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燕 《世界中医药》2012,7(6):503-504
汗证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病,有自汗、盗汗、战汗、黄汗、但头汗出、半身汗出等,临床比较常见的还是自汗和盗汗。对于自汗、盗汗的命名,宋代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之十自汗证治》中认为:"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着汗出,即名盗汗,或云浸汗。"即无论白天或睡梦中,凡汗出者,皆可称自汗,而睡着汗出,称为盗汗。从其文意中推断,陈无择  相似文献   

2.
汗证是小儿临床常见证候,笔者运用中医辨证并选用免煎中药治疗该证,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93例均为2008年4月~10月本院门诊病例,其中男49例,女44例;年龄2月~3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1月. 1.2 诊断标准 (1)多发生于2个月~3岁的小儿,或睡中汗出,醒时汗止;或不分寤寐,无故汗出者;(2)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汗出很多,或淋漓不止.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2)
汗证是以汗液外泄异常为主症的一类疾病的统称,主要包括自汗及盗汗。自汗即日间无明显诱因汗出,甚者动则汗出;盗汗即入睡后汗出,清醒后无汗出。陈新宇教授从事中医教育及临床工作数十载,认为人体自身变化以及天地运动蕴含“阳主阴从”规律,秉持“谨熟阴阳,以平为期”思想,对汗证治疗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对陈新宇教授一则汗证医案的总结,试述陈新宇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杨明会教授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和保健工作,中西医知识兼备,治疗汗证经验丰富,现将杨明会教授治疗汗证的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汗证的病因病机出汗有常态和病态之分[1],常态出汗属于人体的生理现象,包括天气炎热、剧烈运动、情绪紧张时汗出。《素问·评热病论》云:"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汗者,精气也。"张景岳注解:"谷气内盛则生精,精气外达则为汗。"人体的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  相似文献   

5.
"汗"是人体五液之一,汗证是临床常见病证。《黄帝内经》有关汗的论述颇多,梳理《黄帝内经》有关汗的相关经文,包括汗的概念、汗出机制、汗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关系、汗证、汗的诊断价值以及发汗法的临床应用,并结合致病因素将汗出异常予以五脏分证。总结《黄帝内经》有关汗的相关论述,尤其是"审因辨汗,五脏分证"的特点,有助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完善,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汗出偏沮首见于《素问·生气通天论》,又名半身汗,是较罕见的一种汗证,多发生于中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或某些脏腑机能衰退性疾病。本病主要是指患者仅半侧身体汗出,有明确分界线:以鼻、脐为界者,汗出或见于左侧,或见于右侧;以腰部为界者,汗出或见于上半身,或见于下半身[1]。本病目前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西医以谷维素、谷氨酸、维生素等药物治疗,中医多以桂枝汤加减进行治疗,但临床疗效一般。笔者有幸跟师杨继国主任,运用脐灸疗法治疗本病1  相似文献   

7.
正汗证是小儿时期的一种常见病证,根据表现不同分为自汗和盗汗,临床亦见自汗和盗汗兼有,多属气阴亏虚。近年来笔者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气阴两虚型汗证6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标准1.1.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中关于儿科汗证诊断标准。1不因外界环境影响,在头面、颈胸,或四肢全身出汗者。2昼日汗出溱溱,动则尤甚者为自汗;睡眠中汗出津津,醒后汗止  相似文献   

8.
乔作现 《中医研究》2001,14(1):55-56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 ,营卫不和 ,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证。根据汗出的表现 ,一般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时时汗出 ,动则益甚者为自汗 ;睡中汗出 ,醒来即止者为盗汗 ;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 ,肢冷息微者为脱汗 ;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 ;汗色黄而染衣者为黄汗。现代医学中的甲状腺机能亢进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风湿热、结核病、低血糖 ,休克等的出汗 ,皆可列入上述范围。临床上最常见的为自汗 ,盗汗两种 ,一般认为自汗多属气虚不固 ,盗汗常为阴虚内热。然临床病情复杂 ,一些汗证患者虚实夹杂 ,治疗棘手…  相似文献   

9.
<正> 出汗一证,从内、难以来,历代医家颇为重视,各家著作中多有论述,尤以张仲景《伤寒论》中对以汗法治病和汗证治法的论述为详。温病学家更视津液存亡为疾病预后的关键,谓之“留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因此,对于出汗一证必须详加辨证,积极治疗。现就个人临床体会,对汗证治疗六法简述如下。一、固表止汗法自汗一般责之阳虚。证见遍身汗出,静坐也会汗出,稍动汗出更多,甚者汗出湿襟,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牡丹江市中医院儿科门诊的汗证(肺卫不固证)患儿8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应用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应用玉屏风散。疗程15 d,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主要中医证候痊愈时间。结果治疗15 d后观察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汗出痊愈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敛汗散联合自拟中药汤剂治疗小儿汗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麦曲散洗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小儿汗证是指小儿在无引起出汗的正常因素下汗出异常 ,是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 ,甚至大汗淋漓之病证 ,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中医认为 ,汗为五液之一 ,汗多则耗伤气津 ,导致小儿虚弱 ,体虚则易感受外邪 ,引发其他疾病。临床常用内治法治疗 ,由于疗程长 ,小儿不易接受而达不到治疗效果。笔者近几年来运用麦曲散外浴治疗小儿汗证68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 1诊断标准参照《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诊断。1 2一般资料68例中 ,男32例 ,女36例。6个月~1岁12例 ;1岁以上~2岁21例 ;2岁以…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汗出异常属中医“汗证”、“头汗”、“半身汗”、“自汗”等范畴。通常认为易发生于病程长的患者 ,但临证过程中时常有糖尿病患者早期已有程度轻重不一的症状和体征 ,主要表现为进餐时头额、面、颈部多汗 ,平时胸腋部多汗 ,臀部、下肢少汗或无汗 ,甚至夏天下肢也无汗。笔者近 3年来运用益气养阴法加减治疗汗出异常 72例中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2例 ,男 32例 ,女 40例 ;年龄 36~ 72岁 ,平均5 6.8岁 ;发病时间 3个月~ 1 6年。其中 2型糖尿病70例 ,1型糖尿病 2例 ,均符合 1 997年 ADA糖尿病诊断新标准。自汗 43…  相似文献   

13.
张红 《北京中医药》2011,30(3):216-217
目的 观察加味桂枝龙骨牡蛎汤治疗阴阳失调、血脉瘀阻型糖尿病汗证临床疗效.方法 26例糖尿病汗证患者在降糖基础治疗的同时口服中药加味桂枝龙骨牡蛎汤,疗程为8周,观察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状评分,临床汗出症状缓解程度,以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临床汗...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育政策的积极推行,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生育二胎或三胎,除了妊娠期需对身体调护,产后病更是不容忽视。产后正值体虚、免疫力低下时,如果产后汗出过多,又护理不当,就易感外邪,变生他证,影响产妇的健康和生活质量。胡小芳教授从事中医妇科临床与教学30余年,注重审因论治,以益气养血、调和营卫为要治疗产后汗出,临床效果颇佳。文章通过从产后汗出的病因病机、审因论治、临床应用等方面论述胡小芳教授治疗产后汗出的经验,并附2则临床验案。  相似文献   

15.
小儿汗证是指在日常生活环境中,安静状态下,全身或某些部位较正常儿童汗出过多的病证,多见于2~6岁小儿。一般包括自汗、盗汗两大类,小儿通常自汗盗汗并见。若长期汗出过多,则耗气伤阴,影响儿童生长发育。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第5批、第6批师带徒指导老师,重庆市名中医文仲渝主任医师辨证论治小儿汗证疗效显著,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汗证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液外泄的病症。根据汗出的表现,可分为自汗、盗汗、脱汗、战汗、黄汗等。白昼时时汗出,动则益甚者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即止者为盗汗;大汗淋漓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者为脱汗;急性外感热病中突然恶寒战栗者为战汗;汗色发黄而染衣者为黄汗。历代医家对汗证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及选方用  相似文献   

17.
严龙 《国医论坛》2001,16(6):29-30
近几年来 ,笔者用自拟止汗方治疗汗证 78例 ,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门诊病人 ,中医辨证为表虚不固或气阴不足 ,共计 1 2 0例。治疗组 78例中 ,男 40例 ,女 38例 ;年龄最小 1 6岁 ,最大 78岁 ;病程最短 1周 ,最长 5个半月。对照组 42例 ,其年龄、性别、病情、病程等与治疗组基本相同 ,具有可比性 ( P>0 .0 5 )。诊断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制定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汗证的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止汗方治疗 ,药物组成 :黄芪、百合各 2 0 g,浮小麦 2 5 g,大枣…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临床中运用中药治疗消渴汗证的疗效。方法收集消渴汗证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0例于西药治疗基础上,增加中医辨病辨证结合治疗,疗程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出汗症状及血糖变化。结果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 05),可改善消渴泌汗异常出现的下肢皮肤干燥、汗少或无汗,而上半身多汗及味觉性多汗,同时血糖控制改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渴止汗方治疗消渴汗证疗效佳,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汗证是指人体津液排出异常的一种病证。目前西医治疗此病疗效欠佳,且用药后不良反应多。近年来中医治疗汗证的效果被越来越多的患者肯定。汗证病机复杂,随着病情的发展,常会出现阴阳虚实错杂的情况,曹师指出临床上治疗汗证的关键是辨清阴阳虚实。文章回顾曹师门诊治疗的1例有20余年汗证史患者的病历,分析其诊治思路,为临床上汗证的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一类常见病、多发病,而且有年轻化倾向,汗证是其常见兼证之一.高血压病兼汗证的中医分型包括:阴虚火旺型,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等,临床上以阴虚火旺型最为多见.笔者自拟宁心止汗方加减治疗高血压病兼汗证属阴虚火旺型8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