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小会 《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111-2113
《伤寒论》是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小便不利的辨治颇详。总结《伤寒论》中辨小便对疾病的鉴别诊断意义,并归纳整理仲景治疗小便不利的治法为通阳化气利水、清热利湿、育阴利水、温阳利水、疏利三焦、疏肝理气六法,阐述其代表方、适应症和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牡蛎泽泻散首出《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方中药物组成独具巧思,是仲景理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治疗上尤其注重通过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慢性肾病出现的顽固性水肿。通过剖析牡蛎泽泻散的用药配伍,结合现代临床常见的慢性肾病对牡蛎泽泻散的临床疗效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对"水气病"的治疗分散六经病各条文中,其治疗方法看似言简,实则甚为详备,如解表蠲饮法、温阳(心阳、脾阳、肾阳)利水法、温胃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解表利水法、辛热逐水法、和胃消痞法、调畅气机法、攻逐水饮法、温阳止利法等。"发汗,利小便""攻逐水饮""以温药和之"是张仲景祛除水邪的常用之法,现在临床应用亦屡屡显效。《伤寒论》治水法则、经方在临床肾病治疗中行之有效,应学习仲景治水思想的精髓,并结合现代临床、实验、药理研究,不断加深对经方的学习及研究,拓展经方的应用范围,更好的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伤寒论》三阴病证与晚期肿瘤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的分析、归纳,认识到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机特点和证治规律与《伤寒论》三阴病证具有颇多吻合之处,临床以六经辨证理论指导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多能收到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阴液具有滋养濡润、充养血脉的生理功能。外感热病易于化燥化火而伤津液,耗竭真阴。《伤寒论》为第一部论述外感热病证治规律的经典专著,书中立法处方多次体现张仲景辨治外感热病的"存阴液"思想。通过分析几首《伤寒论》名方,初略呈现"存阴液"思想在外感热病治疗中的应用,以期为临床治疗外感热病提供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6.
"去菀陈莝"是《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治疗水肿的著名论断,丰富了水肿病的治疗。通过探讨"去菀陈莝"的内涵,结合下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特点,提出活血利水是治疗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大法,具体应用包括清热利水活血、益气活血利水、温阳活血利水、活血化痰利水等,这对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昕贤  陈刚  何立群 《环球中医药》2020,13(6):1002-1004
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大量蛋白尿是慢性肾脏病治疗的难点,相当一部分患者合并水肿,在这个阶段,水肿的治疗相当关键,直接关系到肾病是否趋愈。后世医家在《素问》《伤寒论》的经典理论基础上发展出温阳、活血、行气、宣肺等很多利水消肿的方法。本文通过一例慢性肾功能衰竭合并蛋白尿反复发作伴水肿的病案,介绍海派名医童少伯治疗肾病脾肾同治的思想特点,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紧紧抓住脾肾这个关键点,针对疾病不同阶段特点遣方用药。在水肿阶段予以温肾健脾、利水消肿,水肿消退后注意顾护阴液和脾胃功能、益气健脾补肾。本案体现了童老对于复杂性肾脏疾病的辨治思路,抓住关键病机,治病求本,标本兼顾,分阶段治疗,注重阴阳转化。  相似文献   

8.
胡山岗  王振涛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79-1279,1302
充血性心力衰竭系多种心脏病末期常见的病理状态。临床表现为尿少、水肿、呼吸喘促、气短乏力、胸闷不适等症状。中医学将这些病理变化概括为心气亏虚,瘀血阻滞,水饮泛滥、心阳不足等;治宜益气温阳、利水活血、利水平喘等法;常选参附汤、生脉饮、葶苈大枣泻肺汤或数方加减。本文从《伤寒论》关于五苓散应用入手,略论五苓散治疗心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真武汤始见于《伤寒论》,由茯苓、芍药、生姜、白术、附子5味药组成,具有温阳利水的功效,可用于治肾阳虚衰、水湿泛溢之水肿、小便或利或不利、腹痛下利、肢肿、体颤、肉跳及心阳虚衰、水气上凌之心悸等症。临床中,笔者还用于治疗其他病证,疗效较好,现列几则验案如下。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治呕方法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伤寒论》中涉及呕吐治疗的47个条文进行归类总结,把全书治疗呕吐的方法归类为12种,并对其理法方药进行分析。认为《伤寒论》治疗呕吐,或解表或和解,或清热或温中,或利水或补益,总以辨证为本,并非信笔半夏生姜,言必赭石旋复。希望通过深入探析《伤寒论》治呕诸法的理法蕴义,能够对广大临床医生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彭建中教授治疗水肿的经验:水肿的治疗需基于"肺、脾、肾"三脏,不忘气血,重视温阳。治肺强调提壶揭盖、益金生津、清金逐邪、伐木荣金,治脾重视运脾化湿、调中治水,治肾着重利水消肿、培元行水。同时,不忘行气利水、活血利水,另外,常用三淡汤温振阳气、利水消肿,临床上少用峻下逐水之品,重视患者的日常调护,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李艳蓉 《河南中医》2013,33(3):337-338
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阳健脾,利水降逆之功效.临床用于心律失常,治以温阳化饮,和胃降逆;慢性肺心病治以温阳利水,泻肺平喘;肥胖症治以温阳健脾利水;血管神经性头痛治以温化痰饮,宣通阳气;肾积水治以温阳健脾,化气行水.均取佳效.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伤寒论》中误下致烦证治进行梳理,认为《伤寒论》对误下致烦的诊治灵活,充分运用辨证论治原则。张仲景对误下致热烦、实烦、虚烦、寒热错杂之烦分别诊治,治疗中重视因势利导,形成了以清热、攻下、回阳、利水、寒热并用为主的辨治体系。具体以清散郁热、和解少阳、清热生津、解表攻里、荡涤实热、泻热逐水、化气利水、回阳救逆、助阳镇潜、清上温中、和胃补中寒热平调等11法给予治疗,对临床有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苓桂术甘汤、真武汤与桂甘龙牡汤在心衰辨治中的作用与区别。方法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阐述心衰的病因病机及辨治法则,指出上述三方均是《伤寒论》中经典的温阳方剂,都在温阳方药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合称"温阳三方",分别通过温阳健脾利水、温肾利水、温心潜镇等方法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结果温阳法是治疗心衰的重要方法,"温阳三方"在心衰治疗中有重要作用,也有弊端。结论温阳三方在心衰辨治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但需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5.
蔡希玲 《河南中医》2013,33(6):855-856
真武汤为《伤寒论》中名方,有温阳利水之功,多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气凌心之证,也可用于治疗虚寒水肿.笔者运用真武汤治疗眩晕、肾病综合征,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6.
"和法"是八法中最具特色,却又备受争议的治法,和法乃法外之法,其内涵与外延至今尚无定论。而《伤寒论》之"和法"基于表里、阴阳、水火、虚实,其立义之高,使汗、吐、下等治疗大法难以与之相提并论。《伤寒论》涉猎之经方,对号入座绝非张仲景本义,因其味少功专,更重要在于医圣昭示其中之证治法度,用伤寒经方理法架构临床疾病各个层面,以达到里病出表、阴病转阳之目的。而且,伤寒六经来源于"八纲",临床研究《伤寒论》不能仅局限于方证对应,更高的境界则是以法统方,以方测证。文章汲取《伤寒论》六经病蕴含的经方和法法度,契合临床屡试不爽之本源经方,旨在探究肿瘤之经方论治思路,冀予能够抛砖引玉,进一步推进经方论治肿瘤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赵安社 《国医论坛》2021,36(2):11-13
本文通过古籍文献研究与临证医案相结合,依据《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名医别录》《医寄伏阴论》《古今名医方论》等古籍文献,探析炙甘草汤方治疗心悸之机理;通过分析临床医案,进一步阐释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阴、通阳复脉之功效.对于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肌炎、心肌病等属于气阴两虚、心血不足型者,均可以炙甘草汤加减补...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关于湿证的叙述包括外湿和内湿两大类,仲景对湿证的辨证论治匠心独运,对后世湿证的辨治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治法,可分为解表祛湿、利水祛湿、温阳化湿、健脾利湿、育阴除湿、行气除湿、清热利湿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五苓散出自《伤寒论》,是临床用于治疗肾性水肿的常用方剂,疗效显著。本研究通过搜集近25年期刊文献中记载五苓散治疗肾性水肿的医案,运用统计学方法探讨其证治特点,为临床治疗规范化提供客观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20.
阴阳观是《伤寒论》辨证的基本思想,故据此探讨《伤寒论》的临床思维。阴阳通过脉象定位,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由于阴阳失和引起全身气血分布的变化,形成表里寒热虚实的不同证候。因此治疗上通过先表后里、先里后表、表里兼治、和解表里等治则调整气血分配,最终达到阴阳自和的治疗目的,体现了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和于阴阳"的诊治思想,只有掌握阴阳的内涵和阴阳引起寒热虚实的气血变化,才能真正理解《伤寒论》的临床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