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加坡卫生行政当局(HSA)已警告执业医务工作者,最近在新加坡因服别嘌醇致死亡的报告。别嘌醇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并已知该药可引起斯一约综合征(SJS)及中毒性表皮坏死症(TEN),可导致发病率及死亡率增加。  相似文献   

2.
于迪  高杰 《医药导报》2015,(4):558-560
目的分析别嘌醇引起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因素,为临床合理使用该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4年—2013年接受住院治疗的70例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从患者的年龄、性别、潜伏期、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转归、住院天数、住院费用、HLA-B*5801检测等方面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70例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病例中,>50岁的中老年患者比例最高(80.0%);潜伏期长,潜伏期中位数为20.0(2~55)d;除皮肤损伤外,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肝胆系统损伤(24.9%),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及泌尿系统损伤;住院期间,治疗时间长、费用高;HLA-B*5801检测阳性率高(97.2%)。结论别嘌醇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危害大,治疗费用高,因此在使用别嘌醇时需注意防治结合,从而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3.
蔡泳  陈雪观 《医药导报》2012,31(2):264-266
目的探讨别嘌醇所致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8年1月1日~2010年9月17日浙江省药品不良反应中心数据库别嘌醇不良反应100例,查阅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市中医医院2006年7月~2008年1月临床不良反应病例6例,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1996年1月~2010年11月报道的别嘌醇不良反应病例238例,并进行汇总分析、比较。结果中老年男性患者使用别嘌醇更易产生严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潜伏期长、病程长、易反复,且多为迟发反应。别嘌醇致严重不良反应表现多样,死亡率高,排在前4位的不良反应是药疹(207例次 )、发热(133例次 )、肝脏损害(71例次 )、肾脏损害(48例次 )。结论临床应加强别嘌醇不良反应监测,严格用药指征, 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禁止与血管紧张肽转化酶抑制药合用,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规律,指导临床安全使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病例及文献。结果别嘌醇导致的不良反应前4位分别为药疹,发热、肝、肾功能损害;重症药疹的发生率、死亡率高;中老年男性、合并多种基础疾病、肝肾功能受损人群使用时应注意;与有些药物,如氢氧化铝、阿糖腺苷等不宜合用;重症药疹的发生可能与人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相关。结论别嘌醇在临床使用时应注意中老年男性、合并用药,严格按照说明书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5.
苏佳 《药学实践杂志》2004,22(2):115-115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69岁,因踝关节、肘关节、指关节红肿热痛近1年,近半月来突然出现半夜关节剧痛而惊醒,于2002年7月28日来我院就诊。入院查体:T36.8℃、P 84次/min、R 20次/min、BP 115/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宜昌地区痛风/高尿酸血症(HUA)患者HLA-B*5801基因携带情况,分析其与别嘌醇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关联性,为对需服用别嘌醇的人群是否在用药前进行基因常规检测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宜昌某医院明确诊断为痛风/HUA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HLA-B*58:01基因检测,随访6个月,观察出现与服用别嘌醇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分析其关联性,并将数据与文献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宜昌地区痛风/HUA人群HLA-B*58:01基因携带率为16.50%,高于广州地区汉族健康人群基因携带率(P<0.05),但与其他地区健康人群和痛风/HUA人群基因携带率无统计学差异。有1例服用别嘌醇的患者发生与之相关的皮肤不良反应,HLA-B*58:01基因检测阳性,另有5例分别有8~20年别嘌醇间断用药史的患者,基因检测阳性,但未发生皮肤不良反应。结论本地区痛风/HUA患者HLA-B*5801基因携带率高,服用别嘌醇存在发生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风险,但HLA-B*5801基因阳性与别嘌醇致皮肤不良反应的关联性还需进一步大样本研究,临床根据患者个体情况有条件而非常规开展用药前基因检测才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7.
徐进 《安徽医药》2007,11(11):1056-1056
别嘌醇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常用药物,临床上常用于痛风的治疗及血液病化疗时防止高尿酸血症。2002年以来我们遇到因口服别嘌醇后发生不良反应病例7例,其中2例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并因此产生了医疗纠纷,5例为一般性药疹。现将7例不良反应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8.
381例别嘌醇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别嘌醇引起的381例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收集有关别嘌醇不良反应的文献,总结归纳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381例别嘌醇不良反应中,死亡42例(占11.02%),死亡率高,应引起注意.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粘膜反应,共369例(占96.85%),其主要表现为药疹.其次是发热,肝、肾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9.
摘 要别嘌醇作为一种降尿酸药物,因其经济、有效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发挥降尿酸作用的同时,别嘌醇也被报道可能导致皮肤严重不良反应(severe cutaneo us adverse reactions,SCAR)。本文整理了别嘌醇诱发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其引起的严重皮肤不良反应的类型、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别嘌醇引起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表现及发生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我院不良反应监测系统2005年1月~2012年3月使用别嘌醇引起的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ADR 64例,以中老年居多(51例,79.7%),其常用日剂量为50~100 mg(51例,79.7%),潜伏期2 d~4个月不等;皮肤系统ADR的临床表现以一般型、剥脱性皮炎型及多形红斑型的药疹为主,占73.4%,60%患者有伴随症状。结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皮肤系统不良反应的危害性。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别嘌醇不良反应特点和相关因素,为规避临床用药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对北京地区医疗机构近10年报告的107例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发生特点、规律和预后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07例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27例(占25.23%),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肤-黏膜系统反应,共70例(占65.42%),其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红斑、剥脱性皮炎等,其他不良反应包括肝肾功能异常及胃肠道反应等。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要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尤其应注意日总剂量不要大于600 mg。  相似文献   

12.
张旭 《海峡药学》2001,13(4):118-119
患者男性,65岁,退休教师,有多年的痛风病史。半年前患者两脚趾、脚后跟及膝关节轮流肿痛长达两个多月,就诊后开始服用别嘌醇片,口服1日0.3g,分3次完成。用药1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患者将药量减至1日0.15g,分3次完成,又维持了半个月,待症状完全好后停止用药。停药后两天,患者开始出现皮疹,1周时间皮疹迅速扩展至全身乃至头面部,体温高达38~39℃,于2000年12月5日入住我院治疗。入院时患者全身皮肤可见密布红色斑丘疹,融合成片状,呈暗红色,无脱屑。浅表淋巴结未 及肿大,胸透(一),X线双膝关节退行性变,B超提示双肾囊肿(外…  相似文献   

13.
10例别嘌醇引起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晓兰  林誉 《海峡药学》2009,21(3):169-170
检索统计2006年1月1日-2008年8月1日温州市不良反应中心收到的关于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10例,其中严重病例7例,均导致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对2013年之前国内公开发表有关别嘌醇致不良反应420例病例文献报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老年男性患者发生率高,累及系统一器官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33%)、全身性损害(22.77%)、肝胆系统损害(9.90%),严重皮肤系统的损害以多形红斑型药疹、剥脱性皮炎超敏综合征为主。结论别嘌醇片安全使用丞待加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的不良反应,加强用药监测,确保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5.
田泽芬 《中国药房》2006,17(11):849-849
别嘌醇(Allopurinol)是天然次黄嘌呤的同分异构体,对黄嘌呤氧化酶有抑制作用,它可阻止黄嘌呤和次黄嘌呤氧化成尿酸,从而具有降低血尿酸及治疗痛风的作用.由于其作用不受肾功能影响,因此对痛风、尿酸性肾病及防止肾脏尿酸盐结石的形成具有较好疗效.但其在长期应用中,亦有不良反应发生,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我院临床案例的分析,获得近年别嘌醇不良反应发生及治疗的总体趋势、特点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我院临床110例案例,总结归纳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结果临床案例共110例,其中死亡4例(3.64%)。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肤-黏膜反应,占100%,其主要表现为药疹。其次是发热,血液系统损害、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结论临床上使用该药时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65岁,体质指数(BMI)28.4 kg/m^2。主因“左足部肿痛1 d”入院。患者10 d前因上呼吸道感染,于家中自服左氧氟沙星胶囊,每天0.5 g,服用8 d,上呼吸道感染好转,遂停药。无其他明显诱因,1 d前突然出现左足部内踝和第一跖趾关节处红肿,伴剧烈疼痛,不敢触碰,不伴有发热、恶心、胸闷及头晕等症状。既往高尿酸血症2年(血尿酸430~450μmol/L),无症状表现,未治疗,无痛风发作史;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口服缬沙坦胶囊,血压控制可。  相似文献   

18.
别嘌醇的不良反应文献分析及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别嘌醇所致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规律、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及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期刊全文库,对1994年1月-2009年8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256例别嘌醇致不良反应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老年男性患者(218例,占85.16%)更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为潜伏期长(2d~6个月)、病程长、易反复的特点,且多为迟发反应,潜伏期8~30d156例,占79.90%;别嘌醇引起的不良反应死亡率高,256例中死亡38例,病死率为14.84%。按涉及系统显示,排在前4位的ADR:药疹(226例次,占88.28%)、发热(148例次,占57.81%)、肝脏损害(81例次,占31.64%)、肾脏损害(52例次,占20.31%)。结论临床应重视别嘌醇不良反应的危害性。严格用药指征,对老年患者更应注意其基础疾病,密切观察用药后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报告1例62 a女性患者,因尿酸高口服别嘌醇,出现全身皮疹2周,头晕8 d,气促3 d入院.实验室检查提示:谷草转氨酶225 U/L,谷丙转氨酶120 U/L,肌酐(酶法)268μmol/L,尿素氮22.67 mmol/L,尿酸578μmol/L.给予抗细菌、抗真菌、免疫抑制、保肝、护肾和营养支持治疗后,疾病进一步进展,患者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宣布临床死亡.经临床和血清学检查排除其他系统疾病诊断为“药物超敏综合征,多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别嘌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诊治的120例脑梗死患者,根据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血症组(40例)和正常尿酸组(80例),均给予别嘌醇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血清尿酸水平,根据1995年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比较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尿酸水平均明显降低,但正常尿酸组尿酸水平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尿酸组相比,别嘌呤醇治疗后高尿酸血症组的总有效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尿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展相关,可以预测患者的预后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