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医学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肝脏血管瘤的检出率明显增加,本文对1994~1997年以来,经我院诊断该病资料技为完整的3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对照分析,并着重讨论CT与B超的影像诊断,以利于二者的结合,准确诊断本病。1资料和方法本组肝血管瘤患者32例,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龄31~69岁之间,31~4O岁9例,41~SO岁12例,51~6O岁5例,61岁以上者6例。所有病例均经随诊观察2~3年,病灶大小无变化。CT采用TCT-600HQ型东芝全身CT机,取仰卧位轴位扫描,平扫加增强,扫描层厚反间距根据病灶大小,约3~10nlm不等。矩阵为256X256;…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B超在肝脏血管瘤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120例肝内血管瘤患者采用GELOGLQ73.5C腹部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检查,同时应用BrightspeedeliteGEl6层CT检查肝脏。结果肝脏血管瘤超声的图像特征:强回声型90例(75.00%),弱回声型17例(14.17%)、混合回声型13例(10.83%)。CT对肝脏血管瘤诊断特异性87.50%高于B超检查的66.67%(P〈0.05);CT诊断敏感性98.21%、准确率97.50%虽然也高于B超检查的96.40%、94.17%,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肝血管瘤的高准确率及敏感性使其成为检出肝血管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4.
患者,刘××,女,57岁,超声号89—986。自5前右上腹不适,并觉右上腹有一包块,无腹痛,黄疸及发烧史。一年前B超示肝右叶有-14×11cm~3大小的实质性肿块,提示肝脏海绵状血管 相似文献
5.
陈丽莉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1998,20(4):653-654
原发性肝癌和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肿瘤[1,2],两者的鉴别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及估计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医学对肝癌及血管瘤的诊断包括超声、CT、磁共振、放射性同位素扫描、X线肝动脉造影及生化免疫检查等。B超以简单易行、无损伤、无痛苦、重复性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B超和CT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本院2008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128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B超进行诊断,实验组采用CT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的诊断率及诊断表现.结果:对照组的检出率、实验组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高于CT平扫的检出率,且CT增强扫描对检出病灶能够进行定性诊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肝脏血管瘤进行诊断时,B超与CT增强扫描的检出率均比较高,且CT特异性更高,将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7.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16,(67)
目的观察B超检查在诊断肝脏血管瘤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通过B超于CT检查并被确诊的3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观察通过不同方式诊断出来的结果。结果经过两种不同方式的诊断检查过后,通过B超检查诊断出32例,仅有2例为物理诊断;通过CT检查出26例,都为定性诊断。两组的检出和定性滤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患有肝脏血管瘤的患者使用B超检查不仅检查率高,且具有无创伤、便携以及操作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基层医院。对极少数没有办法定性诊断的患者,可以使用联合CT影响进行检查,以便提升定性诊断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B超和CT对诊断肝脏血管瘤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血管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B超诊断,对照组采用cT诊断,比较两组检出率及诊断表现。结果观察组检出率98.1%(51/52),其中3例未能定性诊断;对照组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出率分别为84.6%(44/52)和96.2%(50/52),且检出病灶均能定性诊断。结果表明,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接近;B超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于CT平扫检出率(P〈0.05)。结论两种方法用于诊断肝脏血管瘤时,B超和CT增强扫描检出率高,CT特异性更高,二者综合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B超与CT对肝脏血管瘤的诊断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CT与B超对照诊断肝血管瘤的价值。方法61例肝血管瘤病人经B超、CT平扫及增强CT对比检查。结果本组61例肝血管瘤病人B超检出率为100%,B超发现病灶不能定性者4例,平扫及增强CT分别有11例及1例病灶未检出,检出病灶增强CT全部给予定性诊断。结论B超诊断肝血管瘤检出率优于CT,价格便宜,适于普查;CT则特异性高,适于最后确诊,两者相结合,有很强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0.
11.
刘西连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2000,12(1):92-92
患者,女,28岁,孕28周,下腹疼痛来院就诊。超声检查见:单胎,颅骨光环完整,胎头双顶径7.1cm,脊柱呈双排串珠样排列,胎心搏动规律,股骨长5.1cm,胎儿胸腹腔未见异常,羊水最大深度5.3cm,透声好,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于胎盘内探及一较胎盘回声低的类圆形光团8.1cm×8.2cm×7.1cm,轮廓清晰,边缘规整,内部回声呈小网络状。超声提示为胎盘血管瘤。经妇产科门诊对症处理后,腹痛减轻,无其它不适感。孕39周,患者入院待产,再次复查B超:其胎盘内光团较前增大至8.9cm×8.7cm×8.1cm,内部回声较前增强。于入院当日行剖宫产,顺利娩一女婴,… 相似文献
12.
肝血管瘤是肝脏的良性肿瘤,是一种先天性血管畸形,临床上多无症状,多为偶然发现,现将我院近年来B超检查发现,并经过随访3年以上,其中部分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肝血管瘤、79例共115个血管瘤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79例,男52例,女27例,年龄21~72岁,应用西门子SI-400型B超和阿洛卡210DXⅡ型B超,探头为电子凸阵和线阵,频率3.5MHz,对患者肝脏进行多方位多切面扫查,结果给予记录摄片。2结果声像表现:(1)肝外形、轮廓无改变着77例;(2)血管瘤境界清晰者108个;(3)内部回声,呈高回声者83个,低回声32个;(4)部位:位于… 相似文献
13.
患者26岁,孕28周,因阴道流血就诊。超声所见:径为7.5cm,于两侧脑室均可探及无回声区,于胎盘实质内可探及5.8cm×6.4cm的边界清晰的类圆形的高回声区,其内回声略不均,有完整的包膜回声,与胎盘关系密切。超声诊断:(1)胎儿脑积水,(2)胎盘肿物(胎盘绒毛膜血管瘤待排)。引产后病理诊断为胎盘绒毛膜血管瘤。胎盘绒毛膜血管瘤,主要由血管及结缔组织构成,可发生在胎盘的任何部位,多为单发。利用B超检查可提高胎盘绒毛膜血管瘤的诊断B超诊断胎盘血管瘤1例$铁力市妇幼保健院@赵玉芹@金涛$伊春市第二医院@谷晶$哈尔滨市肛肠医院… 相似文献
14.
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主要分为海绵状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血管内皮细胞瘤和毛细血管瘤.临床上以海绵状血管瘤最多见.而从大小、数量和位置上还可分为小肝血管瘤和巨大肝血管瘤;单发性肝血管瘤和多发性肝血管瘤;肝左叶血管瘤和肝右叶血管瘤. 相似文献
15.
16.
王燕玲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1995,(3)
B超诊断胎盘血管瘤一例王燕玲(南京铁路中心医院南京210003)孕妇,25岁,足月妊娠,产前常规B超检查:胎儿发育及羊水等均正常,胎盘位于子宫左侧壁,成熟度Ⅲ°,紧靠胎盘胎儿面羊水中见一3.2cm×3.0cm大小形态规则、有包膜、实质性均质稍增强回声... 相似文献
17.
肝脏畸胎瘤较罕见,近10年来国内仅有1例报道。[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2;(2):104]。患者男,60岁,汉族,干部。自诉右上腹不适,B超体检时发现肝脏有混合性占位病变。 B超检查:于肝右叶探及5.6 cm×6.2cm的圆形不均匀光团,周有明亮较厚的包膜,内部回声高低不一,内有散在的增强光团和线状光带及无回声暗区,后方伴有声影。B超诊断:肝脏混合性肿物,囊性畸胎瘤。手术所见,于肝右叶见一肿物约6 cm×8 cm大小,呈灰白色,表面光滑,壁厚与周围组织无 相似文献
19.
肝血管瘤为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但对弱回声型肝血管瘤超声易误诊为肝癌,其主要原因是对弱回声型肝血管瘤缺乏认识及观察不够全面。资料与方法对20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弱回声型肝血管瘤进行分析,其中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45岁。选用EVB—240型实时发阶超声仪,探头频率3.5MH2检查时,常规对肝脏进行纵横、斜等不同断面的扫查,发现病灶即将其位置,大小及分别记录。结果:在20例弱回声型肝血管瘤中最大为22cm,最小为1cm,右前叶6个,右后直为12个,左叶5个,这些弱回声肝血管瘤B超表现内部的回声,边界等各有不同。讨论:肝血… 相似文献
20.
1 病例资料患者女 ,维族 ,2 6岁 ,孕1 产0 ,孕早期无特殊症状 ,孕 38周 ,行常规B超检查显示 :胎儿头位 ,双顶径 94mm ,圆形光环 ,脊柱弯曲连续 ,胎心搏动明确 ,羊水最大深度 80mm ,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 ,成熟度3级。在胎盘下缘近宫颈内口处可探及约 1 2 0mm× 1 1 3mm的混合光团 ,边界清晰 ,内有网状强回声似血管回声 (见附图 ) ,肿块与胎盘下缘相连 ,并堵在宫颈内口处。B超诊断 :①足月妊娠、头位、胎盘成熟 3级。②提示胎盘血管瘤、羊水过多。2 结果患者入院后行剖腹产后产下一健康新生儿。手术后肿块病理证实为胎盘血管瘤。B…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