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为不能耐受或不同意胰十二指肠切除的患者寻找一种根治方法.方法①单纯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不超过2cm,仅限于肿瘤周边的十二指肠粘膜与胆总管、胰腺管壁.②扩大的肿瘤局部切除,切除范围超过3cm,扩大到邻近的十二指肠全层和部分胰腺组织.结果病理诊断壶腹腺癌8例,腺棘癌1例.全组无远处转移,切线亦未查见残癌细胞.随访1例生存20mo,死于胃癌出血,1例生存30mo,死于肿瘤复发,2例生存50mo,死于心肌梗塞,5例健在(包括1例术后2a局部复发,又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最后生存期超过5a.该术式操作简便,死亡率低,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结论经十二指肠局部切除壶腹部肿瘤,是不能耐受或不愿意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一种根治性选择.  相似文献   

2.
刘清英  刘静 《山东医药》2002,42(24):65-65
原发性小肠肿瘤较少见 ,且易误诊。 1992年 1月~ 2 0 0 0年 1月 ,我院收治 46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 ,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3 0例 ,女 16例 ;年龄 2 3~ 74岁 ,平均5 2岁 ,40岁以上者占 87.6%。其中良性肿瘤 11例 ,包括平滑肌瘤 4例、血管瘤 4例、肿瘤 2例、纤维瘤 1例 ,病变位于空肠6例、回肠 5例 ;恶性肿瘤 3 5例 ,包括肿瘤 14例、平滑肌肉瘤11例、淋巴癌 7例、类癌 2例、脂肪肉瘤 1例 ,病变位于十二指肠 8例、空肠 11例、回肠 16例。临床表现为出血 3 5例 ,腹痛 3 9例 ,腹块 2 7例 ,穿孔 6例 ,梗阻 2 0例 ,…  相似文献   

3.
目的:肺动脉肉瘤是一种罕见并致死性极高的疾病,关于其诊断方式和最佳治疗策略至今并无定论。本研究旨在总结阜外医院18年的肺动脉肉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连续纳入2000~2018年阜外医院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肺动脉肉瘤患者17例,手术平均年龄(46.0±12.4)岁,男性8例。回顾性分析17例肺动脉肉瘤患者临床资料、手术结果及随访术后生存情况。结果:17例患者5例单纯肿瘤切除,12例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手术死亡2例,15例顺利出院患者完成随访。中位随访18.8个月(1~48个月)期间,8例死亡,中位生存时间16.8个月(1~48个月),全部死于肿瘤复发或远处转移;7例存活患者中位随访21.1个月(3~42个月),3例已有局部复发。随访患者1年、2年、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63.8%、54.7%和36.5%。11例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的患者比单纯行肿瘤切除的4例患者中位生存期更长(36个月vs 4个月,P=0.21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出院的15例肺动脉肉瘤患者中,11例(73.3%)接受辅助治疗。术后行辅助治疗患者中位生存期高于未接受辅助治疗患者(36个月vs 5个月,P=0.891),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纯行肿瘤切除效果不佳;同期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可缓解症状并有望改善远期预后。术后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会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将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2000-01以来收治的12例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诊治情况和随访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总结.结果:12例患者中,前期死亡6例,生存时间为23-36 mo,在术后均未经任何辅助治疗,且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转移.另有1例因术中分离肿瘤破溃,术后发生肝脏及腹腔广泛转移并至肠梗阻,拒绝再次手术和其他治疗,死于术后13 mo.其余5例患者至今仍生存.在5例目前仍然生存患者中,均得到应用格列卫靶向治疗1-3年,有3例发生肝转移,继续应用格列卫口服,转移灶得到控制,至今仍带瘤生存;其中1例带瘤生存已61 mo.结论: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与核分裂相5/50高倍视野是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最主要的高危因素;完整切除肿瘤,甚至是联合脏器切除,从而达到R0切除,避免术中肿瘤组织破溃是治愈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唯一手段;对于有复发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应用格列卫靶向治疗是预防和治疗巨块型十二指肠间质瘤术后复发转移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于维欣  王绪洲 《山东医药》2000,40(18):44-44
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DFSP)较少见 ,且易误诊。本文对19例 DFSP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旨在探讨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因素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临床资料 :本组男 13例 ,女 6例 ;年龄 1.5~ 71岁 ;病程 1~ 40年。 DFSP发生于腹壁 8例 ,胸壁 2例 ,背部 2例 ,上肢 2例 ,大腿 4例 ,膝下 1例。其中 ,初次手术局部肿瘤切除 16例 ,局部扩大切除 3例。19例中有 11例复发 ,复发 4次、3次、2次各 2例 ,复发 1次 5例。复发间隔时间最短 1年 ,最长 8年 ,多数在术后 1~ 2年复发。未发现有肿瘤转移者。病理检查 :用组织化学和特殊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1大…  相似文献   

6.
孙勇军 《山东医药》2011,51(30):70-7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治疗方法。方法对经手术治疗的120例G 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G IST的首发症状主要为腹痛、恶心、厌食、呕吐、腹部肿块、体重下降。本组53例肿瘤位于胃、41例位于小肠、位于结直肠12例、十二指肠9例,位于其他部位5例。行肿瘤全切除术的106例中,17例肿瘤复发,行局部切除术的14例中,11例复发,两组相比,P〈0.05。使用甲磺酸伊马替尼的82例中,9例肿瘤复发,未用该药的38例中,19例复发,两组相比,P〈0.01。结论 G IST临床表现不典型,治疗以手术为主,行肿瘤全切除术及使用伊马替尼治疗可降低肿瘤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7.
崔玉  李卫东  付蔚华 《山东医药》2013,53(10):60-63
目的 总结原发性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1年收治的54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肿瘤位于乳头上区26例,乳头下区28例;恶性39例,良性15例.临床表现主要为上腹痛、恶心呕吐、黑便、腹胀.术前经胃十二指肠镜检查52例,阳性43例(82.7%);全部行腹部CT检查,确诊率74.1%;上消化道造影24例,阳性16例(66.7%);小肠镜检查12例,确诊率100%;超声内镜检查13例,阳性8例(61.5%).良性肿瘤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100%.恶性肿瘤患者中,行根治性切除术2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7例,十二指肠节段切除8例,远端胃切除3例),手术切除率66.7%,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1%、48.6%、28.2%.其余患者7例行短路手术,4例非手术治疗,均于1年内死亡.结论 十二指肠非乳头区肿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胃十二指肠镜、腹部CT及消化道造影是十二指肠肿瘤的主要检查方法,小肠镜对十二指肠乳头下区肿瘤诊断有指导性意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及十二指肠节段切除术是十二指肠非乳头区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平滑肌肉瘤是少见的,主要发生于胃、十二指肠和小肠,一般能在手术前作出正确的诊断并得到及时的外科治疗。但位于胃及小肠以外部位的胃肠道平滑肌肉瘤的诊断则常较困难。作者对6例经手术、病理及随访证实的胃肠道少见部位平滑肌肉瘤结合文献复习了本病的X线和血管造影表现以及诊断与鉴别诊断。平滑肌肉瘤一般认为属低度恶性肿瘤,生长较慢,转移较晚,常为单发,无明显性别差异,好发于50~70岁。肿瘤可完全位于消化道腔内,也可在腔外仅于肠管出现小锯齿状边缘。X线表现常呈“哑铃”状或“沙钟”样。其最具特征性的X线表现是在浆膜下出现大的肿块推压肠道,并伴与肠腔相交通的大溃疡。血管造影在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肿瘤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小肠平滑肌肿瘤较少见,临床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且无可靠的检查手段,因此误诊率较高.为提高本病的诊断率,本文收集我院1969年至1993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肠平滑肌肿瘤20例进行分析.1 临床资料本组20例平滑肌肿瘤,男性12例,女性8例,年龄18~70岁,以30~60岁居多.其中平滑肌瘤9例,平滑肌肉瘤11例.临床表现病程长短不一,从1天到12年,平滑肌瘤平均病程为2年,平滑肌肉瘤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十二指肠肿瘤诊治8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降部、水平部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选择,提高诊治水平和疗效.方法:对2001-09/2005-10收治的8例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降部、水平部肿瘤的诊断和手术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行B超、CT、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发现乳头肿瘤3例,降部肿瘤2例,水平部肿瘤3例.结果:确诊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管状腺瘤及间质瘤并行肿瘤局部切除术各1例,中高分化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降部中及低分化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各1例;原发性十二指肠水平部间质瘤行局部肠段切除术2例,中高分化腺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1例.所有病例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29.1±19.7(3-51)mo,均健康生存.结论: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和降部良性肿瘤,以CT结合十二指肠镜检查和局部肿瘤切除为主要诊断手段和术式选择;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水平部良性肿瘤,首选十二指肠低张造影检查和局部肠段切除治疗;对于原发性十二指肠乳头、降部或水平部恶性肿瘤,均应首选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的效果。方法 采用局部切除术治疗 1 8例老年壶腹部肿瘤患者 ,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手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情况。结果 壶腹部肿瘤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阻塞性黄疸、消瘦和上腹不适。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纤维十二指肠镜、CT、ERCP。无手术死亡 ,术中平均失血 80 (50 1 50 )ml,平均手术时间 1 0 0 (60 1 50 )min,5例发生并发症 (2 7 7% ) ,3例肿瘤复发 ,1例死亡 ,1例改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例带瘤生存 ,其余未发现复发和转移。结论 局部切除术治疗壶腹部肿瘤创伤小 ,恢复快 ,效果满意 ,对于部分患者 ,尤其是老年患者 ,是较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韩文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30):3448-3450
目的:探讨胃平滑肌肉瘤的临床特征,总结其诊断和治疗经验,减少术前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01/2007-12我院36例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及内镜资料,总结患者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临床特征.结果:36例患者中上消化道出血31例(86.1%),4例大出血导致休克.上腹包块22例(61.1%),无规律性上腹痛25例(69.4%),贫血28例(77.7%),幽门梗阻3例(9.6%).上消化道钡餐17例,诊断为胃癌10例,胃溃疡4例,3例未发现病灶.上腹部CT 25例,18例胃实质性包块,其中诊断为胃平滑肌肉瘤5例,3例胰腺假性囊肿,4例胰头占位.31例作胃镜检查并取活检,仅7例确诊为胃平滑肌肉瘤(22.6%).肿瘤转移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及生长部位无关.结论:胃平滑肌肉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手术及病理检查是诊断和治疗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表现及其临床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潜在恶性袁现及其临床处理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归纳比较4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的儿童实性假乳头状肿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手术处理方法,术后恢复及随访情况.结果:3例肿瘤占据胰体尾部并浸润脾静脉,术中分离困难,行肿瘤完整切除的同时一并切除脾脏.另1例肿瘤位于胰头,因肿瘤包裹并浸润肠系膜上动静脉、十二指肠等,无法分离,仅行部分肿瘤切除术.前3例患儿就诊时均未发现远隔转移,随访16-53 mo,患儿均存活,无局部复发及远隔转移.后1例行减体积手术者随访29mo,未见肿瘤局部明显增大及远隔转移.结论:儿童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浸润周围重要组织器官,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该肿瘤具有潜在恶性的生物学行为.在保留临近脏器的情况下完整切除肿瘤是最佳选择,同时脾切除或减体积手术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共9例,77.8%(7/9)为老年患者,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尾3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和腹痛,CT提示胰腺低密度占位.8例获手术切除,1例行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病理检查:瘤体平均直径为4.5 cm,镜下表现为腺癌和鳞癌混杂.肿瘤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1例,侵犯脾静脉1例,侵犯胃1例,侵犯神经2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1例.随访7例,术后生存3~17月,平均生存时间5.5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和远处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胰腺腺鳞癌临床病理学特点和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腺鳞癌的临床、手术及病理资料。结果:本组共9例,77.8%(7/9)为老年患,肿瘤位于胰头6例,胰体尾3例。主要的临床表现是黄疸和腹痛,CT提示胰腺低密度占位。8例获手术切除,1例行胆囊空肠襻式吻合术。病理检查:瘤体平均直径为4.5cm,镜下表现为腺癌和鳞癌混杂。肿瘤侵犯十二指肠3例,侵犯肠系膜上静脉1例,侵犯脾静脉1例,侵犯胃1例,侵犯神经2例,淋巴结转移2例,肝转移1例。随访7例,术后生存3-17月,平均生存时间5.5月,均死于肿瘤复发和肝转移。结论:胰腺腺鳞癌呈侵袭性生长,易侵犯周围脏器和远处转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术前确诊困难;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术中内镜在胃肠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胃肠手术的患者进行了术中内镜检查,其中25例为剖腹探查,7例为术前明确诊断但术中找不到病灶或难以确定病灶的边缘者。结果:25例剖腹探查术患者24例通过术中内镜明确了诊断,分别为:胃底Dieulafoy病1例,胃溃疡1例,十二指肠平滑肌瘤3例,小肠平滑肉瘤2例,十二指肠水平部Dieulafoy病1例,十二指肠水平部平滑肌瘤2例,回肠淋巴瘤2例,小肠腺瘤性息肉2例,加肠末段溃疡2例,小肠海绵状血管瘤3例,小肠动静脉畸形4例,胰空肠吻合口出血1例。所有32例患者除1例小肠息肉和1例结肠息肉予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术、1例未找到病灶而未予特别处理外,其余28例患者均进行了病变切除。结论:应用术中内镜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病变的检出率,而且能对病变准确定位。术中内镜诊疗术是安全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35例小肠间质瘤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小肠间质瘤的发病率低,临床症状不典型且缺乏简便有效的检查方法,术前确诊较为困难。目的:了解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探讨如何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率和合理的手术方式,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4月~2004年6月仁济医院收治的35例小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诊治经过、病理学特点和预后,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脐周隐痛、消化道出血、贫血、腹部肿块和小肠梗阻是本组小肠间质瘤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小肠间质瘤多好发于十二指肠和空肠;80.0%的良性小肠间质瘤瘤体直径<5cm,93.3%的恶性小肠间质瘤瘤体直径>5cm;小肠间质瘤以肠腔外生长为主,良、恶性间质瘤在生长方式上无显著差异。空肠、回肠间质瘤的术前诊断率显著低于十二指肠间质瘤(P<0.01)。胃镜、增强螺旋CT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小肠间质瘤检出率较高。30例恶性间质瘤中20例(66.7%)行小肠肿瘤根治术,8例(26.7%)行小肠肿瘤减瘤荷手术,2例(6.7%)行姑息性手术。30例恶性间质瘤切除标本中9例有局部淋巴结转移,5例出现远处转移。结论:合理应用辅助检查方法可提高小肠间质瘤的术前确诊率,术中对间质瘤的良、恶性判断有困难者应行根治性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4例原发性心脏恶性肿瘤,其中男1例,女3例,年龄26~43岁,平均35岁,本组除1例右心房肿瘤广泛侵犯右房室环及心包仅做活检外,其余3例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辅助下行肿瘤切除术,根据肿瘤的部位及侵润程度,完整切除2例,姑息切除1例,同期行室间隔修补、肺动脉成形1例,二尖瓣置换1例,三尖瓣成形1例。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单纯探查活检术的患者2个月后死于心力衰竭;1例右心室梭形细胞肉瘤术后辅助放、化疗,术后18个月肿瘤复发死于右心衰竭;1例左心房恶性间皮瘤手术后3个月死于双肺广泛转移;1例左心房梭形细胞肉瘤术后随访5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原发心脏恶性肿瘤预后欠佳,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辅以综合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胃平滑肌类肿瘤的CT表现,讨论其应用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胃平滑肌瘤的CT征象,其诊断结果与内镜、胃肠道钡餐造影检查比较.结果13例中,平滑肌瘤8例,平滑肌肉瘤5例.除1例误诊为胰腺癌外,CT都确诊为胃平滑肌类肿瘤,CT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2.3%;优于另外两种方法(P<0.05)良恶性平滑肌瘤的CT图象有一定的CT特征.位于腔外的肿瘤多为肉瘤.当肿瘤直径大于5.0cm,瘤体内有不规则低密度坏死区或溃疡深而不规则,邻近器官或组织有侵犯或转移时,要考虑恶性.结论CT在显示胃平滑肌类肿瘤的部位、大小、生长方式及其内部密度情况有独特价值,尤其可以观察肿瘤对邻近器官和组织有无侵犯或转移.据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并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分析13例髋臼周围肿瘤行手术切除,应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髋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髋臼周围肿瘤患者,其中骨肉瘤1例,软骨肉瘤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2例,转移性肿瘤3例。手术切除髋臼肿瘤,使用髋臼加强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重建髋关节,均使用生物性股骨假体。其中8例行S-P入路,5例行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按Enneking(MSTS)术后功能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估。结果随访5~26个月,平均18.3个月,2例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局部复发,1例术后4个月出现肺转移,其余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均无瘤生存,且无全身及局部并发症。术后下肢功能优良率84%。结论髋臼加强环作为髋臼周围肿瘤切除术后重建的一种方式,术前严格判断使用指征,手术创伤相对较小、失血少,短期随访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