(DPV,SPV和DTVI)的增加与肱动脉FMD的改善呈正相关(P< 0.05).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可增加健康老年人LAD血流流速,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与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性。方法 将67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有无颅内血管狭窄分为两组,颅内血管狭窄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分析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颅内血管狭窄数量的相关性。结果 颅内动脉狭窄组有50例,对照组有17例,年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高血压病、糖尿病、既往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史与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相关,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rs-0.869,P0.000)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rs-0.490,P0.000)分别与颅内血管狭窄的数量存在负相关关系。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可作为评估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独立因素,以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值为2.95%时诊断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的可能性最大。结论 颅内动脉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的降低,且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功能可能对颅内血管狭窄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的关系及氯沙坦的干预作用 ,选择原发性轻中度高血压病人 30例 ,正常血压对照组 30例 ,高血压组给予氯沙坦 5 0~ 10 0mg/d治疗 16周 ,治疗前后用高分辨超声测定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流介导舒张内径变化 ,用Fura 2荧光探针法测量细胞胞液游离钙浓度 ([Ca2 +]i)。结果发现 ,治疗前高血压组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减少 ,[Ca2 +]i显著增加 ,且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与 [Ca2 +]i呈显著负相关 ;治疗后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显著增加 ,[Ca2 +]i显著下降 ,血流介导肱动脉舒张内径变化增加值与 [Ca2 +]i下降值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细胞内钙超负荷密切相关 ,氯沙坦可能经过减轻细胞内钙超负荷而纠正内皮功能失调  相似文献   

6.
硝苯地平控释片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肱动脉超声及血管肽的测定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 (拜新同 )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 :将 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硝苯地平控释片组 (n =2 0 )及美托洛尔组 (n =2 0 )进行比较 ,均治疗 8周 ,并将 2 0例正常健康人作为对照 (正常对照组 )。采用肱动脉超声的方法进行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判断及放射免疫分析法进行治疗前、后的血管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 (ADM )、一氧化氮 (NO)、内皮素 1(ET 1)及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的测定。结果 :①两组药物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均明显降低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②硝苯地平控释片组治疗后发现血流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率增加 11.2 % ,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加 18.4ml/min ,血浆ADM、NO明显增加 ,AngⅡ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而美托洛尔组无此变化。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对ADM的分泌及释放 ,介导了NO浓度的增高 ,从而改善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66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均予裸支架植入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前6个月两组均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6个月后对照组只应用阿司匹林,试验组继续应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6个月(其他冠心病基础用药一致)。分别于治疗6个月、12个月采用肱动脉超声和上臂反应性充血试验的方法观察并比较两组肱动脉舒张期内径、平均血流速度、血流量、动脉扩张性、血流阻力和肱动脉中膜厚度等反映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指标。结果试验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和扩张性增加,血流阻力和肱动脉内膜中膜厚度降低;其应用12个月比6个月效果更明显。治疗12个月后试验组比对照组血管内皮功能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在反应性充血状态下,试验组肱动脉管径、血流速度、血流量增加,血流阻力降低;而对照组血流速度、血流量、血流阻力、肱动脉管径等指标治疗12个月与治疗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降压药拜新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改善内皮功能的机制。方法 对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拜新同8周治疗,并与15例倍他乐克进行比较,采用肱动脉超声方法判断内皮舒张功能,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治疗前、后血管活性肽肾上腺髓质素(ADM)、内皮素-1(ET-1)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用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NO)。结果 两组药物治疗后血压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拜新同治疗组治疗后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率△D增加10.2%,肱动脉血流速度增加18.4ml/min。ADM、NO明显增加,AngⅡ降低,与治疗前比较P<0.05,而倍他乐克组无此变化。结论 拜新同可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对肾上腺髓质素的分泌及释放,介导了NO浓度增多,从而改善了高血压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肱—踝脉搏波速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98例冠心病患者和33例非冠心病对照者,采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肱—踝脉搏波速。结果冠心病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5.4%±2.5%比11.1%±4.4%,P<0.01),冠心病组肱—踝脉搏波速明显高于对照组(1745.3±215.2cm/s比1495.3±202.3cm/s,P<0.01),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内皮非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无明显差异;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与肱—踝脉搏波速呈负相关(r=-0.70,P<0.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和肱—踝脉搏波速增快,提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受损伴随冠心病动脉硬化。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与动脉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高血压患者与正常人血压节律的变化及血压节律对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美国Pulse MetricInc公司生产的无创血流动力学测定仪(型号Dynapulse5000A)分别对84例高血压患者及32例正常人进行24小时血压监测并同期测定动脉弹性参数系统血管顺应性、系统血管阻力、肱动脉扩张性、肱动脉阻力.结果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异常者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非杓型血压比例占69%,而正常对照组仅6.2%.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功能异常高于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组系统血管顺应性及肱动脉扩张性均较正常对照组减退,而系统血管阻力及肱动脉阻力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而血压节律异常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异常更为明显.结论高血压患者有更高的血压节律异常,血压节律异常的患者动脉弹性的减退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被动吸烟对健康女性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女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组34例和对照组36例受检者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结果被动吸烟组与对照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硝酸甘油介导的及血流介导的肱动脉血管内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被动吸烟导致健康女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并引起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肱动脉内皮功能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75例,男96例,女79例,年龄(73±17)岁。应用B超扫查肱动脉,测量在静息和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用冠状动脉造影了解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及超声结果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关系。结果①高血压分级与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冠状动脉狭窄分级呈正相关,与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负相关;②随着病变冠状动脉支数增加,组织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亦增多;③组织因子与收缩压呈直线相关(r=0.483,P<0.00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收缩压呈直线相关(r=0.426,P<0.001);Flow-MD与组织因子呈负相关(r=-0.613,P<0.001),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呈负相关(r=-0.679,P<0.001)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661,P<0.001);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Flow-MD与舒张压、平均压、年龄、性别及吸烟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液中组织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增高与高血压分级、肱动脉内皮细胞功能受损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应用氯沙坦 12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血管内皮功能改变的相互关系。方法 入选 46例高血压患者 ,其中 ,男 2 0例 ,女 2 6例 ,平均年龄52 2 9± 10 2 7岁。氯沙坦治疗 4~ 6周前后根据所达目标血压 (舒张压 <90mmHg ,调整降压药 ,未达标者加寿比山 2 5mg ,观察氯沙坦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的变化及应用二维和多普勒超声检测心脏结构和肱动脉血管内皮功能。结果 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左心室重量指数在治疗 12周后明显降低 (P <0 0 1) ,反应性充血引起肱动脉内径的增加在治疗 12周后显著增加 (P 0 0 5)。左心室重量指数的变化与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的变化无相关性 (β =-0 14 82 ,P >0 0 5) ,与收缩压变化 (β =0 443 ,P <0 0 0 1)、内皮素变化 (β =0 3 8,P <0 0 1)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氯沙坦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不仅与血压降低有关 ,同时与逆转左室肥厚、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该文分析了血压、动脉弹性及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之间关系。方法:采用血管外超声及美国PMI公司生产的DP200M动脉仪测定2003—2004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6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IMT、血压、动脉弹性及顺应性。结果:(1)高血压组较血压正常组颈动脉IMT增加;年龄、胆固醇、甘油三酯、尿酸、血糖、系统血管顺应性(SVC)、系统血管阻力(SVR)、肱动脉顺应性(BAC)、肱动脉扩张性(BAD)及肱动脉阻力(BAR)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栾艳霞  于春艳 《山东医药》2008,48(28):34-35
选择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UAP组)和3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组),分别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外周血管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反应,比较两组肱动脉气囊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血流速度变化和血浆一氧化氮(NO)浓度.结果 UAP组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变化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UAP组肱动脉加压前后的血管内径变化与血浆NO浓度呈明显正相关(r=0.83,P<0.01).认为老年UAP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下降,尽早采取措施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有助于逆转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减少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脉压(P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肱动脉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65例中老年患者行颈动脉及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得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肱动脉加压前后内径,并测压。以PP<60mmHg、60mmHg≤PP<80mmHg和PP≥80mmHg分为三个亚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PP的增加,颈动脉IMT、血管僵硬度、斑块发生率升高,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血管扩张性下降。直线相关性分析发现,PP与颈动脉IMT、FMD、血管僵硬度及扩张性相关性较强,以IMT及FMD为应变量,对各危险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进入回归方程的都有PP和年龄。结论PP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内皮功能相关,PP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福辛普利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对6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FMD的无创检查,并观察福辛普利治疗前后患者FMD的变化。结果福辛普利治疗后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径和硝酸甘油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0.05),但反应性充血诱发的肱动脉内径变化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出现明显FMD障碍,福辛普利治疗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足筛查及护理中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7月份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进行简单的踝肱指数测量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于糖尿病足筛查的一致性,并对踝肱指数值异常的患者进行糖尿病足护理。结果对6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的结果显示,有24例(40.0%)患者并发有下肢血管病变,36例(60.0%)不并发有下肢血管病变,病变组的患者比起无病变组患者年龄较大,但是否患病与性别无明显关系(P0.05);如果以踝肱指数(ABI)≤0.9为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的标准,那么简单踝肱指数测量结果显示,下肢血管病变(ABI≤0.9)的有26例(43.3%),无病变(ABI0.9)的有34例(56.7%),以彩超检查结果为参考,则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判断下肢血管病变的灵敏度为87.3%,特异度为77.6%,准确诊断指数为64.5%,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39,表明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与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表明简单踝肱指数测量法对于糖尿病足患者的筛查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用于糖尿病患者的护理中,可以及早地诊断和发现糖尿病足的发生,从而及时地采用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于糖尿病足的预防、诊断和治疗都是十分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服用奥利司他治疗前后血压和超声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变化.方法30例超重合并轻度高血压患者(超重高血压组)服用脂肪酶抑制剂--奥利司他(orlistat,商品名赛尼可 )120 mg,每日3次,共12周,服药前后诊所测量身高、体重、腰围及血压,并行肱动脉超声检查,测定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15例非超重的高血压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超重高血压组治疗前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平均增加(9.6±1.7)%,流速增加(29.7±3.05)%,增加幅度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超重高血压组奥利司他治疗12周后,加压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增加达(14.2±2.0)%、流速增加达(56.7±4.14)%,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均<0.01).超重高血压组患者治疗后平均减重5.3 kg,腰围减少6.3 cm,收缩压/舒张压平均下降13.3/5.7 mmHg(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0.01).结论奥利司他能降低超重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体重,并能改善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动脉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20.
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33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肱动脉反应性充血后,以及含服硝酸甘油后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量变化.结果T2DM组反应性充血时肱动脉内径变化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扩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T2DM患者不仅存在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而且还存在非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