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正>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时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尤其是三九时期,万物生机闭藏,阴气盛而阳气潜伏,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同化大于异化。所以,保暖御寒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环。不过,也许很多  相似文献   

2.
立冬,为一年24个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225度时即为立冬。立冬节气,一般是从每年的11月7日前后开始,到11月22日前后结束。古人说"立,建始也",表示建立、开始的  相似文献   

3.
杨力 《科学养生》2007,(11):39-39
立冬与养生立冬的养生总则":立冬天渐冷,要防寒伤肾。"1.立冬的气候及物候特点立冬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是冬季6个节气的第1个,在  相似文献   

4.
立冬篇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立冬单从字面上可解释为:“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意味着冬季的来临。早在《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确立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八个节气。这是24节气中最重要的八个节气,它清晰准确地标志了四季转换的过程。立冬,作为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的11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为冬季。但在传统观念中“冬”即“终也”,结束之意。中医…  相似文献   

5.
正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在每年阳历11月7日前后,太阳黄经225°。立冬,标志着秋季告终,冬季开始,万物进入收藏季节,正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的病候及养生《黄帝内经》说立冬开始,大自然阴气渐长,阳气渐退,人要顺应养阳、藏阳。起居应"早卧晚起,必得日光"。  相似文献   

6.
杨锋 《养生月刊》2007,28(12):1060-1063
冬三月,从立冬起至立春前一天的时日,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尤其是三九,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万物生机闭藏,阴气盛而阳气潜伏,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那么,在冬季如何做到"天人相应",以维护机体阴阳相对平衡和谐呢?  相似文献   

7.
正"冰销远硐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北风萧萧,寒冬来临。冬季是一年中最后一个季节,万物沉寂,但是对于养生来说,这又是一个最重要的季节。冬季是从立冬之日起,到立春之日止,包括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共6个节气。冬天昼短夜长,中医认为:冬季自然界的阳气潜藏在地下,地面上阴气当令,主万物闭藏。此时天地间寒气凛冽,草木凋零,万物蛰伏,人体的阳气也会顺应天地阴阳升降的规律而闭藏于内。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间习惯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个月,宜早睡晚起。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在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讲究饮食、保健无疑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正冬为四季之尾,万象潜伏之末。此时天寒地冻,草木凋零,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体阳气也内藏于里。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6个节气,天气寒冷,人体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在内,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疾病、胃病、冠心病、中风、糖尿病、关节炎、肝硬化出血等各种冬季易发疾病开始找上门来。这时候就需掌握一些冬季防病小知识,增强自身体质,才能将各类  相似文献   

10.
<正>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进入这一时节,天地万物活动都趋向休止,准备蛰伏过冬。在我国古代,立冬不仅是收获祭祀与丰年宴会隆重举行的时间,也是寒风乍起的季节,有"十月朔"、"秦岁首"、"寒衣节"、"丰收节"等习俗活动。此时,北方正是"水结冰,地始冻"的孟冬之月,南方却是小阳春的天气。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  相似文献   

11.
正总编寄语:11月是冬天来临的时候,从24节气来说,包含有"立冬"和"小雪"两个节气。11月是一年中进补和调理的最佳时期。中医认为,"立冬"节气到来时,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此时应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第二年春天做准备。所以,"立冬"之日要进补山珍野味,到了酷寒的隆冬,才不会怕冷。这是民间的习俗,但却体现了增强体质,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冬三月,从立冬至立春前,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严寒凝野,朔风凛冽,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养精蓄锐,储存能量,为来春生机勃发作好准备,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对缓慢的水平,成形胜于化气.因此,冬季养生之道,应眼于一个“藏”字.  相似文献   

13.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六个节气。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黄帝内经》上说,冬季三个月,保养有门道。  相似文献   

14.
《东方养生》2010,(1):100-101
冬季,是指我国农历10、11、12月,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等6个节气。冬季天寒地冷,万物调零,一派萧条零落的景象,对此,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防寒保暖。  相似文献   

15.
<正>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明·王稚登《立冬》十一月,北京依然秋意浓浓,秋景融融,如若是阳光灿烂、晴朗无风的日子,穿得轻薄也不觉寒。可古人的"今宵寒较昨宵多"也不是骗人,毕竟二十四节气的"立冬""小雪"两个节气就是在十一月。"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立冬,表示冬季自此开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此后,正式进入冬天,室外温度骤降,北风凛冽。为了保暖,大家往往是帽子、围巾、口罩、大衣等将上半  相似文献   

16.
[歌诀]立冬养阴阳气藏,早睡晚起待太阳,沐浴阳光太极拳,力求宁静除忧烦,保暖防寒起居常,烹食牛羊滋阴阳。1原文解释立冬养生宜顺应自然界闭藏之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起居方面宜做到早睡晚起,每天早晨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着衣应注意防寒保暖,在阳光充足的时候可多到户外晒太阳;饮食方面应遵循秋冬养阴、养肾护阳原则,宜多食牛羊肉;选择太极拳等静态运动进行锻炼;精神调养上要力求其静,控制情志活动,保持精神情绪的安宁。2节气特点立冬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值每年公历的11月7~8日,视太阳到达黄经225°时开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初步探索季节及节气变化对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血压的影响规律。[方法]同期筛选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及正常血压受试者各10例,记录全年血压数据,按季节、节气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季节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冬季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均较秋季升高(P0.05),春季均较冬季下降(P0.01);夏季SBP较春季下降(P0.05),秋季较夏季升高(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冬季SBP较秋季升高(P0.01),夏季较春季下降(P0.01),夏秋季节变化不明显(P0.05)。正常血压组SBP及DBP四季间均无明显变化(P0.05)。2)节气变化对血压的影响:1级高血压组SBP在霜降至立冬、立冬至小雪、冬至至小寒、立春至雨水节气交替时波动明显(P0.05),DBP在立冬至小雪、立春至雨水节气变化时波动明显(P0.05);正常高值血压组SBP在小寒至大寒的节气变化时也有明显波动(P0.05);正常血压组SBP、DBP在各节气转化时均较平稳(P0.05)。[结论]1级高血压、正常高值血压者的血压呈现季节性变化,总体呈春降、夏低、秋平、冬高的规律;1级高血压者血压在冬、春季节变化时波动明显,特别是在立冬、小雪、小寒、雨水节气到来时要加强血压管理。  相似文献   

18.
立冬:11月7日,冬季开始,万物闭藏。“立,建始也,冬,冬也,万物收藏也”,“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一切变化都表明,冬季就要来临。由于我国南北纬度之差,故真正意义上的冬季,并非都以“立冬”为准,而是以连续几天气温低于10度为冬季。这一节气的到来是阳气潜藏,阴气盛极,草木凋零,蛰虫伏藏,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相似文献   

19.
四时节气的变化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改变,许多脾胃疾病的发生或复发都与节气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气候变化最明显的节点,即春分、立夏、秋分、立冬之时,通过预防性的服药或根据节气进行处方调整,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及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出率与节气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作者所在医院行电子胃镜检查的患者资料9 659份,统计分析消化性溃疡内镜检出率与节气的关系。结果明确诊断消化性溃疡1 070例,男性患者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食管溃疡、贲门溃疡检出率高于女性(P0.05);十二指肠溃疡以立冬最多,共47例,占6.17%;胃溃疡仍以立冬最多,共24例,占7.36%;食管溃疡以寒露最多,共4例,占16.67%;贲门溃疡以春分、小雪最多,分别各3例,占16.67%。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出率从春分至小满逐渐下降,再缓慢增长至大暑,秋分降至最低,再至立冬明显增长,持续到小寒,再至立春逐渐下降。结论消化性溃疡的内镜检出率与节气有关,冬季是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高发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