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者测定了单纯室间隔缺损(VSD)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形态及收缩末期左室壁张力与收缩末期容量之比(ESWS/ESVI),来评价左心室功能。材料与方法:受检者分为病人和对照二组。病人组77例均经心血管造影证实诊断。其中未手术的64例(年龄0.4~8.2岁),按左向右分流程度分大、中、小三组,其左向右分流量与肺循环量之比各为>50%(22例)、35~50%(24例)、 <35%(18例)。这三组年龄分别为0.8±0.1岁、8.4±0.4岁、5.6±0.4岁。手术治疗的13例(年龄0.4~1.2岁)术前均有症状,为大分流量,术后0.9~2.3年进行了心导管复查。对照组为27例川畸病患者,年龄为0.5~6.8岁,在急性期后0.3~1.3年作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均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2.
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的手术效果目前尚不肯定。1988~1994年,我们对31例室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5~10年,存活28例。现将治疗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31例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8个月至32岁,平均11.4岁。术前心前区均可闻及Ⅱ~Ⅲ级收缩期杂音,P2亢强;静息时无紫绀、活动后有轻度紫绀者25例,静息和活动后均无紫绀者6例;心电图示左室大3例、双室大17例、右室大11例;B超和彩色多普勒检查示室间隔缺损部均呈双向分流,且以左向右分流为主;心导管检查并测肺…  相似文献   

3.
我院 1993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共行 85例四联症根治术 ,其中 6例室间隔缺损位于肺动脉瓣下(简称干下型室间隔缺损 ) ,占同期手术的 7%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6例中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3~ 15岁 ,平均 (5 .0± 2 .5 )岁 ,体重 12~ 32kg ,平均 (18.0± 2 .3)kg ,临床表现 :1例轻度发绀 ,5例发绀不明显 ,无杵状指 ;6例胸骨左缘第 3肋间闻及收缩期(3~ 4 ) / 6杂音 ,其中 2例伴舒张期杂音。血红蛋白135~ 176 g/L ,平均 (15 6± 5 ) g/L ,动脉血氧饱和度5 5 .4 %~ 75 .2 % ,平均 (5 9.0± 2 .7) %。经彩色多普勒…  相似文献   

4.
动脉导管未闭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院1999年10月~2004年2月应用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SPH)患者1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PDA并发SPH(右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50mmHg)患者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6~44岁,平均24岁,体重17~68.5kg,平均32kg。出现轻度发绀2例。听诊胸骨左缘第2~3肋间闻及双期连续性杂音8例,闻及双期不连续性杂音3例,仅闻及收缩期杂音4例。心电图示左心室肥厚6例,双心室肥厚5例。X线胸片均示肺纹理增多、增粗,肺动脉段明显凸出,心胸比例0.55~0.64,平均0.59。彩色多普勒检查9例左向右分流,6例双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先天性动脉导管未闭(PDA)的疗效。方法:5例FPA患者,男2例,女3例,年龄6~27(平均18.40±7.23)岁;经临床、X线、超声心动图及造影证实为PDA。测量PDA最窄处内径,选择合适的输送鞘及封堵器,封堵缺损处。术后即刻听诊杂音及24小时后作超声心动图复查以评价疗效。结果:造影测量PDA最窄直径为4~7(5.20±1.16)mm,选择封堵器直径为8~18(12.80±3.25)mm.手术全部获得成功。4例杂音完全消失,复查超声心动图亦未见分流:1例存留不足2-级的收缩期杂音,术后超声心动图见微量残存分流,1月后复查残存分流消失。结论:Amplatzer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安全、有效,创伤小,可避免开胸治疗。  相似文献   

6.
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沉默型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ductusarteriosus ,PDA)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治疗。方法 对临床结合超声心动图诊断的 7例沉默型PDA病人进行心导管检查 ,术后 3个月、6个月及每年随访一次。结果  7例病人肺动脉平均压平均为 (16 0± 2 4 )mmHg ,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量比 (Qp/Qs)为 1 0 8± 0 0 2 ,左向右分流量平均为 (0 32± 0 0 8)L/min ,左向右分流量占肺循环血流量比例平均为 0 0 98± 0 0 2 4。PDA最窄处平均直径为 (0 9± 0 2 )mm。 7例病人均未行外科手术和介入治疗。平均随访 9 5个月 (临床、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 ,未发现房室腔增大、肺动脉压增高 ,无感染性动脉内膜炎和心内膜炎发生。结论 沉默型PDA的左向右分流量很少 ,对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沉默型PDA病人是否需要治疗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膳食中脂肪酸组成(多价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P/S)对葡萄糖耐量受损(IGT)患者血清胆固醇和原蛋白A-I(Apo A-I)的作用。研究对象为4(男3,女1)例IGT患者,年龄29~58(平均47.5±14.2)岁,体型多肥胖,体重为标准体重的+12~+48%(平均25.8±16.1%)。清晨空腹血糖94.5±3.7mg%。对照组为6(男3,女3)名健康人,年龄23~32(平均26.3±4.2)岁,体重为标准体重-8~+6%(平均3.7±8.1%)。  相似文献   

8.
作者以收入监护病房的连续59(男34、女2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65±2岁,均值±标准误,下同)为对象,于发病后48 h内,采用脉冲波多普勒超声心动图(PDE)在心尖四腔观和胸骨旁左室长轴观上探查二尖瓣返流(MR),籍以了解AMI早期MR的发生率并分析MR对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发生发展的影响。 PDE检出MR23例(39%),未检出MR 36例(61%)。MR组同无MR组相比:年龄较大(71±3对62±2岁;p<0.005);非Q波型心肌梗塞相近(10/23对14/36,NS);既往心肌梗塞史较多(8/23对4/36,p<0.05);较多闻及提示MR的收缩期杂音(10/23对6/36,p<0.01);(49例经测定)左室喷血分数<50%者较多(15/19对10/30)且左室喷血分数较低(41.4±4.2%对55.2±2.7%,p<0.005);(38例经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体外循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心血管外科手术的发展,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但体外循环术后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例也越来越多,成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003年我科共施行心脏手术130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130例(占9.9%),其中23例发生呼吸功能不全(发生率占老年患者17.7%),现将其治疗情况汇报如下。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例老年患者年龄60~81岁,平均(68±5)岁,平均体重(61±6.2)kg,其中男14例,女9例;行CA BG10例,M VR8例,DV R4例,bental1例;体外循环时间70~240m in,平均(129±10)m in;用膜肺者10例,国产鼓泡肺者13例;合并糖尿病者3例,合并高血…  相似文献   

10.
王福昌  韩忠  刘杉 《山东医药》2000,40(5):22-22
残余漏是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它不仅影响手术效果 ,也影响患者预后。因此 ,探讨其发生原因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治愈率至关重要。1 临床资料我院施行各类型室缺修补术 1 6 5例 ,发生术后残余漏 7例 ,发生率为 4.2 %。其中 6例位于膜部 ,1例位于肌部。7例术后心前区仍可触及震颤 ;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 /6级或以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 ;UCG检查仍有左向右分流束。本组随访 5例 ,2例失访。其中 1例 5岁男性患儿系巨大膜部室缺补片修补术后残余缺损 1 .0 cm,术后心衰 ,家长拒绝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小剂量肝素预防再次心肌梗塞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小剂量肝素对首次心肌梗塞(MI)患者预防再梗塞的效果。研究对象为728例首次 Q 波型心肌梗塞,年龄50~75岁;收入研究前6~18个月曾发生一次经确诊的 MI。肝素剂量为每日皮下注射肝素钙(calciparina)12 500IU。728例中,肝素组363(男326,女37)例,平均年龄60.5±7.0岁;对照组365(男320,女45)例,平均年龄60.9±7.0岁。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相似,但对照组舒张压较高(P=0.022),口服抗血小板药者稍多(P=0.02)。肝素组平均随访708±265天,对照组687±251天;失访者各占7.7%(28/363例)和6.3%(23/365例)。随访期肝素组停药者60例(16.5%),但仅23例(6.3%)因副作用而停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经导管弹簧圈堵闭小儿动脉导管未闭 (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应用价值。方法  10例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的病人 ,男 3例 ,女 7例 ,平均年龄6 6± 2 9岁 (2~ 11岁 ) ,平均体重 18 6± 5 9公斤 (10~ 30公斤 ) ,均应用Cook可控弹簧圈经动脉途径进行堵闭。结果 残余分流PDA最小直径平均为 1 75± 0 6 2mm (0 8~ 3 0mm) ,漏斗形 8例 ,管形 2例 ;10例均用单个Cook可控弹簧圈一次堵闭成功 ,术后即刻造影仅 1例极少量残余分流 ;平均手术时间为 47 0± 3 5分钟 (40~ 5 0分钟 ) ,平均X线透视时间为 6 1± 1 8分钟 (4~ 10分钟 ) ;平均 32 2月随访残余分流均完全堵闭 ,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经导管弹簧圈法是关闭小儿PDA结扎术后残余分流适宜 ,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及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CMI)临床上并非少见,它可以是独立疾病,也可以并发其他心血管畸形。大部分可行二尖瓣成形术,而且手术成功率较高。1991年9月—2002年6月,我院共收治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62例,现对其外科治疗与远期疗效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56岁,平均(19.32±4.67)岁,体重8.2~64.0kg,平均(49.84±12.05)kg。术前根据患者心脏体征、心电图、X线胸片及超声心动图确定诊断。心胸比0.51~0.92,平均(0.62±0.05)。心功能Ⅰ级19例,Ⅱ级21例,Ⅲ级15例,Ⅳ级7例。1.2 病变种类及…  相似文献   

14.
50±8(37~62)岁的11(男9、女2)例特发性扩张型心肌病患者(A组)、55±7(46~64)岁的8(男7、女1)例缺血性心肌病(至少1支主支狭窄>75%)患者(B组)和49±10岁的17(男11、女6)例检查未见异常者(C组)中,分别有8例、8例和9例曾作心导管检查。测定最低左室压(LVPmin)和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以阐明舒张早期时间间期和舒张早期血流动力学参数之间的关系。A组心功能NYHA Ⅳ级5例、Ⅲ级6例;随访29±18个月,死亡5例。B组心功能NYHA Ⅳ级1例、Ⅲ级5例和Ⅱ级2例;随访29±17个月,无一例死亡。  相似文献   

15.
心脏瓣膜病变合并冠状动脉(冠脉)病变的患者,在术前诊断、手术处理及监护治疗等方面有别于单纯瓣膜病或单纯冠心病。自1998年1月至2002年7月我们为29例老年患者同期施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和心脏瓣膜置换术,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资料和方法 1.临床资料:29例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61~75岁,平均(66.7±5.4)岁;病程7~24年,平均(15.3±6.5)年;按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0例,Ⅲ级13例、Ⅳ级6  相似文献   

16.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外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的外科对策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室间隔缺损(VSD)22例,VSD合并房间隔缺损(ASD)5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劳力后紫绀,心脏B超提示双向分流,术中测量平均肺动脉压/平均体循环压>0.85,平均0.90±0.15,采用心脏停跳手术6例,不停跳手术26例。房间隔均采用自体心包片做成单向活瓣,以减轻术后早期右心负荷。结果:早期死亡3例(9.4%,3/32)。术后早期均有明显低氧血症,呼吸机支持,平均35.26±17.59小时,无气管切开病例。随访2~86(平均23.6±17.2)月,晚期死亡2例(6.3%,2/32),顽固右心衰3例(9.4%,3/32),其余24例(75%,24/32)恢复良好。结论:先心病伴重度肺动脉高压部分双向分流的病例,采用浅低温心跳不停心内直视手术有利于心肺功能保护,术中作房间隔单向活瓣有利于其早期恢复。  相似文献   

17.
对象和方法 对象为平均56(41~79)岁179例(男54女125)房间隔缺损患者,经心导管检查证实均有严重的左向右的房间分流。A组84例接受外科治疗;B组95例接受药物治疗,使用洋地黄、利尿剂、硝酸盐酯等。随访8.9±5.2(1~26)年。 结果(1)两组在诊断时的年龄、临床症状及血液动力学特征均无显著差异。(2)A组6例在随访期死亡(2例死于充血性心衰,1例猝死,3例为非心血管原因)。B组在随访期死亡23例,其中21例死于心血管原  相似文献   

18.
沙特阿拉伯利雅得部队医院(1984.8~1985.6)收治32(男16、女16)例中~重度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50mmHg)患儿,年龄4.5±3.4(0.5~12)岁,体重14.86±6.6kg.术前均有4/6级收缩晚期高峰喷射性杂音,心电图大多示电轴右偏和右室肥厚.超声心动图和双平面电影摄影测定肺动脉瓣环直径为15±4(9~25)mm;其中2例分别为23和25mm.在静脉复合麻醉下,经皮穿刺一侧股静脉,将6~7号Goodale-Lubin导管送至左肺动脉,其中插入柔韧的200cm长0.038inch弯头交换导丝.拔除Goodale-Lubin导管,沿导丝插入8~9F气囊(直  相似文献   

19.
作者使用单剂量消炎痛(indomethacin)口服,观察其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肾功能的影响,并分析肾小球滤过率(GFR)与肾血浆流量(RPF)两者之间的关系。病人和方法严重左室功能失调患者25例(男18例、女7),年龄26~74(平均59±14)岁。其中缺血性心脏病8例。扩张型心肌病17例;心功能Ⅲ级者19例,Ⅳ级者6例(NYHA 分类)。所有病例的左室射血分数为9%~38%(平均22±8%)。血清肌酐<3.5mg/dl,平均血浆肾素活性(PRA)明显增加(3.6±3.8ng/ml/h)。全部病人正在服用洋地黄和利尿剂,病情相  相似文献   

20.
我们自 1 988年以来 ,均经手术和 (或 )心血管造影证实 ,发现冠状动脉瘘 5例。现将此 5例的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心血管造影表现和手术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5例 ,男 2例 ,女 3例 ,年龄 3~ 57(平均2 6)岁。 5例均有病理性杂音 ,其中 3例有连续性杂音 ,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伴有震颤 ;收缩期杂音 1例为 级 ,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 ;单纯舒张期杂音 1例 ,杂音位于胸骨左缘 ~ 肋间 ,舒张期震颤不明确 (此例长期被误诊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右冠状窦瘤、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