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晚期脊髓损伤患者嗅鞘细胞移植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4-2005年收治的完全性脊髓损伤接受黄种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的患者60例,其中黄种人和白种人各30例.将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部位的上下两点.所有患者在胚胎嗅鞘细胞移植术前和术后2~6周按ASIA标准评价,比较不同人种对胚胎嗅鞘细胞移植后功能恢复的疗效.结果:(1)黄种人组手术前后ASIA评分变化,轻触觉(48.77±25.00)分→(54.27±23.29)分(P=0.005);痛觉(49.40±24.76)分→(55.67±23.19)分(P=0.002);运动评分(36.67±18.99)分→(41.40±18.73)分(P=0.000).白种人组轻触觉(35.07±24.69)分→(41.77±23.62)分(P=0.000);痛觉(35.53±25.17)分→(39.20±22.55)分(P=0.000);运动评分(28.83±20.41)分→(31.77±19.54)分(P=0.000).(2)黄种人组和白种人组患者轻触觉、痛觉、运动评分改善情况差异无显著性[(5.50±10.03)分vs.(6.70±7.01)分,(P=0.557);(6.93±9.57)分vs (5.67±6.58)分,P=0.515;(4.73±6.26)分vs. (2.93±3.60)分,P=0.197].结论:胚胎嗅鞘细胞移植能帮助晚期脊髓损伤患者恢复部分神经功能,黄色人种和白色人种嗅鞘细胞移植后疗效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性截瘫的效果。方法将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某院收治的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汤加减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Barthel量表(BI)评分以及美国损伤分级法(ASIA)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2.50%)明显比对照组(75.00%)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I评分(63.42±12.36)分比对照组(51.42±11.18)高,ASIA评分(72.58±12.46)分比对照组(66.32±11.28)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髓损伤性截瘫患者采用益气活血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且有助于改善其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Brdu免疫组化标记技术观察经静脉移植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进入损伤脊髓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10/2005-03在苏州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干细胞实验室完成。①选取健康成年Wistar大鼠6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20只/组。脐血标本来自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产妇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自脐带抽取新鲜脐带血50~60mL,分离培养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调整细胞浓度为5×109L-1待用。在细胞移植前48h,体外进行Brdu标记。③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采用重物压迫法建立脊髓损伤模型。麻醉后取俯卧位,于T11节段处行背后方正中切口,剥离椎旁肌,咬除T11棘突及椎板,显露4mm×5mm硬脊膜,将55g重砝码放置于硬脊膜表面1min,然后逐层缝合伤口。假手术组仅显露硬脊膜,然后缝合伤口。④造模后5d,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自后肢大隐静脉缓缓注入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0.2mL~0.3mL(1×106个)。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⑤分别于细胞移植后1d、1,2,3周,采用BassoBeatlieBresnahan(BBB)评分法和斜板试验法测定各组神经功能情况。于细胞移植后1,3周制作冰冻切片,检测各组脊髓组织内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布情况。结果:①神经功能检测结果:脊髓损伤细胞移植后3周内,模型对照组、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后肢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但干细胞移植组恢复较快,于术后1周BBB评分和斜板试验结果即明显优于模型对照组[(10.71±6.24),(5.13±3.36)分,t=2.39,P<0.05;(51.67±5.22),(46.63±3.72)度,t=3.39,P<0.01],并维持至术后3周[(17.29±4.03),(11.25±5.01)分,t=3.89,P<0.01;(65.77±8.06),(57.05±4.61)度,t=4.07,P<0.01]。②脊髓组织中人脐血干细胞的鉴定: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脊髓组织中未见Brdu阳性表达区。干细胞移植组于移植后1周脊髓损伤区可见大量棕褐色Brdu阳性表达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存在,并持续至移植后3周,而非损伤区则始终无阳性表达。结论:Brdu对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良好的标记作用,经静脉移植的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进入脊髓损伤区,并可以促进损伤脊髓神经功能的修复。  相似文献   

4.
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已知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存在着潜在的治疗价值,然而,当前对移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及机制方面研究很少.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大鼠的治疗效果.方法:40只Wistar大鼠建立脊髓损伤模犁,38只造模成功后随机摸球法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只接受单纯损伤,不做任何移植;DMEM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μL DMEM局部移植:细胞移植组:损伤后1周予以5 μL准备好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局部移植(细胞数1×106).移植后对实验动物通过BBB评分、体感诱发电位与运动诱发电位观察后肢功能恢复情况.分别丁损伤后2,4,6,8,10周随机于细胞移植组抽取大鼠2只,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迁移、分化,通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阳性细胞染色比较各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形成面积.结果与结论:BBB评分损伤后4周细胞移植组高于其他两组(P<0.05),损伤后12周细胞移植组与其他两组相比SEP、MEP潜伏期缩短、波幅值增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分化的少突胶质细胞并包绕轴突形成髓鞘.细胞移植组损伤局部胶质瘢痕面积均小于其他两组(P<0.05),空白对照组、DMEM移植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未经体外诱导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于损伤大鼠脊髓体内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减小胶质瘢痕,并促进脊髓损伤人鼠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期手术治疗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效果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5年9月接受治疗的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12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6例,为早期手术治疗组:又分为单纯前路组30例,单纯后路组50例,前后路联合组16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非手术治疗,观察组进行早期手术治疗,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后路颈3~7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或前后路联合减压内固定术。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Frankel分级、ASIA评分得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Frankel分级改善率为92.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4%(P0.05)。治疗后的ASIA得分单纯前路组为(64.54±23.24)分、前后路联合组为(66.33±22.13)分、单纯后路组为(68.47±21.17)分、对照组为(62.72±19.33)分,均比治疗前的(41.34±19.98)、(42.43±19.87)、(43.67±20.11)、(46.85±19.46)分有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单纯后路和前后路联合组优于单纯前路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手术治疗对于不完全性颈部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将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应用于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间本院收治的3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神经功能,用生活质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2个月时,观察组ASIA评分中运动和轻触觉评分以及SF-36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通过开展全程无缝隙护理干预,能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移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免疫相关因子变化情况。方法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0例,15例常规药物治疗者为对照组,1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行UC-MSC移植治疗者为观察组,评定2组治疗前、后ACR20临床缓解状况评分、DAS28关节活动度评分及HAQ健康评分,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IL-17、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水平及血清CD3~+、CD4~+、CD8~+、B细胞比例,并进行2组间比较。结果治疗前,观察组DAS28评分[(5.12±0.33)分]、HAQ评分[(3.71±0.46)分]、ACR20评分[(6.34±0.74)分]与对照组[(5.09±0.27)、(3.69±0.31)、(6.29±0.61)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DAS28评分[(3.84±0.28)分]、HAQ评分[(2.43±0.64)分]、ACR20评分[(3.07±0.38)分]低于对照组[(4.76±0.36)、(3.31±0.52)、(4.87±0.73)分]和治疗前(P0.05),对照组DAS28评分、HAQ评分、ACR20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2.19±0.51)、(2.21±0.54)μg/L]、IFN-γ[(9.60±1.34)%、(9.56±1.21)%]、IL-4[(6.91±0.31)、(6.85±0.29)u/mL]、IL-17[(2.51±0.52)、(2.52±0.45)u/mL]、类风湿因子[(198.54±136.32)、(194.81±125.56)u/mL]、C-反应蛋白水平[(32.84±20.25)、(33.74±25.41)mg/L]及CD3~+[(6.07±0.64)%、(6.12±0.61)%]、CD4~+[(3.65±0.34)%、(3.69±0.32)%]、CD8~+[(1.86±0.24)%、(1.87±0.21)%]和B细胞比率[(16.46±2.13)%、(16.72±2.2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IL-4水平[(12.40±0.46)u/mL]、CD4~+比率[(4.82±0.38)%]、CD8~+比率[(2.67±0.32)%]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7.64±0.21)u/mL、(3.94±0.31)%、(2.19±0.31)%],TNF-α[(0.84±0.24)μg/L]、类风湿因子[(94.32±73.75)u/mL]、C-反应蛋白水平[(13.55±11.37)mg/L]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1.67±0.37)μg/L、(167.08±89.17)u/mL、(29.48±18.56)mg/L](P0.05),IL-17水平[(3.02±0.62)u/mL]及IFN-γ[(11.74±1.47)%]、CD3~+[(6.63±0.75)%]、B细胞比率[(12.41±2.93)%]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2.76±0.43)u/mL、(10.34±1.04)%、(6.27±0.72)%、(15.24±1.87)%]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UC-MSC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机体炎性相关因子,提高免疫相关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8.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40例OVCF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2例和对照组18例。对照组行PVP术,观察组PVP术后24h静脉注射第3代BMSCs混悬液(细胞浓度为1×109/L)200mL。比较2组术前,术后1、4周及3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椎体高度压缩率,记录骨水泥渗漏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前VAS评分[(8.32±1.06)分]、椎体高度压缩率[(38.91±8.12)%]与对照组[(8.37±1.13)分、(38.76±7.8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周及3个月,观察组VAS评分[(3.39±0.42)、(2.17±0.31)、(1.85±0.19)分]、椎体高度压缩率[(19.49±7.74)%、(17.06±8.85)%、(16.53±7.42)%]低于术前(P0.05),对照组VAS评分[(3.51±0.54)、(2.42±0.24)、(2.16±0.32)分]、椎体高度压缩率[(26.74±8.63)%、(24.31±7.92)%、(20.85±7.71)%]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4周及3个月VAS评分,术后1、4周及3个月椎体高度压缩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25.81%)低于对照组(52.00%)(P0.05)。结论 OVCF患者应用PVP联合BMSCs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对成人颈段脊髓损伤患者血压和心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在本科治疗的成人颈段脊髓损伤患者101例为观察组,依据ASIA评分,再分为4组(A~D级)。同时选择同舱治疗的突发性耳聋(非脊髓损伤)患者101例作为对照组,依据性别和年龄匹配将对照组再分为4组(A~D组),分别对应观察组A~D级。分别于入舱前、加压末、吸氧30 min、减压前、减压末测量两组患者血压和心率。将匹配各组血压、心率进行比较。并对观察组的血压、心率波动与年龄、病程及ASIA评分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A~C级在高压氧治疗期间血压波动明显(P0.05),观察组D级的血压变化与对照组D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ASIA下肢运动评分与血压波动呈负相关(P0.05)。结论 AIS A~C级颈段脊髓损伤患者在高压氧治疗期间血压波动明显,应予以重视。ASIA评分中下肢运动评分是影响血压的独立因素,下肢运动评分越高,血压波动越小。  相似文献   

11.
背景: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已经逐渐由动物实验过渡到临床,但其作用机制还不完全清楚。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功能的修复作用,并通过临床应用观察短期疗效。方法:采用改良Allen’s打击法造成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经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应用改良Tarlov评分评定大鼠行为学变化,在光镜下对损伤脊髓病理切片进行对比分析。对5例脊髓损伤患者通过损伤原位注射、腰穿、静脉输注的方式行人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并行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与结论:治疗后15d,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运动功能评分较模型对照组显著提高;移植后7,15,30d,脊髓病理切片显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尾静脉及损伤局部移植组大鼠较模型对照组有显著恢复。临床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半年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12.
背景:研究认为Rho激酶可致使神经生长锥塌陷,对神经修复具有抑制作用。目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同时联合RNAi介导的RhoA基因沉默,观察两者对脑损伤大鼠恢复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84只,采用液压颅脑损伤仪,给予253.3125-303.975kPa液压冲击力,制成重型液压颅脑损伤模型,随机分成为对照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联合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RhoA基因沉默)。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伤评分系统(mNS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在创伤性脑损伤后21-28d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4周后处死并行全脑冷冻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及荧光显微镜观察CM-Dil标记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存活和分布情况,采用RT-PCR检测各组损伤区脑组织RhoA基因的表达量。结果与结论:移植后1,2,3,4周,大鼠神经学缺损评分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Morris水迷宫试验各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逐渐缩短,联合组3-5d时平均潜伏时间较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缩短(P<0.05),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联合组穿越平台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P<0.05)。移植4周后,脑组织冰冻切片和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中的神经元数量和CM-Dil阳性细胞数联合组多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多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RhoAmRN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和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显著降低(P<0.05)。提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RhoA基因沉默有协同效果。  相似文献   

13.
背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基因修饰技术多种多样,它们在效率、可靠性及安全性方面各有不同。目的:对比3种新型化学转染试剂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瞬时转染效率。方法:采用FugeneHD、LipofectamineLTX及Attractene分别转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荧光显微镜下观察阳性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不同转染试剂的转染效率,锥虫蓝染色观察转染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生存率。结果与结论:LipofectamineLTX转染效率最高,显著高于FugeneHD和Attractene[(32.50±2.12)%,(4.30±0.64)%,(1.70±0.08)%,P<0.05]。LipofectamineLTX转染后的细胞生存率略低于FugeneHD及Attractene,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69.8±6.3)%,(92.4±4.2)%,(106.6±3.9)%,P>0.05]。提示LipofectamineLTX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为理想的化学转染试剂。  相似文献   

14.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22例T5~T12节段脊髓损伤患者(ASCI C级)随机分为rTMS 组和对照组.12例rTMS组患者于Cz部位给予磁刺激,并接受康复训练;10例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前后比较ASIA运动评分、轻触觉评分、针刺觉评分,抗重力体位双下肢主动关节活动度(ROM),脊髓损伤步行指数Ⅱ(WISCIⅡ)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结果 rTMS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临床评价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ASIA运动评分、双下肢ROM、FIM评分均有改善(P<0.05);rTMS组治疗后WISCIⅡ也有改善(P<0.05),且ASIA运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MS可促进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提高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尚未见应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报道。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 2010-09/12 解放军 455 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收治的 12 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给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 每次 10 7 个细胞,1 次/周,4 次为 1 个疗程。结果与结论:患者治疗后 1 个月与治疗前比较国际合作共济失调评分量表评分及日常生活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P 〈 0.05),提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显著改善,总有效率为 16.7%。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鞘内注射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背景:研究者直接将富血小板血浆作为支架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软骨细胞等复合后体外培养发现软骨细胞在富血小板血浆三维支架呈现增殖生长,骨髓基质干细胞在增殖的同时有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倾向。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和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受损软骨修复的影响。方法:正常健康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兔软骨损伤模型。2次离心法制备富血小板血浆,制备3代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随机将动物分为4组,造模后生理盐水组关节腔一次性注入生理盐水0.5 mL;富血小板血浆组注入12.5%富血小板血浆0.5 mL;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注入1×107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0.5 mL;富血小板血浆(12.5%)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7)组注入两种物质0.5 mL。造模后第12周,大体观察软骨损伤修复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损伤部位细胞修复情况;根据O’Driscol组织学评分标准对造模后第12周切片进行组织学评分。结果与结论:软骨损伤后大体观察、苏木精-伊红染色组织学观察及组织学评分均显示富血小板血浆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对软骨损伤的修复效果优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富血小板血浆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的修复效果优于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说明富血小板血浆、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均能促进软骨损伤的修复,而且富血小板血浆、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较单独应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前路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percutan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PECD)、经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36例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APECD组23例和ACDF组13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2个月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改善率。结果2组均手术成功;APECD组手术时间[(95.48±14.16)min]较ACDF组[(76.00±16.37)min]长,术中出血量[(80.00±20.67)mL]较ACDF组[(121.54±19.51)mL]短(P0.05),住院时间[(6.0±3.8)d]与ACDF组[(8.0±2.8)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均出现1例轻度吞咽困难及1例一过性不完全脊髓损伤,对症治疗后均缓解;APECD组和ACDF组术前VAS评分[(6.57±0.84)、(6.69±0.75)分]、JOA评分[(8.91±0.99)、(8.54±0.97)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VAS评分[(2.17±0.72)、(1.62±0.51)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13.04±1.43)、(14.01±1.02)分]均高于术前(P0.05),且ACDF组较APECD组变化明显(P0.05);APECD组改善率[(50.2±21.1)%]低于ACDF组[(63.3±13.2)%](P0.05)。结论 2种术式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时应严格把握其适应证。  相似文献   

19.
背景: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以进行性加重的四肢共济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常规药物治疗效果欠佳。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及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的27例确诊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进行综合统计分析,其中6例行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腰穿治疗,21例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腰穿结合静脉输注治疗,两组患者均采用世界神经病联合会国际合作共济失调量表(International Cooperative Ataxia Rating Scale,ICARS)对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与结论:所有27例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患者行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过程中以及治疗前后均未及明显不良反应。其中6例患者采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效果均不明显,另外21例患者行异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输注治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比较,患者自觉症状均有一定程度改善,ICARS评分明显降低(P〈0.05)。说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是安全的,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善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背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脑损伤的效果目前尚较少见报道。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从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制作中度打击大鼠脑损伤模型。实验分为4组:①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损伤后原位移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②对照组:损伤后原位注射等量DMEN/F12培养基。③单纯损伤组:仅施行损伤。④假损伤组:仅切开头皮及颅骨,不实施机械性损伤。结果与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1~3周,动物神经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改善;4周后,各组动物神经功能评分均恢复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表明少部分移植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与对照组相比,移植组损伤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明显增加,凋亡细胞减少。提示脐带充间质干细胞脑内移植有助于促进创伤性脑损伤后的早期功能恢复,这种治疗效果是通过刺激宿主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增加损伤区微血管密度,抑制宿主细胞凋亡等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