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圃医案》系清新安名医郑重光晚年的医案集,全书4卷计收184案。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医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伤寒治效"53例中以四逆汤加减形式治疗38例。他重视阳气,擅用姜附,特色突出,四逆汤在《素圃医案》"伤寒治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2.
《素圃医案》系清新安名医郑重光晚年的医案集,全书4卷计收184案.郑重光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医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伤寒治效”53例中以四逆汤加减形式治疗38例.他重视阳气,擅用姜附,特色突出,四逆汤在《素圃医案》“伤寒治效”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明末清初新安名医郑重光先生《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方法]通过对《素圃医案》进行认真学习,整理、分析书中相关暑证验案,阐述、归纳郑重光治疗暑证的学术特色,并总结出郑氏治疗暑证的独特经验。[结果]《素圃医案》为郑氏晚年的医案集成,其中暑证治效11案,用温热药者5例。素圃治疗暑病不概用香薷,亦长于以干姜、桂、附子等辛温药治疗阴暑之证;脱证以参、芪救逆固脱,气虚则习用生脉饮清补之,益气生津而不恋邪;素圃辨病多平脉用药,精于脉诊,并注意服药时以粥养胃。[结论]《素圃医案》中暑证的治疗经验颇具特色。素圃治疗暑证与同时代医家并不完全相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善用温热药物,其中医理对现代临床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素圃医案》系清康熙年间江浙名医郑重光(号素圃)晚年的医案集,《素圃医案》4卷计收184案.素圃为火神派前期的扶阳名家,医案具有鲜明的火神派风格.笔者对《素圃医案》这本旷世奇书作了逐方逐药研究,现在此从“重视阳气”、“敢用姜附,喜用人参,重用茯苓”、“治病宗经,喜好经方”、“诊断独重脉诊”、“善用合方和药物组成”、“博采后世名方成方”等几个方面将其特色浅探之.  相似文献   

5.
四逆汤为少阴病扶阳散寒回阳救逆之要方,少阴证用之以回元阳,太阴证用之以治寒湿,厥阴证用之以回厥逆。本方治太阴伤寒,脉沉腹胀,自利不渴者,以寒水侮土,肝脾俱陷,土被木贼,是以腹胀下利。附子温补其肾水,干姜、甘草温补其脾土也。脾主四肢,脾土湿寒,不能温养四肢,则手足厥逆,方用甘草为君,姜附所以温中而回四肢厥逆,故以四逆名焉。治少阴病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以其肾水上凌,火土俱败,寒饮泛滥,胃逆作呕,姜、附、草温补水土而驱寒饮也。治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或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  相似文献   

6.
怪病多痰     
医家在临床上有一句谚语,叫“怪病多痰”。《三因方》:“病人百药不效,关上脉浮而大者,痰也。”《济世全书》:“凡奇怪之证,人所不识者,皆当作痰证而治之也。”现节录前人医案数则以印证之: 室女,素强健,六月发烦闷,困惫不食,时欲入井,脉沉细数弱,口渐渴。医作暑病治不效,又加呕而瘦,手心热,喜(?)暗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晰"太阳之为病"的本义,并对太阳伤寒证候进行全面诠释。[方法]从五运六气角度出发,通过对《伤寒论》太阳伤寒条文的文献梳理对"太阳之为病"证候进行诠释。[结果]"太阳之为病"是讲感受太阳本气寒水为主的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寒邪为病,首先伤表为麻黄汤证,寒邪闭塞于表,阳气不得外散则有阳气怫郁于表证(麻黄桂枝各半汤等),阳气郁甚则发热甚或高热而有大青龙汤证。阳虚不化水液则有寒湿证(麻黄加术汤)、水气证(小青龙汤等)、水饮证(苓桂术甘汤等)、奔豚证(桂枝加桂汤等)、蓄水证(五苓散)。重则阳虚阴盛而有桂枝甘草汤证、桂枝附子汤证、甘草附子汤证、甘草干姜汤证、干姜附子汤证、四逆汤证等。寒邪以胜相加则伤心,所以伤寒最多心病。心主盛阳、主神明、主血脉、主火,故有"自冒心、心悸"等心阳虚证,损伤心神的"烦躁不安"症,"脚挛急"的筋病,"心中懊憹"的心火内郁证,"心动悸"的复脉汤证以及"如狂或发狂"的蓄血证等。伤寒失治误治而邪陷于表之里胸胁则有柴胡汤证,以及陷胸汤证。[结论]"太阳之为病"是狭义的伤寒病。太阳伤寒证候有寒证、寒湿证、水饮病(包括蓄水证)、阳虚证、火郁证(心火内郁证、热中及面热证)、复脉汤证、蓄血证、柴胡汤证和陷胸汤证等。  相似文献   

8.
基于仲景提出的人体"阴阳自和"的愈疾能力,以阴阳逆顺、正邪进退为切入点,辨析伤寒六经病欲愈证。见欲愈脉、症,便寓"不可妄治"之意:一是不假药力,待阴阳自和而解;一是助正达邪,中病即止,不必尽剂。  相似文献   

9.
"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首见于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其说影响深远,对临床有一定指导意义。本文试从生理、病理基础及临床意义诸方面加以阐述。指出女子经、带、胎、产以肝为枢纽,肝与冲任二脉关系密切为其生理基础;女子多肝郁之证,多肝血不足之证,多肝郁化火之证等为其病理基础;并就肝病导致妇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指出调肝养肝是妇科常用治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方法]通过跟诊学习,分析研究连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关病案,总结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的临证经验,并附医案佐证。[结果]连建伟教授根据平脉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尤重"关脉"。临证医案脉诊时常以"右关缓""右关大""右关虚大""左关弦"为主。右关脉候脾胃,左关脉候肝胆,两关相参,重调肝脾,认为该病多与肝、脾相关。并参合舌诊辨其夹杂之证,辨脉论治,随证加减,临床疗效显著。[结论]连建伟教授从"关脉"脉诊特点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具有浓郁的中医思维特色,临床效果突出,值得学习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学习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所载医案全篇,总结其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证用药特色,祈为现代中医学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以《石山医案》案例为本,结合《神农本草经》、《内经》、《脾胃论》、《脉决刊误集》等相关论述与汪机"营卫论"思想,剖析汪氏医案,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探究其临床治病辨证特色和用药经验。[结果]汪氏精钻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并独成一脉。其临证辨治特点为:虚疟治脾,人参扶正祛邪;善于辨证,尤为重视脉诊;阴血亏虚,参芪益气养血;阴虚血热,滋肾水制妄火;阴血亏虚,亦可助阳生阴;药需对症,临床辨析明之等。[结论]《石山医案》为汪氏朝究暮绎、废寝忘食之作,蕴含汪氏多年行医治病经验,对现代临床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望后学者能勤读经典,深入挖掘相关医案,拓展中医辨病治病思维,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从朱丹溪生平医案探析其临证诊病辨治特色,以期学习、传承朱氏学术思想精华与临证诊治特点。[方法]以《丹溪心法》《格致余论》《金匮钩玄》《脉因证治》等所载医案为基础,结合朱氏经典论述与学术思想,阐述例案朱氏辨治经过,并综合分析其诊治特点与背后蕴含的学术思想。[结果]分析可知朱氏临证诊治具有方简效著,擅用人参白术;诊病施治,善辨体质异同;气血之虚,活用四君四物;病究经络,细审阴阳虚实等特色。反映了朱丹溪擅长滋阴降火,以及杂病论治责之于气、血、痰、郁等学术思想精华。[结论]朱丹溪医案言简意赅,特色鲜明,若能结合朱氏一生经典论述与学术特色对医案进行深入探析,则能对其临证诊病施治规律与特点有更深刻认识,以便传承其特色、提升临床辨治疾病能力。  相似文献   

13.
妇人之病不外气血失和而已,气血充盈,血脉流通,则经孕产乳均可正常。无论何种原因导致气血运行失常即可导致妇女出现经带胎产方面的疾病,瘀血是导致妇人月经失常的重要原因,而产生瘀血的原因就在于气血失常。《金匮要略》妇人病三篇——"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妇人杂病脉证病治",其内容包括月经病、妊娠病、带下病、产后病及杂病,具备了妇科学专著的雏形,其中对瘀血性月经病的论治至今仍有效的指导着妇科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饮证诊治的独到之处,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从诊断、治疗和调护等各个方面对全书所栽水饮六证进行分析,总结《醉花窗医案》中对水饮为病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醉花窗医案》是清代山西省介休人王靖所著医案,共有医案101个,其中有6案明确诊为饮证,在饮证诊治上颇有特色。《醉花窗医案》中辨饮之主要脉症为:小便不利、胸膈满闷、渴、或肿、或悸、或吐、或不寐,脉弦而兼急、滞。其治多以五苓散为主方进行加减,病愈之后注重以六君等健脾化湿之品调摄之。[结论]《醉花窗医案》治饮证,善于凭脉定证,强调脉症相合。既诊则多以五苓散法治之,饮去之后强调摄养,以绝其生饮之源。  相似文献   

15.
《张氏医通》总十六卷,为清初医家张璐所著,成书于康熙年间,包括内、外、妇、儿及五官各科疾病证治,并附医案治例,不仅对前人医案进行分析和总结,也将毕生学验附于书中.张璐崇尚经旨,博采众长,对疾病不独守前人思维定式,有着自己独特见解;对杂病和急症的诊治进行了丰富和发展,详述造金针法,保留罕见方;脉诊是其学术思想中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6.
赖祎  黄挺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20,44(7):649-651, 672
[目的]总结黄挺教授以治火法治疗肺癌咯血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门诊抄方、整理医案及查阅相关文献,试从病因病机、遣方用药方面总结黄挺教授诊治肺癌咯血经验,并附两则验案加以分析。[结果]黄师认为,肺癌咳血最根本的病因在于"火",其基本病机为火热熏灼,肺络受损,血溢脉外,故见咳血。因此临证从火论治肺癌咯血,且分虚实两端,属实火者治宜"凉",凉血清肺,如验案"实火案"患者辨为肝火上炎证,以十灰散为底清肺降火、凉血止血;属虚者治宜"滋",滋阴润肺,如验案"虚火案"患者辨为肺肾阴虚证,以百合固金汤为本滋阴润肺、降火宁血。治后两则验案均获良效。[结论]黄师从火论治肺癌咯血,注重辨明实火与虚火,分别治以凉血清肺和滋阴润肺之法,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7.
收集清代以前各类医书中用"益火补土"法治疗的医案201例,运用频数统计和聚类统计方法,对其性别、年龄、主治病种症状、所用方剂、药味药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示:"益火补土"法以泄泻、腹胀、腹痛、纳差、痞满、呕吐、浮肿、疲倦乏力、下痢脓血、面色萎黄、脉虚细微、舌淡为主证,在用药上补肾药与治脾药总体比例为1.17:1,补肾药用量略重于治脾药。  相似文献   

18.
<正>乌梅丸为方书始祖,东汉医圣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中所列的首方。该方寒温并用、配伍精当,历代医家多有对本方的演绎,但深求之,不难发现本方于儿科验之尚少。然笔者在临证中发现,乌梅丸若投之得当,亦能在儿科取得桴鼓之效,故总结经验如下。乌梅丸方解1乌梅丸组成乌梅丸一方自《伤寒杂病论》而出,由乌梅、当归、细辛、桂枝、黄连、黄柏、蜀椒、干姜、人参、附子共10味药组成。  相似文献   

19.
选取《重订王孟英医案》中泄泻病医案展开研究。提取规范共性证素,病位证素8项,分别为肝、脾、胃、大肠、心、肺、肾和厥阴;病性证素14项,分别为气虚、气滞、火、热、阴虚、阳亢、动风、暑、湿、痰、饮、津(液)伤、血虚和阳虚。由证素组合基本证型30项,并由基本证型或证素组合成反映医案机理的复合证型。在研究医案和指导临床辨证过程中运用证素分析方法能阐明病证的要点,揭示疾病各要素间的病机关系,明晰医家的临证思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连建伟手书医案》所选医案体现的临证特色。[方法]在研读全书116则医案的基础上,总体把握连建伟教授的临证特色,并选择其中的14则典型医案加以探讨,据其脉证,析其方药,明其理法。[结果]连建伟教授的临证特色包括诊察辨证与立法处方两个方面。诊察辨证主要体现在"四诊合参,尤重舌脉",如参附汤证案、苓桂术甘汤证案(二)、大黄牡丹汤证案(二)所述。立法处方包括"病有标本,治有先后",如平胃散证案、八正散证案、猪苓汤证案所述";天人相应,三因制宜",如苏子降气汤证案、蒿芩清胆汤证案、血府逐瘀汤证案所述";病达其机,药尽其性",如温脾汤证案、茵陈蒿汤证案所述";随证施治,中病即止",如小青龙汤证案、真武汤证案、地黄饮子证案所述。[结论]连老临证并无标新立异之法,疗效却可靠卓著,这既得益于他诊察辨证中的四诊合参、见微得过,亦离不开立法处方中的方证相应,故连老的临证特色可进一步概括为"司常达变,守正出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