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该疗法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8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华法林组和中药组各40例,中药组术后内服活络效灵丹加味中药,华法林组术后口服华法林片2.5mg,均治疗2周。结果:两组干预前后凝血酶原时间变化情况比较,中药组干预14天,21天后,与华法林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味对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优于华法林组,而且具有安全、有效、毒副作用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76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8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A组用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B组用华法林治疗。结果: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P0.05),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佛蝎通瘀汤配合下肢CPM功能锻炼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中药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74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研究组37例采用中药治疗,对照组37例采用西医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股静脉血流速度及肢体周径变化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肢体周径均明显改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研究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优于西药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与西药华法林疗效基本相当,在改善血流速度方面由于西药组,且临床无任何毒副作用,安全可靠,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毛冬青汤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45例。治疗组用毛冬青汤,对照组用阿司匹林。观察比较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1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毛冬青汤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三七粉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口服三七粉,对照组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观察两组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例数。结果:治疗组发生深静脉血栓5例,对照组发生3例,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七粉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化痰通脉法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14例THA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4例给予华法林片口服,低分子右旋糖酐静脉滴注,配合应用持续被动活动(CPM)机功能锻炼,B组60例除上述措施外并辅以化痰通脉中药汤剂口服,比较2组疗效。结果A组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6例占11%,B组1例占2%,2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合理使用药物配合CPM机功能锻炼,并辅以化痰通脉中药汤剂围手术期口服,可明显减少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将134例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术后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并局部双柏散热奄包外敷,对照组术后仅常规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观察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第12天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和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以及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第12天APTT、PT、D-dimer、血小板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dimer、血小板术后第12天组间比较,治疗组下降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IB较本组术前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栓发生率为2.99%,对照组血栓发生率为7.49%。结论:对于预防无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药热奄包外敷配合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自拟中药佛手通瘀汤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确切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将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符合研究标准的218例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108例和西药治疗组110例。分别给予佛手通瘀汤及低分子肝素钙进行预防性治疗,观测其DVT的发生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D-二聚体(D-Dimer,DD)、血小板、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伤口引流量指标变化的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中共有32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9.63%,西药治疗组中共有26例发生DVT,总发生率23.64%。2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APTT、PT和DD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4d 2组患者APTT、PT、DD和伤口引流量差异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佛手通瘀汤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印丽莉  刘志军  丁青 《中医正骨》2011,23(11):24-25,28
目的: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4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于术后予以加味桃红四物汤和低分子肝素钙,观察指标为术后第8天行DVUS检查,观察DVT的发生率;安全指标为血小板和凝血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DVT阳性5例(5/32,15.6%),对照组DVT阳性7例(7/32,2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凝血指标差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桃红四物汤预防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与低分子肝素钙相当,但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予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等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内服与外敷治疗。比较二组患者治疗效果的优良率及平均住院天数。结果:观察组疗效优良率92%,对照组疗效优良率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00,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7.5±4.7)d,对照组住院时间(22.4±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采用常规西医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疗法可显著缩短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疗效的优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传统蒙药苏木七味汤散结合康复治疗预防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50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传统蒙药苏木七味汤散治疗,分析对预防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传统蒙药苏木七味汤散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预防老年髋关节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在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112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56例,对照组按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常规临床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每日1次,5日1疗程,共3疗程后随访三个月以上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患肢肿胀、发热、疼痛、腓肠肌压痛等症状均有改善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中药熨烫结合气压治疗能增加静脉的血液速度,改善微循环,对预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较好的疗效,具有操作方便的特点,且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中所有患者采取多重血栓预防方案,探讨其应用效果。结果:100例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1例肺栓塞,3例为深静脉血栓,总发生率为4.0%;华法林血栓发生率为8.5%,明显高于阿司匹林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深静脉血栓位置1例为小腿,1例为股静脉,1例为腘静脉。结论:在髋关节置换术中使用多重血栓预防方案,可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率,同时口服抗凝药物后可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本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184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9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加味综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3.30%,对照组有效率为55.00%,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木瓜汤联合活络效灵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可行性.方法:85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中药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采用加味补阳还五汤及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DVT发生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D-二聚体(D-dimer)及血小板计数(PLT)的变化.结果:85例中,共发生DVT为4例,发生率是4.7%,中药组发生2例,发生率为4.5%,对照组发生2例,发生率4.8%,两者无差异(P>0.05);PT、APTT与本组病例用药前比较无差异(P>0.05),D-dimer与本组用药前比较,中药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无差异(P>0.05);中药PLT与本组用药前比较无差异(P>0.05).对照组用药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预防高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一定可行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圣愈汤联合阿哌沙班在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血栓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单侧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80例,按随机对照方法均分为两组,即圣愈汤与阿哌沙班联合组和阿哌沙班单用组,每组90人;在术后7d和14d行两次双下肢静脉彩超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引流量和皮下瘀斑的面积。结果:联合组术后复查发现2例(2.2%)患侧深静脉血栓,而单用组术后复查发现患侧深静脉血栓9例(10.0%),联合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用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引流量和皮下瘀斑面积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以气血为主要靶点之圣愈汤联合阿哌沙班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有较好疗效,同时并无增加皮下出血、瘀斑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2月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8例,按随机序列法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64例、对照组64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记录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12%(2/64),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12.50%(8/64),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为78.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行临床护理路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同时可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栓通静脉滴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12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以血栓通注射液100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m L静脉滴注;对照组腹壁皮下注射0.6m L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发生DVT的例数,皮下出血例数,并观察术后48h的引流量。结果:两组在预防DVT疗效及皮下出血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48h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血栓通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疗效与安全性上与低分子肝素相当,但血栓通组48h引流量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加味桃核承气汤在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8例接受治疗的THA患者随机分为A组(68例)、B组(70例)和C组(70例),其中A组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及静脉泵,B组于术前12h及术后12h给予低分子肝素,C组给予加味桃核承气汤治疗,疗程均为7d,观察三组患者THA术后并发症及凝血功能的改变。结果:C组均无中枢性DVT、肺血栓、肌丛静脉血栓及血肿的发生,且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术后7d股静脉血流速度明显加快,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组各凝血功能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A组和B组凝血功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加味桃核承气汤中药汤剂应用于THA术后患者,可改善患者凝血功能,有效预防DVT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活血祛瘀汤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76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只实施关节置换术,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服活血祛瘀汤干预治疗,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和患肢周径变化。结果:治疗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纤维蛋白原、静脉血流速度,术后21 d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DVT发生率及DVT可疑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21 d治疗组患肢周径与术后1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祛瘀汤能有效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无临床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疗效确切,可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