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医学医哲交融的特点和东西方文化的多样化、异域性使中医学英译过程中文化缺省的成份随处可见。该文指出翻译过程中将中医语篇中缺省的文化内容进行重构,填补译文读者在理解异域文化时,产生的意义空缺,是提高译文可接受性的有效保障,同时提出了中医英译文化缺省中所需要的补偿策略。  相似文献   

2.
范春祥  马莹  刘凯 《中医药导报》2019,25(18):135-137
探讨中医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中医文化负载词英译的首要前提是译者具有良好的语言功底和翻译素养,归纳中医文化负载词的类型,据此找到相应最合适的翻译策略。译者应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具体的翻译策略以达到最佳翻译效果,推进中医文化更好、更广泛、更有效地传播。  相似文献   

3.
中医典籍中词序的改变不仅属于语法范畴,而且通过对等翻译彰显可读性的修辞美感。汉英语言思维方式在词序上有所差异,翻译典籍时词序调整便成了一种重要的翻译内容,译者应从多角度处理词序问题以便译文真实传递并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该文以中医典籍翻译总结过往几种词序的处理方法,尝试思考中医典籍翻译词序处理。  相似文献   

4.
试图通过阐述文化图式理论对中医文化缺省翻译的有效指导意义,从书名篇名方剂名、名词术语、语句篇章等三个方面选取例证并分析其翻译策略的选择,研究指出要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适当的注释在所难免,也是解决文化缺省问题最常见、最有效的策略,要实现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译者就必须认真处理好中医文化图式的翻译,寻找到源语作者与目的语读者间的最佳契合点,通过译者的认知补充,帮助目的语读者填补理解时产生的意义真空,实现中医文化缺省补偿,有效地降低中医文化翻译中的文化亏损现象,以期有效传递中医文化信息精髓,使中医文化获得越来越多的国外受众的认同和接受。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医文化的对外传播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受到文化冲突、翻译策略和传播内容等因素的影响,其国际传播依然面临很多问题。作为中医文化的载体,中医典籍的翻译对其传播和输出至关重要。由于中医是从哲学的角度讨论生命活动,故中医典籍的翻译既不能单纯作为文学翻译,也不能一味强调科技翻译,而应在翻译中既注重中医医学信息的传递,又合理考虑中医语言中的文、史、哲的影响,从而避免在翻译过程中人为摒弃中医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以罗希文教授的《伤寒论》英译本为例,阐述中医典籍翻译在中医文化国际传播中所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中医典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集医学和文学价值于一体,既有科技文本的特征,也因融合了儒、道、佛等哲学文化而语义深奥,给译者提出了不小的挑战,特别是中医典籍书名,用字凝练,但内涵丰富,需要译者仔细辨别,不断思考与实践。据不完全统计,清末前的中医药典籍和文献将近8 000种~([1]),但有关  相似文献   

7.
中医典籍及名词术语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尤其是由中国文化所形成的文化图式.文化缺省又普遍存在于中医翻译中,给翻译实践及文化传播造成颇多困难.本文详细介绍了文化图式和文化缺省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分析了中医文化缺省的特点.从文化图式的角度提出音译加注、意译、归化、释义等翻译策略,指导中医方剂名称、修辞格及五行名词等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1996年,我国提出了"中医药国际化战略",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中医英译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中医药翻译会出现文化缺省的语言文化现象,笔者尝试用归化和异化翻译策略来翻译一些具有文化空缺的中医术语,现探讨如下。1中医术语的特殊性中医术语翻译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目的性,涉及的是特殊用途语言(language of special purpose)。中医许多术语、概念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例如:阴阳(yin and yang)、气(qi)、三焦  相似文献   

9.
盛洁  姚欣 《时珍国医国药》2013,24(2):464-467
目的中医典籍的翻译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许多典籍都有了自己的英译本,对同一典籍不同译本的比较研究也随之开展起来。文章试图从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视角,以《伤寒论》两个英译本比较为例,探索中医典籍英译的比较研究,为更好地翻译中医典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医典籍语言具有模糊性、偏义性、一词多义及隐喻性,其句式多变、结构复杂、内容层次较多及意合突出。本文结合中医典籍语言词汇、句法的语体特点,通过翻译实例,总结并探讨其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隐喻视角下中医典籍语言特点及其翻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典籍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古代文化的瑰宝,拥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因此中医语言也有其自身的特点.而这种特点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方法和效果.隐喻是人类语言最重要的表达手段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中医学的思维特征为“取象比类”,中医典籍里存在着大量的隐喻.文章分析了中医典籍中的语言特征,特别是中医典籍中存在的隐喻现象,找出中医典籍汉英翻译的策略和方法,为了能更好地促进中医知识和中国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中医典籍兼具医学和文学双重价值,其书名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涉及到中医书名中的数字翻译时,本文认为可以遵循简洁性、准确性、统一性原则,对于含有数字的书名具体分析,首先辨清书名中数字的虚实,避免一概而论,其次要确保译名用词简洁准确,使其符合书名简洁的特点,还要尽量体现原作的主要内容,兼顾译名的统一。笔者通过分析国内外三个版本的译文后,尝试提出修改译文,旨在体现中医典籍书名的文化内涵,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同行间的讨论,推动中医典籍翻译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相似文献   

13.
<正>中医典籍翻译是助推中医文化对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工具。中医典籍中充斥着根据病因、病症、病机、病位及因、症、机、位组合命名的中医病名。蕴含丰富中医文化信息的中医病名翻译成效如何,直接影响着中医典籍翻译的成败。中医病名中因西医东传时对中医术语的不严谨借用而被扩大了词义形成的古今异义病名,由于新增义项对原指的干扰,准确理解的难度被加大,成为中医典籍翻译难点之一。鉴于古今异义病名翻译在中医典籍翻译中虽为问题频出的难点之一,但对其系统探究尚未之见,笔者拟对中医典籍中古今异义病名翻译之道进行探究与剖析,  相似文献   

14.
中医典籍重言词作为中医语言一大特色,具有形美、音美、义美的特点。从翻译美学理论入手分析中医典籍重言词及其译文作为审美客体的审美构成,以美学取向为归旨,探讨在审美再现过程中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更加符合翻译的审美要求,从而达到中医典籍重言词翻译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5.
《难经》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承载着深厚的中医古典医学智慧和中华文化内涵,其对外译介对于中医药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以文树德《难经》英译本为例,分析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的作用。研究表明,副文本元素在中医典籍丰厚翻译中扮演着桥梁的角色,不仅有助于读者跨越语言和文化障碍,促进读者对原始文本的理解深度和广度,还有助于保证翻译的准确性,提高译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6.
以《黄帝内经》为例在语用顺应论观照下对中医典籍翻译进行尝试性阐释。从语音顺应、词汇顺应、句子顺应、修辞顺应以及语境顺应等层面对《黄帝内经》5个译本进行鉴别比较,提炼出中医典籍翻译的顺应性策略,提出在翻译活动中译者的行为和思维必须顺应翻译过程中不断动态形成的语言结构环境、认知语境和关怀目的与读者的认知心理以便实现中医典籍翻译的意义与文化传递之双重任务。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图式理论看,中医文化以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思想等为哲学依据,以辨证论治、针灸艾灸、口服中药等为治疗方式,与中华民族的社会习俗、历史传统、哲学思想、语言表达等密切相关。由于中西方文化图式的巨大差异,导致中医典籍翻译中经常出现文化缺省现象,如社会习俗差异类文化缺省、理论体系差异类文化缺省等。为此,尝试以文化图式理论指导中医典籍翻译,以直译法、创新法、省略法等进行文化缺省补偿,填补中医典籍翻译中的意义真空。  相似文献   

18.
依据生态翻译学理论,选取含儒、释、道文化的典籍书名,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分析译名存在的问题,提出"三维"转换后的建议译文,便于目的语读者准确理解中医典籍的医学信息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9.
20.
<正>《洗冤集录》是宋代宋慈所著的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成书于公元1247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司法检验书,比欧洲第一部系统法医学著作《医生的报告》(DeRclationluc Medicorum)早350余年。《洗冤集录》的问世,标志着世界科学史上一个具有独立理论体系及技术方法的新学科——法医学的诞生,并对世界现代法医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洗冤集录》自成书以来,先后被介绍到朝、日、荷、法、英、德、美等国,译成19种文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