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热”论消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渴病为临床的一种多发病,阴虚燥热为其基本病机,“热”贯穿整个消渴发病过程,大致分为虚热、燥热、火热、湿热、痰热、浊毒热、瘀热、郁热八类.其基本治疗准则分别对应为生津散热,补肾固本;清热润燥生津;清热解毒降气;清利湿热,行水生津;清热化痰生津;除疳湿、化痰浊、解毒瘀;消热活血化瘀;理气治肝解郁.认为从“热”论消渴可为消渴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消渴炎症发病与中医病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糖尿病炎症发病学说理论备受关注,而传统医家认为消渴的病机为阴精亏虚、燥热偏盛,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该病的发生发展与湿热、血瘀、痰瘀、毒热密切相关。炎症发病学说和消渴的发病机制的关系非常密切,讨论两者的相关处对消渴病治疗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指导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消渴日久,脏腑耗损,气阴两虚,精微化生过剩,津液输布失常,内生糖毒、浊毒、热毒,"毒"淫机体,挟糖毒耗损气血,挟浊毒黏滞缠绵,挟热毒灼营伤阴,致使血行不畅,"瘀"从"毒"化,共损目络,而成消渴目病。"毒瘀损络"为消渴目病的关键病机,解毒化瘀是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解毒通络使水谷精微得以运化,津液输布恢复正常,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受其濡养,从而改善消渴目病诸症。针对毒之成因和毒之特性,在解毒通络的同时,结合益气、养阴、化痰、清热等法治病求本,扶正祛邪。健脾益气使脾气强健,气血化生源源不息;养阴生津使阴精充足,肝肾之精源源不绝;祛除痰浊、清热解毒,使营阴充足不黏稠、血行流利不成瘀。活血化瘀法应贯穿本病的治疗始终。  相似文献   

4.
从痰瘀论治消渴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因病机偏重于燥热偏盛,阴津亏耗;一般认为以阴盛为本,燥热为标,两者往往互为因果,燥热越盛则阴津越虚,阴津虚则燥热越盛.病变的脏腑主要在于肺、胃、肾.临床可见口渴喜饮、小便频数、浑浊而甜,消谷善饥、大便干结、疲乏消瘦.消渴病迁延日久,气阴两伤,痰浊瘀血痹阻脉络,可导致其他脏腑的多种病变.若目络瘀阻,血不循经或精不上承于目,则视物模糊、眼底出血,甚至目盲失明;若痰浊瘀血痹阻四肢脉络,则肢体麻痛,甚至肢端坏疽;若皮肤失养,脉络郁阻,兼感受风湿毒邪,则可出现皮肤瘙痒、溃疡等多种病变.治法为化痰活血,逐瘀通络,方用黄连温胆汤加减.药用黄连、竹茹、胆南星、枳实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病理因素有燥、热、湿、痰、瘀等,病位以心为主,亦与脾、肝、肾关系密切,病性为本虚标实。临床中消渴虽多见燥热,但同时患者常因饮食不节,过食肥甘,以致酿生湿热。消渴日久,热灼津伤,津枯血燥,可致络热血瘀,形成瘀热。湿热、瘀热、燥热之间存在因果转化关系,三热既可单独致病,又能兼夹并见。三热交炽,阴伤气耗,形成恶性循环。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结合中医经典及临床实践在辨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时提出“三热论”,基于此,治疗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应以“三热”并清、气血同治、标本兼顾为基本原则,谨守病机,运用复法组方恰当施治,即清化与润燥并进、化湿祛瘀与生津凉润并举,方能充分发挥中医“圆机活法”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消渴病痹证的重要病因病机虚、瘀、浊、毒。[方法]结合《黄帝内经》中关于消瘅和痹证的条文与《金匮要略》中的相关理论,探讨虚、瘀、浊、毒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相互作用。同时,以桂枝芍药知母汤的临床医案进一步说明祛浊化毒、扶正补虚、活血化瘀之法在消渴病合并痹证治疗中的应用。[结果]虚、瘀、浊、毒能很好地体现消渴痹证的病机,虚、瘀、浊、毒在消渴病痹证衍化过程中是联动的整体,桂枝芍药知母汤论治消渴痹证符合虚、瘀、浊、毒的的病机。[结论]消渴痹证的病机为虚瘀浊毒,全面认识四者在消渴痹证发病中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黄祥武主任医师认为,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主要证候有阳虚血瘀、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并以阳虚血瘀及气虚血瘀为主.黄老认为,消渴的基本病机为阴津亏损,燥热偏盛,但由于阴阳互根,消渴日久,必定出现阴损及阳,导致阴阳两虚,且以脾肾阳虚较为多见,故脾肾阳虚为消渴病痹症的基本病理基础.治疗上以温补脾肾、培元固本为主;病久入络,血脉瘀滞,或阳气虚弱,无力推动血液运行,出现瘀滞,或阴虚内热,耗伤津液,出现瘀滞,故气滞血瘀是其最关键的病理产物,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为要;消渴病痹症病程较长,必定是有虚有实,虚实夹杂,在治疗上以扶正祛邪,标本同治为本.用药以当归四逆汤加四君子汤加减.  相似文献   

8.
<正>《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不足,情志失调,过食肥甘是消渴病病困。临床上,消渴丸是种应用广泛的口服降糖药物,备受患者青睐。专家提醒,正确服用消渴丸应注意以下三点。1.对证治疗:"对应",多数患者属"气阴两虚"型,体内阴虚有热,燥热伤津,表现为烦渴多饮,口干舌燥,消渴丸中药成分为,二黄花、山药、五味子,益气、健脾、养心;地黄、天花粉、葛根,益阴、生津、护  相似文献   

9.
岳新 《中外医疗》2010,29(27):125-126
在对消渴病病机的认识上,"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基本病机"的统治地位似已成定论,与此相适应的"滋阴清热法"也成为治疗消渴病的唯一正治大法。《中医内科学》教材中也持相似观点。然亦有不少医家对此论断提出异议,如当代名医桑景武即大胆提出"漫云口渴多燥热,治需温阳用真武",力倡在消渴病治疗中应用温阳法。本人通过阅读古今医籍,发现历代医家不仅大量论述了阴虚消渴,对阳虚消渴亦多有论述,治疗上重视应用温阳之法。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中医病因病机元气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虚燥热作为消渴病基本病因病机的观点因与实际临床不尽相符,近年来受到质疑。认为元气不足是消渴病原始病因病机。阴虚燥热是消渴病的继发改变之一,痰湿浊瘀的形成既是元气亏虚的病理产物,且导致消渴病的诸多并发症,又是妨碍元气气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承杨继荪先生理论及笔者多年临证经验,思探消渴成病传变之机。[方法] 钻研经典,结合多年经验,分析从医经验及病案以认识消渴全程发展之病因病机,阐述瘅症发展为消渴进而生变证的病机转播,分析经典方对证及功用并附案举证。[结果]消渴病程冗长,转进繁杂。土壅为先,方以解郁,气郁为六郁之首,施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郁久生火,应以清热,阳明胃热最亢进葛根芩连汤。久贻耗精,以对补益,分论虚实阴阳以填亏。湿浊痰瘀,变证终成,四因累久皆损脉络,化湿利浊清痰解瘀应贯穿消渴始末。治消不应拘燥热阴虚,诸因皆能成消,应重清痰化瘀。所举案例为痰热结瘀所致脾瘅消渴,治以黄连温胆汤分消湿热,流通中焦,苦温并奏,另佐郁金破血理气通经,终获良效。[结论]消渴善变,治消当阻其传变。未病先防,卸化肥甘以避免成消;既病防变,阻遏痰瘀以拒生变证;瘥后防复,消解变证防患复生。  相似文献   

12.
<正>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发病率为7%~43%,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7倍[1]。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范畴。消渴病的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而消渴病日久,阴损及阳,则致阴阳俱虚,病久入络,可致血脉瘀滞[2]。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祖国医学称之为"风瘙痒"、"痒症"、"痒风"、"血风疮",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难耐,局部干燥、脱屑、增厚、变粗、肌肤  相似文献   

13.
结合《内经》、《伤寒杂病论》、《备急千金要方》等文献研究认为,消渴的病机以脾失运化、肾失蒸腾布散为主,继之以饮食消化、津液运行失常引起"积滞内停"为病,并兼见气滞、瘀血、痰凝等实邪阻滞,故以益气健脾、温补肾阳为消渴防治的根本,以祛湿、清热、生津、行气、活血、化痰为干预消渴并发症的重要手段,选方用药以四君子汤类、肾气丸类、芳香化湿类、清热利湿类、养阴生津类、行气活血类以及化痰类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其基本病机一般被认为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治疗大法为清热润燥、养阴生津。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内容不断发展和丰富。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进行简述,了解中医对本病的相关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已成为影响我国公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白永清教授认为:在病机上应重视阴虚燥热,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润燥为先;对体质肥胖、痰湿偏重者,治宜利湿化浊;对不同阶段兼有脉络瘀结者,结合化瘀通络法;同时她还提出治疗糖尿病应该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属于中医学范畴的"消渴病","消渴"首见于《内经-素问》,临床上以多饮、多食、多尿、消瘦等典型症状为主要表现。总结古今医家对消渴的论述,消渴病主要有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病因,其病机主要在于阴津亏损,燥热偏盛,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阴愈虚则燥热愈盛,燥热愈盛则阴愈虚。消渴病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肺、胃、肾,以肾为主。六味地黄丸为补益剂,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效。六味地黄丸加减对于阴虚为本的糖尿病患者可起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肌病既有"消渴"的表现,又有"心病"的症状,即可理解为消渴病变证于心,可命名为"消渴病心病"。消渴以阴虚燥热为本,延及"心病",痰浊、瘀血等有形实邪羁留心胸脉络,且贯穿于始终,诸邪相生互助为虐,分期辨证早期宜补心之气阴为主,中期注重祛痰、化瘀,至后期滋阴温阳,补气固脱,切勿拘泥其一,临证当明辨兼夹,随脉而治。  相似文献   

18.
根据仲景消渴学说的基本特点和理论内涵,将《伤寒杂病论》有关消渴的病机整理归纳为燥热内盛、气阴双亏、阴阳并虚、水湿内停、气机郁滞、瘀血内阻、湿热蕴结七种类型,并探讨张仲景创立的清热润燥、益气养阴、调补阴阳、通阳行水、疏理气机、活血化瘀、清化湿热等治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运用。认为深入系统研究仲景消渴学说,对指导目前糖尿病的治疗和挖掘有效方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胃癌发热属中医“内伤发热”范畴,毛宇湘教授认为其病机主要是浊毒内蕴、脾胃虚弱,兼痰湿内盛、肝气郁滞、瘀热互结、阴虚内热,治疗以健脾和胃、化浊解毒为基本原则。根据病证的不同表现,兼以化痰祛湿、疏肝解郁、清热活血、健脾益气、养阴清热之法,采用自拟方健脾除湿解毒汤、理气化浊解毒汤、活血化浊解毒汤、益气化浊解毒汤、养阴清热解毒汤等加减治疗,病证结合,辨证论治,使浊化毒消,恢复脾胃升降功能,临床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消渴病古今有异,今人以气阴两虚为本,燥热痰瘀为标,应辩证辨病相结合,同时注重去邪生新。治疗方面:应以健脾益肾为基本原则,祛浊化瘀贯彻始终,舒畅三焦以调畅气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