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的关系及其超声表现特点。方法对96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9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73例,检出率76.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又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判断斑块类型,同时判断斑块部位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者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杨杰 《亚太传统医药》2013,9(6):214-215
目的:经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来分析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颈动脉粥样硬化并脑梗死患者78例,设为观察组;另选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但未伴有脑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MRI诊断检查确诊,并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检查部位包括: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eima-media thickness,IMT)、颈动脉管腔狭窄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IMT明显增厚(P<0.05),颈动脉管腔狭窄及不稳定型斑块较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具有无创及可重复性等优点,且费用低,可作为脑梗死的早期诊断依据,在临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DMCI组)和120例单纯脑梗死患者(CI组)进行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测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并记录颈动脉中膜厚度(MT)、管腔内径、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部位。结果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DMCI组为84.3%,CI组为74.2%,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其次是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右侧多于左侧。DMCI组颈总动脉内径明显小于CI组(P<0.05),颈动脉狭窄总数及重度狭窄数较CI组多。另外,DMCI组颈动脉狭窄以中重度为主。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与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生有密切关系。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情况更严重,容易导致严重颈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4.
200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温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14(13):1684-1685,1688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颈部动脉血管形态的变化,为脑梗死二级预防提供治疗依据。方法应用PHLIPS-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200例经CT、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脑梗死按脑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组、皮质下组、皮质与皮质下混合组和椎基底动脉供血组,观察血管形态、内膜情况,有无斑块及斑块大小、形态、性质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管腔是否狭窄及狭窄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大部分存在颈动脉斑块及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170例检出颈动脉斑块的患者中,以不规则、不均质性回声斑块多见(P<0.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所致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障碍及斑块性质与各种类型脑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超声检查能早期发现CAS,有利于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彩色多普勒特征,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关系的相关性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5月~2011年5月临床经CT或MRI扫描证实的脑梗死患者56例,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56例脑梗死患者,有颈部血管异常52例,总异常率为92.8%.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性质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极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72例住院和门诊老年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172例中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122例,发生率为70.93%。脑梗死、高血压、冠心病患者粥样硬化明显,且与病变成正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张堃  胡为民 《中医药研究》2013,(11):1291-1292
目的 探讨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作为病例组,对照组选取年龄、性别与病例组相匹配的无明显脑血管病表现者65例.通过颈部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颈部动脉管腔狭窄的程度及斑块稳定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YKL-40浓度.结果 病例组斑块检出率和不稳定斑块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例组颈动脉狭窄率〉50%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和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血清YKL-40浓度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不稳定型斑块和颈动脉管腔狭窄率〉50%是导致脑梗死的重要病因,血清YKL-40浓度可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进一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表现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3 536例行颈动脉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行分析.结果 1 359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率(84.9%)和斑块发生率(63.6%)均比非脑梗死者高(P〈0.05),其中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硬斑(54.8%)、软斑(21.1%)、纤维斑(16.1%)和溃疡斑(8.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有密切的联系.高频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判断内膜病变情况,斑块形成部位和形态类型及颈动脉狭窄程度,对脑梗死发生的预测及临床早期干预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的60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记为观察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对两组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及彩超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性质及血流动力学,对指导临床诊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显像仪对12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同时作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检测。结果: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分别与正常同型半胱氨酸组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结论:高同型芈胱氨酸血症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及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脑梗死早期预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彩色超声检查动脉粥样硬化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预测的价值。方法选取经MRI证实的脑梗死患者93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来院经检查非脑梗死者9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颈动脉彩超检查结果,并分析其对脑梗死的预测价值。结果观察组经彩超检查颈动脉各项血流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内膜-中层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血管狭窄程度较对照组严重(P均0.05),左右颈动脉不同区域的粥样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有紧密关系,彩色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检查出颈动脉粥样斑块,同时可以对颈动脉管腔及管壁等情况进行有效的提示,对脑梗死患者病情的预测及诊断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彩超对慢性肾衰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方法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80例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观察,主要观察内膜是否光滑,有否有斑块及钙化、溃疡、血栓形成及血流情况。结果IMT增厚38例,23例颈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清晰显示管壁结构,准确地判断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和范围,判断斑块的分布、大小、形态和性质,对早中期慢性肾衰竭患者检出动脉粥样硬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收治的120例行颈动脉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经彩色多酱勒超声诊断,8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已经形成,颈动脉硬化斑块检出率为70.8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的评价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有效的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及分析,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其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以240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颈动脉内膜_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并与137例对照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志检出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_中膜厚度、斑块、狭窄程度与非脑血管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探讨血瘀证与颈动脉血流动力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其活性物质的相关性.对来源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的136例脑梗死组患者及73例对照组人群进行中医证候要素评分及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用ELISA法检测脑梗死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s-9),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血瘀证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血瘀证与颈动脉内径、斑块的形态及数目呈正相关,且其斑块具有不稳定性.在发生脑梗死时,斑块数目增加、不稳性增高;血瘀证存在颈动脉内径增大、IMT增厚、部分颈动脉狭窄及血流速度改变,在发生脑梗死时颈动脉内径明显增大,IMT增厚及颈动脉狭窄的程度加重,狭窄支数增多;脑梗死血瘀证与血清MMP-9呈正相关.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血瘀证的重要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对55例脑梗死病人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的部位、性质以及粥样硬化斑块的回声强度、部位、数目等。结果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为85.5%;斑块的好发部位为颈总动脉分叉处、颈总动脉主干;复发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达100.0%;脑梗死病人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多为不稳定性斑块。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密切相关,不稳定性斑块是引起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6月粤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接受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均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其颈动脉检查,并且观察两组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形状,研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不稳定性斑块明显低于稳定性斑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狭窄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因为其没有创伤而广泛被接受,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斑块,使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临床上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8.
王海燕 《光明中医》2009,24(9):1714-171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病变,探讨长期吸烟对颈动脉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未吸烟者和60例吸烟者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探查,测量血管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收缩期最大血流速度及计算管径狭窄度,观察吸烟者与未吸烟者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闭塞的情况.结果:60例吸烟者与60例未吸烟者以颈内动脉为例(240条动脉),其中吸烟者双侧动脉粥样硬化者33例(66条动脉)单侧动脉粥样硬化者18例(18条动脉),未吸烟者双侧动脉粥样硬化者13例(26条动脉),单侧动脉粥样硬化者26例(26条动脉).结论:长期吸烟组颈动脉粥样硬化高于未吸烟者,长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mm±0.25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mm±0.29mm)明显增厚(P〈0.01)。结论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0.
颈动脉粥样斑块显示与中风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研究超声监测缺血性脑血管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应用价值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报价值。方法:选择缺血性脑血管病人83例为观察组(组),无脑血管疾病的人员65例为对照组(组),使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探头频率10MHz)观察颈内动脉的内膜、中层和外膜三层结构,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并确定其大小、范围、表面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并准确测定血管壁的厚度、内径、腔面积,同时彩色多普勒显示颈内动脉血流状态及流速、流量。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人的颈动脉硬化斑块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颈动脉收缩期血流速度峰值(PS)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和P<0.01)。结论:超声可以监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并可以预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