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华楠  毛兵  李宁 《河北中医》2012,34(4):639-640
中医学与西医学在不同的理论体系下的不同的思维方法、哲学认识方法以及文化背景,是影响中医学教学的重要因素.大多数西医院校将中医学列为临床课程,中医学一般在第3学年,与西医的一些临床课程同时开课.对于系统学习了西医理论基础的学生来说,已经较全面地接受了西医理论,形成了较稳定的现代医学模式和思维方法.中医学基础的思维方法、哲学文化背景的缺失以及中西医思维方法的巨大反差与碰撞是学生接受中医理论的一大难关,学生对于中医抽象的阴阳五行和独特的脏腑学说等理论和专业术语难以理解和接受,并且学习中医时常有先人为主的思想,往往习惯性地应用现代医学的思维方法、医学模式去机械的论证中医理论的内涵,以人体形态学结构实体为原型去对照以人体功能态为模型的中医学.  相似文献   

2.
运气学说是基于中医"天人相应"思想,以"气化"为理论工具,对天人之间气化关系的考察是中医气化学说的精髓所在。阴阳五行学说渗透在中医学的各个领域,没有阴阳五行,运气学说便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故从气化学说和阴阳五行思想两个方面探讨运气学说的哲学基础,以期深入理解运气学说的内涵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医哲学方法论由中国古代哲学思想衍化,主要涉及的哲学范畴包括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是中医学观察和认知客观世界、深刻认识自然规律而产生的原创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中医特色方法论体系。中医学本科专业创新能力培养是中医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责任,亟待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阶段等极早期即将中医学学科特征贯穿于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中,以中医哲学方法论为思维模式、以传统"师带徒"为形式特征、以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体系探究深度为评价机制,"早吸引、早关注、早创新",实施中医学本科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培训。  相似文献   

4.
陈耀忠  王哲学 《光明中医》2008,23(11):1793-1793
《周易》最早提出了天地整体观及阴阳恒动观。特别是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阴阳五行概念,对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形成,起到了奠基石的作用。本文溯本求源,对《周易》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关系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阴阳五行渊源及其学术内涵辨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程容  朱向东 《中医药学刊》2004,22(3):512-514
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是一种哲学上的方法论,渗透到中医学中则成为中医学中独特的思维方法。认识阴阳五行学说,首先揭示其方法论的科学内涵,才能理解其在医学中的运用意义。探寻先秦哲学发展的轨迹,主要从早期阴阳家言,到《周易》哲学的成熟、邹衍思想的形成三个方面,结合现代科学中的地理、气候知识对阴阳五行学说产生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正确掌握和运用阴阳五行,推动中医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院创办近三十年来的第一本中医基础正式教材,也被列为高等中医自学考试教材。为了使学者更好地掌握基础理论,特将其中须加深理解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几个问题学习阴阳五行的内容,首先要明确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的意义,以及五行的特性和对  相似文献   

8.
中国哲学在中医理论尤其是方法论研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间包括各种哲学思维方式对中医学方法论研究的影响,它对于阴阳五行学说的诠释和中医临床诊疗的真实理解,将具有指导意义的感性材料转化为理性依据做出一系列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对发展现代各门科学技术具有普遍意义。为发展传统的祖国医学,并使其现代化,为创造祖国统一的新医药学,同样极需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毛主席曾期待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这是有重大意义的。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要从贯穿它的理、法、方、药各个方面的阴阳五行学说入手,因为它是中医学的理论思维方法和哲学基础。任何具体科学的大厦都是建立在某种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直接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涵蓄国学思维的精髓,二者唇齿相依,鱼水共存。作为中医学的入门课程--《中医基础理论》,其基本特点、思维范式、哲学体系、以及发展历程,更是与中国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且熔炼了传统文化中诸多学科知识,通过气、阴阳、五行学说加以建构,形成了自己的医学理论体系。所以培养中医哲学思维是从根本上理解中医学的钥匙。文章重在探索如何运用二维四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应具备的哲学思维,并指导日后的临床实践,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单纯记忆气、阴阳、五行、辨证论治等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概念,而在于通过更新教学模式,转换学生的学习思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能力,从认识论的角度,以意象思维切入,真正做到"知其所以然"。  相似文献   

11.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就是在阴阳五行的哲学基础上得到了成长、升华。阴阳五行讲的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相互制约及动态平衡,但是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其最核心应是调和、和谐、协调之意,即阴阳五行的核心是“和”。  相似文献   

12.
运气学说不只是在七篇大论,也不仅仅是疾病预测的问题。《黄帝内经》中到处都是五运六气,需要用五运六气来重新认识中医基础理论的许多原理。三阴三阳六气说是中医阴阳学说的精髓和特色体现。《黄帝内经素问.阴阳离合论》描述的三阴三阳,表述了阴阳离合的六种状态。笔者据此绘制的“三阴三阳开阖枢时空方位图”和“三阴三阳太极时相图”可以作为理解中医阴阳学说的基本图式。五行即五运。把一年分作五个时段,就会依次出现以木、火、土、金、水为代表符号的五大类自然气息,是为一年中的五个主运。五行是五运的符号,五运是五行的灵魂。阴阳五行和五运六气,首先是古代的自然科学模型,在中医学中是具体的医学理论。撇开五运六气,阴阳五行就成为抽象的哲学概念。天人相应是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灵魂,五运六气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有了五运六气,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天人相应思想。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基础理论,上百万字,由两大基本指导思想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及三大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和经络学说)五个部分构成,"六疗"就贯穿在中医基础理论之中,并从中提炼出来;中医学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中医学发展至今,已有五千余年的历史,至今仍是世界医学领域里极具发展后劲的医学理论系统。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想从浩如烟海的五大学说中获得属于自己的有益健康知识显然并非易事。即使是非常精通中医学的专家和医务工作者,要完全记住众多  相似文献   

14.
杨毅  王醊恩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5):1284-1284
<中医基础理论>是学习中医的入门课,藏象学说又是其中的核心教学内容.但是由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产生于二千多年前,内容古朴而抽象,而且其中一些概念与现今不尽相同,这些都令初学者难以掌握.如何提高学生对本章内容的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中医藏象学说的理解,是我们在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就此,笔者结合个人教学体会,谈几点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15.
夏瑢  关昊 《中医教育》2009,28(1):39-40
中医基础理论(以下简称中基)是研究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思维方法、以及中医对人体生理、病理的认识、养生防治等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一门学科。作为整个中医课程体系中的入门基础课,新生普遍认为接受中医基础理论比较困难,特别是对传统中医思辨、表述方式的快速理解和掌握,一直是困扰教学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形成于古代社会 ,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接收了古代哲学气论的合理内涵 ,从而创建了独特的中医学理论体系。本文论述了古代哲学思想 (主要是儒家和道家思想 )中的“气论”对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学的必修课,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他各门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改革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案例教学将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临床思辨能力.从案例的选择、引入时机、分析和评价几个环节探讨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中医“气”的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的学说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几乎贯穿在整个中医学中,和阴阳五行等学说同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但“气”是核心部分。在中医临床上“气”的学说对诊断和治疗起着直接指导作用,和气功的关系最为密切。探讨“气”的本质,将对中医现代化,中西医逐步结合创立我国独特的新医学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李定祥  彭珣  郭芮  刘琴  邓奕辉 《中医教育》2020,(2):40-43,49
"象思维"是一种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是中医的核心思维方式,培养此思维方式对刚接触中医学的学生十分重要。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教学者需带领学生理解和准确把握"象思维"的特点、思维方式,从多角度将其与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紧密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形成"象思维"。从汉字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概念教学中的运用和天人合一中的"象思维"在中医基本理论教学中的运用两方面探讨如何在课堂引导学生发掘"象思维"。  相似文献   

20.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开展有教无类,因人施教、分层教学的教学模式,是为了有效地达到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加快培养人才而特设的方法。《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思政分层教学,紧紧围绕培养医学专业学生热爱中医思维、明晰中医理论、阐释中医精髓,深谙中医方法、自信民族文化等教学目标而设,设计并采用数字化多语种在线教材,经典传承象思维,实训以小儿多动症临床治疗的实际案例作为基于问题学习的引导,将学生思维引入到具有情境性的知识状态中接受中医哲学、中医藏象理论,在明晰中医心与西医解剖心的区别中接受"心主神明"为核心的藏象理论,进一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心主神明"的产生渊源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密切联系的背景,培养和建立学生联系中国哲学学习中医学的思维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有关中医理论科学性的理性思考及价值观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