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渊丸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7例,对照组28例,2组患者均行鼻内窥镜下鼻窦功能性手术,术后鼻腔局部用药及内窥镜下鼻腔常规换药处理。对照组同时口服抗生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鼻渊丸。观察患者鼻腔黏膜肿胀消除以及鼻腔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9%,对照组为82.14%;2组患者术后1周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黏膜功能恢复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鼻渊丸可能通过加速鼻黏膜修复明显改善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五黄液鼻腔灌洗对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纤毛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慢性鼻-鼻窦炎经鼻内镜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治疗组采用五黄液灌洗鼻腔治疗,对照组采用0. 9%氯化钠注射液灌洗鼻腔治疗。观察2组术前及术后1、3、6个月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及术后6个月,2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1、3个月,治疗组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较对照组更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五黄液在促进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术后患者早期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方面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刘爽  马文成  隋强  王伟 《陕西中医》2020,(7):929-93194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对慢性鼻-鼻窦炎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选取200例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 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连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的临床干预效果,记录术后主要症状的缓解时间,比较与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相关的三个阶段的时间,进行鼻窦CT评分、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 Kennedy)评分,评价鼻黏膜纤毛功能转归情况。结果:与对照组82.00%(82/100)的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3.00%(93/100)的有效率显著升高(P<0.05);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流涕鼻塞、黏膜水肿、囊泡消失、嗅觉恢复等症状的缓解时间显著缩短(P<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优于对照组,各个阶段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缩短(P<0.05); 两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窦CT评分、Lund-kennedy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 组间比较,以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8周的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更好,糖精清除时间更短,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度更高(P<0.05)。结论:鼻窦炎口服液口服联合布地奈德超声雾化鼻吸入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患者疗效确切,可明显缓解术后临床症状,加速术腔黏膜形态转归和上皮化过程,促进鼻腔黏膜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鼻窦炎口服液鼻腔冲洗配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鼻-鼻窦炎术后并发症的疗效及对鼻腔黏膜组织中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08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5例。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及激素预防感染的基础治疗上,应用鼻窦炎口服液鼻腔冲洗及耳穴贴压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鼻腔冲洗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34%,对照组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及3个月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L-K评分及L-M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症因子IL-6、CRP表达水平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鼻内窥镜术后应用鼻窦炎口服液冲洗及耳穴贴压具有较好的近期和远期疗效,能有效降低局部鼻腔环境中炎性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阿奇霉素联合中药鼻腔灌洗在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行鼻窦炎内窥镜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术后48 h开始给予阿奇霉素鼻腔灌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窦炎口服液鼻腔灌洗,2组均治疗到术后1个月,观察2组治疗前及随访术后3个月的主观症状体征评分、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Mackay(L-M)评分、生活质量(SNOT20)评分以及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3个月鼻塞、脓鼻涕、头昏头痛、嗅觉评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Lund-Kennedy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M评分、SNOT20评分均明显改善(P均<0.05),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鼻窦炎口服液鼻腔灌洗能够显著改善鼻窦炎内窥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促进鼻黏膜纤毛结构恢复,抑制机体炎性反应,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治疗鼻窦炎的疗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进行鼻内窥镜手术及常规术后治疗的患者9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46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予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持续雾化1个月,观察治疗效果及术腔康复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头痛、流涕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鼻塞、嗅觉减退、鼻甲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腔清洁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黏膜转归竞争、上皮化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2个月实验组鼻黏液纤毛传输速度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实施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术后给予化湿通窍方雾化术腔可缩短黏膜上皮化时间,促进鼻黏膜纤毛功能恢复,临床应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鼻渊舒口服液对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术后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的影响。方法将172例经内窥镜鼻窦手术(FESS)治疗的慢性鼻窦炎和鼻息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于术后予以常规综合辅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观察对比2组治疗效果,记录2组术后鼻腔黏膜形态恢复时间及功能转归情况,并记录2组用药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鼻腔黏膜形态转归各个阶段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3个月的纤毛传输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FESS术后辅以鼻渊舒口服液治疗,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鼻腔黏膜形态和功能转归,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Ⅱ型慢性鼻窦炎术后黏膜水肿的效果。方法:36例分为两组,均在鼻内镜手术后用西药冲洗液冲洗术腔,治疗组以参苓白术散口服,对照组以雷诺考特鼻喷雾剂喷鼻,治疗4周,随访6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88.8%,对照组4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鼻腔黏膜修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加减方治疗鼻窦炎术后黏膜水肿疗效显著,能缩短鼻黏膜修复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中药鼻腔冲洗对减少鼻腔分泌物及改善鼻黏膜水肿的效果。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鼻内镜术后第3天开始每天2次鼻腔冲洗4周,对照组50例鼻内镜术后不进行鼻腔冲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对照组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用中药鼻腔冲洗对减少鼻腔分泌物及减轻鼻黏膜水肿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化湿通窍液”雾化吸入对鼻内镜术后患者鼻黏膜转归的影响,并观察术后患者鼻黏膜形态和功能恢复的规律。方法:将经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慢性鼻-鼻窦炎(伴有鼻息肉)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术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的方法。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变、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的变化以及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2组在症状、体征、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术腔清洁时间、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炎性细胞数目等方面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使用中药“化湿通窍液”雾化术腔能更有效地消除鼻黏膜水肿,促进术腔血液循环、分泌物吸收及术腔黏膜再生修复,加快炎症消退,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生理盐水冲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芪香液经鼻雾化对鼻内镜术后鼻黏膜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择慢性鼻窦炎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行功能性鼻窦内窥手术。术后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芪香液经鼻雾化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经鼻水雾化,观察治疗前后两组平均术腔清洁时间、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术腔清洁时间、鼻黏膜纤毛传输速度及中医证候改善方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情况(P 0.05)。结论:术腔芪香液经鼻雾化能有效消除鼻黏膜水肿,加快鼻黏膜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术后不适感,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鼻腔冲洗与丙酸氟替卡松(FP)喷雾剂联合治疗慢性鼻窦炎鼻内镜术后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鼻窦炎(CRS)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于术后接受常规治疗和FP喷雾剂喷鼻,观察组在该基础上,给予2%高渗氯化钠溶液冲洗,再给予FP喷雾剂喷鼻,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量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和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分别为5.0%和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分别为(10.21±3.48)周和(12.17±4.59)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冲洗联合FP喷雾剂能改善CRS鼻内镜术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加治疗有效率,促进鼻腔黏膜恢复,减少术后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清鼻丸对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本院施鼻内窥镜术治疗的鼻窦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清鼻丸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清鼻丸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清鼻丸,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黏膜转归、上皮化情况。结果:术后应用清鼻丸组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鼻塞、脓鼻涕、头昏头痛症状得到了良好的改善;清鼻丸组的息肉、水肿、鼻漏、瘢痕、结痂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口服清鼻丸组上皮化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鼻丸能有效地促进鼻窦炎鼻内窥镜术后的良性转归,对鼻窦炎患者施鼻内镜术后黏膜上皮化有促进作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窦球囊扩张术(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患者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的影响,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将75例CR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8例行BSP术,术后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37例于BSP术后给予常规处理及清窦通窍方口服+熏蒸3个月。观察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腔黏膜、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并记录嗅觉、鼻通气和鼻黏膜纤毛清除能力、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鼻塞、鼻漏、喷嚏、流涕、嗅觉下降、头晕头痛)的视觉模拟评分、Lund-Kennedy评分、SNOT-20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观察组以上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TT主观嗅觉测试法分级均显著改善,观察组分级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鼻阻力、鼻腔最小横截面积到前鼻孔距离(DCAN)均显著减少(P均0.05),纤毛清除率、纤毛清除速率、鼻腔容积(NCV)、鼻腔最小横截面积(NMCA)均显著增大(P均0.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显著降低,观察组以上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BSP联合清窦通窍方内口服+熏蒸治疗CRS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促进嗅觉功能、鼻腔通气和鼻纤毛清除功能恢复,其机制之一可能与下调IL-5、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鼻炎清冲洗剂"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病人鼻内镜手术后鼻黏膜纤毛运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鼻内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1个观察组和2个对照组,各组均于术前、术后3个月进行糖精试验测定鼻腔黏膜纤毛运输功能。其中观察组采用"鼻炎清冲洗剂"冲洗鼻腔治疗,对照组分别采用生理盐水和庆大霉素冲洗治疗。观察三组病人术前、术后鼻腔黏膜纤毛运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鼻炎清冲洗剂"组的鼻腔黏膜纤毛运输功能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炎清冲洗剂"能有效促进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纤毛运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鼻-鼻窦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在实施功能性鼻内镜手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鼻渊通窍颗粒。在术后对2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比较2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生存质量和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为6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36,P0.01);术后1个月时2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后8周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辅助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相对于术后常规治疗能够提高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有效率,促进症状改善,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药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冲洗对鼻息肉术后康复和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月行鼻内镜手术的鼻息肉患者1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患者术后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经鼻雾化吸入治疗,而对观察组患者在予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予以鼻窦炎口服液鼻腔冲洗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以及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的各主观症状体征VAS得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者的鼻内镜黏膜形态评分(Lund-Kenenedy)、鼻窦CT评分(Lund-Mackey)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患者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8(IL-8)以及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以及鼻窦炎性疾病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SNOT-2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鼻腔冲洗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对行鼻内镜下鼻息肉切除术后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促进鼻黏膜的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鼻炎康汤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胆腑郁热证疗效及对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给予克拉霉素治疗,观察组6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鼻炎康汤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主要证候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0(SNOT-20)评分及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变化情况,统计2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头面部胀痛及嗅觉减退或丧失积分,VAS评分,Lund-Kennedy评分及鼻部症状、睡眠障碍和情感结局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5),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指标改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炎康汤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胆腑郁热证可有效减轻相关症状体征,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加快鼻黏膜纤毛传输速率,且未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煎剂冲洗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后术腔黏膜修复的影响。方法鼻内镜术后患者42例,随机入组中药煎剂洗液治疗和对照组(中药配方颗粒、生理盐水),术后第2天取出鼻腔油纱条开始冲洗,每日2次,每次100 mL,观察周期为1个月,观察指标为术腔清洁情况;术后1个月随访时进行鼻黏膜组织病理镜下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中药煎剂对比生理盐水在第3周达到术腔清洁的例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鼻黏膜镜下超微结构评分中药煎剂对比中药颗粒、生理盐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术后中药煎剂冲洗达到术腔清洁所用时间及对术腔黏膜病理超微结构的修复均优于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20.
张健  俞其光  王海国 《新中医》2016,48(6):169-171
目的:观察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行鼻内镜术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术后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鼻渊通窍颗粒治疗,均治疗4周后随访6月。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存质量的情况,以及2组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0%,对照组为76.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积分、鼻腔黏液纤毛清除能力、VAS评分及生存质量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鼻渊通窍颗粒联合鼻内镜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