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韦立富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理论基础及治疗特点,从进针手法、留针时间、出针手法、取穴、艾灸等方面并结合典型病例详述其操作方法,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瘫常见于临床,是一种多发病。中西医对该病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对近几年相关文献中的治疗方式进行概述,包括西药治疗、康复治疗、手术减压治疗、针刺疗法、艾灸疗法等。通过对文献及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各种方法并提出目前面临的相关问题,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及研究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景旗  李静 《光明中医》2023,(12):2436-2439
目的 归纳总结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实践与研究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 查阅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相关文献,归纳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手段及疗效。结果 汇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治疗方案以及治疗效果。结论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优势独特,但缺少统一规范的治疗方法与评价标准,未形成统一规范的临床路径,仍需更严谨的临床试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整理新近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总结和探讨其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优势。方法:分别从针刺疗法、温针灸、透刺、分期治疗、穴位埋线、穴位注射及针药结合等方面进行论述。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具有显著疗效,临床操作方法灵活。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具有显著的优势,需要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选择最佳针灸治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概述近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进展。方法:对近5年来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其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效果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好,但缺少治疗机理方面的研究,缺乏标准的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系统,应进一步规范临床研究,优化针灸处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检索近年国内期刊中关于周围性面瘫的针灸临床相关文献。分析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从针灸疗法、针药联合和其他疗法这几个方面进行归纳总结,阐述其临床疗效,从而理清思路,掌握本病诊疗方案,以期为提高周围性面瘫的针灸疗效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便于进一步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近年有关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相关文献,从毫针刺法、电针疗法、针药结合疗法、针药结合其他疗法和其他疗法等几方面论述针灸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作为临床多发病与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将影响面部神经功能。针灸作为祖国医学的传统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对近5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面瘫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方式,针对温针灸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以及理论支持。方法:选择我院在2014年10月到2016年3月收治的55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34例,女性21例,年龄范围都在16岁到62岁,平均年龄34.6±1.64岁,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方法划分为温针灸组(18例)、先药后针组(18例)、针药结合组(19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显效率,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为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以有效地提高急诊患者治疗的有效率,促进其治疗恢复的效果,值得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进行推广,针灸治疗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0.
冀来喜教授通过从事多年的临床工作,总结治疗各种疾病的针灸优势技术组合。介绍冀教授使用优势技术组合,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经验,从辨证分型、治疗特色、预后判断及操作方法等方面,并结合典型病例,总结冀教授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型,综合使用梅花针、镵针、针刀、锋勾针或毫针等多种针具,发挥各针具之所长,且针药结合,形成一套完善、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临床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宝贵经验,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罐结合推拿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灸、拔罐、推拿综合对30例面瘫初中期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同时与30例针灸组对照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周围性面瘫的症状改变量表分析,表明综合针灸、拔罐、推拿法治疗周围性面瘫能使面瘫症状得到改善,缩短面瘫的治疗时间,减轻后遗症。结论:综合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肯定,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整理近3年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文献研究和临床报道,对最新的治疗方法进行总结。方法:归纳总结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方法多样,疗效显著。结论: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效果良好且优势独特,但诊疗方法缺乏统一性和规范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方法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是否应该给予针灸治疗。方法:47例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灸组(17例)、先药后针组(15例)、针药结合组(15例),采用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3组患者分别给予温针灸、先药物后温针灸、药物与温针灸结合的方法治疗,每日1次,6次1个疗程,4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①3种方法对急性期周围性面瘫均有治疗效果,有效率均为100%;②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均优于先药后针组(P〈0.01);③温针灸组与针药结合组的痊愈率和愈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治疗针灸应及早参与。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查阅了近年文献资料,从周围性面瘫的病因病机、不同针刺手法的针灸治疗、针灸治疗时常见的联合治法3个方面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作简要的点评,以期为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周围性面瘫的针灸治疗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奠定了基石。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是肯定的,且具有很强的治疗优势。分期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大部分学者认为针灸治疗应在急性期既介入治疗。但由于急性期面神经处于炎症水肿期,面神经的损害仍在继续,故病情处于进展期,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会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故针刺宜浅,不透穴,取穴宜少,留针时间宜短,不宜加电针。恢复期和后遗症期的治疗,无论以单纯的针灸治疗还是针加电针、针加TDP神灯照、针加灸、针加中药或加西药、针加穴位注射、针加火针、针加放血疗法、或以多重方法综合治疗均能取得良好的疗效。目前,临床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取穴不统一,方法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临床工作者通过对择期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各个方法之间的比较,寻找最佳的针灸治疗时机与方法,与期形成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针灸实践指南,指导临床实践。这就需要对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方法:主要使用循证医学评价法,对2001年—2008年的有关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医学文献进行收集和评价,以对刺灸疗法进行循证评价。结果:文献报道中针灸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在周围性面瘫的治疗中,针灸联合疗法属于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瑛  吴曦  胡卡明  陈晓琴 《中医杂志》2008,49(5):465-46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是针灸治疗最常见的病种之一.针灸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文献丰富,鉴于周围性面瘫具有不同分期的临床特点,我们就周围性面瘫的分期、针刺时机、神经定位以及疗效评价等问题,对近年来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现状进行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及肌电图的变化。方法:将120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药物组采用口服强的松片和阿昔洛韦片,针药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治疗10次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并在治疗前后行肌电图检查。结果:针药组治愈率53.33%,总有效率为96.67%,药物组治愈率为20%,总有效率为81.67%,针药组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优于药物组(P〈0.01);肌电图检查示患侧面神经潜伏期延长和(或)波幅降低,两组经治疗后较前均有明显好转(P〈0.05),但针药组对面神经功能改善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面神经功能,为针灸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历年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方法多种多样,说法不一,通过检索近十年治疗急性期面瘫的文献,对面瘫急性期的针灸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进一步治疗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显著疗效是被世界公认的,但是对于周围性面瘫后遗症采用单纯的针灸疗法往往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路绍祖教授是全国名老中医、贵州省针灸名家,在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治疗中采用普通针刺配合头针,重视背腧穴的运用以调节脏腑功能,加强对患者的心理辅导及康复训练的综合疗法。这种针灸的综合疗法在临床上治疗效果明显,治疗思路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