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脐疗治疗此病具有独特优势。本文将从中药敷脐法、隔药灸脐法、蒸脐疗法、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近年来关于脐疗治疗IBS-D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该病易反复发作,缠绵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其中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临床较为多见。目前西医上治疗IBS-D主要采用心理和行为疗法以及综合对症药物治疗,虽起疗迅速,但存在停药后病情反复、长期用药不良反应明显等不足。中医通过辨证施治、专方治疗及其他外治疗法治疗IBS-D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对文献复习,简述IBS-D中西医治疗方法及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肠易激综合征~([1])是以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习惯和(或)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部症状与排便习惯改变有明确的相关性,症状可持续或间歇发作,但各种检查未发现生化学和形态学异常。按照罗马Ⅳ诊断标准~([2]),根据粪便形状改变可以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IBS-M)、不定型肠易激综合征(IBS-U),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多见。王国斌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40余年,现将其治疗IBS-D的经验介  相似文献   

4.
《辽宁中医杂志》2016,(1):216-2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分为腹泻型(IBS-D)、便秘型(IBS-C)及腹泻便秘交替型(IBS-M),其中以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最常见。近年来内脏高敏机制为其主要发病机制得到逐步认可,痛泻要方可以明显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临床症状,但其机制尚不明确。该文总结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患者内脏高敏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对痛泻要方缓解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IBS-D)内脏高敏的作用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用药归经规律,为脐疗治疗IBS-D选方用药提供指导。方法: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CNKI)为检索源,检索1998~2013年之间发表的运用脐疗治疗IBS-D的相关期刊文章,初步总结脐疗治疗IBS-D的用药归经规律。结果:脐疗治疗IBS-D用药共68味,归脾经40味,归肝经28味,归胃经27味,归肺经24味,归肾经23味,归心经18味,归大肠经15味,归胆经6味。结论:脐疗治疗IBS-D的用药以归脾经、肝经和胃经为主。  相似文献   

6.
中药敷脐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中药脐疗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76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敷脐治疗,每日2次,每次20 min;对照组给予西药思密达治疗,每日2次,每次3g,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评分并判定临床疗效. 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1.57%,对照组为7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腹泻、腹痛、腹胀、肛门下坠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后患者腹泻、腹胀、肛门坠胀感评分亦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在降低患者腹痛、腹胀评分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中药脐疗治疗IBS-D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腹痛、腹胀等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肠病,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该病45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治疗的脾虚湿阻型IBS-D患者90例,符合罗马ⅢIBS-D诊断标准~([1])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各20只。两组均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仅与隔药灸脐组同步抓取固定而不作任何治疗。治疗开始10天后两组进行评估及检测。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神阙穴肥大细胞数目方面,隔药灸脐组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疗法能够增加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脐疗治疗IBS-D效应,肥大细胞可能为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信息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杰  张越  谢胜  杨文革  梁谊深 《陕西中医》2010,31(12):1652-1654
目的:观察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给予药穴指针疗法治疗,对照组33例给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疗效评价,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28%,治疗组为72.7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药穴指针疗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具有调整脏腑,使阳升湿散而达到止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临床常见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文章回顾了近年来临床上应用较多的中医外治法如脐疗、针刺、灸法、中药灌肠、推拿、耳穴刺激等治疗IBS-D的临床实验研究。分析表明采用中医外治法治疗IBS-D,具有起效快、效果好、费用低、安全度高等特点,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然而,目前的研究多以临床疗效观察为主,具体作用机制及相互关系还需更多基础系统实验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1):18-19
目的:研究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用药特点,为脐疗治疗IBS-D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检索源,从与脐疗相关的650本中医古籍文献中检索其中有关脐疗治疗泄泻的条文,应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疗用药40种,温热类药物共出现80频次,占62.50%;寒凉类药物共出现26次,占20.30%;平性药物共出现22次,占17.20%;辛味药物出现78次,甘味药出现43次,苦味药出现43次,酸、咸、淡、涩四种药味出现分别是14次、9次、8次、5次。结论:药性以温热类居多;味以辛、甘、苦居首,其中辛味药所占频次最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药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肾阳虚型)临床疗效.方法:108例脾肾阳虚型IBS-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4例给予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对照组54例给予匹维溴胺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94.44%,治疗组为79.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循经重灸法合温中止泻汤治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具有调整脏腑,使阳升湿散而达到止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分析柴胡桂枝干姜汤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5月本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8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柴胡桂枝干姜汤配合脐疗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治疗前后IBS-SSS、IBS-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治疗前2组患者BS-SSS、IBS-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BS-SSS评分下降更显著,IBS-QOL评分上升更显著,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干姜汤配合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疾病,主要症状为腹胀、腹痛及排便习惯改变,以腹泻型最为常见~([1])。IBS的全球发病率约为11.2%~([2]),我国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内患病率为0.82%~5.67%~([3])。另根据发达国家统计,IBS患者占消化科门诊量的16%~25%~([4])。作为一种慢性功能性疾病,它的病程长,伴随腹痛不适、排便形态改变等,有研究指出,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通常比IBS症状本身更为严重~([5])。目前西医大多采用对症治疗为主,但易复发,且会产生依赖性。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分为内治法及外治法,外治法包括针刺、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疾病,其中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最为常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常规的西医治疗以药物疗法为主,例如抗痉挛药、止泻药、抗抑郁药、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益生菌、抗生素等,然而上述疗法虽然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症状,但是疗效并不持久,从而不能达到满意的临床疗效,有的药物甚至会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针灸治疗以其简、便、效、廉的优点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从中医理论出发,探索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发病机制及其治则治法,以期为广大临床工作者提供理论指导,从而进行辨证选穴,提高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  相似文献   

16.
正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功能性肠病,临床大多患者伴抑郁或焦虑症状~([1])。该病根据临床症状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交替型、未分型四型~([2])。我国IBS发病率约为15.9%,其中以腹泻型为主~([1])。近年来,肠道微生态变化在该病中的地位日益引起重视,许多研究~([3-5])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腹泻型IBS(IBS-D)患者粪便中非优势菌的数量增多,而乳酸杆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病因复杂,中医药因其价格低廉、方便快捷等特点,被广泛用于治疗IBS,不仅疗效高,而且不良反应少。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IBS主要临床类型,痛泻要方(TXYF)是当前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最热门的中药处方,但其科学内涵需要深入发掘,通过对近年来TXYF治疗IBS-D基础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TXYF基础与临床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亦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途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好、症状不易反复、费用低等,但在对IBS-D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设计不严谨,样本量小;临床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发展,以使中医药能在治疗IBS-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IBS-D治疗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为主。IBS-D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临床优势,古今文献都有大量相关记载和报道。笔者根据从医数十年的临床所得,对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展开述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温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分别为33%和8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温肾健脾活血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