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氧合温血持续灌注与冷氧合血间歇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选择了临床资料相近似的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根据术中使用心脏停搏液不同,随机分为二组:①冷氧合血间歇灌注组;②持续温血停搏液组。观察了心肌能量代谢变化及血浆磷酸肌酸激酶同功酶的改变;同时亦进行了临床资料观察。结果表明:持续灌注温血停搏技术可以充分保证心肌在常温停跳时的氧供,保存和增加心肌能量的储备,避免了心肌缺血缺氧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心肌保护法。 相似文献
2.
3.
HTK液与含血停搏液心肌保护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HTK液和含血停搏液在复杂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40例重症复杂心脏手术患者分为两组。HTK液组(16例)手术中采用HTK液保护心肌;对照组(24例)术中采用常规1:4含血停搏液保护心肌。测定术前、主动脉开放后8h、24h、48h血中肌钙蛋白I(cTnI)和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正性肌力药物使用率、机械通气支持时间、ICU监护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HTK组和对照组平均体外循环转流时间和主动脉阻断时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心脏自动复跳率分别为87.5%、64.6%(P〈0.05)。主动脉开放后8h、24h对照组cTnI和CK-MB均明显高于HTK组(P〈0.05)。两组其余观察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HTK心脏停搏液对复杂重症心脏手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略优于1:4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4.
目的:证实氧合血停搏液对未成熟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8例婴幼儿复杂先心病患者为对象.分为晶体组和氧合血停搏液组,观察转流中及术后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情况都比较接近,转流时间,阻断时间、复跳情况,术后并发症均未见明显差异,但晶体组预充总量大,停跳液晶体回收量大,转中多应用超滤.利尿剂等,血球压积变化较大和库血用量多(P均<0.05)。结论:氧合血停搏液可为婴幼儿提供良好的心肌保护条件。 相似文献
5.
6.
为提高心脏手术中心保护的效果,将20例风湿性心瓣膜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温血组与冷血组。温血组术中采用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续灌注,冷血采用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行心肌保护。检测两组体外循环主动脉开放后即刻,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值;术中切取心房肌肉标本,电镜下观察超微结构变化,对比评价心肌保护效果。结果术前及主动脉开放即刻两组血清cTnI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动脉开放后6、12、24、72小时温血组cTnI均显著低于冷血组,P<0.01;超微结构检测示温血组心肌纤维及线粒体损伤显著轻于冷血组。认为温血心脏停搏液微流量连灌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血心脏停搏液间断灌注。 相似文献
7.
温、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体外循环下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在瓣膜置换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3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被随机分为温血间断灌注组(n=18)和冷血间断灌注组(n=18),分别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30分钟、6小时、24小时采集动脉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浓度.二尖瓣置换患者在主动脉开放时从冠状静脉窦抽取静脉血,检测乳酸浓度.部分患者于主动脉阻断前,开放后30分钟分别取右心房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结果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两组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温血间断灌注组冠状静脉窦血乳酸浓度高于冷血间断灌注组(P<0.05),两组心肌超微结构变化近似.结论瓣膜置换术中温血停搏液间断灌注的心肌保护作用与冷血停搏液间断灌注近似,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9.
将20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体外循环期间采用冷氧合血停跳液及冷晶体停跳液。通过监测围术期,术后24h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心脏自动复跳率及复跳时间,开放主动脉后6h心肌肌钙蛋白T(cTnT)的变化,术后标准Ⅱ导联心电图变化和临床强心药物使用及患者在危重监测病房(ICU)停留时间等,对比观察两组的心肌保护效果。结果:冷氧合血停跳液组(氧合血组)的心脏自动复跳率及自动复跳时间优于冷晶体停跳液组(冷晶体组);开放主动脉后6h cTnT含量少于冷晶体组,两组术中及术后24h内血流动力学变化无差异。认为冷氧合血停跳液的心肌保护效果优于冷晶体停跳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比较了温血停搏液和冷晶体停搏液对瓣膜置换病人血钾和体液的影响。术中温血组钾和液人量以有血钾均明显高于冷晶体停搏液组。温血组术后早期大量自发性昨尿使患者出现低血钾。作者对温血停搏液引起的血钾、体液异常的原因做了分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12.
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体外循环手术中,传统的心肌保护方法是采用4℃冷晶体液间断灌注,未能解决心脏停搏期间氧的供需矛盾及再灌注损伤问题。我院自1993年6月以来,常规采用温氧合血诱导停搏及终末再灌注,心肌保护效果良好,现将两种灌注方法的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40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例。常规冷晶体停搏液灌注为对照组,温氧合血灌注为温血组。对照组20例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1.7±8.0)岁,术前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康斯特停搏液和冷含血停搏液在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手术中对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北京军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46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均接受体外循环支持下心脏瓣膜直视手术,所有患者均无风湿活动及凝血功能障碍。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3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康斯特停搏液,对照组给予冷含血停搏液。记录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心脏自动复跳率、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分别于术前和术后4 h、12 h及24 h检测患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血清肌钙蛋白I的含量。结果术中两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监护室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心脏自动复跳率升高(54.17%vs.79.17%),术后24 h多巴胺用量减少[(6.6±2.3)μg/(kg·min)vs.(5.2±2.1)μg/(kg·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4h[(49.7±11.8)IU/L vs.(24.5±2.0)IU/L]、12 h[(83.9±18.3)IU/L vs.(31.1±2.6)IU/L]、24 h[(62.4±12.5)IU/L vs.(32.4±3.3)IU/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4 h[(1.20±0.13)μg/L vs.(0.21±0.04)μg/L]、12 h[(2.35±0.64)μg/L vs.(1.22±0.59)μg/L]、24 h[(1.75±0.24)μg/L vs.(0.76±0.41)μg/L]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康斯特停搏液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中心肌保护作用优于冷含血停搏液。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的保护作用仍存在争议。我们假设在David I术中顺行性灌注与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保护液有相同的保护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行David I 手术的110例患者,患者早期行David I手术均为顺行性灌注组(2014年6月-2016年5月),后期为逆行性灌注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比较两组临床后果,随访6至36月。结果:两组中均无临床死亡及再手术。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比较无差异。两组中肌钙蛋白I水平,心肌酶谱,左室射血分数,呼吸机辅助时间,监护室时间及住院日期均相似。顺行性灌注组中乳酸水平高于逆行性灌注组(9.33±2.18 vs 7.22±1.44, P=0.018)。传导阻滞发生率在逆行性灌注组中(6例)高于顺行性灌注组(10.17% vs 1.96%, P=0.009),但仅有1名患者(1.69%)需要永久起搏器置入。结论:在David I 手术中,顺行性和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都是安全有效的。持续逆行性灌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往往伴随着可接受的传导阻滞发生率及较低的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5.
鲍春荣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20,18(8)
目的 比较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和传统心脏停搏液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63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临床资料,根据应用的心脏停搏液不同分两组,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DN组)33例,应用传统心脏停搏液(传统组)30例。DN组用del Nido晶体液与氧合血按4:1混合(4份晶体1份血),灌注量 20ml/kg,最大不超过 1 L。主动脉阻断时间超过90min再次灌注300ml。传统组应用4:1含血冷晶体改良St. Thomas液(4份血1份晶体),灌注量 15ml/kg。每隔20-30min灌注一次(7.5ml/kg)。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资料无差异。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传统组较长,但无统计学差异。停搏液灌注次数和灌注耗时传统组显著高于DN组。自动复跳率两组相近,DN组94%,传统组97%。术后早期(30天内)死亡率DN组(6.1%)与传统组(6.7%)无差异。术后第1天血清肌钙蛋白I DN组 (4.10±0.65ng/ml)与传统组(4.25±0.61 ng/ml)无差异。术后低心排发生率、术后1天和出院前LVEF两组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主动脉夹层术中应用del Nido心脏停搏液可以达到满意的心肌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应用探索适用于5岁以下儿童心脏直视手术的心肌保护方法。
方法50例行择期法乐四联症根治术患儿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用冷晶体停搏液,实验组用冷血停搏液。阻断前,开放冠状动脉循环后1,3,10min分别由冠状静脉窦和动脉同时取血进行血气分析,并测定乳酸、丙二醛含量。术前、开放升主动脉后2,4,8,24,48h测定心肌酶谱。心脏停跳前,开放升主动脉后5min取右心室心肌观察超微结构改变,同时观察临床恢复情况。
结果实验组心电诱导停搏时间较长,量大,术后多巴酚丁胺及异丙肾上腺素平均最大剂量较高,使用时间较长,但心肌氧、乳酸摄取率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冷血停搏液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中心肌保护效果较冷晶体停搏液无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18.
自体冷氧合血含钾停搏液在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间断灌注自体冷氧合血含钾停搏液进行心内直视手术93例,心肌保护效果较好。术中冷血灌注流量300-350ml/min,冷血温度14℃,钾离子浓度平均17.4mmol/L。心脏复跳后搏动有力,很少需要循环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20℃低温稀释血停搏液(20℃HBC)灌注结合体循环自然降温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将14条15-20kg成年杂种犬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n=7),雌雄不拘,实验组采用间断20℃HBC灌注,体温自然降至32-35摄氏度,对照组采用体循环主动降温:间断8-10摄氏度稀释血停搏液(CBC)灌注。于主动脉阻断前、后抽取右房血测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取左心室心内膜下心肌观察超微结构变化,于主动脉阻断前、后监测心功能。结果:两组停搏液灌注后LDH,CK-MB,cTn-I均升高,实验组变化幅度小(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灌注液对心功能影响较小,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性变化不明显。结论: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与CBC相比,在心肌酶,cTn-I、心肌超微结构方面20℃HBC灌注对心肌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