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颅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以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性损伤。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可用于间接评估脑组织氧消耗情况,它反映了全脑氧供应和消耗之间的动态平衡,是一种评估全脑血流和脑代谢之间关系的有效指标。通过联合使用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颅内压监护及脑血流监测等多种临床监护手段,可以实现全程、动态且全方位地了解伤后病情进展情况,为循证医学理念在临床中的实践提供充实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颅脑创伤后脑血流的变化非常复杂,大多数学者认为颅脑创伤后CBF下降,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脑血流监测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其方法多,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又可分为清除法和侵入监护技术。清除法包括133Xe清除法、氢清除法、N2O清除法、Xe-CT法等。清除法较准确但不能进行连续的监测。侵入监护技术则可进行连续监测,常用的方法有:近红外光谱技术、激光多谱勒血流测量等。间接法有颈静脉氧饱和度、经颅多谱勒、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单光子发射断层扫描和微透析法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过度通气对重型颅脑损伤(STBI)患者颅内压(ICP),脑氧摄取,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的影响.方法 6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过度通气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PaCO,)维持在(4~4.67kPa)2h,同时监测颅内压,颈静脉氧饱和度(Sjv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 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行过度通气2h后,ICP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平均下降(0.53 kPa),脑氧摄取与血清NSE含量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轻度过度通气有效地降低了颅内压,没有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及脑组织损伤,不能放弃这种简单有效的降低颅内压方法.  相似文献   

4.
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颈静脉血氧饱和度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预后评估。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2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颈内静脉导管采血,同时穿刺桡动脉留置导管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计算动-静脉血氧饱和度差(SajO2),每6-8h或颅脑体征发生较大变化时分别采血送检;并特别采集急性脑损伤后24h血样。通过颈内静脉血气和桡动脉血气,计算颈内静脉氧饱和度(SjvO2)、脑氧摄取(CEO2)和动静脉氧含量差(AVDO2)。为观察SjvO2与预后的关系,将病例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观察期限为病人死亡或出院为止。结果死亡组与存活组SjvO2、CEO2、AVDO2变化:除伤后1 d以外,伤后2-5 d死亡组和存活组的SjvO2、CEO2和AVDO2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颈静脉氧饱和度的监测结合CEO2、AVDO2的变化分析,可以间接反映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血流及氧代谢功能情况,反映病情,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5.
脑氧监测技术作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中的主要内容之一,近几年发展较快。通过对颅脑外伤患者进行科学、全面的监测,可以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病情,从而客观、正确、恰当地做出相应的处理,大大提高诊治的准确率和成功率。目前常用的脑氧监测技术有颈静脉球血氧饱和度监测、脑动静脉氧含量差监测、近红外光谱监测和脑组织氧分压监测,本文对这些监测在颅脑外伤病人的应用作一一阐述。并客观评价了脑氧监测技术的优缺点和发展的方向,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动脉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浓度和血红蛋白氧离解曲线恒定时,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_2)则反映了脑的需氧量和脑的氧代谢率(CMRO_2)之间的平衡。当CMRO_2增高或需氧量减少时可引起SjvO_2的降低,相反,当CMRO_2减少或脑的需氧量增加时可使SjvO_2升高。作者调查严重颅脑损伤后SjvO_2升高(SjvO_2≥  相似文献   

7.
脑氧代谢指标在颅脑损伤继发陛脑缺血判定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发性脑缺血、缺氧被认为是影响颅脑损伤预后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继发性脑缺血、缺氧可加重脑损伤,并导致神经元及胶质细胞坏死和凋亡,其病理变化过程较脑血管梗死后的缺血、缺氧更为复杂。近年来,脑氧代谢率、脑血流、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微透析技术、脑组织氧分压、放射影像学检查等脑氧代谢指标监测技术对于脑缺血的判定研究已有较大进展,对脑血流及脑组织代谢进行复合监测,可为临床提供早期脑缺血证据,指导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本文即对这些指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的监测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局部脑氧饱和度(rScO2)的变化规律及意义。方法选择29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为研究对象,采用近红外线光谱仪(NIRS)持续监测rScO2,与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动脉压(MAP)、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等,并将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型颅脑损伤后rScO2均明显降低。23例存活病人术后早期rScO2呈不同程度上升,此后随ICP变化呈普遍下降然后又逐步上升的趋势。另6例rScO2呈持续性降低者均死亡。SpO2、SaO2、MAP除在死亡病例临死前进行性降低外,整个监测过程中均正常。结论NIRS持续监测rScO2能准确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后脑氧代谢的变化规律,对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高氧液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疗是治疗机体缺氧的重要方法,基液通过高氧医用液体治疗仪的溶氧活化,使液体中物理溶解的氧含量增加10倍。氧分压由21kPa提高到80kPa—lOOkPa。静脉输入高氧液体可迅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改善脑组织的缺氧症状,对缺血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出血患者进行肺复张对颅内压及脑灌注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09—2012-08,在我院住院的脑出血合并肺部感染或出现ARDS需要进行肺复张的12例病人,在进行肺复张时监测颅内压、有创血压、脉搏氧饱和度、颈静脉球氧饱和度等。结果 12例病人共进行18次肺复张,其中16次达到肺泡复张。观察到随着PEEP水平的变化,相对应的MAP(平均动脉压)、SjVO2(颈静脉球氧饱和度)、ICP(颅内压)、CCP(脑灌注压)与复张前相比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MAP的变化与CPP变化呈高度相关(P<0.05)。PEEP与CVP、ICP呈高度相关(P<0.05);PEEP与CPP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肺复张时病人MAP、ICP、CPP、SjVO2的变化大,实时MAP、ICP、CPP监测有助于在脑出血病人进行肺复张时进行安全性观察。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医学监测手段的发展及新的监护仪的出现,多种监测手段应用于重型颅脑创伤的亚低温治疗过程中,不仅及时反映了患者脑部的重要病理生理。生化代谢变化及亚低温治疗效果,同时也保证了亚低温治疗的安全性,从而防止或减轻了重型颅脑创伤后继发性脑损伤的发生发展,改善患者预后。本文拟就颅内压和脑灌注压监测,脑氧代谢监测,脑血流量监测及微透析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镇痛镇静中的应用及对脑组织氧分压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102例,按随机数法分为丙泊酚组和联合组,分别给予丙泊酚、丙泊酚加舒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处理,对比2组生命体征、疼痛及躁动评分及脑代谢的情况。结果 2组均能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有所控制,给药后2组的颈静脉氧饱和度较前升高,疼痛评分及躁动评分较前下降。但联合组较对照组的颈静脉血氧饱和度较对照组高(t=3.86,P0.05;t=4.24,P0.05);联合组较对照组的疼痛及躁动评分分值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P0.05;t=4.43,P0.05;t=3.97,P0.05;t=4.21,P0.05)。结论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联合应用舒芬太尼与丙泊酚能够有效产生镇静镇痛作用,且对患者的脑组织代谢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TBI)的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继发颅内亚(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严重影响TBI病人的预后。与单纯ICP监测相比,ICP联合脑氧监测可更好地评估病人脑血流灌注及脑组织氧合情况,能为矫正病人脑氧代谢失衡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本文将简述TBI继发ICP增高和脑缺血缺氧的机制,并就近年来ICP监测和脑氧监测在TBI病人诊疗中单独及联合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TBI病人的临床诊治及神经多模态监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血红素氧合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10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创伤组(n=48)和预处理组(n=48)。创伤组按照改进的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建立大鼠颅脑损伤模型,预处理组给予缺氧预处理后,同法造模。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观察伤后1 h、4 h、8 h、12 h和1 d、3 d、7 d、14 d挫伤周围脑组织HIF-1α、HO-1表达变化。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上调(P〈0.05)。预处理组与创伤组比较,HIF-1α和HO-1在伤后1 h逐渐上调,伤后4 h、8 h、12 h和1、3 d表达显著上调,直至伤后7 d(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增加颅脑损伤后挫伤区周围脑组织HIF-1α的表达,进而促进HO-1 m RNA及蛋白表达。其机制可能是缺氧预处理提高颅脑损伤对缺氧的适应性,减轻挫伤周围脑组织氧自由基对神经细胞伤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监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动态血清硫氧还蛋白1(TRX1)与颅内压(ICP)的变化情况,分析TRX1水平与IC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01—2020-02濮阳市人民医院确诊并完成治疗的4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纳入观察组,选取同期40例轻中型颅脑损伤患者纳入对照组,监测并记录2组患者颅脑损伤后...  相似文献   

16.
第三届国际脑组织氧及代谢学术会议纪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第三届国际脑组织氧(PbrO2)及代谢学术会议于1999年4月29~30日在德国柏林召开,与会200多名代表就脑组织氧含量监测在颅脑创伤、脑缺血等疾病中价值及前景进行交流和讨论。本文作者参加了这次学术会议,作简要介绍。一、脑组织氧含量监测的适应证目前认为凡是有可能存在脑组织缺血缺氧的病人都是该方法的适应证,主要包括:(1)重型颅脑损伤,包括严重脑挫裂伤、颅内高压脑疝、巨大颅内血肿脑受压、外伤性蛛网膜出血等。(2)动脉瘤和AVM出血。(3)出血性或缺血性中风。(4)心跳呼吸骤停后脑复苏。(5)体外…  相似文献   

17.
高原大鼠颅脑损伤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变化特点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实验模型,探讨模拟高原颅脑战伤伤情特点,为高原颅脑战伤救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建立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的模型;通过低压氧舱模拟高原条件,并与正常平原环境条件下对照,观察模型的伤情特点;应用LICOX CMP组织氧监测仪进行局部脑组织氧分压动态监测.结果本实验条件下所制备的大鼠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伤情稳定,可重复性好;局部脑组织氧分压于伤后1 h开始明显下降,在伤后24~48 h下降到最低,之后开始恢复;高原对照组与平原对照组相比,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差异,在伤后1 h仍无明显差异,在伤后6~72 h高原组则明显低于平原组.结论通过民用射钉枪射击致伤,并结合低压氧舱持续减压,可以成功建立模拟高原条件下大鼠低速低能投射物所致的开放性颅脑损伤模型;与平原对照组相比,高原缺氧对照组大鼠局部脑组织氧分压无明显变化,但模拟高原条件下开放性颅脑损伤伤后伤区局部脑组织缺氧下降更为严重、持续时间更长,表明局部脑组织氧分压监测能较好地反映颅脑损伤后缺血缺氧状态,尤其在高原缺氧环境下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颅脑损伤影响脑血流及氧代谢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30只Wistar大白鼠分成3组:颅脑损伤1组(TBI1)、2组(TBI2)及3组(TBI3)各10只,分别为轻、中、重型颅脑损伤。用脑阻抗(REG)测定脑血流量,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反映全脑氧代谢情况。结果 TBI、TBI2及TBI3组影响脑血流和氧代谢程度依次为TBI3>TBI2>TBI1,健侧脑组织含水量各组无明显差异,伤侧脑组织含水量TBI3组最多,其次为TBI2,明显高于TBI1组(P<0.01)。结论 颅脑损伤后脑血流和氧代谢变化取决于损伤程度,脑血流和氧代谢各参数的监测对正确认识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指导临床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HIF-1调控Ngb、VEGF在脑挫裂伤后促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比较脑挫裂伤患者和非颅脑创伤患者额叶组织的差异蛋白质,并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鉴定差异蛋白。然后运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方法分别检测差异蛋白HIF-1、Ngb及VEGF在脑组织以及血清中的表达。结果建立了脑挫裂伤患者和非颅脑创伤患者组脑组织的2-DE图谱,鉴定了7种差异蛋白,其中有HIF-1、Ngb及VEGF。HIF-1、Ngb及VEGF在脑挫裂伤患者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均高于非颅脑创伤患者。HIF-1、Ngb及VEGF在脑挫裂伤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非颅脑创伤患者。结论脑挫裂伤后,HIF-1通过调控Ngb和VEGF两个靶基因的释放,在新的脑血管生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HIF-1,Ngb和VEGF在血清中的含量变化,可为临床评估和监测缺氧缺血脑病的严重程度提供参考;对脑挫裂伤的诊断、治疗以及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状态下重型颅脑创伤( sTBI)患者伤后早期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38例sTBI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连续监测PbtO2、颈静脉血氧饱和度(SjvO2)、颅内压(ICP)、和脑灌注压(CPP)等指标,对监测结果以及PbtO2和其他指标相关性进行分析,并记录患者伤后3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结果 在亚低温治疗初期,患者PbtO2、SjvO2和CPP明显上升,ICP明显下降,而治疗36 h和48 h后PbtO2及SjvO2无明显变化.亚低温治疗后ICP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低PbtO2情况明显改善,ICP和PbtO2之间呈负相关;PbtO2及SjvO2水平明显上升,PbtO2与SjvO2呈直线正相关;PbtO2与CPP呈直线正相关.监测过程中,在SjvO2和CPP水平正常的情况下,仍有较大比例的患者出现低PbtO2情况.治疗过程中没有出现过低PbtO2水平的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PbtO2是监测sTBI患者局部脑组织氧合的一项重要指标,具有很高敏感性,对于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而亚低温能够明显改善PbtO2降低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