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代中医病、证、症结合论治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证、症"是中医在疾病认识上3个不同层次的概念,三者之间有着密切的相关性,统一于中医疾病的诊断,而辨病、辨证和辨症是3个不同诊断层次上的中医诊断概念,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则是3个不同中医诊断层次在治疗上的体现.随着西医学的不断渗透和临床实践的深入,现代中医在继承传统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的同时,对辨病论治、辨证论治和辨症论治有了较大发展,病、证、症结合论治在现代中医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大成就.现不揣浅陋,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中医科学院陈士奎就《内经》"辨病"与"辨病论治"的讨论提出:●有学者讲:"在中国医学书籍里始终没有讲到‘病’这样东西。"其实,《内经》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也是中医防治疾病及临床医学的奠基著作。《内经》中的"治未病"、辨病诊断、辨病因病机、辨病论治、专病专方、专药等中医临床医学论述,是《内经》原  相似文献   

3.
小柴胡汤方证的现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柴胡汤证出于《伤寒论》,据原文记载小柴胡汤证证治非常广泛,涉及十多个病症。论述条文散见于太阳、少阳、阳明、少阴、厥阴、差后劳复、呕吐哕下利病、妇人产后病、妇人杂病等等篇章,所占篇幅比较其他方剂都要大得多。有关小柴胡汤“主证”和“或然证”的论治以及小柴胡汤化  相似文献   

4.
三辨论治法是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经论治法的简称,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提出并运用到各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诊疗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介绍了三辨论治法综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思路方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呕吐、哕、下利因病理皆与脾胃升降失常有关,故合为一篇论述。[原文]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小半夏汤方:见前痰饮病中。[语释]各种呕吐,饮食不下,总  相似文献   

6.
手术加中药“脊髓康”治疗脊髓损伤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相结合的原则,在总结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研制了中药"脊髓康",配合手术治疗脊髓损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郭学军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2):2371-2371
三辨论治法是辨病论治、辨证论治、辨经论治法的简称,是在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探索中提出并运用到各种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一种综合诊疗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文章介绍了三辨论治法综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思路方法和展望。  相似文献   

8.
"大方"系指在治疗病情复杂之疑难危急重症时,常方难以扭转及截断病势,需用"大方"应之.曹建雄教授认为,肿瘤由多种致病因素导致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紊乱,具有病因病机复杂、病程迁延不愈等特点.因此曹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针对肿瘤患者疾病特点、合并症以及体质,结合辨病及辨体论治组方成"大方",用独特的治疗理念和思路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中的下利 ,系一证名 ,指泄泻或痢疾。其内容比较广泛 ,涉及到六经。《伤寒论》中有关下利的原文有 4 0余条 ,究其治利之法 ,可概括为如下 7点。1 解表止利太阳表邪不解 ,内迫阳明 ,下走大肠 ,致使大肠传导功能失职 ,水谷不别而下利 ,首宜解表 ,表解而里自和。太阳篇中葛根汤即治表证重 ,以发热恶寒 ,头顶强痛 ,无汗为主 ,下利之之证。此外 ,太阳表邪未解 ,误下损伤脾阳 ,以致里寒挟表热而下利 ,气机阻滞 ,心下痞硬 ,浊阴不降 ,清阳不升 ,下利不止。虽太阳表证未解 ,但以太阳虚寒为主 ,治宜温中解表 ,当用桂枝人参汤。2 清热止利…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以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为病变特征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时伴有重度肠化生和(或)中、重度不典型性增生者被认为是胃癌癌前病变(PLGC).中医辨治CAG疗效确切,现就虚痰瘀论治CAG的理论作一探析.  相似文献   

11.
葛根芩连汤为《伤寒论》治疗协热下利的经方,历代医家对葛根芩连汤进行不断探索,其在现代临床中的应用已经不断扩展。方朝晖教授诊疗内分泌疾病多年,对于经方的运用有着自己的心得体会和独到见解,方老师认为葛根芩连汤并非专为下利所设,原文中“喘而汗出”、“脉促”等症状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值得注重,通过该案可以看出葛根芩连汤对多汗证的治疗有良效。  相似文献   

12.
脾主运化是人体"后天之本"的功能物质基础,与机体消化系统的关系密切.胃癌发病病因多由脾失运化、湿浊痰瘀损伤胃络、聚而成毒.故脾主运化功能失司、气机失调是胃癌前病变(PLGC)的重要病机,湿、痰、瘀是PLGC重要病理因素,而脾虚则贯穿PLGC发病的全过程.临床辨治重视健脾理气法的运用,从"脾主运化"角度论治PLGC,对胃癌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湿疹是皮肤科常见病,以皮疹多样性、瘙痒剧烈及反复发作为特点。湿疹传统辨治思路多以脾为中心,而《素问.至真要大论》明确指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在诸多皮肤病的发病、发展及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从心论治湿疹的理论及辨治思路、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大半夏汤出于<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篇>,原文:"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原方是半夏10~15g.汤剂水煎频服.该方为胃中虚寒,气逆冲上以致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为胃反之证而设.功能安中补虚,降逆润燥.方中半夏降逆止呕,人参、白蜜补虚益气,安中和胃.笔者用该方治疗噎膈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2例.  相似文献   

15.
韩新民教授系南京中医药大学儿科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儿科后备学科带头人,长期从事儿科临床诊疗工作,在儿童多动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他根据儿童多动症的病症特点,提出了从"心肝火旺"论治本病的辨治思路,验之临床,每获良效.笔者跟从韩师临诊,略有心得,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学有从"三消"辨证,有从脏腑辨证,有从气血阴阳辨证,有从痰湿瘀毒辨证,还有分期辨证,各具特色。近年来从脾胰论治者越来越多,尤以"脾虚致消"的观点,被众多医家所接纳。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脾胰论治糖尿病的病  相似文献   

17.
李传高主任认为面瘫的病机多因患者素体亏虚,卫阳不固,络脉空虚,风寒之邪损伤面部阳明经脉,以致经络失和,气血阻滞,肌肉弛缓不收而致.治疗面瘫病时,李主任的"十针"思维,是以辨经论治为基本原则,结合子午流注按时开穴,配合循经取穴以及行气催气的针刺手法,临床治疗面瘫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该文简要介绍了曹恩泽教授辨治肾脏疾病的学术思想:①慢性肾脏病病机上重视肺脾肾亏虚之本,强调脾运的重要性;②中西互参,寻求中西医结合点,包括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病相结合,把握西医疾病分期、寻求中医证候的衍变规律;③创立"清补法",继承和发展了新安医学;④三焦辨证为纲论治慢性肾衰竭,注重解毒降浊治标法。  相似文献   

19.
祖国传统医学对便秘的关注甚早.<素问·厥论>称之为"后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称之为"大便难".汉·张仲景称之为"脾约"、"闭"、"阴结"、"阳结"等.各代医家辨证均从"热秘"、"气秘"、"虚秘"、"冷秘"论治.笔者临床遇2例便秘者,以上法屡治无效,偶见<医学入门·大便燥结>记有"痰滞不通者,二陈汤加枳壳、槟榔"主之,试之则效益彰,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总结程红亮主任基于“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采用“辨经论治”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经验。谨守“脑-咽-脏腑”三位一体理念,融“咽为经脉之所聚”理论,合“病候、病位、经络”三辨法,以“辨经论治”中风后吞咽障碍。经过十余年的探索确立了以项部取穴+舌咽部取穴+辨经取穴为治疗思路,首选督任经以调阴阳,次取脾胃肾以养先后天,辅取肝心经以促气血行,进一步提高了临床疗效,形成了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