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mecanon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 ,也可发生接近皮肤的粘膜 ,甚至眼、脉络膜及软脑膜等[1,2 ] 。本文收集我科 1982年至 2 0 0 1年近 2 0年外检 6 5 6 0 0例 ,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 4 8例 ,占外检总量的  相似文献   

2.
吴才良  林德广 《西部医学》2003,1(2):122-123
恶性黑色素瘤 (Malignant mecanona)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黑色素细胞肿瘤 ,多发生于皮肤 ,也可发生接近皮肤的粘膜 ,甚至眼、脉络膜及软脑膜等 [1,2 ] 。我科1982~ 2 0 0 1年外检病理诊断为恶性黑色素瘤者 4 8例 ,占外检总量 6 5 6 0 0例的 0 .73‰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4 8例恶性黑色素瘤 ,全部来自外检标本 ,行福尔马林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制作 ,HE染色 ,光学显微镜观察 ,其中部分行 Fontana染色 ,个别病例行免疫组织化学 HMB4 5及 S10 0。2 临床资料2 .1 一般资料 本组 4 8例恶性黑色素瘤中 ,男性 17例 ,女性 31例 ,男…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74年-2002年间经病理确诊的恶性黑色素瘤115例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15例中,男62例,女53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4岁,平均51.25岁。高发年龄为40-70岁,共90例,占78.26%。发生在皮肤50例,粘膜50例,其他部位15例。发生在皮肤者以足部为多(22/50),发生在粘膜者以鼻腔为多(22/50)。肿瘤直径2-4cm共76例,占66.09%。镜下易见色素(89例,占77.39)。临床误诊和待诊率达85.22%。结论南充地区恶性黑色素瘤多见于40-70岁。皮肤和粘膜的发生率无差异,皮肤以足部为多,粘膜以鼻腔常见。肿瘤直径2-4cm为多,镜下以色素性为主,临床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恶性黑色素瘤恶性度高,组织结构染色多样,误诊率较高。近年来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恶性黑色素瘤的确诊很有帮助,但对皮肤外恶性黑色素瘤的特点文献报道不多。我们对21例皮肤外恶性黑色素瘤的病理特点及免疫组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以提高皮肤外恶性黑色素瘤的确诊率。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对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1990~1999年21例皮肤外恶性黑色素瘤切除标本进行常规组织学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发生部位分布情况:鼻腔10例,眼球7例,膀胱、膝、颅骨、肩部各1例1.2 方法 病理组织学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理标本用10%福…  相似文献   

5.
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张爱华(广西桂林市中医院桂林市541001)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病理;分析恶性黑色素瘤虽非少见,但其表现多样化、易于误诊,不易早期诊断。现将我院临床活检中所遇到的10例结合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进行讨论1材料和方法整理197...  相似文献   

6.
直肠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报道1例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对其进行临床及病理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直肠恶性黑色素瘤常发生于齿状线附件,大体呈息肉状;免疫组化染色HMB45、S-100、Melan-A(+)。结论: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少见的高度恶性肿瘤,应做到早期诊断,对直肠下段、肛管息肉样肿物应考虑恶性黑色素瘤之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对40例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40例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占我院同期恶性肿瘤的0.19%,恶性黑色素瘤的29.2%;组织学类型:上皮样细胞型28例,梭形细胞型8例,小细胞性3例,气球样细胞型1例;无色素15例,有色素25例;由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不同,易与色素痣、癌、肉瘤、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等混淆;瘤细胞表达HMB45、Melan-A、S100、Vimentin。结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形态复杂,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对40例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0例黏膜恶性黑色索瘤占我院同期恶性肿瘤的0.19%,恶性黑色素瘤的29.2%;组织学类型:上皮样细胞型28例,梭形细胞掣8例,小细胞性3例,气球样细胞型1例;无色素15例,有色索25例;由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不同,易与色素痣、癌、肉瘤、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等混淆;瘤纠胞表达HMB45、Melan—A、S100、Vimentin。结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形态复杂,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并结合免疫组化进行分析。结果12例恶性黑色素瘤瘤细胞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及未分化小细胞等多种类型。9例见黑色素颗粒。免疫组化瘤细胞HMB-45、S-100、Vimentin均阳性。结论鼻腔恶性黑色素瘤是相对少见、恶性度极高的肿瘤,临床易误诊,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有助于与其他鼻腔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10.
<正>恶性黑色素瘤(以下简称恶黑)的组织形态和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而转移性恶黑有时又难以找到原发灶,因而增加了诊断的难度.为提高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15例原发性鼻腔恶性黑色素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该肿瘤好发于50岁以上男性,患者多表现为单侧鼻塞,伴有鼻出血、头痛,肿瘤外观多呈息肉状。镜下,以多种细胞类型和组织形态混合存在为主要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对诊断本瘤的无色素型有重要意义,并对本瘤的治疗及预后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食管胃交界性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于食管胃交界处的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等.方法: 对1例原发性食管胃交界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原发性食管胃交界性恶性黑色素瘤组织学类似于皮肤发生的恶性黑色素瘤,组织结构复杂,具有核仁明显的上皮样细胞区和黏液样背景的梭形细胞区.免疫组化:肿瘤细胞: HMB45、Melan-A、CD99、S-100、Vimentin蛋白均阳性, CD117、Cytokeratin 阴性.结论: 原发性食管胃交界性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CD99阳性,提示肿瘤向神经外胚层分化.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浆膜腔积液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213例恶性浆膜腔积液进行细胞病理学观察与分析,并结合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结果与结论:恶性浆膜腔积液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可来源于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胃癌,预后差。  相似文献   

14.
四肢恶性黑色素瘤转移规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克伟  何侠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11):1222-1223,1226
目的 探讨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规律。方法 经病理证实四肢恶性黑色素瘤106例,分下肢恶性黑色素瘤(lower limbs malignant melanoma.LLMM)组86例和上肢恶性黑色素瘤(Upper limbs malignant melanoma ULMM)组20例,分析转移规律。结果 LLMM组和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68.23%、65.00%;两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8.82%、50.00%。两组无淋巴结肿大和淋巴结肿大时的远处转移率分别为3.70%、28.57%和40.68%、61.54%。L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对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无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结肿大时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1);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对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161,无淋巴结肿大对淋巴结肿大时远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146);LLMM组对ULMM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P=0.800),远处转移率差异有显著性(P=0.02)。结论 1)LLMM主要转移方式为区域淋巴结转移,区域淋巴结转移导致远处转移。2)ULMM组具备区域淋巴结转移与远处转移两种方式,区域淋巴结肿大对远处转移无影响。3)四肢恶性黑色素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相似,但下肢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低于上肢恶性黑色素瘤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5.
恶性黑素瘤发病率存在明显的人种、性别、地域和种族差异,发病因素多样、复杂且不确定,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组织学,主要分为浅表扩散型、结节型、恶性雀斑痣样和肢端雀斑痣样四型;确诊主要是靠病理诊断;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综合治疗,但效果不是很理想,其预后较差、病死率高。现从流行趋势、病因、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诊断和治疗五方面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不同部位的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PMM)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8例PMM病例的临床特征、组织学形态、免疫组化表型、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随访观察.结果 患者以中老年为主,中位年龄65岁.皮肤发病率(57.14%)最高,其次为鼻腔(17.85%)和直肠(10.71%).色素性和非色素性PMM分别为16和12例,镜下组织形态较复杂,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等5种类型,肿瘤细胞HMB-45、Mart-1、S-100阳性率均超过90%,Ki-67阳性率在10%~90%之间.通过单因素生存分析发现,年龄和转移这两项因素下的PMM病例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MB-45、Mart-1、S-100的联合使用对该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作用.PMM恶性程度高,患者存活率低于50%,加强高发年龄段人群预防意识和早期病理确诊对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蒋伟  刘晶  张继平 《中国病案》2011,12(8):59-60
目的 探讨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基本情况对发病部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0年169例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下肢患者所占比例最大,躯干部所占比例最小.直肠部位的女性患者略多于男性.40岁~60岁组的人数最多,占49.7%.不同部位患者分布排名前两位的职业有:专业技术人...  相似文献   

18.
开金云  刘忠平  刘骏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7):75-76,F0003
目的探讨膀胱低度恶性潜能乳头状尿路上皮肿瘤(PUNLMP)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10例PUNLMP临床病理资料及HE切片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在10例PUNLMP中,男7例,女3例,年龄36~74岁,平均60.6岁。其中复发2例(20%),复发后病理没有进展。结论PUNLMP有较高的复发率,很少会进展为癌,但手术后必须进行长期的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恶性黑色素瘤的针吸细胞病理学特点,探讨细针吸取在诊断恶性黑色素瘤中的价值。方法:细针吸取物涂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4例涂片同时作HMB-45免疫组化标记。结果:19例细胞涂片具有典型异质性,18例瘤细胞胞质内见黑色素颗粒,4例免疫组化标记HMB-45(+)。结论:原发部位或转移灶细针吸取辅免疫组化标记对恶性黑色素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