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昀  郭农建  洪思存 《山东医药》2004,44(28):42-42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感染是血液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我院75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血液科感染的微生物学特征及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泰能治疗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田德英,石淑仙,宋佩辉腹腔感染是重症肝炎、肝炎后肝硬化及胃肠术后较多见的并发症,病原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肠杆菌科,是临床治疗十分棘手的问题。我院1995年~1996年3月临床诊断腹腔感染20例,应用广谱的β-内酰胺抗菌素─...  相似文献   

3.
美罗培南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症之一。与疾病本身及化疗引起的免疫功能低下有关。美罗培南(MEPM)是新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对多数革兰阴性、阳性菌,需氧及厌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002年1月-2005年12月,我们应用MEPM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并发感染患者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蛋白组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和后基因时代的到来,蛋白组学研究已成为生命科学重点研究的方向之一。目前,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主要包括几个方面:通过寻找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发现疾病相关的蛋白;寻找用于诊断疾病相关的标记分子;寻找疾病相关的药物靶点,用于药物研发;研究疾病的致病机制等。而蛋白组学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研究,如白血病、淋巴瘤等,也开始取得了一些初步进展。笔者就此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米卡芬净治疗中国侵袭性真茵感染患者(IF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造反007年4~12月全国15家医院的60例合并IFI的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入选本研究.侵袭性真茵感染的诊断为确诊、临床诊断和高危疑似.入选患者接受150 mg/d的米卡芬净治疗,剂量可以调整至50~150 mg/d.治疗持续时间不短于7 d.结果 53.3%(33/60)患者治疗有效.治疗的耐受性较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肝功能异常,包括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但均为轻度.1例患者因过敏退出研究.结论 米卡芬净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合并IFI的有效药物,耐受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6.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感染的治疗及预防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研究所邹萍,刘新月,张义成,胡俊斌,胡豫,夏凌辉,吴裕丹,宋善俊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并发感染的发生率可达80%。在各种感染的原因之中,真菌感染占第2位。与抗细菌感染的疗效大有改善相反,真菌感染...  相似文献   

7.
王瑞刚  胡金梅  邱方 《山东医药》2007,47(31):52-52
2003年12月-2006年12月,我院对收治的重症腹腔感染39例患者经验性首选泰能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同期确诊重症腹腔感染患者67例,男37例,女30例,年龄21—86(56.2±12.4)岁。其中急性重症胰腺炎19例,胃十二指肠溃疡肠穿孔并发腹膜炎17例,急性重症胆管炎11例,腹部恶性肿瘤瘤体并发腹膜炎7例,肝肾慢性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4例,绞窄性肠梗阻4例,化脓性阑尾炎3例,多发伤肠道多处穿孔2例。患者均有腹胀、腹痛、压痛、反跳痛、肌紧张,部分患者存在神志欠清、呼吸困难、酸中毒、恶液质、多脏器功能不全等。  相似文献   

8.
对74例血液恶性疾病的血脂成分进行了检测,所有病例至少存在一种血脂成分的异常,其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最为明显(平均值为0.8304mmol/L),其次为甘油三脂水平高于正常(平均值1.5952mmol/L)。结果提示:血脂异常与肿瘤存在密切有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是提示肿瘤可能存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并发真菌感洒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10.
血液系统恶性疾患患者瘤细胞的负荷、频繁和强烈的多药联合化疗所致的粒细胞缺乏(粒缺)及免疫功能减损往往导致继发感染。除积极有效的化疗,强有力的支持疗法之外,在常用抗生素无效时第三代头孢菌素的应用及其疗效值得探索。现将我院近两年来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23例血液系恶性疾患继发重症感染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胸膜腔内注入顺铂、高聚金葡素、平阳霉素、胞必佳、肿瘤坏死因子治疗肺癌并发恶性胸腔积液(MPE)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2至2009年确诊肺癌并发MPE共1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顺铂组有效率为81.82%,高聚金葡素组为61.90%,平阳霉素组为60.53%,胞必佳组为55.56%,肿瘤坏死因子组为46.67%。除高聚金葡素组外,顺铂组疗效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疗效受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胸水引流方式、胸水部位影响。结论胸膜固定术是治疗肺癌并发MPE的有效方法 ,顺铂疗效最佳。闭式引流较胸穿抽液疗效高,单侧胸水较双侧胸水疗效高(P0.05),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降低疗效(P0.05)。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快速现场肺组织印片细胞学(ROLTIC)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肺部病灶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的20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化疗期间或移植后出现肺部病灶的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前后的诊疗过程,将ROLTIC聚类分析结果与临床诊断及转归相比较,评价经支气管镜行快速现场肺组织印片细胞学的诊断率、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20例患者按照既定检查流程定位后行经支气管镜活检及ROLTIC;检查患者均能很好耐受操作,无出现气胸、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者。与最终临床诊断比较,ROLTIC聚类分析诊断率75%,敏感性72. 22%,特异性100%。结论支气管镜检查可以安全有效地获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肺部病灶介入性标本,并且ROLTIC聚类分析在指导临床方面能起到先导作用,故在评估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并发肺部病灶,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方面。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奈西雅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治疗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30例和对照组另39例化疗者,分别注射奈西雅和呕必停,观察化疗后3天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的情况变化,以及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化疗后18-24h。,治疗组对食欲不振的控制率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18-24h,治疗组对恶心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12-18h和18-24h,治疗对呕吐的完全控制率和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奈西雅是新一代5-HT3受体抑制剂,是安全,经济,有效的止吐药物。  相似文献   

14.
临床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达到完全缓解(CR)后,体内仍残留少量恶性肿瘤细胞(106~108),即微小残留病(MRD)。微小残留病的存在是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复发和移植失败的根本原因,因此MRD的动态检测,对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预后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以往应用PCR技术体外扩增肿瘤细胞只能定性或半定量监测MRD,因此局限了其在临床判断愈后方面的应用。近年来出现的实时定量PCR(RQ-PCR)技术〔2〕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监测MRD的飞跃,能够准确、动态地反映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变化。本文对RQ-PCR在检测血液系统恶性疾病MRD中的应用原理、基因…  相似文献   

15.
回顾性分析应用头孢哌酮 /舒巴坦 (舒普深 )治疗 37例恶性血液病并发感染的患者 ,细菌培养阳性者 4例 (5株 ) ,霉菌检查阳性者 2例 ,均为白念珠菌。 37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能评价疗效者33例 ,有效率 6 6 .6 7%。在应用过程中 ,3例出现轻度肝肾功能不良 ,停药后恢复 ,未见严重毒副作用 ,提示恶性血液病应用本药抗感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感染是临床医学各科的共同课题,感染的发生、发展取决于病原菌、宿主的免疫功能状态及抗生素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血液恶性疾病患者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低下,接受多种抗肿瘤药物治疗后,免疫力更加低下,极易发生细菌感染.随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普及和化疗的进展,急性白血病的疗效明显提高.在移植预处理和化疗的过程中,特别在粒细胞减少时发生的感染,由于患者的免疫力极低,病原菌及感染灶常不明确,感染程度重,成为治疗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评价沙利度胺(TM)在治疗血液系统肿瘤中的临床疗效。方法给予血液系统肿瘤患者不同浓度的TM,并对其应用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各实验组疗效均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中高剂量组不良反应较低剂量组严重,但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应用较低剂量的TM治疗恶性血液病疗效满意且更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未判明病原菌的血液疾病并发感染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未判明病原菌的血液疾病并发感染症同济医科大学血液病学研究所(武汉,430022)邹萍感染症是血液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主要并发症,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这主要是因为血液病患者中存在有众多导致感染症的危险因素,如粒细胞减...  相似文献   

20.
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血液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干细胞的获得是HSCT的前提,脐血含有丰富的HSC,可重建造血与免疫,因而应用脐血治疗血液恶性肿瘤近年受到广泛重视,我们曾报告17例非血缘异基因脐血移植(UCBT)临床疗效,在延长了观察时间后,又继续分析本所自2000年3月至2002年9月45例UCBT应用于临床治疗血液恶性疾病情况,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