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7例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实验组(44例)与对照组(43例)。对照组单纯使用阿司匹林方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结合氯吡格雷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18%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全血低切粘度、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降低,且实验组全血低切粘度(15.73±1.75)mPa·s、血小板聚集率(52.76±4.21)%低于对照组的(20.64±2.13)mPa·s、(63.39±5.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82%低于对照组的2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复发率2.27%低于对照组的1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心源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确切,治疗后全血低切粘度等指标显著改善,患者有效率显著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适用于该类患者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伴脑微出血(CMBs)的危险因素及其对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医师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12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CMBs将其分成对照组(68例,未合并CMBs)和试验组(52例,合并CMBs)。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伴CMBs的危险因素,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试验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3.38±2.63)分、合并糖尿病率57.69%、合并高血脂率61.54%、合并高血压率67.31%均高于对照组的(5.14±0.13)分、22.06%、20.59%、23.53%,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11.24±1.42)分低于对照组的(15.86±3.5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压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伴CMBs的危险因素(P<0.05)。试验组的记忆、空间能力、计算能力、定向力、抽象概括、语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伴CMBs的发生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有着密切联系,认知功能普遍较差,应当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乐安县人民医院2017年5月—2020年3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低切变率、全血黏度高切变率、血浆黏度、网织红细胞、血小板聚集率低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邢玉平  杜斌 《临床医药实践》2009,(4Z):1533-1535
目的:研究百奥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使用阿托伐他汀钙,20mg,每日一次;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百奥蚓激酶60U,每日3次,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IMT、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激活剂、血小板聚集率、血粘度指标、空腹血糖及血脂水平。结果:实验组治疗12个月后,颈动脉IMT、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血小板聚集率、全血低切、TG、TC、LPL-C均显著降低,治疗后的IMT(0.74±0.05)mm与治疗前(0.95±0.07)mm及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MT(0.96±0.05)mm(0.83±0.06)mm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服用百奥蚓激酶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能更好地延缓颈动脉IMT进展。  相似文献   

5.
章汝楠 《海峡药学》2013,25(4):162-163
目的探讨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复发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74例,常规实施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剂等,对照组加阿托伐他汀1日20mg;观察组应用阿托伐他汀40mg口服、1日1次,时间一年。结果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91.68%VS95.54%无差异(P>0.05);治疗前hs-CRP水平无差异,治疗以后均显著性下降,观察组(6.13±1.23)μg·L-1较对照组(9.87±2.05)μg·L-1下降明显(P<0.05),一年后观察组复发(1.02±0.11)低于对照组的(2.21±0.24)次。观察组12.16%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与对照组的8.11%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可有效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且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更加有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未显著增加,安全有效,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个体化治疗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所有患者均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作为治疗指导依据,对照组行拜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行氯吡格雷或阿司匹林个体化治疗,随访1个月和6个月,观察两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随访1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发生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出血事件及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对照组发生率分别为5.26%、5.26%、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新发缺血性脑血管事件0.00%、出血事件2.63%均低于对照组10.53%、1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血管病死亡0.00%与对照组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行CYP2C19基因检测指导具有较高价值,可发现患者实际代谢情况,作为调整用药剂量的可靠依据,保证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步理疗法对哺乳期乳腺炎疼痛及泌乳量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七步理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实验室指标、临床疗效、泌乳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肿块大小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者肿块大小分级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乳汁充足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乳汁充足率65.00%高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67%,低于对照组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21.47±2.2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6.58±2.1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步理疗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疼痛,增加泌乳量,减少炎症及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方法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治疗方式的差异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颅内血管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变血管的收缩期峰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治疗前、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6个月后、治疗1年后的脑血管病不良事件(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情况;治疗1年后的病死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Vs、V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及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NIHSS评分(2.90±1.31)、(2.49±1.3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8.79±2.12)、(8.32±2.2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生率分别为5.00%、2.50%,均低于对照组的20.00%、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的病死率为12.50%(5/40),低于对照组的32.50%(13/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88,P<0.05)。结论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颅内血管介入治疗应用效果较佳,患者神经功能能够得到有效恢复,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脑血管病不良事件发生率与病死率,预后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在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5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商品名:波立维)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血小板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1年后,治疗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7.1%,高于对照组的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为(42.9±6.1)%,低于对照组的(57.8±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用于冠心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效果明显,能够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小板聚集率,但是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使用时要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应用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的临床价值。方法 90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观察组另外使用氯吡格雷,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结果 两组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为(10.15±1.8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48±2.77)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方面,治疗后观察组血浆粘度为(1.09±0.27)m Pa·s、纤维蛋白原(2.12±0.42)g/L、血小板聚集率(34.58±17.9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31±0.28)m Pa·s、(3.17±0.57)g/L、(50.61±19.88)%,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1.11%高于对照组的4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效果可靠,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使用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患者中的疗效及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的影响。方法80例脑梗死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试验组采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NIHSS评分、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血浆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TC、TG、LDL-C、HDL-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脑梗死,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还可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脑梗死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脑梗死后出现头痛、头晕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水平,治疗前后头痛评分、头晕程度,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MARAA、MARAD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RS评分为(1.36±0.22)分,低于对照组的(3.52±1.1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头晕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9489,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躯体功能、心理健康、情绪角色、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头痛、头晕患者的治疗,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养血清脑颗粒治疗,对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减低头痛头晕程度、提升生活质量方面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3.
冯忠 《海峡药学》2013,25(3):208-209
目的探讨脑心通胶囊对长期卧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作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并从血液流变学角度探讨其机理。结果①试验组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率(4.38%)显著低于对照组(1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551,P=0.001);②两组治疗后,全血高切粘度、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均较同组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心通胶囊对长期卧床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下肢深静脉栓塞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80例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以大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观察组以小剂量甘露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疗效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68.82±3.13)分高于治疗前的(43.16±5.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神经功能评分(67.36±4.17)分高于治疗前的(42.73±4.96)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物质生活、社会功能评分分别为(73.15±7.58)、(67.98±5.46)、(80.24±7.19)、(72.43±6.6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98±7.31)、(55.69±5.26)、(74.36±6.41)、(64.95±5.6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甘露醇用于老年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治疗中疗效显著、并发症少,且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03例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3例)和研究组(2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7 d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生活能力,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7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d后,研究组NIHSS评分(14.63±1.34)分略低于对照组的(14.77±1.48)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研究组患者NIHSS评分(8.03±1.5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56±2.0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mRS评分(0.98±0.3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7±0.4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早期应用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双联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治疗急性穿支动脉病变型脑梗死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状态,恢复患者生活能力,且安全性较好,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氢溴酸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对患者视力、视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64例(64眼)缺血性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按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氢溴酸樟柳碱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视力改善效果、视野恢复效果及治疗前后视功能指标[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视力改善率为68.8%,高于对照组的3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CVA(0.54±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1±0.20),CMT(198.69±25.23)μm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6.12±25.15)μ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视野恢复总有效率为56.3%,高于对照组的31.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74.02±14.83)分高于对照组的(66.36±13.8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氢...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替罗非班[远大医药(中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165]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标准溶栓治疗,观察组在标准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替罗非班,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梗死血管再通率、血小板聚集率以及出血发生率、病死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梗死血管再通率8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0.00%,而血小板聚集率(35.9±5.2)%明显低于对照组(53.5±6.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出血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替罗非班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管再通率,降低血小板聚集,提高溶栓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15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经验性用药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给予针对性用药治疗。比较两组血小板聚集率、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7d、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评分更低,ADL评分更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9.3%vs 6.7%)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基于CYP2C19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指导氯吡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显著,对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积极的作用,且不会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激性高血糖对急性脑血管病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按照血糖水平不同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和对照组(血糖正常),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28 d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为(9.77±2.14)mmol/L,高于对照组的(4.12±0.56)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30.11±1.32)分低于对照组的(36.77±2.47)分, Barthel指数(42.12±2.33)分高于对照组的(31.02±1.3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为2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可能是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预后不良的重要信号,合并应激性高血糖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92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运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后凝血功能、治疗后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的7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美国国立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为(6.05±1.02)分,低于对照组的(9.67±1.3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小板计数(PLT)低于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运用阿托伐他汀钙与硫酸氢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凝血功能,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