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2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后加用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治疗12周;统计2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活动时间,术后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VAS评分、炎症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下地活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随访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VAS评分、术后炎症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且观察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补血方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可加快骨折康复进程,提高术后髋关节功能,降低疼痛程度和炎症反应程度,且有助于避免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2016年8月我院120例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老年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60例。对照组行单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统计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手术前及术后7 d股静脉血流速度,术后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髋关节功能(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术后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对照组发生率为10.0%(6/6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股静脉血流速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前Harris及生活质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补阳还五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效果显著,有利于改善并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肾壮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行PFNA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35例于术后加用补肾壮骨汤治疗,连续用药4周。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清Ⅰ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IN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CTX)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14 (P 0.05)。治疗结束后,两组血清PINP水平均显著升高,CTX水平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水平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补肾壮骨汤联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加味十全大补汤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隐性失血及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两组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对照组术前不予以药物治疗,观察组术前3 d予以加味十全大补汤。统计两组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术前、术后1 d、3 d、7 d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水平、隐性失血量、空腹血糖水平,并于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髋关节恢复情况。结果:术后1 d、3 d、7 d,观察组Hb、Hc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3 d、3~7 d隐性失血量分别为(245.74±88.26)ml、(188.26±70.12)ml,均少于对照组(288.67±90.94)ml、(245.94±75.36)ml(P<0.05)。术后1 d、3 d、7 d,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分别为(7.74±0.76)mmol/L、(6.26±0.52)mmol/L、(5.12±0.46)mmol/L均低于对照组(9.67±0.84)mmol/L、(7.94±0.66)mmol/L、(6.48±0.52)mmol/L(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随访,观察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91.38%与对照组84.2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十全大补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可纠正贫血,减少隐性失血量,加快骨折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且对血糖水平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圣愈汤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联合加压髓内钉(InterTAN)术后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我院行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则在手术治疗基础上加用圣愈汤治疗。观察术后第1、3、7、14d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变化,术后1、3、6月分别评价两组髋关节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第7d、第14d的Hb水平、Hct水平、术后各时间段Harris评分均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第3d的Hb水平、H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圣愈汤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nterTAN术后出现贫血有着更好的效果,有效降低贫血的发生、减少输血的可能性,避免因输血所致的并发症,也可以改善Harris评分,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术式将6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观察组则行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固定治疗,观察2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下地行走锻炼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6个月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与锁定钢板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在并发症、髋关节功能恢复上作用类似,但前者手术时间更短,术后能更早开展下地行走锻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将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指标、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68.2±9.1)min,对照组(91.5±8.4)min,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8%,对照组33%,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髋关节活动恢复优良率85%,对照组优良率为6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骨折愈合,具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归胶补血糖浆改善气血亏虚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贫血的效果。方法:选取 诊断为股骨转子间骨折并已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手术治疗的144 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各 72 例。2 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加予归胶补血糖浆口服,2 组均治疗14 d。记录并比较2 组患者的失 血量,术前及术后检测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D-二聚体(D-D) 等指标。比较2 组的临床疗 效。结果:治疗14 d 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 1 天、第3 天,2 组Hb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7 天、第14 天,2 组Hb 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术后第1 天、 第3 天、第7 天的Hb 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 天的Hb 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P>0.05)。对照组术后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的Hb 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2 组术后第3 天的 Hb 水平均低于术后第1 天(P<0.05)。治疗组术后第7 天的Hb 水平均较术后第3 天升高(P<0.05),对照组 术后第7 天的Hb 水平低于术后第1 天(P<0.05)。治疗组术后第14 天的Hb 水平较术后第1 天、第3 天、第 7 天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第14 天的Hb 水平低于术前(P<0.05),高于术后第3 天(P<0.05)。治疗 组术后第14 天的Hb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3 天,治疗组总失血量及隐性失血量均低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天、第 3 天,2 组Hct 水平均较术前下降,术后第7 天、第14 天,2 组Hct 水平均升高。治疗组术后第3 天、第7 天 的Hct 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 天的Hct 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 照组术后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的Hct 水平均低于术前(P<0.05)。2 组术后第3 天的Hct 水平均 低于术后第1 天(P<0.05),术后第7 天的Hct 水平均较术后第3 天升高(P<0.05)。治疗组术后第14 天的 Hct 水平较术后第1 天、第3 天、第7 天升高(P<0.05)。对照组术后第14 天的Hct 水平低于术前(P< 0.05),高于术后第3 天(P<0.05)。治疗组术后第14 天的Hct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 转子间骨折患者术后服用归胶补血糖浆能减少隐性失血,改善贫血及气血亏虚症状,促进康复,且不增加血栓 形成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小切口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对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87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接受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46例接受小切口PFNA内固定术配合补阳还五汤治疗.结果:术后7天,观察组PT、APTT较对照组高(P<0.05),FBG较对照组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并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4年6月在平塘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动力髋关节螺钉(DHS)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7%,而对照组患者Harris评分优良率为75.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可有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桃红四物汤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的影响。方法:将90例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在椎管内麻醉下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术毕给予抗炎、止痛、消肿、抗凝、促进骨愈合、预防并发症等对症治疗。观察组于术后当天服用桃红四物汤,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连续服用7天。比较2组治疗后血红蛋白及血小板计数,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总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第8天血红蛋白水平及血小板计数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引流量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2.2%(1/45),对照组为24.4%(11/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桃红四物汤治疗,能有效减少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术后隐性失血,维持血液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一2017年2月40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动力髋螺钉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Harris评分对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动力髋螺钉均能够有效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但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在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微创股骨近端螺旋刀片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7月本院收治的108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创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6.3%,较对照组的83.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9%,较对照组的18.5%明显降低(P0.05)。结论:PFNA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益气补血方对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两组均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治疗,观察组术后加用益气补血方治疗。比较两组炎症指标水平与髋关节功能。结果:炎症指标水平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补血方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可明显缓解手术创伤造成的应激反应,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保护免疫机能,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配合益气补血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两组均实施PFNA内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益气补血汤治疗。结果: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下地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Harri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配合益气补血汤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效果较好,可缓解术后疼痛,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利于提升髋关节功能与骨折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用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在威海市立医院2012年1月~2019年1月期间接收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当中抽选52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占26例,分别为患者实施动力髋螺钉手术治疗和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治疗,对两组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进行比较,分析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螺旋髓内钉手术应用于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观察组,采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7例为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DHS)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指征、骨折愈合情况、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完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Parker髋关节功能评定总优良率(98%)明显高于对照组(85%),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该方法操作简单、对患者创伤较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临床价值。方法:本次研究共计选入117例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所有患者(58例)均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59例)在对照组手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手术前后骨密度水平(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术前及术后7 d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率(PAgR)、D-二聚体(D-D)水平、并发症情况、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患者治疗满意率等数据。结果: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相近,P0.05,术后1个月、手术后3个月、手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改善,观察组Harris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术前,两组患者股骨大粗隆、股骨颈、Ward三角骨密度水平相当,P0.05,术后4个月观察组骨密度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患者PLT、PAgR、D-D水平相当,P0.05,术后7 d观察组患者PLT、PAgR、D-D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69%)低于对照组(12.07%),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开始负重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满意率(96.61%)高于对照组(84.48%),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粗隆间骨折患者应用通脉汤联合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临床价值极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密度水平改善,血栓等并发症率低,患者恢复快,满意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两种术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72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6例,观察组应用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手术方案,对照组应用动力髋螺钉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及术后1年的Harris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下地行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优良率及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PFNA手术方案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且具有操作简单、骨折固定稳固、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手术时机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IFF)患者术后失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54例老年IFF患者,按手术时机分为早期组(伤后1~2 d内手术)11例与延期组(伤后3~7 d手术)43例。记录两组患者入院时身高、体质量和年龄、入院至行手术治疗的间隔时间,手术用时;术前、术后1 d、术后3 d的红细胞比容(Hct)、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水平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计算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评估患者围手术期失血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的总红细胞丢失量、失血总量、术后Hct差均少于延期组,延期组手术时间长于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延期组与早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按照患者受伤至手术的天数将其分为7组(1~7 d),经过Kruskal–Wallis检验,不同组别(1~7 d)失血总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3.512,P=0.036)。结论:老年IFF患者尽早手术治疗能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