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40岁以上经产妇多见,以进行性痛经,月经量过多,子宫增大,不孕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近年来,我们应用中医周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显著的近期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子宫腺肌病为临床上常见病,近几年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以中医辨证为主,结合月经生理,运用内服外用、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法可显著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疗效。因此,从治法研究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进展,提出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关解决办法,以期对本病治疗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医认为子宫腺肌病多由外邪入侵、情志内伤、先天不足以及手术损伤等致使机体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冲任受损,进而瘀血阻滞胞宫、胞脉而发病。该病以瘀血内阻为其基本病机,活血化瘀为其基本治疗原则。临床上又因个体差异或外界环境的影响,出现阴阳寒热虚实之不同,故中医在治疗该病时常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临床上主要分为内治法和外治法。内治法包括辨证论治、周期疗法、专方治疗,外治法主要包括肛门导入、针灸治疗、中药穴位贴敷及针药联合等。中医药在缓解患者痛经症状、减少月经量、缩小子宫体积、提高受孕率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展示了其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西医多采用假孕疗法、假绝经疗法和手术疗法,手术对未生育和症状较轻的患者接受度较低;而假孕疗法和假绝经疗法副作用大,复发率高。探讨中医外治法,如针灸、直肠给药、敷脐疗法等对子宫腺肌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又称内在性子官内膜异位症,为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壁层,属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一种特殊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并探讨中医在子宫腺肌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优势。方法:根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依据检索策略在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全文数据库(CQVIP)和万方全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1日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21篇,其中中医治法可分为内治法(66.97%)、外治法(28.05%)和综合疗法(4.98%),产生的疗效主要有缓解痛经、改善中医证候、调理月经、降低复发率、降低CA125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缩小子宫体积、提高生育能力,有效率在76.92%~100.00%,不同治法的疗效频次也不同。结论:近20年来中医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研究类文献骤增,中医治法有一定的优势,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医古籍中无"子宫腺肌病"的病名,但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证候将其归为"痛经"、"月经不调"、"癥瘕"、"不孕"等范畴.现代中医将其病因病机大致分为气滞血瘀、寒凝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热灼血瘀、痰瘀互结六类.中医治疗此病疗效较好,副作用小,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科研方案欠严谨,对机制研究不够,辩证分型和疗效评价无统一标准,也无统一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和临床路径,今后的研究中应注意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子宫腺肌病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中医综合疗法(中药口服、中药离子导入以及中药灌肠)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孕三烯酮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比较2组痛经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月经量月经失血图(PBAC)评分、子宫体积,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卵泡雌激素(FSH)、促黄体生长素(LH)、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以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结果:2组痛经VAS评分、月经量PBAC评分、CA125、FSH、LH、NLR水平均下降,子宫体积均缩小,CRP水平均上升,且治疗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药口服配合中药离子导入以及中药灌肠疗法可以缓解子宫腺肌病痛经症状,降低肿瘤标志物等血清学指标水平,减轻体内炎症反应,保护卵巢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鲁炎 《山西中医》1994,10(3):19-20
中药治疗子宫腺肌病初探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李鲁炎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1]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腺肌病。此病是由于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不孕等,目前西医对...  相似文献   

10.
正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中~([1])。本病多发生于30~50岁经产妇~([1]),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并趋向于年轻化~([2])。临床主要表现为经量过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重的进行性痛经,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学无相应的确切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月经失调""痛经""癥瘕""不孕"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有显著的疗效,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的查阅与分  相似文献   

11.
钱菁  赵海英 《江苏中医药》2012,44(12):11-12
夏桂成教授在诊治妇科疾病方面有着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倡导的“调周法”对诊治妇科器质性疾病有着独特的疗效.对于子宫腺肌病痛经的治疗,夏老认为肾阳不足,冲任通畅乏力,经血凝结为其基本病机,治疗上在原有的活血化瘀的基础上,更注重病因的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按月经周期中的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调周”治疗,更要重视经间排卵期的温肾助阳.具体治法如下:经前期补肾助阳,化瘀消癥;行经期温暖胞宫,活血化瘀;经后期滋阴养血,化瘀消癥;经间期补肾调气,活血消癥.并附验案以佐证.  相似文献   

12.
李鲁炎 《河南中医》1995,15(2):107-108
中医药治疗子宫肌腺病12例李鲁炎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225002)主题词子宫内膜异位/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中医药疗法子宫肌腺病是妇科中的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妇科手术切除的子宫标本中6~40%有子宫肌腺病。此病是由子宫内膜侵入子宫肌层引起的一种良性...  相似文献   

13.
分析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理,根据不同病因分型讨论中医辨证治疗的方法。发病机理主要是瘀血阻滞,治疗的主要方法是活血化瘀。  相似文献   

14.
中药周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5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子宫腺肌病是生育年龄妇女的常见病。近年来,笔者应用中药周期疗法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张丹焕  时燕萍 《四川中医》2013,(12):153-154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性痛经的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q-医药根据辨证论治,同时结合月经生理,运用内服、外用、针灸、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结果:症状较前好转。结论:中医药在缓解或消除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等方面显示了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D)指子宫内膜腺体或间质向肌层良性浸润并生长,引起痛经、月经过多等症状的疾病.发病年龄在30~50岁,总的文献报道发病率为5%~70%[1].临床表现为进行性痛经、月经过多、不孕和子宫增大[2].祖国医学无此病名,但观其临床表现当属于痛经、月经不调、癥瘕等范畴.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总结,发现祖国医学在治疗子宫腺肌病上有其独特的优势,现就近年中医药治疗AD的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汪碧云  黄铁瑛 《新中医》2019,51(11):167-169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方治疗妇科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患者10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1例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51例给予益气健脾活血方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比较2组痛经积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水平,并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2.16%,对照组为70.5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痛经、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两项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O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E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健脾活血方治疗子宫腺肌病继发痛经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已成为妇科常见病和疑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量多、子宫增大、不孕等。痛经为子宫腺肌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痛经率高达64.8%--77.8%,主要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进行性痛经,常在月经来潮前1周开始,至月经结束。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探讨魏绍斌教授运用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经期以行气止痛、化瘀止血为主,非经期以解毒化瘀、祛痰除湿、消散结为主,达到有效的止痛,减少经量,为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保全生育能力,为手术病人缩小病灶以减少手术创伤,最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子宫腺肌病属中医“痛经”“月经过多”“癥瘕”等范畴,其发病率日益上升,朱颖教授通过辨证论治采用中药分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健脾益气以固冲、温补肾阳以止痛、化瘀消癥以散结,于行经前后急治其标,非经期缓治其本,攻补兼施,标本同治,在缩减病灶、缓解患者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收效良好。现将朱教授的治疗经验进行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