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了解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以期为临床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9-06—2013-12入我院的孕妇为研究对象,以诊断为妊娠相关脑卒中的孕妇为观察组,同时搜集与观察组前孕周、分娩过程中及产后天数相匹配的非脑卒中孕妇为对照组,2组11配比,收集一般情况、临床表现、病史及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等,并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共搜集37例,对照组37例,通过单因素分析,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住院时间、多次妊娠、初产妇、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是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高危因素,排除住院时间、D-二聚体阳性、肢体瘫痪、病理征等继发性因素后,对余下年龄、颅内动静脉畸形、贫血、血小板减少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多次妊娠、初产妇等因素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OR=2.362,P0.05)是妊娠相关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其患妊娠相关脑卒中的风险是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2.362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脑卒中的临床表现、诊治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娠相关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妊娠相关脑卒中多发于妊娠37~40周(4例),产后1周内(6例);头痛10例,恶心7例,抽搐11例,语言障碍5例,意识不清8例,四肢瘫痪7例;伴妊娠期高血压9例,原发性高血压3例,脑血管畸形4例。全组15例患者中,恢复良好10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均于随访1a内死于肺部感染)。孕期脑卒中患者8例均终止妊娠,其中引产2例,剖宫产6例。胎儿死亡3例,包括引产2例,剖宫产1例。结论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相关脑卒中的主要诱因,CT检查可以确诊大多数的妊娠相关脑卒中,确诊后及时终止妊娠和积极正确的治疗能够使大多数妊娠相关脑卒中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人群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临床特点,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随机选取2010-01—2015-05在我院体检中心定期体检的年龄在25~75岁的人群的体检资料,共筛选出符合诊断标准的375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病例为研究对象,另选取未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375例病例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对影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在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年龄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风险比(OR)值分别为1.507、3.347、1.941、1.582、5.454、4.983、7.519。结论 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心脏疾病是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方法 2008-01-2011-01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6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为对照组,观察2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2组病例入院48h内体温、血压、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并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体温、血压、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纤维蛋白原是常见的相关因素,应在疾病发生早期避免和消除相关因素,减少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基因治疗发展迅速,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巨大突破。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目前普遍认为是受遗传、环境等多因素、多基因调控的复杂的脑血管疾病。本研究就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基因多态性研究在国内外相关领域前沿动态作一综述,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基因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脑型脂肪酸结合蛋白(B-FAB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09—2016-09我院收治的54例伴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收治的非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4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一般资料,并对研究组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性别(男)、冠心病、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等为伴B-FABP增高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且性别(男)、冠心病、高血压、饮酒、吸烟、糖尿病、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呈正相关(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与B-FABP增高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增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及糖尿病,保护因素为高密度脂蛋白。结论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B-FABP水平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临床需采取积极措施,加强对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并尽早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干预,从而最大限度减少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文献   

7.
<正>妊娠相关性脑卒中通常是指脑卒中发生于整个孕期及产后6周内,是孕期及产褥期罕见的并发症之一,虽然发病率低,却是导致母亲和胎儿病死的重要原因,致死率高达12%,因此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5-07—2013-12在我院分娩的孕产妇共10 530例,发生脑卒中7例,其中出血性脑卒中4例,缺血性脑卒中3例;年龄22~38岁,平均(32.5士4.0)岁;经产妇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其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06—2013-05我院收治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85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98例;通过查阅患者病历、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患者的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比例有显著差异(P0.05),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白细胞、血清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也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糖尿病史、高血压史、高血脂史伴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高危人群,高血糖、高白细胞、高胆固醇、低高密度脂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高纤维蛋白原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因构成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01—2015-06我院收治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2例,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60例,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进行TOAST病因分型;并与同期中青年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发病危险因素。结果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中青年缺血组不明原因型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中青年对照组相比,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长期饮酒史、心脏病、Hcy血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缺血组与老年缺血组相比,糖尿病、心脏病、男性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心脏病是诱发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是本地区中青年缺血性卒中的主要病因,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合并脑卒中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妊高征合并脑卒中住院病人临床资料。结果妊高征中脑卒中的发生率为1.37%;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偏身运动或感觉障碍、头痛、意识障碍、失语、精神障碍等;头颅CT或MRI检查后可确诊;积极治疗妊高征、及时终止妊娠(剖宫产),以及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发病机制主要有高血压、脑动脉痉挛、高凝、高血脂等;结果产妇及胎儿均存活.12例治愈,3例遗留较明显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好转及未愈)。结论妊高征具有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及时行头颅CT或MRI检查,明确诊断后及时终止妊娠.积极治疗妊高征配以脑卒中相应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5-10—2016-10信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治疗的46例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组,以同期50例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临床资料,分析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性别、饮酒史、吸烟史、冠心病史、高血压史、缺血性脑卒中史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糖尿病史、CT分型、颈部血管狭窄程度、OCSP分型、斑块性质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T分型、斑块性质、OCSP分型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CT分型、斑块性质、OCSP分型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基于缺血性卒中分型系统TOAST分型缺血性脑小血管病患者160例为脑卒中组,非脑卒中患者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高血压、高三酰甘油血症(HTG)。结论年龄、高血压、HTG是缺血性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PSCI)的发生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09-2018-09就诊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9医院神经内科的首发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120例,采用MMSE评分、MOCA评分将其分为PSCI组57例和N-PSCI组63例,对2组一般资料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有显著差异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其影响程度。结果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CI的发生率高达47.5%,其中以延迟回忆和视空间及执行功能最为明显;单因素分析表明,2组年龄、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Fazek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为PSC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轻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SCI的发生率较高,高血压、静止性脑梗死可能是其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34例,按照是否发生END分为END组46例和对照组88例,对2组性别、年龄、发病至就诊时间、体质量、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心房颤动、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等病史,白细胞计数、血糖、C反应蛋白、血清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等指标以及NIHSS评分等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共46例患者出现END;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心房颤动等病史,颈动脉狭窄程度、粥样硬化斑块稳定程度、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含量、D-二聚体含量、凝血酶原时间以及NIHSS评分等显著相关(P0.05);而多因素回归分析后得到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出现END会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且预后较差,因此应该积极地对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病史、颈动脉狭窄超过50%、NIHSS高评分等EN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帮助患者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是一种由于脑动脉狭窄或血栓阻塞导致脑血供不足而引起的脑组织缺血性损伤的疾病。心源性脑卒中占所有AIS的25%~30%,而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占所有心源性脑卒中的79%以上,心房颤动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症状更严重,致残率、致死率更高,更易复发,病死率是非心房颤动相关脑卒中的2倍。目前,心房颤动相关AIS的治疗方法有静脉溶栓、血管内机械取栓、桥接治疗及单纯抗凝,等。文中对上述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妊娠产褥期孕产妇脑卒中的诊治经验,提高诊断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18例妊娠产褥期并发脑卒中的患者,均给予供氧,控制血压,脱水、利尿降颅压,维持酸碱平衡,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预防感染,积极处理并发症,应用止血剂和营养脑细胞等药物治疗;其中5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14例经剖宫产,4例经阴道助产及时终止妊娠。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未发生母婴死亡病例,均存活出院。全部患者出院后均获6~12个月随访,根据1995年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评定治疗效果:基本痊愈9例,显著进步5例,无变化2例,恶化(中残或重残)2例。结论脑卒中是妊娠、产褥期孕产妇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若未给予及时诊断和治疗,对母婴的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加强孕妇的围产期保健,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并严密动态监测其病情变化,一旦发现有脑卒中先兆,及时同有关专业会诊处理,并采取相应措施终止妊娠,以保障母婴的健康。  相似文献   

17.
据全球疾病负担报告(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 2019》显示[1-2],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其中约80%以上为缺血性卒中.除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等疾病危险因素外[3],酒精摄入也是与卒中发病相关的前十位可控危...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患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提高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防治水平。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46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明确的心房颤动病史。收集患者的基线病史资料、临床相关检查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出现脑卒中为重点事件,评估合并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462例患者随访2a,共58例发生脑卒中,总发生率12.55%。进一步比较脑卒中的临床特征发现,脑卒中组患者高血压、糖尿病和脂代谢紊乱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脑卒中组。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吸烟和未抗凝治疗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风险比分别为1.322(95%CI 1.129~2.145);2.365(95%CI 1.603~3.198);2.975(95%CI 1.687~3.856);1.724(95%CI1.258~2.509)和3.667(95%CI1.974~6.702)。结论房颤发病的危险因素除年龄因素外,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积极治疗周围血管疾病以及戒烟、正规的抗凝治疗对房颤合并脑卒中患者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9.
正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是一种血管特异性炎性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当前心脑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回顾国内外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在缺血性脑卒中方面的相关研究,探讨其对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风险、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预测价值,以指导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_2的临床应用。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关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围绕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展开。血管炎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和  相似文献   

20.
      妊娠相关卒中的发生率较低,但其母婴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高。妊娠相关卒中病理机制复杂。计算机断层扫描或磁共振成像可以辅助其诊断,其中磁共振成像是妊娠相关卒中的首选检查方式。妊娠相关卒中的治疗遵循卒中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抗血小板、抗凝、溶栓和手术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