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抑郁症可归属中医学“郁证”范畴。中医临床治疗抑郁症在常规通用的从肝论治之外,亦不可忽视从脾胃论治抑郁症的思路。脾胃主受纳运化,脾胃为气机升降枢纽,抑郁症病机与脾胃虚弱、脾胃湿困所致的脾失健运,以及与气血亏虚、气滞血瘀所致的气血失调密切相关。脾失健运,气血化生不足,脏腑失养;水液代谢异常,聚湿凝痰;中焦气机升降失调,气滞血瘀,浊邪上扰,虚、痰、瘀、滞相兼,发为抑郁。从脾胃论治抑郁症需以健脾化痰、疏肝理气为要,以使气血充沛,阴阳调和,枢机重建,情志条畅。  相似文献   

2.
从脾胃论治肺癌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脾胃方面探讨了肺癌致病的机理。认为肺癌的发生多由于正气不足,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紊乱而成,病机可概括为正虚邪实。正虚多由于脾胃气血生化之源不足;邪实多由于脾胃虚弱脾失健运,致痰浊内生,痰瘀互结。故治疗上其一扶正固本,调理脾胃;其二扶助脾胃,化痰湿祛瘀血。  相似文献   

3.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4.
《景岳全书·泄泻》中说:“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纳化水谷,若脾胃运化失健,气机升降失常,水谷清浊不分,遂混杂而下,则发为泄泻。凡外感风暑湿寒热、内伤情志、饮食失宜等,皆可伤及脾胃,导致泄泻。然脏腑相连,五脏相关,脾胃的运纳还有赖于诸脏的协助配合尚能完成。临床所见,五脏之中,导致泄泻的主要因素是脾失健运,同时,肝失疏泄、肾失温煦也是影响脾运失常进而发生泄泻的常见原因。因此,张珍玉教授认为泄泻的病位主要在脾,与肝、肾存在密切关系。以下就张珍玉教授对泄泻的独到认识进行初步总结。1脾与泄泻泄泻是…  相似文献   

5.
结合古代文献及青少年生理病理特点,分析青少年高血压的中医病因病机。青少年高血压的病因主要包括:饮食不节、七情内伤、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病机分为虚实两端,实者多与风、火、痰、瘀等病理因素有关,虚者多与精气血等因素有关,主要有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痰瘀互结、先天不足、气血亏虚等。青少年高血压病位主要涉及肝脾,以脾失健运、肝失疏泄为本,痰瘀互结为标,标本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加之先天禀赋不足,后天气血化生乏源,共同促进本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浅谈抑郁症之病因病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抑郁症不能等同于中医郁症,抑郁症的病因病机主要是思虑过度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肾精亏虚,脏腑气血功能失调,元神失养。病位在脑,涉及心、肝、脾、肾多脏,中医辨证以虚证为纲。  相似文献   

7.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情感障碍性精神疾病,是一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临床表现为情感低落,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并伴有食欲减退、睡眠障碍、性功能减退等躯体症状,其发病主要由于思虑过度引起的,中医认为,抑郁症的病位主要在肝,但文章认为其病位与脾亦有密切关系,脾失健运在抑郁症的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血不足,以及心失所养、心脾两虚从而加重抑郁状态,文章旨在探讨脾失健运与抑郁症发病机制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8.
康志媛  李真 《中医学报》2016,(12):1904-1907
李振华教授根据《黄帝内经》及相关理论,抓住"女子以血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主健运的生理特点,确定脾失健运、脾失统摄及脾虚下陷是经、带、胎、产诸症的基本病机。确立以健脾法为主治疗妇科病的思路与方法,具体方法为:采用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止血治疗崩漏;采用健脾疏肝、活血化瘀治疗闭经;采用疏肝健脾、活血止痛治疗痛经;采用健脾疏肝、清心豁痰治疗脏躁;采用补肾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活血治疗不孕症;健脾益气燥湿治疗带下病;采用益气摄血、养血活血治疗产后恶露不绝,均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医整体观叶品良老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精津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呈气滞;气滞血运不畅则呈血瘀;脾失健运,肾虚不化,津液凝滞,则呈痰湿。故肝脾肾三脏同调,使气行血行,湿化痰消。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医整体观叶品良老师认为子宫腺肌症的发病与肝脾肾三脏以及气血精津关系最为密切。由于各种原因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肝失疏泄,气机不利,则呈气滞;气滞血运不畅则呈血瘀;脾失健运,肾虚不化,津液凝滞,则呈痰湿。故肝脾肾三脏同调,使气行血行,湿化痰消。  相似文献   

11.
心主神藏脉,脾生营舍意。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在心神的统一调节下,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互调互用,共同完成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水谷精气是维持基本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作为生命活动的高级表现形式,神志活动必须依赖脾胃化生的气血濡养。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肠道微生物能够诱发精神疾患,进一步佐证了心脾相关理论。小儿脾常不足,无论外感内伤、喂养不当皆损伤脾之运化,脾虚失运则化源不足,心失其濡养致神志不调;或脾胃失调,升降失司,湿聚成痰,痰浊随气机逆乱,上蒙清窍;或脾虚不健,痰湿内生,肝热内盛,痰为浊物,痰热互结,化风化热,随火上犯,易扰神明,蒙蔽清阳,扰乱神志。  相似文献   

12.
哮病的发生,多因六淫侵袭,或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宿痰内伏所致。脾失健运,土病金衰;脾虚及肾,二天不足;生化乏源,脏腑受累,则津液停积,聚湿成痰。由于脏腑相关,脾虚为要,故治疗当扶正固本,尤重后天,健脾祛湿,以绝生痰之源。  相似文献   

13.
中气为阴阳交感之气,影响气机升降及阴阳变化.消渴由中气亏虚引起的水火不济、火邪内生、煎熬阴液所致,治疗上以健运中气为主,并注重调理脾胃升降、扶助阳气、清上温下、调畅气血.从中气角度治疗消渴,执简驭繁,有助于为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小儿易于患脾胃系统疾患,这与其生理特点有关。因其“形气未充,脏腑娇嫩”而生机蓬勃,营养需求量大,脾胃负担相对过重,加之饮食不知自节,生活不能自理.常致脾失健运,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15.
张小萍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因脾失健运,导致水湿运化失司,湿邪蕴结肠道,气血壅滞,日久而成.脾胃虚弱为基本病因,涉及肝、肺、肾等多个脏腑,故治疗上以健脾祛湿为基本原则,同时根据辨证论治的不同辅以疏肝、温肾、补肺等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胃脘痛是常见病、多发病之一,本病多见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胃神经官能症,还包括部分胰腺炎、胆囊炎、胆结石等。祖国医学对于胃脘痛,历代医集中都有记载,《灵枢》“胃胀者,胃脘痛,妨于食,大便难”。《内经》“胃病者,胃膜胀,胃心痛也”。《类证治裁》“脾胃皆属土,而脏腑分焉。胃主纳,脾主运,胃喜凉,脾喜燥。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在治疗胃脘痛上,是按照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皆贵在健运通调。脾胃健旺,气血旺盛,则五脏六腑皆安。倘脾胃受损,气血失调,则百病乃变化而生。临症者,除着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进展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中医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本在于气血虚少、肾虚精亏、脑失所养,标多为痰浊、瘀血阻滞。脾胃虚弱,脾失健运,气血不足,脑髓失养是本病发生的关键。“脑胃同调”理论认为,脑与胃肠存在脏腑相互作用,经络相互络属,病理相互影响的关系。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时,应以“脑胃同调”理论为指导,兼顾脑、胃肠从多角度治疗,一方面可充养脑髓,延缓痴呆进展,另一方面又有调和脾胃,调整阴阳之效,体现出“脑胃同调”诊疗思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徐学春治疗瘰疬特色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著名瘰疬专家徐学春主任医师从事瘰疬临床 5 0余载 ,颇有建树 ,著有《瘰疬症治》一书 ,创立的我院瘰疬科 ,已为全国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单位。兹就徐师治疬特色简介如下。1 小儿瘰疬 ,崇尚脾胃小儿瘰疬 ,临证多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 ,有的肿块难消 ,有的脓成难溃 ,有的溃后难敛 ,有的合并肺门淋巴结肿大。多伴有形瘦多汗 ,头发稀疏 ,食少便溏的特点。徐师分析后认为 :喂养不当 ,“稚阳”之体 ,水谷停滞 ,脾胃失健 ,聚湿生痰 ,痰浊停于颈部、肺门 ,故该处淋巴结肿大。脾胃受损 ,胃失受纳 ,脾失健运 ,则食少便溏。日久气血亏虚 ,机体失养 ,…  相似文献   

19.
小议痰湿型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在育龄妇女中的发病率为6%~10%,占女性无排卵性不孕症的75%.经调查发现肥胖者PCOS的发生率高达50%~70%.以肥胖为主的PCOS患者更易发生高胰岛素血症、高血脂、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脾为后天之本,气血来源,脾喜燥而恶湿,若湿盛,脾之运化及升清功能必受阻碍,气血生化缺乏来源,湿阻于脉道,气血推动无力,脾为生痰之源,脾失健运,升清无力,痰湿增长更盛,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对乳岩的病名、证候、病因、病机、治法、调护有着详实的记载。正气不足、气血阴阳虚弱、脏腑功能衰退是乳岩发生的内在原因;外感六淫、邪气侵袭、积滞于乳络、聚而成瘤、邪气留滞是乳岩发生的外在因素。七情内伤、郁怒忧思、损伤肝脾、肝失疏泄、气机郁滞、脾虚痰凝、结于乳络、经年累月、内生结核是乳岩发生的重要因素;饮食失调、恣食肥甘厚味、辛辣之物、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失司、遂生痰湿、气血运行受阻、气滞血瘀于乳络、遂生结核是乳岩的发病因素。治疗方面,内治法以疏肝理气,益气养血健脾为主;外治法有灸法、敷药法等。戒七情,远厚味为乳岩的调护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