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机理之一,艾灸疗法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实现对炎症性肠病的防治作用。本文从肠道菌群失调在炎症性肠病发病中的作用、模式识别受体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模式识别受体信号转导途径及艾灸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优势等几方面进行论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对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等现代科学技术,研究艾灸对模式识别受体及其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是深入阐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作用机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从炎症性肠病发病的免疫学机制入手,主要从调节肠道菌群、保护肠上皮屏障和调节免疫应答这三个方面进行综述,介绍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免疫生物学方面的一些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整理近年来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以及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机制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炎症性肠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现状以及艾灸治疗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进一步研究艾灸治疗炎症性肠病提出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未明的炎症性肠病,中医药是治疗UC的主要手段.目前认为UC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当前UC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概述UC免疫学机制的基础上,从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UC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指病因未明的慢性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由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遗传(调节细胞因子网络的基因多态性、先天性编码下调回路的基因敲除)、免疫(先天性固有免疫结构功能的紊乱、消极的防御装置)、感染(微生物的多重性);环境(吸烟、饮食、卫生条件等)[1]。近年研究发现炎症性肠病患者易患静脉血栓栓塞,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增高,表明炎症性肠病与凝血功能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炎症性肠病为常见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因此在发病机制研究尚待进一步明确,其有着较为明显的临床表现和镜下、实验室检查特征,不难诊断,通过一般治疗、药物及手术治疗也有着较好的临床疗效。本文总结分析了目前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涉及环境、遗传、微生物和免疫等多种因素的慢性复发性肠道疾病。目前的西药治疗 药物疗效差、副作用大、价格昂贵,中医药凸显出了其独特的优势。滤泡辅助性T 细胞(Follicular helper T cells,Tfh 细胞)是当前免疫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分化与功能异常可导致包括炎症性肠病在内的自身免疫性疾 病的发生。大量的证据表明中医药复方及中药有效组分可通过调控Tfh 细胞的数量水平、Tfh 细胞与滤泡调节 性T 细胞(Follicular regulatory T cells,Tfr 细胞)的平衡、Tfh 细胞功能蛋白分子等途径治疗实验性结肠炎。该文 就Tfh 细胞与炎症性肠病的关系、中医药调控Tfh 细胞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机制作一综述,为从Tfh 细胞角度探 索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在中医药的干预下,Tfh 细胞数量水平及功能的改善将有望成为 中医药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基本生命现象,是细胞适应环境变化、防御病原微生物侵袭、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机制.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类高发的、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研究发现自噬与IBD的发生和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章就自噬对IBD发病机制的影响进行综述,并总结对IBD有效...  相似文献   

9.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累及胃肠道的非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肠道出血、腹泻、体质量减轻等临床症状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同时可诱发结直肠癌。主要病因及发病机制涉及生活环境改变、多基因遗传因素、炎症性免疫细胞浸润及持续免疫应激状态、黏膜屏障防御作用减弱及肠道内菌群紊乱等因素。目前临床治疗用药主要包括氨基水杨酸类、皮质类固醇类、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鉴于其治疗效果不佳及价格昂贵等缺点。中药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抗肿瘤、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其多靶点的作用特点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防治中独具优势。该文主要从保护肠上皮屏障及维持肠道微生物稳态、抑制致炎因子、调节Th1/Th17/Treg平衡等方面总结了中药活性成分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为基于中药活性成分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药研发及相关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全球性疾病,其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当前的治疗也存在一些不足。针灸作为一种绿色、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对于炎症性肠病的防治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发现目前针灸作为一种单独的治疗方式或同药物一起对炎症性肠病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主要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及表观遗传、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及调节炎症因子、改善肠道菌群、调节机体代谢物水平等途径延缓炎症性肠病的发展。现总结目前针灸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的研究及临床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炎症性肠病(IBO)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欧美国家多见,近年来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认为该病是感染、遗传、环境、免疫等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目前,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中,正逐渐形成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肠上皮屏障通透性的改变是炎症性肠病发病的首要因素。TNF-α、IFN-γ、IL-1β等促炎细胞因子和IL-4、IL-10等抗炎细胞因子通过影响肠上皮紧密连接来间接调控肠上皮屏障,进而介导炎症性肠病的发生与发展。近年来,针灸治疗炎症性肠病疗效较好,而其主要效应机制之一是通过调节细胞因子来降低肠上皮屏障通透性、改善其肠上皮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迁延,经久不愈,易反复发作。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对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的认识主要集中在免疫发病机制及其和遗传、环境等因素的相互关系。而免疫、遗传的影响和中医的气血阴阳,尤其是脾肾肝及肠腑的气血阴阳关系密切。因此,文章试从气血水的相关理论阐释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机制,从而为临床治疗难治型溃疡性结肠炎以浅示。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免疫学机制及中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近年来东欧、南美、亚洲等低发地区的发病率有大幅增加的趋势。UC病因复杂,目前多认为与环境、微生物感染、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免疫因素尤其是细胞免疫在UC发病机制中的地位越来越受重视,同时中医学对其研究也取得较大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由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导致的慢性炎性疾病,通常受多种因素影响,多呈慢性、复发性或进行性炎症的病理表现,主要表现为肠道免疫反应和正常肠道菌群的改变,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Crohn病两种形式。目前关于炎症性肠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治疗方面也依然存在很多难点。众所周知,人体的肠道菌群是一个巨大的微生物生态系统,主要包括优势菌群、条件致病菌及病原菌三种类型,与人体正常机能的发挥关系密切,而肠道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黏膜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肠腔内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已被公认为机体最重要的屏障之一,这两者可以通过复杂的交互作用来维持肠道内环境的稳态。该文将围绕肠道菌群、肠道免疫与炎症性肠病的相关性来探讨炎症性肠病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6.
《辽宁中医杂志》2016,(6):1326-132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发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肠黏膜屏障损伤是UC发生的重要机制,近年来肠黏膜屏障在UC发病中的变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通过检索近几年中药对肠黏膜屏障的影响,发现其治疗UC的主要机理是促进肠黏膜紧密连接、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抑制肠上皮细胞凋亡及炎症因子释放。由此可见中医药对肠黏膜屏障影响受到广泛重视,修复肠黏膜屏障功能成为治疗UC的重要靶点。  相似文献   

17.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反应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其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中医脾胃和肠道菌群不仅有着理论的相似点,从脾论治能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屏障,恢复正常的免疫应答,由此可见二者在功能上的相通之处。本文以肠道菌群为切入点,探讨中医从脾论治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中药抗自由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淑华 《河北中医》2003,25(11):875-877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 ,目前多数学者趋向于其发病与免疫、遗传、过敏、感染、精神等因素有关[1 ,2 ] 。近年来 ,在对UC发病机制的研究中 ,自由基的致病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认为自由基存在潜在致病性 ,在炎症性肠病 (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发病过程中参与炎症反应 ,而且还通过激活转录因子NF -κβ触发控制炎症的基因表达[3] 。在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应用中医药通过抗自由基治疗UC也显示出独特疗效 ,现将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自由基损伤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影响1 .1 氧自由基 (Oxygen…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学机制以及中医与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UC)是一种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浸润为主、特发于大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 ,以腹痛、腹泻、黏液样脓血便、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 ,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且本病治愈难度大 ,愈后易复发 ,甚至与结肠癌的发病亦存在一定的关系 ,因此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难治病之一。UC病机复杂 ,其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 ,但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UC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即与免疫学因素最为密切。笔者就近 10年来各地医学家对其发病的免疫学机制的认识概括如下。1 现…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其发病机制也尚未明确。西药治疗副作用大,周期长,且易于复发。张小萍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该病的治疗主要在于调畅情志、分期论治、预防复发,且三者在运用时要相辅相成,贯穿炎症性肠病治疗的始末,方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