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付全淼  丁建伟 《山东医药》2011,51(46):104-105
目的观察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对26例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4例皮瓣皮缘局部坏死,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0.5—1a,外观及功能均满意。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皮瓣面积大,不牺牲主干血管,蒂长且旋转角度大,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组织皮瓣。  相似文献   

2.
樊堂兴  张辉 《山东医药》2008,48(6):58-59
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足内外踝及足跟部软组织缺损11例,其中足跟部3例,外踝6例,内踝2例,皮瓣均存活,外形满意.认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设计灵活,位置表浅恒定,易于寻找,是足部软组织缺损简便安全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应用下肢两条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小腿远端及足踝部创面根据转移角度及距离灵活选择隐神经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术前先行多普勒检查明确穿支所在位置,根据神经走行设定皮瓣轴线,于深筋膜深面分离形成皮瓣,将隐神经或腓肠神经及伴行血管网包含于皮瓣内,转移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或取皮植皮修复。结果 3年共应用该皮瓣修复下肢下段及足踝部缺损38例,完全成活33例,其余5例存在不同程度皮瓣远端坏死,2例经换药自愈,3例经清创植皮修复。结论隐神经及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皮瓣血供确切,解剖简单,完全能胜任小腿远端和足踝部组织缺损修复需要,适合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刘荣先 《山东医药》2008,48(39):90-91
对25例小腿下段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病例,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结果22例皮瓣存活,3例远端部分坏死,经游离植皮后创面愈合。所有软组织缺损均修复,骨骼、肌腱外露均覆盖。随访5个月-2 a,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及功能满意。认为该皮瓣血运可靠,手术操作及设计简便,不损伤小腿的主要血管,可理想修复足跟、内外踝、跟腱区和小腿下1/3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
戴承旺 《山东医药》2008,48(13):64-64
2003年以来,我院对8例足踝区域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一期腓肠神经逆行营养血管岛状皮瓣修复缺损创面,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足部外伤在急诊外伤中很常见。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急诊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外伤引起的足部软组织缺损患者,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7.
足踝区软组织缺损后 ,由于其局部循环差 ,可供覆盖的组织少 ,故临床处理较为困难。 1996~ 2 0 0 0年 ,我们利用含腓肠神经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区软组织缺损患者 12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 12例 ,男 8例、女 4例 ,年龄 38~ 5 2岁。其中足跟部贴骨瘢痕、骨髓炎 8例 ,小腿远端骨外露 2例 ,电烧伤致内踝组织缺损、外踝骨髓炎各 1例。术前行硬膜外或腰麻 ,在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患者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1皮瓣设计 :根据创面修复所需 ,用美蓝画出设计皮瓣的大小 ,一般上界不超出腓肠神经的吻合点 ,蒂旋转点不…  相似文献   

8.
唐亚东 《山东医药》2002,42(12):62-62
小腿远端 1/ 3和足踝部损伤易致局部软组织缺损及骨和肌腱外露。虽然有多种方法如肌瓣、筋膜瓣及游离皮瓣可用于修复该区域的软组织缺损 ,但操作复杂 ,手术费时 ,易发生血管危象 ,术后外观臃肿。自 1998年 9月以来 ,我院应用带腓肠神经伴行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下肢软组织缺损 16例 ,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6例中 ,男 11例 ,5例 ;年龄 19~ 5 2岁 ,平均 40岁。小腿下段软组织缺损 6例 ,踝部缺损 3例 ,跟腱外露 4例 ,足底慢性溃疡 3例。皮瓣切取面积为 4.5 cm× 3cm~8cm× 6 cm。手术方法 :患者硬膜外麻醉 ,俯卧位或…  相似文献   

9.
崔刚成  胡伟  陈玉兵  李民 《山东医药》2004,44(33):30-30
2001年3月至2003年10月.我们采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转移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皮肤缺损11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王志强  杨明枝 《山东医药》2008,48(39):67-67
2003年9月~2007年12月,我院应用带血管蒂的足背、足底内侧皮瓣及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踝周及足底皮肤缺损18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选择50例严重足外伤骨外露患者,对感染皮肤缺损先行清创及封闭负压引流(VSD)治疗1—3个疗程,后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位修复足部的皮肤缺损骨外露,并且术中对小隐静脉和腓肠神经进行处理。结果发现,经VSD治疗后,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骨外露创面有部分肉芽生长,其余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新鲜,触之易出血,行细菌培养均阴性。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移位后,1例皮瓣远端1/4坏死伤口感染外,其余均无感染发生,皮瓣均成活,恢复大部分感觉。认为封闭负压吸引可以控制感染、免除换药、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为腓肠神经皮瓣移植提供良好的条件。腓肠神经皮瓣能为足部皮肤缺损提供很好的覆盖和足部耐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2.
王玉波  秦爱华  曹丙伦  牛勇 《山东医药》2009,49(51):103-103
2004年7月~2008年10月,我们应用逆行腓肠神经筋膜皮瓣修复小腿远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11例患者,男10例,女1例;年龄22~53岁,平均31岁.受伤原因:车祸伤5例,重物砸伤3例,机器绞伤1例,跟骨骨折术后切口裂开1例,足跟褥疮1例;修复部位:小腿远端骨折皮肤缺损3例,足背软组织缺损3例,足跟部5例;皮肤缺损面积6 cm× 5 cm~18 cm×6 cm.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掌部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对2001-06~2009-01 22例手掌部软组织缺损患者经急诊清创后换药至创面条件好转后采用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皮瓣逆行移植修复创面,供区游离植皮。结果术后皮瓣及供区均成活,随访7~24个月,手部色泽正常,恢复保护性感觉。结论前臂外侧皮神经营养逆行皮瓣方法简单,效果可靠,不损伤前臂主要动脉,能恢复手掌部保护性感觉,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用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各种原因所至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3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手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较好。认为该皮瓣切取容易.是治疗手部皮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时,常造成局部骨骼、肌腱外露,但由于局部软组织少,愈合及修复较困难。目前认为,采用皮瓣修复是最佳选择。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腿远端、足踝部及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双银  马翔宇 《山东医药》2006,46(11):78-79
1997年7月~2005年4月,我科应用腓肠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的岛状皮瓣修复跟部周围及小腿中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自1989年3月始,我们采用前臂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5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15~55岁;外伤疤痕10例,烧伤性疤痕5例。皮瓣面积5×2~16×6 cm,蒂长2~6 cm;皮瓣(带)长与筋膜蒂宽度之比值为2.5~5:1,平均3:1。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应用前锯肌皮瓣对烧伤造成的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该院收治的足部因烧伤造成的不同程度感染、钢板外露的患者21例,采用前锯肌瓣游离移植,肌瓣上游离植皮的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21例患者中手术平均用时(5.91±0.9)h,术后皮瓣均存活。3例患者与术后早期并发肩胛区局部血肿,用胸带固定之后稳定。3例患者主诉瘢痕部位有摩擦疼痛,但在可忍受范围内;2例患者术后侧胸壁出现麻木感,与2个月后症状自行好转;4例患者和对侧相比,存在程度不同的肩关键活动幅度和力量降低,与4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患者存在轻度翼状肩胛,但无功能受限。结论前锯肌皮瓣对烧伤患者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可获得理想的效果,尤其适用于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带蒂皮瓣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本院2014年1月~8月收治的中西医结合带蒂皮瓣治疗的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皮瓣面积为4 cm×5 cm~16 cm×24 cm。以带蒂肌皮瓣、筋膜皮瓣治疗,配合中医药治疗,本纽行带蒂皮瓣治疗的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36例,术后全部成活32例,创面为Ⅰ期愈合。皮瓣坏死4例,其中远端边缘2例,浅层坏死2例,给予换药处理,短期内愈合。随访4~6个月,所有患者皮瓣均良好。结论临床应按照手术适应症选择皮瓣治疗小腿、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其中腓肠神经、隐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为选择皮瓣理想部位。配合中医药治疗,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