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病率约占泌尿门诊的25%30%〔1,2〕,是常见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持续和反复的尿频、尿急、尿痛等,还有部分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亦常合并前列腺增生〔3,4〕。慢性前列腺炎治疗的常用药物之一是美洛昔康,近年来亦有报道称微波治疗细菌性慢性前列腺炎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5,6〕。本研究分析微波联合美洛昔康治疗老年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治疗效果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当前淋菌性尿道炎的治疗情况,以及其治疗后前列腺炎/慢性下腹部疼痛的可能病因。方法调查治疗后有慢性下腹部疼痛症状的淋菌性尿道炎患者的用药等情况,并对其尿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和前列腺液常规检测及细菌培养。结果70例淋菌性尿道炎患者中,用阿齐霉素治疗21人,四环素类药物治疗13人,头孢曲松治疗12人,三代头孢菌素治疗10人,大观霉素治疗7人,喹诺酮类药治疗7人。70例患者的尿道棉拭子细菌培养显示,有细菌生长6例;前列腺液常规检测白细胞超过5个的33例,前列腺液培养有细菌生长的22例,分别为淋病奈瑟氏菌、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甲型链球菌、棒状杆菌以及解脲脲原体、滴虫。结论不规范治疗可能是造成淋菌性尿道炎后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炎是老年人常见病,临床上可分成四类:①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②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③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④前列腺疼痛。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全身发热、寒战,局部有尿频、尿痛、夜尿及肿大的前列腺引起膀胱梗阻症状。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临床特点是同一病菌引起泌尿道反复感染(UTIs),发作间期无症状,发作期有尿急、尿频、尿痛、夜尿及下背和尿道周围疼痛。直  相似文献   

4.
问: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诊断并不困难,因其总与复发性菌尿相关。如果取得分段尿培养,即使在偶发菌尿间期患者亦无症状,仍可证实前列腺是细菌感染的场所。无菌性前列腺炎较之细菌性前列腺炎更常见,且其病因未明。这类患者在前列腺按摩后,尿中会有炎症细胞排出,但抗菌剂治疗无效。对本病的治疗往往是凭经验及对症的。非类固醇抗炎剂可  相似文献   

5.
慢性前列腺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波  王振声 《山东医药》2000,40(15):51-52
慢性前列腺炎是成年男性的常见疾病 ,多数病因不清楚 ,治疗效果欠佳。近年的研究发现 ,慢性前列腺炎并非单一性疾病 ,而是一种综合征 ,不同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有较大差别。因此“慢性前列腺炎”的称谓及其概念都应进一步商榷。美国最近一期泌尿外科年会已正式将“慢性前列腺炎”更名为“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CPPS)”。1 流行病学夏同礼等对 44 7例急性猝死成年男性的前列腺进行系统的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果显示有前列腺炎者 116例 ,占 2 4.3%(其中 96 .6 %为慢性前列腺炎 ) ,远低于国外文献报道的 35 %~ 98% ,此尸检结果还发现慢…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祗顺 《山东医药》2003,43(18):55-56
前列腺炎 ,尤其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存在较多的争议 ,现综合近来资料总结如下。1 病原体感染引起前列腺炎的常见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寄生虫以及病毒等 ,其中以细菌感染最为常见。1种细菌单独感染 ,2种以上的细菌混合感染 ,1种或多种细菌与真菌、支原体或衣原体混合感染临床均可见到。感染的来源以尿道逆行性感染为主。常见因素有 :性传播性疾病、分泌物滞留、手淫与性活动、辛辣食物、医源性损伤与感染和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另外还可见经输精管感染、血行感染及前列腺周围组织内感染等。2 免疫…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对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的微生物病原体存在争论。本文在超声波指导下,通过会阴入路,取得前列腺活检组织作研究,以期发现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的病原体。慢性非感染性前列腺炎患者60例。全部患者2个月内未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年龄19~75(中位34)岁。以挤压前列腺分泌物(EPS)显微镜下由尿道(VB_1)及膀胱(VB_2)取尿,检查白细胞10个/1000倍高倍镜(HPF),或按摩后尿(VB_2)中白细胞5个/HPF者作为诊断标准。60例中,18例在 EPS 及 VB_3标本中有白细胞,  相似文献   

8.
慢性前列腺炎是男性泌尿外科常见疾病,以Ⅲ型前列腺炎最为常见,约占慢性前列腺炎的90%以上,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2〕。由于病因复杂、症状多变、病程迁延,许多医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感到棘手。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笔者应用复方玄驹胶囊联合萘哌地尔治疗Ⅲ型前列腺炎,取得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许多老年前列腺炎患者同时合并有包皮过长甚至包茎.本文拟观察包皮环切对老年性前列腺炎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及诊断标准 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的老年男性患者109例,年龄64 ~ 95岁,平均78岁,以尿频、尿急、尿痛、下腹区坠痛、会阴区胀痛、排尿困难为主诉症状,部分患者有发热、乏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临床表现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急性发作.既往史:大部分患者有程度不一的前列腺增生症病史,无严重内科疾患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查体:双肾区叩击痛阴性,膀胱区无膨隆,叩诊鼓音.均有包皮过长或包茎.前列腺肛诊:前列腺饱满、肿胀,压痛阳性.尿常规:白细胞十十~++++,红细胞:正常或+~++.血常规:白细胞大于10.0×109/L或正常,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大于75%或正常.  相似文献   

10.
吕家驹 《山东医药》2003,43(18):56-56
前列腺炎临床常见 ,其病因诊断比较困难。 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根据前列腺特异性标本的镜检和培养结果 ,将前列腺炎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型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 型 )、慢性无菌性前列腺炎 /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 ( 型 )和无症状炎症性前列腺炎 ( 型 )。其中 型根据前列腺液、精液中白细胞数量又分为非炎症性、炎症性两个亚型( A、 B)。1 诊断1.1  型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 ,寒战、高热、尿频、尿急、尿痛 ,会阴部坠胀痛。直肠指检可发现前列腺肿胀、压痛、局部温度高 ,表面光滑。若存在脓肿则有饱满或波动感 ,禁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正常大鼠前列腺内注射25%消痔灵注射液致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模型。结果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系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各组大鼠的白细胞计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病理学检查发现,前列栓高、中剂量组对前列腺病变范围和纤维增生程度具有明显的抑制和改善作用,前列栓治疗后病理学检查前列腺组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前列栓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B超引导下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威海市环翠区人民医院(264200)刘新宁代平我们采用B超引导下经会阴穿刺前列腺内直接注药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68例,效果满意。本组年龄26~58岁,平均35岁;病程1~12年。主要症状:①前列腺部位或直肠...  相似文献   

13.
<正>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慢性前列腺炎(CP)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常常在中老年患者中同时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BPH常与炎症改变并存。Gerstenbluth等〔1〕研究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的标本,发现至少87.5%的患者合并有前列腺炎,移行带甚至高达95%。在临床诊疗中,BPH与CP在临床表现上有诸多相似之处,如下尿路症状等。本文旨在研究合并CP的BPH患者中不同炎症  相似文献   

14.
李洪荣  国虹 《山东医药》2002,42(20):48-49
前列腺炎包括细菌性前列腺炎和非细菌性前列腺炎 ,是具有独自特性的一种综合征。近年来 ,我院从多方面、多角度综合治疗细菌性前列腺炎 14 5例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14 5例患者的年龄 18~ 5 3岁 ,平均为 36岁。其中有急性发作病史 12例 ,射精后疼痛并早泄 18例 ,无症状菌尿 15例 ,B超检查合并前列腺结石 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尿路刺激症状 ,如尿痛、尿急、尿频及夜尿多 ,会阴、阴囊及尿道内有不适感或疼痛。前列腺按摩液显微镜检查每高倍视野含有 10个以上白细胞。尿液、前列腺按摩液的细菌定量培养 (Stamey四杯法 )有反复发作的…  相似文献   

15.
慢性前列腺炎(CP)易反复发作,病原体检测困难。以往临床常采用前列腺液细菌培养检测病原菌,但受条件限制,其检出率不高。2004年~2006年5月。我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51例慢性非细菌性CP患者行前列腺液标本细菌学检测,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79例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10水平。结果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液中TNF-α、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且其升高程度随着患者病情加重而升高。认为前列腺液中的TNF-α、IL-10水平升高,二者可以作为判断前列腺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7.
泌尿生殖道疾患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15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52例非前列腺炎的其它泌尿生殖遣疾患和正常人对照;123例宫颈炎患者、52例正常育龄妇女对照,30例疗后复查患者,同时进行沙眼衣原体(Ct)PCR检测。结果显示: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Ct阳性率为27.1%(42/155),而且均为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对照组皆为阴性,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53例在前列腺按摩前初始尿和尿道脱落的上皮细胞,PCR结果:9例仅前列腺液阳性,3例仅尿液阳性,3例前列腺液与尿液同时阳性.其余皆为阴性,这结果似可说明,前列腺液的Ct主要来源于前列腺并非来源于尿道。123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分泌物Ct阳性率为31.7%(39/123).52例正常育龄妇女,Ct阳性单为3.8%(2/52).从显示的阳性率来看.二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30例PCR阳性的疗后复查患者Ct皆转为阴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应用聚合酶链技术(PCR)对门诊疑诊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及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检出单纯NG感染33例(9.09%),CT感染32例(5.15%),UU感染250例(23%),CT与UU合并感染13例,NG合并UU感染5例,NG合并CT感染4例,并应用PCR监测治疗效果。结论PCR检测慢性前列腺炎病原体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吕静  姜杰  闫力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22):5019-5020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临床以尿频、夜尿增多、进行性排尿困难、尿潴留伴有膀胱刺激征为主要表现[1].手术是彻底治愈前列腺增生的唯一方法[2],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是泌尿外科中最常用的手术方法,因疗效好、安全性较高、痛苦少,目前应用广泛,但由于患者年纪偏大、慢性基础病多的影响,TUR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3],如膀胱痉挛、疼痛、术后出血、电切综合征及尿道狭窄等,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手术前后护理措施有一定的关系[4].其中膀胱痉挛和术后出血与护理关系最为密切[5].本文对我院泌尿外科住院实施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的患者有预见性地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0.
经尿道电切治疗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6年 2月~ 2 0 0 0年 4月笔者对顽固性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采用经尿道电切 (TUR)治疗 ,效果良好。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 5 7例患者 ,年龄为 32~ 70岁 ,平均 41岁 ;病程 4~ 30年 ,平均 14.5年。有尿频、尿痛、会阴部及耻骨上区不适 ,腰骶部酸胀、睾丸痛、尿道烧灼感、尿道口流白色分泌物、阴茎痛、血精等。其中 12例伴排尿困难。部分病例尚有头晕、失眠及性功能减退。直肠指诊 :前列腺大小正常 36例 ,有不同程度的增大、质硬、活动差、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结节 2 1例。B超 5 7例均提示前列腺炎 ,合并结石 7例。均行前列腺液涂片及尿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