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癃闭 沈某,男,62岁,教师。1995年5月20日初诊。患者有前列腺增生病史3年余,此次复作小便不通4日。检查:前列腺如鸭蛋大小。刻诊:小腹胀满,胸腹痞闷不适,大便已4日未行,小便滴沥而下,日轻夜重,坐卧不安,腰痛如折,不思饮食,口干口苦,舌质紫暗,苔黄而干,脉弦滑有力。治当通腑祛瘀,清利湿热。药以小承气汤加味:生大黄10g(后下),枳实10g,厚朴10g,粉20g,乌药10g,车前子15g(单包),川牛膝20g,关木通10g,栀子10g,石菖蒲10g,4剂而愈。  相似文献   

2.
一、癃闭黄某,男,70岁。1984年6月因前列腺肥大,小便闭涩而入院。西医虑其年高,不宜手术治疗,靠插管导尿而邀余会诊。息者虽年高七十,但体气壮实,小便滴沥不畅,小腹胀满,大便干燥如羊屎,数天一解,舌暗少苔,脉沉弦。此为枯血败精,淤阻水道,洽宜通淤逐水。给服大黄甘遂汤加味:大黄10克,甘遂5克,阿胶15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服药1剂,解黑色大便2次,导尿管被小便冲出尿道,但小便仍短。继以原方减量:大黄6克,甘遂3克,阿胶10克,桃仁10克,木通10克,服药3剂,患者已能自行排小便,小腹胀满缓解。后以六味地黄汤加王不留行、桃仁、木通善后调理。  相似文献   

3.
血腑逐瘀场出自清·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由当归、桃仁、红花、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效。原方本用于胸中瘀阻兼有气滞之证,笔者以该方临证变通,治疗瘀血所致之前列腺肥大、失眠、盗汗,获效颇好,观介绍如下。一、前列腺肥大卢某某,男,70岁,1996年8月30日诊。患者尿频、尿意不尽半年余。经B超提示:前列腺肥大Ⅱ度,弹性尚可,中央沟变浅,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刻诊:小便点滴而下,尿细如线,每小时4~5次,小腹憋闷胀痛,神情苦闷。舌质紫暗,有瘀点,脉沉涩。…  相似文献   

4.
张某,男,63岁,退休工人。1985年5月26日就诊。因膀胱结石术后七天,小便突然中断,少腹拘急胀满,需留置导尿管才可排尿。动员再手术,患者不同意而要求服中药。证见腰腿酸软,排尿困难,涩痛,舌质紫暗夹淤点,苔白,脉细涩有力。证属气化不利,州都失职,淤血内阻兼肾阳不足。以行气活血,化淤通络,佐温肾助阳利尿为治。处方:泽泻20克,云苓12克,猪苓9克,桃仁12克,五灵脂15克,川芎9克,海金砂30克,熟附子9克,生黄芪20克,白术9克,丹参15克。服药一剂,小便即通并随尿排出淤块。服药三剂后,膀胱气化已恢复,乃拔除导尿管,以原方加党参9克续服七剂,以巩固疗效。  相似文献   

5.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之常用方剂。笔者临床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病症,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王某,男性,76岁。患者因排尿困难,小便点滴不畅来我院就诊。经西医外科检查:膀胱充盈平脐,肛诊前列腺肥大,中央沟消失,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曾用抗生素、雌性激素等药物并插导尿管治疗半月,病情不见好转,仍需用导尿管导尿。后嘱患者手术治疗。因病人害怕,拒绝手术。请中医会诊。证见:小便闭塞,点滴不畅,小腹胀满隐痛,纳呆便溏,少气懒言,精神疲乏,形体赢瘦,舌淡苔薄白,脉沉弱。中医诊断…  相似文献   

6.
李乃桂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3):1784-1784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之常用方剂。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癃闭王某,男性,76岁。患者因排尿困难、小便点滴不畅来院就诊。经西医外科检查:膀胱充盈平脐,肛诊前列腺肥大,中央沟消失,诊断为“前列腺肥大并尿潴留”,住外科病房。曾用抗生素、雌性激素等药物治疗,并插导尿管治疗半个月,病情不见好转,仍需用导尿管导尿。后嘱患者手术治疗。因患者害怕,拒绝手术。请中医会诊。证见:小便闭塞,点滴不通,小腹胀满隐痛,纳呆便溏,少气懒言,精神疲乏,形体羸瘦,舌淡苔薄白,脉沉弱。用补中益气汤加肉桂3g、通草6g、车前子15g、泽泻15g,1剂/d。服药6剂,尿液从导尿管周围渗出。取出导尿管,小便能自行排出,但不甚通畅,并有涩痛,又继续服上方6剂,小便通畅无涩痛,食欲增加,一切恢复正常,病愈出院。按:癃闭一证,系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内经》曰:“膀胱者,州都之官,精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其气化之出,有赖三焦,三焦决渎失常,以致水道不通。患者年迈,脏腑虚弱,病所虽在膀胱,但其本在于脾胃虚弱,不能升清降浊。李东垣说:“脾胃虚则九窍不通”。本证是老年气虚癃闭,故选李氏补中益气汤为主。...  相似文献   

7.
<正> 患者,男,30岁,教师。1996年4月19日初诊。患者于本月14日突然发生小腹剧痛伴头晕呕吐、小便频数、排尿困难等。自以为“蛔虫病”,服驱虫药后无效,翌日转为阵痛。自诉:16日晚发现阴茎内缩,龟头触觉不灵,小腹疼痛,精神紧张。舌淡苔白厚而腻;脉弦而缓。综上证脉,病为“缩阳证”。方用暖肝煎合二陈汤加减:当归10g,小茴香6g,桂枝6g,台乌药10g,吴茱萸4g,陈皮6g,木香6g,茯苓10g,补骨脂20g,柑杞15g,甘草3g。上药服2剂后,于4月21日复诊:药后腹痛大减,阴茎已能伸出,但仍觉胸闷不  相似文献   

8.
临床资料2002年7月~2004年7月,我院共治疗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年龄55~91岁,平均66岁。病程5~30年,平均11.5年。主要症状为小腹胀痛、夜尿多、排尿不畅、尿中断、尿无力、尿余沥、点滴而出甚至尿闭。治疗方法中医辨证治疗:①湿热下注型:小便频数短涩,尿黄赤量少,点滴不畅,小腹胀满,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化湿,通利膀胱。处方:车前子15g,扁蓄15g,瞿麦15g,滑石15g(包),栀子10g,大黄5g,灯芯草5g,琥珀3g(冲),金钱草15g,甘草10g。②肺热壅盛型:小便点滴不畅或不通,伴有胸闷,咳喘咯痰,口干烦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治以清热宣肺,通利…  相似文献   

9.
强中验案2则     
例1.朱某,男,27岁。1978年5月20日初诊。自诉婚后半月余,出现性欲增强,阴茎常自行勃起坚硬,昼夜如此,精液常自行流出,只于交媾后暂软一时,过后仍勃起如故。患者形体壮实,两目红丝满布,口苦,饮食纳差,小便黄,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而腻,脉滑而数。综合脉证,此属肝胆湿热内盛,相火偏亢妄动所致。治宜清利肝胆湿热。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6g,木通6g,泽泻6g,车前子6g,生地15g,当归10g,丹参15g,甘草梢15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服。注意起居及饮食调理,并禁房事。连服  相似文献   

10.
消渴治验     
王××,男,56岁,罹患“糖尿病”三年,经多次住院治疗,仍口渴多饮,昼夜饮水量达7000毫升,能食易饥,小便频数量多,色如米泔,日十余次,腰酸痛。两脉沉数无力,苔薄黄,质红。糖尿卅,空腹血糖190毫克%。此为肺肾阴虚,胃经蕴热。治以滋肾润肺,清解胃热。处方:山药30克、花粉30克、生地15克、山萸肉30克、伙苓15克、泽泻10克、陈皮10克、知母15克、沙参15克、石膏20克、枸杞15克、黄芪20克、生猪胰子10克(切碎)。连服10剂后,“三多”证状减轻,尿已  相似文献   

11.
例一:徐某某,女,48岁,药剂师,住院号3772.1985年10月5日就诊。自诉从1984年9月始,小便呈乳白色,时挟有血丝或血块,头昏,神疲乏力,腰胀一年余,一直中西药结合治疗,病情时轻时重,近一月小便混浊如膏,稍劳累则更甚,血块增多,有时呈肉眼血尿,舌苔薄白,脉细无力。小便化验:RBC满视野,乳糜定性阳性。临床诊断血性乳糜尿。辨为脾肾两虚,气不摄精,精微下注,拟双补脾肾,益气升清.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g,太子参20g,白术10g,云苓15g,女贞子10g,旱莲草10g,生地30g,小蓟15g,藕节15g。水煎服,4剂。二诊:诉白天尿液转清,夜间小便一次转为混浊,偶呈血性。余证同前。上方加白茅根20g,水煎服7剂。  相似文献   

12.
陈某某,女,30岁。1984年12月21日,妊娠足月行会阴侧切分娩后,小便不能自解,经用西药、针灸等未效。于24日请中医会诊,证见头昏、气短、自汗、夜寐欠佳、口干、小便4天未解,苔白,脉细。拟补中益气汤2剂,小便仍不能排出。据其小腹胀痛拒按,恶露色黑不畅,舌红紫,脉细涩,则以益气养血、活血祛瘀为治。处方:党参12g,当归9g,川芎4.5g,益母草9g,(?)山楂10g,桃仁10g,留行子9g。1剂后,小便自解,再剂而愈。按:气虚血瘀致膀胱气化不利,益气活血为针对  相似文献   

13.
例 1:男患 ,73岁 ,于 1993年 4月 2 7日初诊。病人小便点滴不下 ,小腹胀痛 ,腰酸痛 ,尿常规白细胞 30~ 4 0 ,西医诊断为 :前列腺增生合并尿路感染 ,终日导尿 ,病人痛苦不堪。脉弦滑而稍数 ,舌质红 ,苔少。曾静点多种抗生素均无明显疗效。服中药八正散之类百余剂 ,效亦不显。辨证为肾阳衰微 ,下元虚寒 ,湿浊痰瘀 ,阻塞水道 ,治以调补肾中阴阳 ,清热利湿之法。方用滋肾通关丸合八味肾气丸加清热利湿之品。处方 :熟地 2 5g,山萸肉 15g,山药 15g,茯苓 15g,丹皮 15g,泽泻 15g,黄柏 15g,知母 15g,肉桂 10 g,附子 10 g,瞿麦 2 0 g,蓄 2 0 g,车前…  相似文献   

14.
向某,女,48岁,农民,1983年10月11日初诊。病者一年前曾患急性肾盂肾炎,经治而愈,现又复发。口苦咽干,小便赤涩,少腹微胀痛,腰酸软无力,苔黄,脉眩。此乃湿热流注下焦,结于膀胱,而成热淋。治宜清热利湿通淋。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当归各20g,生地、栀子各12g,柴胡、木通各10g,车前子、泽泻各15g,甘草5g。水煎服,2剂。  相似文献   

15.
土虚木乘 患者,女,37岁,盛夏患胃脘胀痛,呕哕食不下.医者按食积伤胃立论,疏方加减进服,5天不见效应,反小腹胀痛拘急,小便不利.察体观色:面色萎黄,巩膜黄染,神疲肢倦,起则头眩,似饥难食,强食呕哕,小便涩少急迫、尿黄,脉沉苔腻.胃损脾虚,升降失调,湿滞中洲,肝叶不展,胆汁瘀积,外溢成黄.运脾和胃,利水退黄立法,疏方茵陈五苓散合平胃散加减:茵陈30g,云苓12g,泽泻12g,猪苓12g,白术12g,桂枝10g,苍术10g,厚朴12g,陈皮10g,白芍18g,甘草6g.5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药后,脘腹胀疼大减,小便通利,效不更帖,继服15剂,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16.
妊娠小便不通,古称为妊娠“转胞”或“胞转”.多发于妊娠的中、晚期,但早期亦有之.我们治愈早期妊娠“转胞”一例,效果速捷,现报告如下:杨××,女,34岁,泌阳县湘河人,社员,1976年4月求诊.自诉:历经五次怀孕,都于3个月左右出现小便不通,小腹胀痛,心烦不得卧,多方求诊不验,只好导尿,服乌洛托品等,最后都无济于事,而以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此次已是第六次怀孕,不足3个月又同样出现上述诸证,故住院求中医治疗.证见精神倦怠,面色(白光)白,身体消瘦,脉虚无力,舌质淡,体胖,苔薄白(自述平时有子宫脱垂).诊断转胞证.辨证气虚型.  相似文献   

17.
上肢震颤案     
白××女42岁,米脂县郭家砭乡白渠村人,初诊日期:1985年6月28日主证:右上肢震颤摇动不定、疼痛,拘急已一个多月,伴以头痛、手足心发热、口干、舌暗苔白、脉沉细而弦。辨证:属肝肾阴亏、肝风内动。治则:滋肾平肝方药:生地20g 女贞子15g 山药15g 丹皮10g 泽泻10g 勾丁15g 天麻10g 草决明15g 地龙10g 白芍10g 代赭石30g 先煎 5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18.
例一、缪某,男,34岁。起病八天,于1983年6月4日就诊:双下肢痿软,流胀沉重,不能行走,两手无力,食欲不振,乏力,口干,溺黄,舌尖红,苔薄黄,脉沉缓。西医诊为“周期性麻痹”。此乃湿热之邪,流注四肢,浸淫经脉所致。治拟清化湿热。处方:川黄柏12克,川牛膝30克,漂苍术12克,薏苡仁15克,宣木瓜15克,泽泻12克,佩兰10克,木通10克,草梢6克,进五剂病情好转。宗上方去泽泻、佩兰、木通,加西党、黄芪、枸杞、续断,续进四剂而愈。例二、莫某,男,13岁。于1984年8月4日就  相似文献   

19.
杨海宁 《医学文选》2000,19(1):57-57
龙胆泻肝汤为《医学金鉴》方 ,由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组成 ,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三焦湿热之效 ,主要用于肝胆实火上炎和肝经湿热下注诸证 ,临床应用广泛 ,若加减得当 ,辨证准确 ,疗效显著 ,现举验案数例。1 高血压  男 ,6 0岁。因头晕胀痛 1天就诊。病因起于与人发生口角后 ,证见头晕目眩 ,头痛胀 ,面色潮红 ,目赤、心烦口苦 ,腹胀纳呆 ,大便干结 ,血压 16 0 / 10 0 mm Hg。苔黄 ,脉弦数。证属肝火上炎 ,肝阳上亢 ,治以清肝泻火法。药用龙胆草、菊花各15 g,山栀子、黄芩、生地、泽泻、木通…  相似文献   

20.
例1 肝炎伴腹水患者宋某,男,36岁。于2000年4月4日,经衢州市人民医院检验:谷丙转氨酶266单位,上升;总胆红素53.70单位,上升。诊断:肝炎。患者未接受住院,经门诊治疗无效。 于4月12日来我所求诊,初诊:全身皮肤黄染,眼白睛黄色明显,胸胁痞满,身重,腹胀有腹水,纳呆,便溏,小便黄短,下肢不肿,舌质淡白,苔淡黄浊腻,脉濡滑数。属湿重于热阳黄疸证。随开绵茵陈五苓合金铃子散:绵茵陈50g、桂枝6g、猪苓9g、茯苓9g、炒白术8g、泽泻15g、煨金铃子9g、元胡索9g。7剂,嘱水煎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